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科技 /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

作者:吴友 — 已发布 2022-08-09 07:25, 上次修改时间: 2022-08-10 02:28
贡献者:天涯(责任编辑)
来源:看美西资讯网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四部文化典籍,这些书籍都是被洪水毁灭的史前昆仑文明之后首批出现的历史记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

伏羲绘制了河图太极图

伏羲绘制了河图太极图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四部文化典籍,这些书籍都是被洪水毁灭的史前昆仑文明之后首批出现的历史记录。三坟,相对应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三皇所作的经典是三坟。五典相对应五帝,即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五帝所作的档案是五典。《八索》,一般认为是八卦,也有认为是八经。《九丘》,一般认为是一部中国古老地理志。《尚书序》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名称的最早正史出处是《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 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干溪?”

晋代学者杜预的对这段《春秋左传》的《注》很简单:“皆古书也。”唐代学者孔颖达的《疏》解释了很多:“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郑玄云:‘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贾逵云:‘《三坟》,三王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国之戒。’延笃言、张平子说:‘《三坟》,三礼,礼为大防,《尔雅》曰:‘坟,大防也’,《书》曰:‘谁能与朕三礼’,三礼,天、地、人之礼也。《五典》,五帝之常道也。《八索》,《周礼》八议之刑,索,空,空设之。《九丘》,《周礼》之九刑,丘,空也,亦空设之。’马融说:‘《三坟》,三气,阴阳始生,天、地、人之气也;《五典》,五行也;《八索》,八卦;《九丘》,九州之数也。’此诸家者,各以意言,无正验,杜所不信,故云皆古书名。”

南怀瑾在《易经杂说》认为:“三坟是什么?三坟就是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五典呢?就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关于九丘,也有学者认为,《尚书序》所谓“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实际上正是《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或者是《五藏山经》的另一种版本。《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

《连山》和先天八卦

《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预测未来,《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的书,在古代是帝王之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礼•太卜》中有:“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这里已经可以看到三坟的具体内容是:《连山》、《归藏》和《周易》。《山海经》中有:“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这里又将《连山》与伏羲、夏后联系了起来。据此,最早的古书应该是《易经》中的《连山易》。据学者们考证,《易经》产生年代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伏羲其实也是神子,《帝王世纪》云:“伏牺母曰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于成纪,蛇身人首。” 《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是造书契可以代结绳也。《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

《易•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云》:“河出马图。”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孔安国说龙马为天地间的精灵,在马身上长有龙鳞,故称龙马。这匹龙马赤文绿色,高八尺五寸,似骆而有翅,踏水不没。伏羲在位,“龙马出于孟河”,所谓孟河就是黄河孟津段。《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郑玄《六艺论》:“河图,洛书,,皆天神之言語,所以教告王者也。”笔者认为,河图洛书是史前文明的精华,在这一期文明开始的时候上界的神把它们展现给了人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

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

《尚书》

《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 孔子十一代孙谏议大夫,临淮太守孔安国就作为汉武帝博士开始研究《尚书》。孔安国提到:“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籍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由此可见,坟典为尚书之起源。孔安国书序云:“以其为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孔颖达《尚书正义》云:“言此上代以來之书,故曰尚书。”据说先夏典籍春秋时期还保存在东周天子的档案馆里,孔子访问馆长老子时谈了修书断史的志向,老子十分欣赏,亲手把大部分史料借给了孔子。而上古许多古虫鸟书或钟鼎文蝌蚪文文献在孔子删诗约史时可能就被毁弃了,不过,孔子时代的虫鸟书、蝌蚪文也不一定是最初的泥板书了,因为泥板之类不便保存,很有可能被历代史官翻写成了金文、简牍、帛书之类。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 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今天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即今文《尚书》与梅氏所献的古文《尚书》的 合编本,共五十八篇,即《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 十二篇。

《山海经》

《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但司马迁认为“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陈盘从《周礼》疏中找到:“古山海经邹(邹衍)书”之说。清朝学者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伯益,《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世本》、《汉书》称化益、伯益。《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西汉刘歆《山海经表》:“ 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还有人认为《山海经》是根据图画记述的。朱熹指出:“《山海经》记诸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云‘东首’,疑本依图画而述之。”后来明代的胡应麟、杨慎,清代的毕沅也都认为《山海经》是《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又据《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按古图书而定昆仑山,这古图书就包括《山海经》,那么其时应有一部《山海经图》。

《山海经》是一本奇书。《山海经》中的《山经》也有“五脏六腑”,五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部份,“禹(治水的大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山经又被称为“五藏山经”。有人偶把世界各大陆地图和人体器官图对比着看,结果发现惊人相似:南极洲和人脑不但外形相似,而且结构也非常相同:西南极洲为大脑,东南极洲为小脑,东南极洲伸向南美洲的半岛则是脑干。接下来的就是五脏:澳大利亚是心脏,非洲和南美洲是肺脏,亚欧大陆是肝脏,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北美洲大陆本部是脾脏,格陵兰岛是肾脏。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

《易经》的起源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四部文化典籍,这些书籍都是被洪水毁灭的史前昆仑文明之后首批出现的历史记录。它们对应的经典是易和八卦、《尚书》、《山海经》。《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据说有三种:一曰《连山》,首先从“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二曰《归藏》,从“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周礼•太卜》中有:“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是《周易》。

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易•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是造书契可以代结绳也。《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这些记载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皇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

伏羲是如何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出先天八卦的呢?许慎《说文解字• 叙》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取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偽萌生。黄帝之史仓頡,见鸟兽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仓頡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又说:“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他认为,中国文字产生是从八卦图画和刻划符号到结绳到书契的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伏羲那个时代,还没有文字。伏羲是根据河图洛书的符图,创造了卦爻,推演出了先天八卦。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宋朝蔡沉说:“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洪范皇极•内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易楔》)可见,河图是伏羲推演先天八卦的根本符图。

那么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现在通行的河图洛书黑白点数图是南宋朱熹确定下来的(图1)。宋初陈抟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北宋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朱熹《周易本义》乃诠释经传之作,其影响程度非其它易学著作可与之比拟。以《易学启蒙》参证朱熹《答袁枢》、《答王遇》、《答郑仲礼》、《答程迥》、《答林栗》、《答虞大中》、《答叶永卿》等书信,即可知九图全为朱熹编纂之图,考其原当为《易学启蒙》初版旧图。九图采入《周易本义》,当为朱熹离世之后事。《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一是易置刘牧《河图》、《洛书》;一是易名邵雍《先天图》;一是准邵雍“乾坤纵而六子横”与“震兑横而六卦纵”之说而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二图;一是推衍邵雍“加一倍法”之义而创为《伏羲八卦次序》与《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二图;一是准《说卦》乾坤三索而生六子之义出《文王八卦次序》图;一是推衍李挺之《六十四卦相生图》而出《卦变图》。

图1


 元代吴澄变换朱熹黑白点《河图》、《洛书》所出的“马背旋毛河图”与“神龟甲坼洛书”传至明代即更名为“古河图”与“古洛书”(图2)。清初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所采之《古河图》与《古洛书》原载章潢《图书编》卷一。章潢曰:“龙马出于河,马身旋文具五十五数,一六下,二七上,三八左,四九右,五十中。圣人则马身旋文画为河图,然各点皆圈而旋转者,亦取其象之圆而圈之,故名为图也。如分开生成之数以补四隅,则其象方而非图之义矣。此图与世所传之图异,故名古河图云。”由此可知,是章潢将此图命曰“古河图” ,又说朱熹黑白点数“河图”是圣人则此旋毛图而画。明朝梅鷟的《古易考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元代吴澄的“马背旋毛河图” (图3)。

图2

 

图3

河图洛书的符图里有什么玄机呢?一些学者研究河图洛书黑白点数图(图1)发现其中包含了佛家的卍字符。卍字符实际是带有曲臂的“十”字。河图外围有一个卍字符,河图是“十”字形结构,十字的四个端点分别的水(6-1)、火(2-7)、木(3-8)、金(4-9)4个板块。河图中层由6-4-5-3-7和8-1-5-2-9组成顺时针卍字符,由6-3-5-4-7和8-2-5-1-9组成逆时针卍字符,每个Z形曲线上的数字总和是25(图4)。从元代吴澄的“马背旋毛河图” (图2,3)看,河图中心其实也是一个卍字符,十字是5,四个曲臂是10上的点。河图的金(4-9)火(2-7)易位而成洛书,又使阳居四正而阴居四隅。洛书的5个奇数构成一个阳“十”字,四隅的偶数是阳“十”字的4个曲臂。因此,洛书也是一种卍字符。河图中也有道家的太极图,河图中的数字是有旋转规律的。单数的一、三、五、七、九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双数的二、四、六、八、十也是按顺时针方向在旋转。而各个方位代表的属性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即相生,按逆时针方向就相克。伏羲从河图中了解到了宇宙的奥秘,他把混沌未分的宇宙称为太极,当太极开始动的时候,动的部分就是阳,静的部分就是阴,阴阳一分便生出了两仪。于是伏羲据此绘制了河图太极图,圆代表宇宙,代表阴阳的太极鱼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图5)。太极图中的Z形曲线两边是黑白阴阳鱼, Z形曲线实际上是相对于黑白鱼眼的两条曲线的重叠,黑鱼白鱼交叉,意味两条Z形曲线的交叉。卍字符是两个Z相交的合二而一,所以太极图与卍字符是相通的。

图4

图5

伏羲如何创造从河图太极图推演出八卦的呢?《周易》是这样解释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而知……”。伏羲用太极图来表现宇宙本源,用八卦来显示万物的属性。伏羲创造了卦爻用“一”来表示阳,用“――”来表示阴,这就是“两仪”;如果给两仪各加一个阴或一个阳,就会出现四种符号,这就是“四象”;如果再给四象各加一个阴阳,就会出现八种符号,这就是“八卦”:☰(乾 qián ㄑㄧㄢˊ),☱(兌 duì ㄉㄨㄟˋ),☲(離 lí ㄌㄧˊ),☳(震 zhèn ㄓㄣˋ),☴(巽 xùn ㄒㄩㄣˋ),☵(坎 kǎn ㄎㄢˇ),☶(艮 gèn ㄍㄣˋ),☷(坤 kūn ㄎㄨㄣ) 。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写了“八卦取象歌”帮人记卦形: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伏羲认为世间万物就由这八种物质元素衍化而成。《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图6)。笔者认为,周文王和伏羲相差数千年,周文王可能看到伏羲的先天八卦已经不能准确的预测殷商时的情况,就从新推演了八卦。这可能是由于天象发生了变化,或人类偏离了天象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两千年后的今天,如果要用八卦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首先要有大德之士从新推演八卦卦象才行。

图6

伏羲和后人用八卦来规范人类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伏羲首先用八卦对应五行: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然后用八卦确定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他又用八卦确定季节: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周易•说卦传》介绍了一些基础卦象,表现在宇宙观上:乾(qián)为天,坤(kūn)为地,震(zhèn)为雷,巽(xùn)为风,坎(kǎn)为水,离(lí)为火,艮(gèn)为山,兑(duì)为泽;表现在人体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表现在家庭内:乾父也,坤母也,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表现在群体中:乾为君,坤为众;表现运动的形式: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表现动物: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后来北宋邵雍《梅花易数》又增加介绍了一些易卦广象。九宫即洛书所指的九个方位,一般将后天八卦按方位装入洛书,中间空开,即形成所谓的“九宫八卦”。 其对应关系为“一坎(北宫),二坤(西南宫),三震(东宫),四巽(东南宫),五合太极(中宫),六乾(西北宫),七兌(西宫),八艮(东北宫),九离(南宫)。”

从上论述可以看到,九宫八卦起源于史前文化的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又由更原始更基础的道家太极图和佛家卍字符构成。那么太极图和卍字符的符图里又有什么天机呢?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太阳磁力线就是太极图和卍字符的形状。更有人发现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卍字符的形状(图7)。银河系是漩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四条旋转的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三千秒差距臂,每条手臂都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其中我们生活的太阳系在猎户臂内,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但更靠近英仙臂。仔细观察会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佛家卍字符非常相似。

图7

哈勃空间望远镜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的合作项目,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轨道的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同时,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哈勃望远镜帮助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哈勃望远镜的在线画廊拥有大约每月2亿的点击量,其中有些高清晰度的照片明确再现了外太空银河系的形状很多都类似于太极图或卍字符的符图(图8-9)。

图8

图9

中国古人如何看到现代最先进的空间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的太极图或卍字符的符图呢?那么太极图或卍字符的符图根本上是什么呢?笔者悟到,太极图或卍字符的符图根本上是能量的表现,佛家修出具有善的特点如卍字符图形旋转的宇宙体系,道家修出具有真的特点如太极图图形旋转的宇宙体系。

总结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早经典是易和八卦、《尚书》、《山海经》。这些经典又来源于天书《河图》、《洛书》、《阴符经》。《河图》、《洛书》由神兽展现给圣皇伏羲,《阴符经》则直接由九天玄女交给黄帝。《河图》、《洛书》由更原始更基础的道家太极图和佛家卍字符构成。外太空银河系的形状很多都类似于太极图或卍字符的符图。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来自于宇宙天体中。中华文明在这些经典的基础上延续了七八千年。

近三百年来,光照帮(Illuminati)以邪教的理念渗透并控制了世界各民族的意识形态,外星人(Alien)则用外星科技逐渐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也没有逃脱这一浩劫,鸦片战争满清皇朝战败后,外星科技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又败后,具有光照帮血统的共产党借势占据了中国。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道统被彻底摧毁,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和国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十年来的表面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环境和劳力资源为代价的,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也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真正崛起之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时。中华传统文化的道统现在何处?请看神韵演出。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