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养生 / 智能手机的利与弊

智能手机的利与弊

作者:黎秀铭 — 已发布 2023-02-03 21:10, 上次修改时间: 2023-02-03 21:58
贡献者:天涯(责任编辑)
看美西资讯网
与书籍、钟表和内燃机一样,智能手机正在改变着人们与周围世界相处的方式,手机让整个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紧密、快捷和便利。移动医疗为预测医学提供了新的积极前景,但也暴露出信息采集、诊断恰当性、用户操作和信息保密性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手机的利与弊

智能手机好处多坏处也多。(图片来源:pixabay)

 

 

前景展望

2015年3月2日《经济学人》大篇幅特别报道智能手机将成为真正的个人电脑。文章提到,如今,几乎地球上一半的成年人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到2020年,全球约有80%的成年人将会通过手机与全球资源建立连接,智能手机用户有望突破40亿的规模。“全球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发布的数据称,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67亿部,相比2013年增加25.9%。

另据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智能手机市场趋势报告,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为16.4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超过20亿。来自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年间,全球在移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高达1.8万亿美元,而直接后果就是移动网络网速的提升和费用的下降,这也为以手机为中心的移动计算技术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与书籍、钟表和内燃机一样,智能手机正在改变着人们与周围世界相处的方式,手机让整个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紧密、快捷和便利。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5%,而Android的份额则高达82%,两者旗下的应用商店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中的应用数量都已经突破300万个,其中苹果App Store在2014年的销售额高达140亿美元。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产品,它不仅为手机厂商创造了高额利润,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等资源。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报道,研究认为,移动医疗已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移动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2Guidance在刚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分析了移动应用的市场情况。报告中指出:“截至2014年末,全球共有超过10万个医疗保健类手机应用,市场价值超过50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将在2017年达到260亿美元。这主要是运营商服务造就的。”报告认为,医疗治疗将迎来一场大变革。人人都离不开医生,“移动医疗”正迎合了患者的需求。

事实上,早在2014年6月份,苹果就发布了名为“HealthKit”的全新移动应用平台,除了收集苹果用户的健康数据,市场更嗅到了健康产业的商业意味。据外媒报道,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指出,现有的健康应用仅提供孤立、片面的数据,苹果希望,HealthKit能成为第三方医疗应用和硬件所收集信息的中枢。谷歌也同跨国药企诺华一道,共同开发一款“智能”隐形眼镜,帮助糖尿病患者追踪血糖水平。该隐形眼镜的工作原理是分析佩戴者泪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将数据传输至移动设备中。谷歌希望假以时日,该隐形眼镜所监测到的数据将更完善、更及时,那将有助于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病率。

一如印刷机帮助普及了知识的传播,医疗化的智能手机将会大众化医疗保健。除了设置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和急诊室之外,未来的医院可能会变成用于远程病患监护的无房化数据监控中心。以后医生可能更多是提供意见,而非写处方。被替代的将不仅仅是医院的监护房间,医院的检验室亦然。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爆发式的成长性不仅吸引了很多创业者跃跃欲试,更使得投资市场也频频驻足。这种个性化的医疗创新模式在颠覆传统医疗产品形式和商业模式。

医疗类手机应用最初主要针对美体和运动健身领域,为用户提供运动方式,让用户跟随模仿,或记录每日摄取的卡路里,或学习如何改善饮食习惯。这些应用一般都与手臂、护腕甚至衣服相连,监测使用者的排汗,体温,脉搏,心跳等各项指标。这些应用如今已成了时尚的标志,但它并不应占据移动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移动医疗应该专注于更加高级的领域,未来将被纳入医疗卫生系统。

为了增强用户交互体验和提供位置服务,智能手机内置了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同时,越来越多的外置传感设备也能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接口与智能手机相连,使得智能手机成为重要的移动感知平台。这些应用或直接访问传感器硬件,或间接通过传感技术获得情境信息,为用户带来了自然的交互体验和智能化的服务

Apple Watch 代表的智能手表,以及 Fitbit 和 Jawbone 代表的活动追踪器当然都可以利用非常优雅和有效的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它们都不能连接到互联网。为了处理信息收集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用户需要智能手机的性能和连接能力。

智能手机附件不久后将可以让你通过手机进行一系列常规的实验室检验。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所内置的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多种医学体征数据(包括体温、心率和血糖水平等等),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它们还可以拍摄和发送病变图片,甚至充当耳镜等医疗器械,所以未来这些设备非常有可能会成为病人和医生共同的助手,帮助他们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智能手机应用将作为常用的监测仪,帮助患者进行行为矫正,甚至是换药。智能手机已经能够用于测量血压,甚至产生心电图。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AliveCor心电图设备作为OTC产品出售,心脏病患者可随时监测自己的心电图。AliveCor的心电图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医疗专家和普通用户监控心脏健康的需求。其心脏监控技术和iPhone、iPad以及Android设备兼容。

Diabetes Manager(糖尿病管家)由致力于糖尿病研究的WellDoc公司于2011年推出,是一款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移动医疗保健App,可根据血糖值监测病情。WellDoc通过移动互联网把患者、临床病例数据库及护理者三方联系起来,并通过云端的专家分析系统向患者提供及时的专业支持及建议。患者输入血糖值后,自动分析系统会就患者的血糖状态作出相应的指示,并在检测的同时形成病历,以供主治医生查阅。该糖尿病管理应用通过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审核。

人的健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研发当中的智能手机传感器将能够监测你的辐射照射量、大气污染或者食物中的农药。你的药物可能不久后将会被数字化,从而能够给你发出提醒,确保你按时按量服用。血液电解质,肾脏和甲状腺功能,呼吸、汗液和尿液,统统都将能够通过直接接入智能手机的小测试工具进行测量分析。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先进医疗成像设备都呈现小型化:手持式超声波设备已经进入市场,部分医学院开始向学生发放这种工具,替代传统的听诊器。手持式MRI(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距离进入市场也不远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程师提出打造智能手机般大小的X光片生成设备。智能手机有可能成为多种精密医疗设备的迷你版本。

David Erickson,康奈尔大学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教授,将获得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拨款的300万美元,在五年内改进对健康监测的智能手机。Erickson将领导一个多学科小组的调查人员开展这项计划,他们分别来自于康奈尔大学,康奈尔纽约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马里兰大学和洛杉矶的加州大学。

这项计划被称为PHeNoM(公共卫生、纳米技术和移动性的缩写),旨在开发三个对个人医疗保健即时响应的系统,分别为:能长期压力管理的Stress-Phone,具有营养意识的Nutri-Phone和监控病毒加载在HIV阳性病人的Hema-Phone。Nutri-Phone和Hema-Phone使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准确阅读测试条,而Stress-Phone还将使用手机麦克风来测量用户声音的压力水平。

“我们相信这些科技能被PHeNoM计划开启,并最终获得大量从芯片级实验室技术收集到的丰富的健康信息,”Erickson说,“通过早期侦察疾病,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国内医疗现状,减少公共医疗的成本交付,允许个人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幸福。”他们希望,通过对个人健康信息的访问,可以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几乎每个人都缺乏维生素D,但大多数人从不考虑它,”Erickson说,“如果你使用你的手机,去看看你维生素D有多么的不足,你更有可能去补充它,或获得更多的阳光。”

移动医疗的最大价值在于大数据和健康管理。它让人们可以准确地接收并了解到自己的日常健康信息,从而更好地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提升长期的生活质量。移动用户参与分析公司 Mobiquity 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 70%的用户都会利用移动应用来记录自己日常的卡路里摄入和运动情况,但是其中只有 40%的用户会向自己的医生分享这些宝贵的数据。

真正的革命不是来自在智能手机上拥有自有的安全而深入的医疗数据库,而是来自云端,从那里我们能够整合所有的个人数据。当大数据得到整合和分析的时候,它将会在—个人层面和整体人口层面两个层面带来巨大的新潜能。患有新疾病的人可利用开放医疗资源来匹配跟他们的病情最为相似的人,以帮助决定最佳治疗方案。一旦我们所有的相关数据都可以被追踪和机器处理,识别没人能够独自检测出的复杂趋势和交互作用,那我们将能够提前诊断出很多的疾病。

以哮喘发作为例。容易在体育课上哮喘发作的青少年可获得空气质量、空中花粉量等环境方面的全面数据,以及身体活动、血氧浓度、生命体征和胸腔运动方面的数据;他们的肺功能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的传声器进行测量,他们的一氧化氮水平能够通过其呼吸进行抽样检测。之后,那些信息可以结合来自其他受追踪的哮喘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通过手机短信或者语音信息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哮喘即将要发作,告诉他们该用哪种吸入器进行防止。同样的流程也可以用于防止心力衰竭、癫痫、严重抑郁和自体免疫疾病发作。

信息风险

移动医疗为预测医学提供了新的积极前景,但也暴露出信息采集、诊断恰当性、用户操作和信息保密性等方面的问题。医疗数据,特别是跟健康有关的数据,如何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个人的隐私问题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问题,相当多的国家在数据隐私保护上有自己的标准,并且要求数据平台必须实现本地化托管。因此,如何控制应用安全就成了重中之重。以前如果我们不在电脑前,那就是“不在线”,也就不会受到攻击。现在,大家用智能手机,随时“在线”,手机都被连在网络里,而且因为有云端,个人信息、电话号码都会同步到网上,那也就意味着你的信息随时都有可能通过匹配搜索而被泄露。

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报告称,美国人平均每两年换一部手机,每天有41.6万部手机被丢弃,而4成手机用户在扔手机时不清除数据,4成智能手机用户对手机没有任何最普通的安全保护措施。美国网络安全研究机构波内蒙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智能手机安全调查”报告称,手机安全风险主要涉及地点追踪,恶意软件、不安全的无线网络带来的病毒等。门户网站Heise Security的总编约根·施密特(Jürgen Schmidt)对德国之声表示:"我们多年来就知道,从安全角度看,移动电话网的整个系统其实根本不安全。但移动电话还是使用得非常多,警察和秘密情报机构也用它,人们对此毫不避讳。"约根·施密特说:“要想使用加密系统,那么对方同样也必须使用。只是给自己的数据加密是远远不够的。”

数据表明,在智能手机用户中,在手机操作系统选择上,用户的手机系统以Android和iOS占比最大,分别为72%和18%,其总比例达90%;其余的Symbian、Windows Phone和其他操作系统分别占比7%、2%和1%。互联网安全公司 F-secure 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报告指出,Android 平台面对着比较大的安全问题,2012 年有 79% 的恶意软件都寄生于 Andriod 之上,此数字比 2011 年更高出 12.3%。相较之下,iOS 平台内的恶意软件仅占总量的 0.7%。如今两年过去,随着 Android 份额的水涨船高,Android 平台的安全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好转。Public Intelligence 在 2013 年发表了一份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司法部的联合声明,数据也和 F-secure 的类似,在 2012 年有79% 恶意软件(木马)来自 Android,而 iOS 只有0.7%。来自塞班的木马比例为19%,黑莓和Windows Mobile 的移动木马比例相同,都是 0.3%。

现在的智能手机特别是安卓系统的手机是一个开源的系统,正因为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使其成为主要的被攻击目标。不仅Android平台版本非常多,软件更是层出不穷,稍有一定开发能力的开发者就可以自主上传应用程序。特别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获得ROOT权限对手机的软件进行管理。获得ROOT权限意味着可以在根目录级别对手机的软件进行操作,比如添加、删除系统软件等。这相当于手机的底层设置处于“不设防”状态,如果恶意软件有意主动攻击,Android手机的数据就会被窃取。一旦植入,手机用户的通话、短信、账号信息都会泄露,甚至手机的录音、摄像头功能都可以被控制,而且这种木马植入的成本越来越低,手段越来越隐蔽。目前,针对Android系统的间谍软件可以监听受控手机通话,查看短信、文件,获取用户准确位置信息,后台开启受控手机录音录像功能将录制的音视频文件发至间谍服务器。持有受控手机的用户就完全暴露在间谍软件下,工作生活等情况信息均被监控。

一般认为,相比于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软件市场,Google Play 要安全一些,但是即使是这个官方的软件商店,里面也可能有恶意软件存在。据报道,仅2011年,谷歌就从其应用程序商店中清除了100多个恶意软件,其中一款软件感染了50个应用程序。2012年,根据 Ars Technica 的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已经有更多的恶意软件进驻到了 Google Play 。而且有趣的是,这些恶意软件能够驻留在官方市场里很长一段时间,即使已经有了很大的下载量也依旧能不被发现。比如一款名为 Android.Dropdialer 的木马程序,通过强制用户拨打某些特定号码来榨取高额费用,在进驻 Google Play 数周之后才被发现;而“ Super Mario Bros ” 和 “ GTA 3 Moscow City ” 作为恶意程序被打包,下载量达到了10万。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截止2011年11月,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封闭的苹果iOS系统漏洞很少。苹果iOS系统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其硬件的统一,如手机屏、平板屏和PC屏比较固定,并且为软件开发商提供了较为严格的标准性。造成苹果手机隐私泄露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用户存在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使用习惯,如很多苹果用户现在都在使用iCloud,iCloud是苹果公司所提供的云端服务,让使用者可以免费储存5GB的资料。但用户在同步数据后忘记及时注销其在iCloud的登录信息,这就导致其实际默认仍处于可自动同步的状态中,一旦手机丢失,黑客只需重新同步,便能将数据读出。再如通过蓝牙、网络浏览器等远程控制iPhone,并窃取已越狱的用户的秘密信息。

关于 iOS 安全漏洞的新闻也不在少数。2012 年,根据福布斯报道称,一位卡巴斯基的反病毒研究人员 Maslennikov 在 App Stroe 中发现了一款名为 “Find and Call ”的应用程序,表面上看起来它与其他的通话应用程序的功能没有区别,但通过调查发现,这款 “Find and Call ”的应用程序还会擅自收集用户的私人信息,随后将这些信息资料上传至一个远程服务器,最后该服务器会向用户联系人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发出短信,并附上应用的下载链接。这个原理听起来和那个“超级手机病毒”如出一辙。好莱坞爆发严重的“艳照门”风波,娱乐圈一时间人人自危。事后不久,苹果公司即发布新的安全系统以保护用户免遭黑客入侵,但该新安全系统随后便被一小撮黑客破解。

前面提到的都是系统层面的东西,除了系统层面,手机的安全漏洞也可能在别处。USB 接口,SIM 卡,基带芯片,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也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安全隐患。人们为了节约流量往往需要寻找一些免费的WiFi热点,一些恶意免费WiFi吸引人们去连接,进而通过恶意程序获取你手机中重要的数据信息。一些恶意网址、手机病毒等借助二维码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让手机感染病毒、丢失信息或被恶意扣费。由于二维码制作简单,很容易将病毒用二维码进行伪装,在散布到网络或张贴到公共场所,通过诱惑性的介绍信息吸引人们扫描二维码,进而使病毒进入手机中,最终达到骗取用户话费或窃取个人信息等目的。很多移动支付方式中为了加强安全性,都有短信验证功能,不过现在有些病毒程序却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截获短信形式发送的动态验证码,利用社会化工具,获得用户电话,伪装成银行人员,骗取用户的身份证号,窃取这些信息之后,把用户支付平台的资金盗走。

计算机安全问题研究员 Karsten Nohl 和 Jakob Lell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USB 设备存在一个严重的安全漏洞。一种叫做 BadUSB 的恶意软件会通过鼠标、键盘及U 盘等USB设备入侵个人电脑,篡改硬盘软件。Karsten Nohl 和 Jakob Lell 长期从事 USB 设备安全问题研究,这一次他们没有像往常那样编写恶意软件代码入侵USB 设备的储存器,以测试安全性能;而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了USB 设备中控制转存功能的固件上。结果发现,通过编写一定程序,黑客可以很容易将恶意代码隐藏在固件内,杀毒软件根本找不到。除了U 盘这样的存储设备,像 USB 键盘、鼠标,甚至是USB 线连接的智能手机等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纽约时报》曾报道,德国安全研究实验室(German firm Security Research Labs) 创始人卡斯滕·诺尔(Karsten Nohl)在对北美及欧洲约 1000 张 SIM 卡进行测试后对外透露,黑客可利用一个安全漏洞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使得 25% 的 DES SIM 卡自动回复消息,并且暴露出它们的 56 位安全密匙。得到安全密匙后,黑客就能够通过短信向 SIM 卡发送病毒,该病毒让黑客假冒机主,可以对短信进行拦截甚至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系统购物。以上过程仅需 2 分钟并且只需要一台 PC 就能够完成。

早在 2011 年,来自卢森堡大学的 Ralf-Philipp Weinman 发现大部分无线设备所使用的用于处理无线电信号的高通(Qualcomm) 和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芯片所搭载的固件上存在漏洞。于是他利用这种漏洞破解了用于收发无线通信网络信号的基带(Baseboard)芯片,通过破解基带芯片入侵手机是一种此前不曾有的方式。由于手机的无线信号都需要通过基站来传播,所以 Weinman 的将首先架设一个虚假的基站欺骗别的手机连接上来,然后向攻击目标发送恶意代码。Weinman 所编写的恶意代码只能在无线电处理器的固件上运行。

安全防护

如果要保护自己的手机,专家建议采用"Text Secur"这样的程序来给短信(SMS)、彩信(MMS)加密,用"Chat Secure"而不是Whatsapp这样的数据服务。因为后者本来就为一定程度的窃听提供了可能性。专家说,从技术上,对手机进行实时语音加密的程序现在还很不成熟,但用K9或者APG这样的程序可以很好地对电子邮件进行保护。不管采用哪种防范措施,重要的是避免手机染上病毒。这和使用普通计算机道理一样。至于手机通话、SMS或者网络服务哪个更安全,专家认为是后者,但是必须是加密服务。"

奥巴马曾表示,他很喜欢iPhone,但安全部门不让他用。据了解,奥巴马现在使用的黑莓手机是安全部门特制的,没有前置摄像头,不能玩游戏。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目前,美国不允许政府员工和士兵使用智能手机传发机密信息,因为担心此类装备没有得到安全认证。美国政府和军方都使用安全的安卓手机,此类手机能处理和分享机密文件。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首相卡梅伦都智能手机不离手。对此,英国政府根据安全部门的建议出台规定,大臣们召开机密会议之前,必须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装入一个特制的隔音装置,并且不能带入会场。

德国联邦政府各大部门和机关为工作人员配备了一批装有防窃听软件的新智能手机,安装了德国公司Secusmart的安全软件。其核心部分是一个可以插在存储卡位置的安全数码卡,卡里的数据被加密。只有通话双方的手机都配备该加密技术,这种安全手机才有效。 德国内阁成员都被迫随身携带3部手机:一部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一部用来发邮件;一部私用,例如用来管理个人的推特账号等。尽管如此,德国明斯特大学网络安全研究所负责人诺贝特·坡勒曼对《环球时报》说,所有可以被加密的东西也能被解密,只要黑客窃取制造商和安全技术公司的信息而获得密码。

虽然黑莓江河日下,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但是其手机安全性仍被许多人认可,此前德国内政部采购了3000 部采用了德国公司 Secusmart 技术加密的黑莓设备,并发放该部门成员使用,随后德国内政部宣布黑莓是唯一符合其安全标准的手机,德国政府还将继续订购 2 万多台采用 BB10 的黑莓手机。在企业市场,黑莓手机依靠安全性勉强支撑着。在早前黑莓开始衰落的时候,帮助企业部署手机 Mission Critical Wireless 公司的 CEO Dan Croft 认为:“现在为 RIM 写悼词太早了,很显然他们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但是仍然有上百万的黑莓在顺利运行。我们看到的不是 RIM 被赶出企业市场。我们只是看到非黑莓设备的增多。”

Croft 认为,虽然 iOS/Android 设备增强了安全功能,但是黑莓的安全功能更加强健,更易配置。黑莓的系统也称Blackberry,其智能水平很高,但市场份额不断地被竞争对手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蚕食。黑莓移动邮箱设备基于双向寻呼技术。该设备与RIM公司的服务器相结合,依赖于特定的服务器软件和终端,兼容现有的无线数据链路,实现了遍及北美,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的梦想。“手机邮件”和“BlackBerry”业务具有高可靠性的安全加密措施,邮件信息在从邮件代理服务器到手机终端的传递过程中实行端到端加密。黑莓手机的加密措施看似安全,但是用户通信、邮件及信息内容全部存储于位于加拿大的RIM公司服务器内,因此所有用户对于RIM公司无秘密可言,这是黑莓手机最大的安全隐患。

Blackphone,取名 “黑机”,实际上是一部专门防黑的智能手机。Blackphone 是由一支软件和硬件团队合作的成果,软件方面有则是加密领域有名的Silent Circle,这个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则是发明了PGP 邮件加密的 Phil Zimmermann,而 Zimmermann 本人也入选了互联网协会的“互联网名人堂”。关于Silent Circle,则是2012 年成立的一支年轻安全团队,但是这支团队的阵容可不可小觑,除了Zimmermann 外,著名的计算机安全专家 Jon Callas 也是团队创始人之一,另外团队的其它成员都是高级工程师或是前特种部队通讯专家。在发布Blackphone 之前,Silent Circle 在安全界已小有名气,推出了针对电话、短信、邮件的加密服务Silent Phone、Silent Text、以及Silent Mail。

Blackphone顺理成章地运用团队这方面的积累,除了提供以上三种通讯的加密外,手机还通过一个全天候的虚拟私人网络(VPN)使用户的网上行踪匿名化。据说,这部手机连 NSA 也无法入侵。基于 PrivatOS 的深度定制 Android 系统,内置 Silent Circle 的加密即时通讯应用、Spider Oak 的加密数据存储、Disconnect 的反追踪服务和 Kizmet 的反 WiFi 嗅探使得 Blackphone 看起确实很安全,同时,它的价格也很相对高昂,为629 美元。为手机提供特定安全服务的不仅有Blackphone,土豪手机 Vertu Signature Touch 手机内置了卡巴斯基反病毒软件和防窃听功能,保证通话短信不被窃取。当然,这款手机的价格是 11350 美元起步。



Android系统安全防护建议:

(1)确保使用Android平台提供的基本手机防护功能:设定PIN码或是开机密码等可以让手机与信息受到基本保护。

(2)尽量避免使用Wi-Fi自动连接功能:连接开放性的网络,如公用Wi-Fi,看似相当便利,但此类网络的开放特质如同双刃剑,会让用户手机中的资料暴露在被有心人士轻易窃取的风险中。

(3)在下载来自第三方应用程序商店的APP前须审慎考虑。

(4)当有程序或网页请求授权时,须详细阅读其请求授权的内容。

(5)安装有良好声誉且有效的智能手机防毒软件。绝大部分手机并没有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而且从总体上看,目前各种手机防护软件的权限普遍偏低,还难以达到如个人电脑的防护软件那样的效果。但“有胜于无”,并且知名安全软件商都在开发手机防护软件。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可以再系统端减少可能存在的恶意攻击。

(6)经常为手机做数据同步备份。智能手机中存储了太多的个人信息,如果我们疏于同步数据,或者忘记进行数据同步,在丢失手机后就很难恢复原有手机中的全部信息。因此,应当经常将手机中的数据同步到电脑中,作为安全备份存储起来。

(7)减少手机中的本地分享。智能手机的GPS定位功能和社交网络的本土登陆功能,可以让手机用户更好地与周围的朋友进行交流,但是也带来了潜在的个人隐私泄漏风险。我们应该明确定位程序的隐私设置内容,并选择合适的隐私保护设置。特别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位置信息透露给陌生人。

(8)对程序执行权限加以限制。我们应该尽量注意到任何要求输入个人信息或手机设备信息的情况,以及在进行有关操作时跳出的与该操作无关的任何程序或对话框。如果给予这些程序执行权限,黑客很可能会利用该程序在手机中安置后门,将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网址,或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手机的某些功能与服务。

苹果iOS操作系统安全防护建议:

(1)用户要注意在使用网络同步等服务后,及时注销账户登录状态,不要让手机记忆账号、密码,即每次登录都要输入密码,不要把手机设置为自动登录。一旦手机丢失,要立即更改iCloud账号、密码,然后通过iCloud自带的远程删除功能,把手机里的资料全部删除。把手机里的资料全部删除。

(2)不要越狱iPhone。

(3)用户安装APP应用时主要留意其索取的权限列表,特别留意一些与之服务无关的权限读取要求,如担心APP应用的安全性,必要时可先将其提交到相关安全厂商提供的在线监测平台进行鉴定。

 

 

智能个人设备对人体潜在的危害和预防

引子:谷歌眼镜

据CNET报道,谷歌眼镜探险者项目的克里斯•巴雷特(Chris Barrett),首次出现头痛是在佩戴谷歌眼镜的第一个星期,当时他全天无论去哪都戴着谷歌眼镜,不断地使用眼镜拍照片、拍视频,并且搜索各种能想到的东西,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头痛的症状,刚开始他以为是疲劳所致,但四、五个星期之后,他头痛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于是他断定头痛的症状是由佩戴谷歌眼镜引起的。

曾是谷歌眼镜忠实粉丝的克里斯巴雷特,日前却决定将其丢得尽可能远,他指出这款眼镜给他带来了剧烈的头痛,已经危害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开始限制自己使用谷歌眼镜的巴雷特表示:“它不值得我付出头痛的代价。如果有收发邮件等需要﹐笔记本或手机完全能够应对。”甚至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例如在犹他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的时候巴雷特曾考虑过使用谷歌眼镜拍些红毯走秀照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使用单反相机来完成这个任务。

哈佛大学光学专家埃里•佩利(Eli Peli)博士称,谷歌眼镜用户如果长时间盯着显示屏看,会导致眼部不适和疼痛。佩利表示,“这不是头疼,这是一种眼部肌肉不适造成的感觉。这种头部不适感觉跟我们真的头疼感觉是不一样的。”佩利解释道:“这就好比你走路时,如果选择单脚走路,并且持续很长时间,你就会感到吃力。因为你没有按常规方法走路。同样,如果你盯着谷歌眼镜显示屏看一分钟,实际上比通常看东西的时间已经长60倍。”

冯芙丝汀宝的DVF公司曾针对谷歌眼镜推出多款外形时尚的镜框,而在谈及这款产品在设计方面的演变时,她表示:“起初谷歌眼镜是一款外观比较大的设备,但随后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成为目前的这种能够戴在人们头上的设备,但每一个佩戴者应该都不喜欢因为它而患上脑瘤。”冯芙丝汀宝的发言在会场引发了一些赞同的笑声,主持人也随之将话题引到了可穿戴设备的健康问题上。现场的一位女观众表示,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经常把手机放在头部接电话会改变大脑中的血糖水平,那么可穿戴设备也有可能会引发类似的问题。举例来说,健康腕带厂商Fitbit在今年年初就不得不因为一款新产品所采用的硅胶材质容易引发皮疹的问题而将其召回。

谷歌坚持认为,这款产品的设计初衷是“微互动(micro-interaction)”,并不提倡用户长时间观看屏幕,如在周五晚上连续看几部电影或阅读小说《战争与和平》。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谷歌这种说法是要求人们去适应科技。而科技的意义难道不是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吗?巴雷特指出,如果_向大众市场开放销售,谷歌将不得不面临更棘手的问题。“售出数百万副眼镜后,如果成千上万的用户抱怨产品引发头痛,谷歌该如何收场?”他认为,谷歌应该对用户提出相关警告,这才是人性化的体现。

电磁辐射

专家指出,说到底谷歌眼镜是一款电子通讯设备,只要是通讯设备就必然有辐射,最关键是它就佩戴在你脑子边上,离大脑这么近,长时间佩戴的话出现头痛的症状是非常正常的。可穿戴设备普及的一个较大限制就是健康问题,绝大多数产品需要你时时戴在身上,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所能做的只能是将产品的辐射降到尽可能的小,但绝不会完全没有辐射。一个不适合长期佩戴,并且可被替代的产品,既然它不是一个必需品,除了极客(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应该冷静对待。不少购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表示,一旦最初体验高科技产品的新鲜感结束,就很难再对它感兴趣。

其实,个人电子通讯设备都有辐射,多少而已。现代生活便利快捷,各种家用电器功不可没。但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这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又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着影响。家庭中背景电磁场强度主要来源于电力传输和分配设备,以及家用电器。不同电器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会明显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强度都会随着与电器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今,全球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和打印机微波炉等其他家用电器等设备,合理健康的使用这些设备,才能更好的呵护我们的健康。

电场是由电压的差值产生的: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场也会越强。磁场是由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大。在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场也会产生。如果有电流流过,磁场强度将随着功率消耗的变化而变化(注:也就是说跟电阻大小有关系),但是电场强度保持恒定。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电磁场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用来描述电磁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频率或者说相应的波长。不同频率的电磁场会与人的身体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场的另外一个特性: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不只取决于它们的强度,也取决于它们的频率和能量。

世界上的辐射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高频辐射,一种是低频辐射。高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800Mhz-3000Mhz,高频辐射又称为热效应,高频辐射的产生需要功率。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目前已经有相关的标准管控。举例用手机来说,手机与基站的通信频率是850/900/1800/1900/2100MHZ等等,手机就有SAR标准来管控。低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0-300Hz,低频辐射又叫做非热效应。电器产生的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是极低频电磁场(ELF)的一个例子。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通常小于300Hz。其他一些设备可以产生300 Hz到10 MHz的中频电磁场和10 MHz到300 GHz的射频电磁场。我们的电源和各种电器是极低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计算机显示屏、防盗设备和安全检查系统是中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收音机、电视、雷达、手机天线和微波炉是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这些电磁场可以在人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流足够强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高频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已为众所周之的常识。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从事射频作业人员,长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近场区工作人员要穿着铜丝织物制成的防护服。长时间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高频辐射更强,因为低频辐射的频段0-300Hz与人体内部的组织机体之间的传输频率相同,会对内部通讯形成干扰。同时,低频辐射还会改变人脑中的水分子的晶体结构,这样对于青少年人脑未发育完全的人来说,长期处于低频辐射环境中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手机等移动设备也有低频辐射的。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低频电磁波也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附:家用电器辐射量
  

音箱:20MG
  

电冰箱:20MG
  

电视机:20MG
  

空调:20MG
  

洗衣机:30MG
  

VCD:30MG
  

复印机:40MG
  

电脑:150MG
  

吸尘器:200MG
  

微波炉:200MG
  

手机:200MG

电脑的危害和防治

电脑在运行时,由机箱主体及显示器发出的电磁波,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健康。老式CRT电视或电脑显示器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来产生图像,并伴有电磁波和辐射,长时间注视会引起视觉疲劳,同时,屏幕眩光和闪烁对眼睛也有损害,可导致暂时性近视和继发性头疼。早期的一些质量比较好的CRT显示器,基本上内部都装有金属屏蔽罩。不过随着显示器价格战的恶化,现在市场上的绝大部分CRT厂商为了减少成本都将金属屏蔽罩去掉了,显示器内没有什么屏蔽措施,消费者买回那些没有屏蔽的显示器,便会长期暴露在大量的辐射中。总体上说,CRT显示器的有害辐射主要包括:X射线、低频电磁辐射、高频电磁辐射和紫外线;LCD显示器虽然不会产生X射线,但并非完全无辐射,它仍有微量电磁辐射存在,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液晶显示器的辐射低,但LCD的防辐射只能称之为是“低辐射”,远远未达到“零辐射”标准。根据“辐射累积效应”,长时间在这样的显示器面前工作将对人体造成伤害。

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辐射量分别是:键盘1000 v/m;鼠标450 v/m;屏幕218 v/m;主机170 v/m。比较一下辐射量,你会发现键盘的辐射量是最大的。电脑发出的电磁辐射虽然不太强,然而有些人上机每天长达几个小时,常年累月从不间断。如此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就不少。特别对妇女、少年儿童等一些敏感人群,尤其是怀有胎儿的孕妇,将会产生很多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儿发生率。中国全国每年出生的两千多万新生儿中,接近120万为缺陷儿,专家指出,导致婴儿缺陷因素中,电磁辐射大危害最大。

日本电脑劳动与保健调查委员会曾对250名怀孕的电脑操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产,97人出现死胎,发生率60%。湖北省对邮电储汇系统电脑操作员进行调查发现,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发生率达60%。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发现两位妇女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结果双双产下畸胎。无独有偶,大连妇幼保健医院出现4例孕妇产下青蛙畸形儿,她们都没有家属病史,夫妇都没有服药之嫌,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电脑使用者。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说:“据我国对25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用X线职业受辐射人员作调查,发现生育率、不孕率无明显差别,但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屏(VDT)辐射对生殖健康的影响,从医学流调学专业角度报道的资料的调查结果是:对1583名孕产进行了病历对照研究,结果自然流产OR值1.2,但在接触VDT时间每周超过20小时的孕妇中,自然流产OR值1.8,说明大量接触时,自然流产的危险有增高倾向。有研究结果认为,VDT与子代先天性缺陷有关联,OR值1.6,且当VDT作业时间每周大于10小时时,OR值增为2.0,每周VDT作业时间大于20小时时,OR值为2.3,有剂量反应关系,因此,认为不能排除VDT作业有子代先天缺陷的危险。另对从事VDT作业的361名女性和对照组484名的生殖机能和子代健康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自然流产、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

如何对电脑及家用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因为电磁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值而下降。最好把电脑及家用电器不要集中在您常在的室内。例如:电脑、电视机和电冰箱、微波炉、不要放置在卧室内。专家建议,电脑使用者应于显示屏保持的距离不少于70厘米,于电脑两侧和后部保持的距离不少于120厘米。此外,减少与电脑等接触的时间,也是重要的。因为接受辐射的积累剂量是同辐射强度与辐照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因此减少上机时间是必要的。

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如果人体和电脑的屏幕的距离太近的话,那么所受的辐射就会越多,因此最好可以保持在半米以外,这样就可以减少电脑辐射了。尽量避免在电脑前连续超过3个小时,中间要休息下。工作时间固然无法关机,中午休息的时候就谨记把电脑关掉,而不仅仅是把屏幕关掉而已。其实,键盘比显示屏的辐射更厉害,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很多中午休息都是趴在桌子上,头直接对着键盘,承受的辐射更大。因此,只要不用电脑,就果断关闭,既有效防辐射,又可节能减排。

科研人员应用电磁屏蔽技术原理,研制出对电脑显示器的辐射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电脑防辐射屏,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电脑防辐射屏的市场。万用表可方便快捷地测量防静电性能。由于电磁辐射和静电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测量仪器昂贵,测试方法复杂,一般消费者不好测试。但防辐射屏是依靠其表面透明导电的材料起到防电磁辐射和防静电作用的,因此,只要用“万用表”上的电阻来测量其导电性能,电阻越小,防辐射和防静电性能相对越好。一般不导电的屏不会有防辐射和防静电效。电脑防辐射屏,防护服、防护帽都有用处。

此外,北京医院眼科专家作下如下实验:100例正视眼连续使用电脑2小时后立即检测,视力平均下降0.2,屈光度平均下降0.25。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指出,电视荧屏上存在大量的静电荷,它有集尘的作用,灰尘会借光的传递射向人的脸部,使皮肤产生变化甚至受到伤害,如果每天看电视两小时以上而又不清洁面部灰尘,脸上就会生出斑点。瑞典等北欧三国的研究调查公布,长期受到2毫高斯以上的电磁辐射影响,患白血病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1倍,患脑肿瘤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5倍,其他疾病发病几率也明显增加。根据阿根延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研究结果,长期使用电脑不仅会使人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引起视力下降,神经紊乱,脊椎变形,甚至会诱发血梗堵塞。例如,300名每天用电脑工作数小时的银行职员,一年后视力平均下降了10%。

据不完全统计,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其他还出现自律神经失调、抑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注意用眼习惯,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5至10分钟,远眺放松。显示屏的亮度要适中,不可过亮,背景尽量选择多色素的,在读长篇的文本时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交替使用,可以试着做眼球操(交替转动眼球,顺时针三下,逆时针三下)。尽量不要在黑暗中看电脑。专家建议,办公室白领工作1至2小时后,应适时活动一下,望绿、望远。有条件的办公楼可普及眼保健操,或者坚持个人按摩眼圈四周,另外,多转眼球也能促进眼部肌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眼部疲劳。眼睛酸涩难受,可按压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刺激整个眼部周遭肌肉,舒缓不适。

智能手机的危害和防治

电脑电磁波的辐射发送还是依靠线路的,而且电脑离你的身体也比较远。手机辐射就严重得多,手机发送信号都是通过无线传输的,而且手机离你身体很近,而且有时候是直接贴着大脑。近期有科研人员对此做了相关实验,结果显示:“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玩20分钟手机,孩子的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Pad,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美国弗雷保心血管医学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结果,手机辐射使受试者的舒张压增高10-20毫米汞柱。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米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研究了四种手机,辐射对多种动物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动物的染色体受损。对DNA遗传因子产生影响,将导致细胞癌变。雏鸡、猫的大脑皮质,在低频调制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会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进行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实验还发现低频电磁波会使动物松果体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这种激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褪黑激素减少时可以致使组织分子发生改变、导致退行性疾病发病。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类似发自手机辐射的微波脉冲去照射老鼠。在两分钟内,由于防卫机能失去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老鼠的脑组织“打开”了,血液内有损害性的蛋白质及毒素因此轻易地进入。同样,只要紧挨着来自手机的辐射波下两分钟,人体内防止血液内有伤害性蛋白质及毒素进入脑部的防卫机能也就会丧失作用。而有伤害性的蛋白质一旦进入脑组织,患上脑部及神经疾病,例如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以及出现多重硬化症的危险就将增高。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手机使用时间超过25年的人,其罹患神经胶质瘤(glioma,一种潜在的致命脑肿瘤)的概率是其他人的三倍以上。

德国Essen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近日声称,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患上眼癌的可能性是较少打移动电话的人的三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表手机辐射可致癌的正式声明。据报道,上述科学家在实验中对一种名为恶性黑素瘤的眼癌进行了研究,这种眼癌患者的虹膜及视网膜上长有黑素瘤,可导致眼睛失明及视力下降。研究人员之一安德雷斯-斯唐博士表示,他在实验中对118名患有这种眼癌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并询问了他们使用手机的情况,然后与一些未患这种疾病的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前者使用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后者。

最新研究表明,下班后仍在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膝上型电脑工作的人,健康会受到不利影响。在对201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网上调查后,英国物理疗法学会发现,近三分之二的人在办公时间外仍继续工作。他们每天除工作时间外,在屏幕前还要多呆2个多小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工作太多;减轻上班时的压力。英国物理疗法学会指出,一些人已变成“屏幕奴隶”,经常在下班后还在屏幕前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姿势不当会造成颈背疼痛。“人们需要学会关闭这些电器。”该学会主席海伦娜•约翰逊说,这些调查结果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在家做大量额外的工作,成为你晚上经常干的事,就可能导致颈背疼以及其他因压力造成的疾病。特别是你在使用手控装置时,不考虑姿势更容易引起疾病。”英国职工总会秘书长巴伯说:“过度的工作对任何人都是不利的。过度工作的雇员不仅在工作时表现不好,而且对他们的身体也有害。甚至有些人已经养成习惯,感到每天晚上都需要在家加班,情况更是不可收拾。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下班时仍然无法结束工作,应当与你的经理谈谈,并学会下班后关闭智能手机。”

手机打开的瞬间和手机接通前后的几秒钟是手机电磁辐射最强的时候。因此,在这两个时间段,最好不要让手机贴身,或贴耳接听。当手机正在充电时,请勿接电话。手机充电时,插座最好离开人体30公分以外,切忌放在床边。手机剩一格时不要使用。只剩一格时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手机的设计为了在收讯较差的地区仍能保有相当的通话质量,会加强手机的电磁波发射强度。当收讯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 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电磁波强度高达0.6W。

由于辐射能量所产生的热效应是一个积累过程,因此应尽量减少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及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在必须要较长时间通话时,应左右耳交替使用更为科学。经常使用手机及长时间通话者应使用耳机方式。手机对头部的辐射主要影响是近场辐射,当手机远离头部30cm以上时,将会大大衰减对头部的辐射。试验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耳机比使用手机头部受到的辐射要小100倍以上。如今大部分手机都支持蓝牙功能,而使用蓝牙耳机可有效降低手机辐射伤害。尽量不要在墙角货小而封闭空间使用手机。不要把手机挂在脖子腰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手机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手机只要接通电源,就会发出电磁辐射,只是手机在通信的时候发出的辐射量要大于待机时的辐射量。

蓝光辐射

自然界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770~390纳米之间。不一样的波长,致使人眼的颜色感受不一样,比方600~700纳米,感受为红色;500~600纳米,感受为黄色;而400~500纳米,感受便为蓝色。研究显示,蓝光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还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LED显示屏、浴霸、投影仪、激光笔、手电筒等。平板电脑显示器、手机荧幕的背景光源都含有异常高能蓝光。

物理学的波长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就越强,紫外线对人眼的损害是被确认的,研讨成果显示,蓝光被证实是最具损害的可见光。蓝光能够刺激视网膜的一种异常的视黄醛,产生很多自由基离子,这些自由基离子增大了视黄醛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坏作用,然后致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再致使光灵敏细胞的逝世,光灵敏细胞的逝世将会致使视力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损失。世卫组织WHO爱眼协会公布: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00人失明;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在中国4.2亿网民中,63.5%的网民因蓝光、辐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

德国眼科专家李查德•冯克(R. H. W. Funk)教授的研究报告指出当“不合适的光”持续照射我们的眼睛,会引起功能失调,尤其是LED灯,电脑屏幕等发出的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高能短波蓝光,这些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直接或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的损害。一天中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A、紫外线B和蓝光)光线中,黄斑变性发生的几率增至二倍。研究结果显示从高曝光到日光照射对眼镜增加的风险,强调在欧洲人群中防护的重要性。(Augood,c. et al. age-related maculopathy an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elderly european populations: the eurye study, 2004.)

此外,研究表明凋亡可能是蓝光介导视网膜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蓝光刺激使视网膜内一些酶活性改变,影响视网膜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视网膜损害,蓝光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蓝光的射入会加剧色差和视觉模糊度,眼部肌肉过度紧张,眼部供血过度紧张,眼部血液供应加强,从而加重疲劳。能量较高的光线在遇到空气中细小粒子时散射几率较高,蓝光便成了晃眼的主要原因。人体在1.3勒克斯蓝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会终止,而我们常用的节能灯,Ipad和电脑、手机等发出蓝光的强度已经接近中午阳光中蓝光的强度,这时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及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1.3勒克斯蓝光的照射强度。

由于蓝光刺激大脑,抑制褪黑素分泌并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成从而破坏激素分泌平衡直接影响睡眠质量。据美国科技博客GigaOm最新报道称,智能手机显示屏所散发出来的人造蓝光会损害人类的睡眠周期及其身体健康。而在此以前,人们早已知道人造蓝光会对人类身体如何产生褪黑素(melatonin)造成影响,这是人脑松果体所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会给人带来昏昏欲睡的感觉。在几个月以前,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了一段视频,指出在夜间曝露于蓝光照射之下会让人类机体误以为时间已是早上,这种错觉会扰乱人体的昼夜节律,从而令人更难入睡。但是,褪黑素的作用并非只是帮助人类入睡,同时还能延缓癌症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病情发展。

哈佛医学院曾在2012年进行过一次研究,让10名志愿者在夜间工作,这使其昼夜节律发生了变化。实验期间,这些志愿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使其处于一种近似于将要患上糖尿病的状态中,此外其瘦素水平也有所下降。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在人们用餐后使其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哈佛医学院研究表明,如果你临睡前使用ipad,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它们发出的光线足以刺激大脑,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生物钟规律,出现入睡需要时间过长,睡眠过程中多次醒来等失眠症状。人体在晚上九、十点钟开始分泌大量褪黑素,而有了亮光分泌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而这种激素对于抗癌功能也十分重要。同时,睡不好觉以为着各器官系统都容易出现功能障碍。研究发现,睡觉不足或睡觉质量低的人免疫功能、反应力、记忆力和协调能力明显下降,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抑郁症等疾病的几率增大。

据科学试验发现,蓝光射入眼睛的程度和数量还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7到19岁时,蓝光射入眼底视网膜约为85%,青少年的晶状体特别清澈,对蓝光调节过滤能力较弱,蓝光同时也很容易诱发青少年眼底视网膜的病变,就此来说,蓝光对眼睛存在最大风险和最大伤害的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本身的晶状体会逐渐偏黄。这有助于过滤蓝光。然而,白内障手术后,病人失去了这些天然屏障。蓝光将直达视网膜,进而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严重影响眼底健康。

防止蓝光伤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酶活性保护剂;视神经保护剂;植入蓝光阻断型的人工晶状体;微量营养素补充疗法;佩戴防蓝光护目镜。相对于其他方法和措施,佩戴防蓝光镜片成为了保护眼部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人眼自身不能过滤蓝光,要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一般需要佩戴专业级防蓝光镜片的眼镜,普通镀膜镜片只能过滤紫外线、电磁辐射。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佩戴一副防蓝光眼镜,可以大大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减缓眼睛酸涩、眼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夜晚开车时,有效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提高远景对比度,驾驶更安全,眼部更舒适。专业数码防护镜并不是单一的防蓝光护目镜,而是集防蓝光、防辐射、防紫外线于一体的专业防护眼镜。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防蓝光眼镜大致为2类:一类是传统的光学镜片追加抗蓝光膜的近视防蓝光镜片,一类是以特殊太阳眼镜为生产标准的防蓝光平光镜片。近视、老花、远视的人群,如果眼底情况好且近视低,平时用电脑、智能手机时间少。可直接选购买可做近视的防蓝光镜片,这类镜片基本是在传统光学镜片上通追加抗蓝光反射膜做成,特点是抗蓝光效果低(380-500nm)基本在20%左右,色差低。近视、老花、远视的人群,如眼底情况不好或高度近视,可选择使用防蓝光平光镜片中的夹片(直接夹在现有眼镜上)或套镜(直接套在现有眼镜上),这类镜片特点是防蓝光效果比较高,对一些能接受色差的患者来说,带上去首先觉得视疲劳缓解很明显。眼科疾病人群,如眼底病人群:黄斑变性、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疲劳患者,眼科术后患者等,要比正常人更加注意蓝光伤害和眩光对视觉的影响,可选择全包式防护镜。高视觉质量要求人群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平面设计师,色彩设计、色差耐受能力低的人群,可佩戴综合性抗蓝光护目镜,这类防蓝光眼镜几乎无色差,同时达到410NM抗蓝光效果,适合室内长期配合或者外出。

目前,在蓝光眼镜的技术方面,德国比较先进。防蓝光眼镜有一款特别有名,就是Gunnar。Gunnar的镜片是卡尔蔡司的,所以质量很不错。Gunnar支持近视镜片(Prescription Glass)。Gunnar的镜片能让眼睛更好地聚焦在电脑屏幕的图片上,戴上后电脑屏幕的内容更加清晰,而且字体和画面会整体变大一些。其次,Gunnar的镜片能有效阻止蓝光,镜片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琥珀色(Amber),一种是透明的(Crystalline),如果只是在家使用,建议选琥珀色的,因为防蓝光的效果更好。戴上眼镜后,屏幕的颜色不再那么刺眼,而变得温暖和柔和,长时间盯着电脑看也不会觉得很累。再次,Gunnar的镜架设计基本上都是比较弯曲的,这样一来镜片就能罩住眼睛的两侧,从而阻挡了周围纷扰的气流对眼睛的影响。不论什么款式,Gunnar的镜片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镜架。在购买前,一定要去实体店看看款式,试戴一下,看看戴上后是否舒服。很多从事IT行业的人员经过测试都能明显感觉到Gunnar眼镜带来的作用。眼睛不那么累了,眼中的血丝也少了很多,也没有总是想点眼药水了。 

 

 

玩电游大大增加猝死率

近些年来有关电游竞技职业选手运动员猝死的案例频发,职业选手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每天高负荷的训练,游戏,直播对于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2014年12月23日凌晨,多位职业电竞选手相继发表微博,称马来西亚籍DOTA名将鱼人哥“Sharky”已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Sharky是现在流行的鸟运瓶战术的创造者。Sharky时年仅24岁。

守卫遗迹,简称DOTA,是一种多玩家互动的电脑游戏,这种游戏是非常流行于泰国,菲律宾和中国以及北欧的国家。两个队,通常由竞争的五名选手,与他们个别控制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不同的技能,他们的战斗是为了摧毁对手的“遗迹”,这是一个魔兽争霸为基础制作出的地图。队员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周四天,他们在晚上8点开始训练大约6小时,一般在凌晨2点结束训练。

电子游戏发展史

世界第一个叫做《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的设计由汤玛斯·T·沟史密斯二世(Thomas T. Goldsmith Jr.)与艾斯托·雷·曼(Estle Ray Mann)在美国专利注册。专利於1947年1月25日申请并於1948年12月14日颁布。1951年2月,克里斯托弗·史差切(Christopher Strachey)试着运行他为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里的PilotACE电脑所写的《西洋跳棋》的程式。该程式超过硬件记忆体容量,後来在10月,Strachey为位於曼彻斯特的机器──配备较大容量的记忆体──重新编写他的程式。

1958年威廉·辛吉勃森(WilliamHiginbotham)利用示波器与类比电脑创造出了个游戏。透过适当的命名:《双人网球》,它用来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供访客娱乐。《双人网球》显示了个简化的网球场侧视图,其卖点在於一个重力控制的球得打过“网”,而不像其後继者《碰碰弹子台》那样的上视图。该游戏提供两个盒子状控制器,两个都配备了轨道控制旋纽,以及一个击球的钮。

电子游戏专用机产生在70年代初。1971年,一个还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叫诺兰·布什纳尔Nolan Bushnell的家伙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业务用游戏机,这个街机游戏的名字叫《电脑空间》(Computer Space)。《电脑空间》的主题是两个玩家各自控制一艘围绕着具有强大引力的星球的太空战舰向对方发射导弹进行攻击。两艘战舰在战斗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克服引力,无论是被对方的导弹击中还是没有成功摆脱引力,飞船都会坠毁。这台业务机用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显示屏,用一个控制柄作为操纵器,摆在一家弹子房里。

他在《电脑空间》推出的次年,和他的朋友Ted Dabney用500美金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电子游戏的始祖——Atari(雅达利)。世界上第一台被接受的业务用机就是Atari推出的以乒乓球为题材的游戏Pong,据说当年Atari的工程师把这台机器放在加利福尼亚Sunnyvale市的一家弹子房内,两天之后弹子房的老板就找上门来说机器出了故障,无论如何不能开始游戏了,雅达利的人前去检修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了造成故障的原因——玩家投入的游戏币把这台机器塞满了。因为“pong”的编程结构并不复杂,很多电子技术爱好者在自家车库都能焊接出来,所以一时间全美国各种“pong”横行。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电脑空间》都意味着电子游戏产业的开始,因为它是第一台专门的游戏机,是第一个让大众接触电子游戏的工具。而之后Pong的成功,标志着电子游戏开始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被大众认可并接受。1977年雅达利正式公布了自己的第二代游戏机系统,"雅达利2600",这台游戏机改革了美国人的家庭生活方式。直到任天堂正式进入游戏市场,电子游戏产业的兴盛期开始了。到了2007年,美国的电子游戏产业收入达到了约为95亿美元,2008年为117亿美元,2010年达到251亿美元(ESA的年度报告),并与电影业竞争成为世界上最获利的娱乐产业。

电子游戏家用主机(Console)是最常见的游戏平台。常见的家用主机:Famicom(即红白机)、SuperFamicom、SegaMegaDrive、PC-Engine、Nintendo64、SEGASaturn、Sony的PlayStation系列、Dreamcast、Gamecube和Microsoft的XBOX系列。掌上主机(Handheld)是1980年代后期以后,个人使用的行动化(mobilization)电子元件成为一种潮流,例如移动电话,而新形成的一种消费模式,当然各游戏厂商也开发了可以携带的游戏主机。常见的掌上主机:GameBoy系列、PlayStation Portable(又称PSP)、Nintendo DS。街机(Arcade)即是流行于街头的商用游戏机,以此名称别于个人电脑和家用游戏机。著名的机版有Capcom CPS-1与CPS-2、SNK Neo-Geo、Sega的Model系列和Naomi系列。

电子游戏让人疯狂

电子游戏一诞生就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有的学生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流连忘返。电子游戏的节目大都是炮战、轰炸、格斗、追捕之类,场面惊险紧张,瞬息万变。这对中枢神经系统将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神经紊乱,严重破坏学习与健康。室内高强度的音响噪音可使人的听力疲劳和减退,可导致耳聋;游戏机屏幕可发出微量的X射线,可对眼睛及人体各种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另外,游戏室室内空气十分龌龊,在这样的场合里玩耍,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

不久前上海的一位大学生在网上连续玩了10个小时游戏后,被医生诊断为“光敏感性癫痫”。仁济医院癫痫外科诊疗中心根据对1000多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诊疗统计表明,近几年,由长时间使用电脑、观看电视、打游戏机等诱发的癫痫病例屡见不鲜,这部分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20余岁至40余岁之间,大约占癫痫患者的1/3左右。研究表明,癫痫发作是由大脑皮层异常兴奋引起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疲劳、兴奋、气味和光刺激等。其中,由闪烁的光线刺激诱发的癫痫在临床上被称为“光敏感性癫痫”。有关此类疾病的最著名事件要算1997年日本儿童的集体癫痫发作。当时,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皮卡丘》,由于画面强烈闪烁和色彩急剧变化,当晚共有近700名日本儿童因癫痫发作就诊。后来,陆续有青少年因玩电子游戏而癫痫发作,因此又有人称此类疾病为“任天堂癫痫”。

电子游戏伤害身体

电子游戏除了对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还会对生理造成负面影响。“鼠标手”是指网络游戏迷或那些在工作中必须使用计算机的人每天重复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易引起“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正中神经分布部位出现感觉异常(主要是拇指、食指、中指掌侧),随症状加重,患者会在夜间出现疼痛和感觉异常,如果症状持续发展,可使正中神经进一步损害,引起皮肤感觉缺失和鱼际肌肌力减退,对指活动乏力,晚期可有鱼际肌萎缩。

为了预防“鼠标手”,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使用电脑时身体应正对着键盘,避免手腕过度弯曲紧绷;把椅子调整到最舒适的高度,坐下时使双脚能正好平放在地面;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过度伸展;肘关节成90度;此外,要注意间断休息,做做手指关节的伸展活动。腕管综合征的治疗,腕管可用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别要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动。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应做腕管切开手术,可在腕关节镜下得到微创治疗。

不少人患有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综合征,这是由于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眨眼次数减少引起的,正常人眨眼间隙大约5-6秒钟,而这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电脑的人,其眨眼间隙可高达30秒之长,而且眨眼程度不完全。这样,人眼前保护眼球的泪水被空气蒸发,导致角膜和结膜干燥,会引发角膜炎、结膜炎等一系列眼部疾病,特别是处于空调环境或配戴隐形眼镜的人,干燥症状更加明显。为预防干眼症,最好是在用电脑期间,下意识地完全闭眼,长期用电脑时可取下隐形眼镜,休息时用热毛巾局部敷眼,程度严重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人工泪液。使用电脑需注意休息,注意远眺,同时需注意室内光线。

据卫生部门一项调查表明,每天使用电脑超过4小时者,81.6%的人的脊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侧弯。脊椎侧弯是指在两脚长短差距大于0.3厘米时,全身脊椎有3个以上脱位。电脑族脊椎侧弯部位以上段胸椎和肩胛骨为主。脊椎错位不但令关节失去功能,影响灵活性,肌肉抽紧剧痛和乏力,胸闷、脖子痛、腰痛、膝痛、脚麻等症状。使用电脑时要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必须保持正确坐姿,每20~30分钟要有1~2分钟的小休,做一下颈部及躯干的伸展运动,让身体各部分肌肉得到松弛,每周最少做2~4小时运动。要调整好电脑显示器和坐椅的相对高度,电脑屏幕上端最好不要高过眼睛,以免人们不自觉地仰着头看,引起颈部疲劳。

查尔斯·杨,45岁,美国的一名外科医学博士,在克利夫兰诊所进行运动医学研究。2008年底,他用Wii fit健身游戏机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中,他花了1个小时进行各种力量和平衡练习。“我在虚拟的小径中跑步,进行弯道滑雪,转呼啦圈,甚至还走虚拟钢丝。我用尽力量蹬动自己的双腿、转动自己的腰部,努力获取最高的游戏得分。最后,我发现自己肌肉受损,浑身疼痛不已。”美国通过对外科医生和运动医学专家进行采访后发现,由于(过度)使用Wii游戏机而造成肌肉劳损和肿胀的案例在各个年龄层都大有人在,而且是全国范围的普遍现象。

由于Wii游戏而造成的肩部或膝部疼痛通常被称为“Wii肩”、“Wii膝”(类似于“网球肘”)。所有这些都可以统称为“nintendinitis”,泛指玩任天堂(Nintendo)游戏控制器造成的疼痛。 “这就好比滑板、滑雪板,都是最新的时尚,但同时也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威廉·N.·莱文博士说道。“Wii游戏能够增加人们的运动量,促进人与人的互动,这是好事。”曼哈顿外科专科医院运动医学医生布赖恩·哈尔佩恩说道,“然而,不好的地方是,一旦人们沉溺其中,就会过度运动那些平时缺乏锻炼的身体部位,从而造成劳损。”

据美国LiveScience网站报道,一位新西兰的年轻人在连续玩了四天索尼游戏机后腿上患了血栓,并且这足以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医生说,玩游戏机,甚至包括长时间的静坐都有可能增加人们患静脉血栓(DVT)的风险。玩游戏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越来越多,一位英国20岁的年轻人在假期每天花费12小时玩游戏,结果在假期之后遗憾去世了。

据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血管外科的迈克尔博士介绍,曾经有一位31岁的画家,每天都花费8小时以上坐在床上玩游戏机。在如此的第二天,他只是发现自己的左下肢有些疼痛和肿胀。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感到了越来越多的不适,但是没有引起他的重视。结果在连续玩了4天后,疼痛让他不得不去医院就医,在经过医生的检查后发现其腿部有多处血液凝块。

医生告诉我们,长时间玩游戏、坐飞机或者汽车都是很容易形成血液凝块的,因此他建议大家在坐了2到3个小时后,应该起来运动一下,并且喝足够的水,以此让血液能够流动起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大约30万至6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并最后形成肺栓塞,而其中的6万人至10万人就因此而死亡。

 

 

 

智慧手机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

美国圣达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简・腾格(Jean Twenge)2017年11月14日在《临床心理科学》(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撰文称,在各个地区、各种背景的青少年中(不分种族),患抑郁症、自杀企图和自杀率的情况都有所增加。腾格教授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攻代际心理学。腾格教授分析发现,“iGen”(1995年后出生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患上心理健康问题。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5年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不断攀升,而此前近二十年,这项资料一直呈下降趋势。腾格教授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趋势,恰与社交媒体的兴起时间相吻合,两者“可能存在关联”。这项研究表明,导致青少年自杀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网络欺凌”(Cyberbully),社交网站上所描述的那些“完美”的生活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沉重的打击。

腾格教授发表在《大西洋月刊》2017年9月号的文章提到,“2012年左右,我注意到青少年的行为和情绪状态的剧烈变化。原本平缓倾斜的线形图变成了陡峭的山脉和悬崖峭壁,千禧一代的很多显著特征开始消失。对代际资料(有的可追溯到1930年代)进行分析以来,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的事情。2012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引起这么大的行为变化呢?”

因为2010年到2015年是经济稳定增长和失业率下降的时期,因此经济不太可能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和自杀率上升的重大因素。收入不平等仍然是个问题,但它并非是在2010年左右突然出现的,贫富之间的差距几十年来始终在扩大。腾格发现,从2010年到2015年,青少年在家庭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几乎没有变化,这实际上也排除了学习压力的原因。

“那恰恰是美国人拥有智慧手机的比例超过50%的时候。智慧手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他们的社交活动的性质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变化影响着美国每一个角落和每家每户的年轻人。这些影响既覆盖富裕家庭的青少年,也覆盖贫困家庭的青少年;覆盖任何种族的青少年;覆盖城市、郊区和小城镇的年轻人。有手机基站的地方,就有青少年整天抱着他们的智慧手机过日子。”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资料显示,到2012年末,青少年智慧手机拥有率首次超过了50%的门槛,而当时青少年患抑郁症和自杀机率也开始上升。到2015年,73%的青少年已经开始使用智慧手机。2017年针对5000多名美国青少年的调查发现,75%拥有一台iPhone。

有人会说,有可能不是上网时间太长导致抑郁,而是抑郁促使青少年更多时间上网。但另外三项研究表明,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项研究发现,花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导致人更不快乐,但不快乐并没有导致更多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延长。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资助的《监测未来》(Monitoring the Future)调查自1975年以来每年询问12年级学生超过1000个问题,并从1991年开始询问八年级和十年级的学生。该调查问青少年的问题包括:他们有多开心,他们将多少空闲时间花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上,其中包括面对面的社交互动、体育运动等非萤幕类活动,近年来则会问参与萤幕活动的情况,比如使用社交媒体、发简讯和浏览网页。

调查结果表明,萤幕活动时间超过平均水准的青少年过得不开心的可能性更高,而那些非萤幕活动时间超过平均水准的青少年过得开心的可能性则更高。一周在社交媒体上花费10小时或以上的八年级学生,相比使用社交媒体时间较少的,称自己过得不开心的可能性要高56%。那些亲身与朋友呆在一块的时间超过平均水准的人,相比与朋友一起玩的时间低于平均水准的,说自己过得不开心的可能性要低出20%。运动、宗教信仰,甚至做家庭作业,都能降低抑郁症的风险。

不仅智慧手机的使用导致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增加,在腾格教授等人的研究和皮尤研究中心的资料中,上网时间多少也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这项研究发现,从2009年至2015年,每天至少使用5小时电子设备的青少年人数从2009年的8%上升到2015年的19%。这类青少年与每天仅使用1小时的群体相比,呈现出更高的自杀意愿。另外,2015年有36%的美国青少年感到无助,或者有自杀的想法,高于2009年的32%。

该项研究发现,年龄和性别也会对心理有影响。到2011年,14岁的青少年的自杀率首次高于青少年杀人率。女孩们首当其冲地出现抑郁症状,当男孩的抑郁症状从2012年到2015年增加了21%,女孩增加了50%。自杀的女孩也更多,从2007年到2015年,12岁到14岁的女孩自杀身亡者增长了3倍,男孩也增长了2倍。男生的自杀率仍然更高,部分因为他们采取更加致命的自杀方式,但女生正在开始缩小差距。

腾格教授等人发现,那些在网络上花费比平均时间更多,与朋友相处时间较短的青少年最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此外花更多时间在手机上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专家们表示,青少年每晚应该有9小时左右的睡眠;睡不到7个小时的青少年,属于严重缺乏睡眠。2015年缺乏睡眠的青少年比1991年增加了57%。从2012年到2015年,短短几年间,睡眠不足7个小时的青少年却增加了22%。

如果智慧手机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患抑郁症和自杀率突然增加了。阅读书籍和杂志相对来说不会剥夺睡眠,看电视也几乎不会,与此相比,智慧手机的魅力大太多了,使人无法抗拒,因此具有特别强大的破坏睡眠的能力,其结果是降低了思考和推理能力,更易感染疾病,体重增加和高血压。睡眠不足也影响心情,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

其实,早在2016年就有类似的研究公开发表了。韩国延世大学社会福利学系教授金在烨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16年1月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玩智慧手机越上瘾,就越经常想自杀。此次调查以首尔市和京畿道1601名男女中学生为物件分析智慧手机成瘾因素对自杀念头带来的影响。研究小组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多变数回归分析发现,智慧手机成瘾与自杀念头有直接影响。

与性别、家庭形态、家庭生活水准相比,智慧手机成瘾对自杀想法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女生、困难家庭、单亲或无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而智慧手机的影响超过这些因素。研究小组解释说,青少年越沉迷智慧手机,自控力越低,自杀风险越高。另外,40.4%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间至少有过一次有关自杀的想法、行为或尝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腾格教授在研究报告中提到限制使用智慧手机:“智慧手机从根本上改变了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交往到心理健康等等。自2011年以来,青少年的抑郁和自杀率显著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正处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的边缘。这种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使用手机有关。”“让青少年彻底离开手机是不现实的,但可以用其他方式控制他们使用的时间,保证他们同时可以和生活中的伙伴交往,不会时刻沉迷于手机。”

 

 

 

“公园药方”越来越流行

公园绿草如茵,树木葱茏,花香四溢,空气新鲜,环境清幽。人们一旦进入公园,顿觉精神振奋,心旷神怡。常游公园,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有益身体健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和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研究人员发现,住在公园附近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科学家发现穷人和富人之间健康状况的差距可以因为住处附近有公园绿地而缩小一半。报告说,“接触到或光是看到草坪等开放空间,就能够降低血压、减轻压力、加快手术后的恢复状况。”研究人员建议说,政府应该考虑增加公园和绿地的面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缩小身体健康的贫富差距。研究成果报告2008年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

2015年10月份环保领域的权威杂志《环境健康展望》发表了一篇综述论文,总结报道了使用公园会改善儿童健康。对于今天的孩子,户外活动越来越成为一个奢侈品,是一个苦差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13年研究发现,近三年高中学生每天体力活动不足一小时。得“自然缺失症”的沉迷于智能手机和其它屏幕,导致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儿童肥胖。UCSF贝尼奥夫奥克兰儿童医院(UBCHO)临床科学家,儿科医生Nooshin Razani的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评估团体出游的低收入家庭探访公园计划。Razani说:“我们观察到,当家庭花时间在公园,儿童表达喜悦,他们放松和寻找新的朋友。”

据对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60%的游客喜欢在春季游览森林公园,至少每月游览1~2次对身心健康有益,且每次游览的时间至少在2h以上为最佳,居住地距离国家森林公园0.5km以内的游客,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距离0.5km以上的游客,愿意游览森林公园的游客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不愿意或无所谓的游客。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研究员和副教授郭明的研究报告猜测大自然对健康的益处主要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一些研究表明,花时间在户外可以预防近视。

旧金山市公共卫生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全面通过园区处方的城市,华盛顿特区是另一个著名的推行公园处方药计划的城市。在未来的几个月,公园处方支持者将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建立区域性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计划在2016年显著扩大公园面积。目前的趋势可能会导致公园成为美国医疗系统的核心。金门研究所副主任克里斯汀·惠勒说,“医生将来会问你关于你有多少时间在大自然中度过。”

原始出处:

Seltenrich N. 2015. Just what the doctor ordered: using parks to improve children’s health.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3:A254–A259; 2015. http://dx.doi.org/10.1289/ehp.123-A254

标签: 健康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