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RCEP拉紧国际产业链 印度是最大变量
3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做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相关准备。欧盟与中国互相实施制裁,欧中投资协定搁浅,北京当局将宝押在RCEP。
据中国官媒报道,李克强与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称,要立足稳固经济基本盘,避免大的起落,“今年情况特殊,分析经济不仅要看同比还要看环比。”
李克强直言,一些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快,很大程度上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的因素。并且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
李克强要求,各地要做好RCEP实施相关准备,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去年11月签署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目前中国为推进其尽快落地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701条约束性义务中有613条可立即实施,其余13%将在实施前准备到位,目标明年1月1日生效。
北京当局在疫情未停歇、逆全球化大潮已起以及饱受各方压力的当下,加快推进RCEP的落地生效,有助于其声称的稳外资、稳外贸的计划。
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到2030年,RCEP有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净增加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加1860亿美元。
RCEP于去年11月15日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此次签署RCEP的共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RCEP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经批准生效后,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10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谈判期间,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与包括越南、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在内的亚太地区其它10个国家进行了谈判,基本上达成了包括环境和劳工规定在内的范围更为广泛的环太平洋贸易协议。但力主“美国优先”的川普(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在2017年,以该协议有损于美国利益为由退出了该协议。
另外,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先前也参加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但后来撤出了谈判,理由是随着该伙伴关系协议的实行,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可以在印度市场倾销,将导致印度经济受损。
不可忽视的是,北京当局是在与欧盟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而积极行动的。
欧盟与中国因新疆和香港的人权问题相互制裁,导致双方在去年年底努力达成的双边投资协定未必最终得到欧盟议会的批准。
3月22日(星期一),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尤柳·温克勒(Iuliu Winkler)在一份电邮中说,“鉴于欧盟与中国关系今天的最新发展,尤其是(中方)令人无法接受的制裁”,欧洲议会决定取消原定星期二就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举行的一个审议会。他还在推文中说,“欧盟是讲价值观和原则的,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在全球范围内。”
分析人士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来说,确保它与东盟等亚太15个国家达成的RCEP协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这个协定也无望,将是对中国的一个难以承受的重大打击,使中共政府陷入空前的孤立。
RCEP体现了对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最不发达国家的诸多让步。RCEP序言里明确指出,“顾及到缔约方间不同的发展水平,对适当形式的灵活性的需要,包括对特别是柬埔寨、老挝、缅甸,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对越南,提供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和对最不发达国家缔约方采取的额外的灵活性。”在RCEP第三章 “原产地证明规则”中,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只需在二十年内实行与原产地有关的规定,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必须在十年内实施。第八章“服务贸易”规定方面,关于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附加承诺方面的条款,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不得迟于十五年完成,而其他国家需在六年内完成。在第十章“投资”规定方面,禁止缔约国强制来自另一缔约国的投资者进行技术转让,但这项规定不适用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第十二章关于“电子商务”的规定中,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在协议生效五年内不必适用“促进无纸化贸易”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条款。以上体现了各国对东盟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照顾。
其次,货物贸易方面,RCEP允许15个成员国根据各自国内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各自的降税承诺表。以编码为HS 0401的“乳及奶油”为例,RCEP规定新加坡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将该类产品降至零关税,老挝在20年内由5%逐步减让至零关税,中国在20年内将该类产品关税由15%逐步减让至零,而日本则将其列为例外,不对该产品实行关税减免。
最后,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RCEP允许各方考虑到自身特殊情况拟定不同程度的开放清单。关于服务贸易的规定中,考虑到各方实际开放程度的差异,一方面,RCEP允许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文莱、新加坡、印尼等七国提出负面清单,其中韩国、印尼和新加坡提出了长达一百页的负面清单;另一方面,RCEP还允许中国、新西兰、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八国提出正面清单。这些都是RCEP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渐进主义”道路的体现,也是RCEP对其各成员国不同利益诉求的最大限度回应。
RCEP在以下三方面还面临着挑战:
第一,RCEP框架内,日本并未完全开放本国的农业和渔业市场。日本在加入世贸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过程中以及与东盟合作建设自贸区的过程中,都未曾开放本国的农业和渔业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加入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却开放了该部分市场。此次RCEP中,日本对本国农林业和渔业的保护幅度仍然过大,并未完全开放本国的农业和渔业市场。
首先,日本降税承诺表里不降税的农渔业产品门类众多。尤其在农业产品,约有一半的产品门类被列为例外产品,不作关税减免。日本渔业虽然开放了相对较多门类,但仍有大批水产品获得保护。
其次,日本的农渔业产品降税幅度低,降税缓慢。日本的农业和渔业降税过渡期均为20年,关税逐渐降为零的产品门类较少,主要是部分水产品;多数农产品维持固定的、甚至往往是极高的关税。以HS0206动物肉类为例,20年后日本对东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该类产品的关税有的仍高达50%。
最后,日本对各国区别对待明显。中国和韩国受到日本的区别对待,没有得到日本对许多产品的降税待遇。在农牧业、渔业的各个门类,日本对东盟、澳、新的农渔产品课以较低税率,但对中国和韩国根本不作关税减免,这已经成为常态。如编码为HS0304.49的鱼类,日本对东盟、澳、新逐渐将关税降为零,而中韩则无法获得降税待遇。
第二,RCEP框架内,部分条款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的相关内容单薄且保守。以CPTPP和RCEP分别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共享的相关规定为例,就可以发现RCEP的规定更加模糊,后续操作起来也有障碍。据CPTPP第二十四章第一条规定,各签署国要对中小企业公开“本协定全文,包含(a)所有附件、关税减让表和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b)本协定摘要;和(c)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信息”等。相比较,RCEP第十四章第二条仅模糊规定要向中小企业公开“本协定全文”,却并未提及是否是协议正文的全文,还是包括各种附件。
截至2020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公开的中文版RCEP全文中,只有正文的全文(除目录外)和部分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承诺表。至于其他经济体对中国的承诺表以及其他各经济体之间相互的承诺表,并未公开。尚未公开的部分附件正是中国中小企业十分关心的,他们出口到其他缔约国市场的产品是否能享受对方的关税减让计划,在尚未公开的这部分附件文本中有明确规定。遗憾的是,这部分的中文文本尚未公开。
第三,RCEP协定回避了中国对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诉求。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得到各国在WTO框架下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此前,《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就曾明确提出,“东盟十国中的每一个成员国同意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体”。但RCEP却回避了这一点,其协定中未提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显然,这是中国与各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RCEP的签署只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之一,并非终点。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对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追求以及其他各经济体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地位的承认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此前已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签署了相关自由贸易协定,虽然其中已达成了对包含化工产品在内的关税减免协议,但对比发现,RCEP覆盖范围更广、关税政策更宽松。以《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其约定韩国对中国的聚氯乙烯关税在5~15年内由基准税率6.5%等比减让至零且未对电石做说明,但RCEP中约定自协议生效起直接取消二者关税。此外,由于这是中国首次与日本建立直接的自由贸易区,RCEP的签署将对中国化工行业与日本的贸易往来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中国对日本关税承诺表》,从无机化学品(税目为HS28)、有机化学品(HS29)到肥料(HS31)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关税减免;协定生效后,绝大多数产品的基准税率将被直接取消或是在10~15年间逐步降为零。日本对与中国化工品贸易的关税收取也遵从此趋势。
中国对其他成员国化学品的关税减让或倒逼产业升级。一方面可为相关下游产业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带来竞争压力,但长期看或倒逼产业升级。对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化学品,中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关税政策。如对于烯烃,中国分别在协定生效的第21年和第10年才对日本和韩国降税至零;对于聚乙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以及乙二醇等化学品,中国并未对日本、韩国等主要贸易国做出削减或取消关税的承诺,对澳大利亚则是采用较长的降税年限或是微幅下调税率后保持不变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外依存度的快速走高。
目前,中国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型多元化工企业仅占12%左右,欧美这一比例高达50%。国内化工产品特别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严重不足,且大量依赖国外进口,这与炼制下游产品的技术不足有关。RCEP零关税后,进口门槛和价格更低势必会造成中国关键技术和产品被制约,因此,加强研发高端化工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制造显得尤为必要。
“减油增化”的目的是原油最大化制化学品,利用现有成熟工艺,通过重新调配,使得基础石化原料收率大幅提高到40%~50%。目前中国炼油型炼厂的化学品收率仅为8%左右,炼化一体化化学品收率为18%,化工型炼厂化学品的收率为50%,原油直接裂解的收率高达70%。由此可见,“减油增化”需要向后端的高端化工品延伸。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签署协定的亚洲国家如日韩澳等,不会因此与中国完全‘一笑泯恩仇’。相反,它们正与美国联手制衡中国。韩、日将部分产业撤出中国,让印尼、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RCEP成员国受益。针对南海领土争端、湄公河水资源争议等问题,亚洲国家正组成临时性针对具体问题的联盟。RCEP签署后,澳洲总理莫里森飞往东京,和日本首相菅义伟磋商构建抗衡北京的防卫联盟。日澳、印度和美国已组成新的民主反中联盟‘四方安全对话’(QUAD)。”“亚太国家联合制衡中国,是因中国在外交纷争中往往用本国市场作武器,对他国进行胁迫外交,南韩、挪威、瑞典和加拿大等都领教过。中国总把巨大经济体量作为国际地缘政治斗争的筹码,胁迫其他国家顺从北京意志。”
2020年11月15日,亚太十五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英文全称: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RCEP。签署国家包括东盟十国,外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RCEP达成并签署后,有媒体报道和评述:这是由中国牵头和主导的区域经济协定,把美国排除在外,增加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力,云云。
事实并非如此。首先,RCEP最早由东盟十国倡议,邀请周边大国加入,经八年多谈判,最终达成了10+5的区域经济贸易协定。故而准确而言,RCEP是东盟而非中国牵头。其次,原本还有印度参与,但印度在最后阶段退出了谈判。原因之一:
中国不断升高与印度的冲突,尤其在中印边界升高成战争或准战争的敌对态势。印度誓言,今后不会参加任何有中国在内的区域或国际经济贸易协定。可见,对此协定,中国的加入不仅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反而起到了破坏作用。
再者,所谓“把美国排除在外”,纯属幻觉。在这十五国中,包括中国在内,无不把美国视为最大的出口市场。尤其,在美中爆发贸易战之后,产业链和供应链从中国转向东盟国家,美国大市场更成为东盟各国的总站。而各国对美国技术产品的依赖,更是排在第一的进口市场,无可替代。
鉴于中国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经济体,RCEP是否增加了中国的领导力?这可从RCEP的意义来解析。RCEP规定:区域内各国相互减免关税,直至十年内实现零关税。包括,“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过渡期降为零”(包括10年内降为零)、“部分降税”以及少量“例外产品”等四大类商品。
RCEP的死穴就在于,作为该协定最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体的中国,多半不会遵守协议,它以最不遵守承诺而著称于世。中国之崛起,就建立在对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任中国产品低价倾销、用不平等贸易占他国便宜的胁迫模式上。
就在中国与十四国签约前后,仅仅因为澳大利亚要求调查大瘟疫(COVID-19)的来源,中共就对澳大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并不断加码。对澳大利亚的大麦、牛肉、葡萄酒等商品征收高关税,发展到限制澳大利亚的小麦、龙虾和棉花等进口,再发展到限制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
中国原本是澳大利亚煤炭的最大进口国,但就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签约RCEP的同时,大量澳大利亚煤炭却滞留中国海关。实际上,50多艘、装载570万吨煤炭的澳大利亚货轮按双边贸易合同运抵中国,却已在中国港口滞留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中方以“安检”为由不予放行,其实出于政治报复,故意刁难。
换言之,北京刚签约就违约。中共针对澳大利亚的行为等于在警示各国,中国加入RCEP与其说是展示领导力,不如说是展示拖后力,或者破坏力。其实,岂止RCEP?加入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何曾遵守联合国宪章,尤其联合国人权宣言?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何曾履行《国际卫生条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又何曾遵守该组织基本规则?惟引发最多的诉讼和最多的败诉。中共加入国际组织的记录犹如野牛闯进瓷器店,带给世界的是一场接一场的惊悚剧。
在中澳贸易战中,被视为澳洲制敌武器的、中共高度依赖的铁矿石,目前的价格是一升再升,持续攀升。目前传出消息,中共当局有计划将铁矿石升级为“战略物资”,似乎显示已经危及到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共发起了这一场对澳贸易战,但是战火的硝烟却先在自家的院子里烧起来。
铁矿石飙涨 中共拟升级为“战略物资”
12月9日,普氏62%铁矿石指数升穿每吨150美元的价格。
12月1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宝钢等7家大型钢企召开会议,抱怨铁矿石市场定价机制失灵,呼吁相关机构介入并采取措施。但就在第二天,12月11日,铁矿石普氏指数就飙升到每吨160.7美元。
从12月10日到15日,中钢协两次视频连线两大铁矿石巨头,力拓和必和必拓,讨论铁矿石价格上涨问题。
截至18日,铁矿石普氏指数已经升到了每吨164.15美元,和今年最低价格相比已经翻倍,并且创下了9年来新高。
12月19日,中钢协称,铁矿石价格出现超预期大涨,极不利于钢铁行业发展,也让中国整体钢铁行业供应链的稳定面临问题,“要将铁矿石像粮食和石油一样,列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并再次称需要采取多项举措,其中包括建立新的定价措施。
有大陆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印象中,这是中共当局首次将铁矿石提升到“战略性资源”的高度,这说明目前的市场情况,当局已经不能用以往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铁矿石已经是一个结合了经贸、政治的复杂问题。
我们先来看这个出来表态的中钢协,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钢铁协会是一家由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团体,虽然从中钢协的名称上看,似乎是一个民间的行业协会,但我们刚才提到了,中钢协和澳洲两大国际铁矿石巨头召开视频会议,我们叫“约谈”吧,那么为什么一个民间的行业机构可以约谈外资巨头呢?因为中钢协其实就是以前的中共冶金工业部,1998年,中共的冶金工业部被撤销之后,其中不少人员来到了现在的中钢协,所以,中钢协实质上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协会,它更类似于一个中共的政府机构,2009年,中钢协获得商务部授权,首次代替宝钢成为中方需求谈判代表。所以由中钢协来约谈两间澳洲铁矿石企业,其实就是典型的政府行政干预,也是中共的衙门作派,只想控制,不敢竞争。
中国从澳洲进口铁矿石也已经有十多年,铁矿石的进口价格也一直在起起伏伏,在2013年,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也曾经一度升破每吨1000元人民币。虽然对中共这一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来说,铁矿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过去十多年里,它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受关注,而且也没有被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中钢协所说的,可能将铁矿石列为战略资源来看,道出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铁矿石还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命脉。其实在中国,除了从房子、汽车、桥梁到家电等民用钢材需求之外,钢材也被大量用于军事用途,而现在中共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眼下的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先不说会不会擦枪走火,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火星”,恐怕“五眼联盟”都会立刻掐断中共铁矿石的运输线。
据澳洲西太平洋银行估算,澳洲每年向中国运送大约9亿吨的铁矿石,平均到一天就是250万吨左右。
如果铁矿石真的停运,恐怕最先承受不住的就是中国的钢铁厂,因为高炉炼铁,一旦点火后就不能轻易停止,一旦停下来,很可能高炉就报废了,而这个炼钢炉的成本,随便一个就要上亿。这也是当某一种资源国内需求过大,同时又严重依赖进口时,必将面临的风险。
对中共来说,现在的国内国际形势明显不一样了,过去是大家一起做买卖,而现在中共把和“五眼联盟”,和美国的关系都搞的空前紧张,所以,中钢协此时提出了铁矿石是“战略物资”的说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共将铁矿石作为和石油、粮食一样的“战略物资”,让我们看到,这其实还释放出一个信号,就是在铁矿石领域,中共对外要争夺铁矿石的定价权,对内要进行垄断经营。中钢协约谈矿商巨头,但是越谈,铁矿石价格越涨,所以中共当局肯定要采取措施把价格压下来。同时,中共会把现在中国大陆铁矿石交易的控制权收回,如同炼钢厂整合一样,未来,中国这个市场的经营者会从几百家缩减到几十家甚至十几家。
目前,为了抑制铁矿石价格,中共当局除了在行政方面采取措施,在技术层面,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出台了措施,来控制铁矿石期货的价格和炒作。
1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布公告说,从12月22日交易时起,铁矿石期货交易手续费标准将上调到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而此前是万分之零点一,这是提高了10倍。
非洲铁矿可以作为替代资源?
在目前中共仍无法阻挡澳洲铁矿石的价格上涨之时,中共是否可以在矿产丰富的非洲寻找替代资源呢?因为除了澳洲之外,中共也一直在从巴西、非洲、印度等地进口铁矿石。
根据彭博社19日报导,刚果共和国日前以发展不足、以及没有支付权利金为由,宣布终止了澳洲矿商圣丹斯能源公司(Sundance Resources)的铁矿砂开采权,但同时将三张开采许可发给了一间具有中资背景的公司。其实在2012年,中国四川的汉龙集团就曾经计划斥资12亿美元收购圣丹斯能源公司,但这个交易因2013年汉龙集团的主席被捕而告吹。
目前的情况是,非洲地区的确矿藏丰富,从潜力方面说,其铁矿资源或许可以作为澳洲铁矿的替代品,但是开发矿藏,不只是涉及对矿藏挖掘的投资和投入,还要考虑矿藏附近的配套设施,包括铁路、码头、港口的建设等一系列物流设施。所以,从建设周期上来看,也许十几年后,非洲的矿藏可以大规模的开采并运输到中国,但目前,至少5年之内很难达到。
假设在十几年后,中共或者具备了有效开采非洲矿藏的条件了,但是,高企的成本是否能够和澳洲铁矿石的价格相竞争呢?看看沙特如何利用低成本优势,而在页岩油市场逼退了美国供应商,也许就是最好的参考。
2019年,全球成本最低的10座矿山的矿石生产成本都低于每吨20美元,而这10座矿山都属于世界四大铁矿巨头,分别是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FMG,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英国的力拓。
从这些情况来看,媒体宣称的中国在非洲获得替代资源的消息,只不过是中共转移舆论关注的办法之一。
而近期,中共的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个政策,要求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弃物,其中就包括了废钢,所以这意味着,明年开始,有许可证的企业不能进口废钢了。这一举措相当于断了另一个铁矿石替代资源的渠道,而这个政策,恐怕也在中共的这几个部门之间造成了矛盾。
12月7日,新浪财经发布了一篇文章说,从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发展历史看,当粗钢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以废钢作为主要原料的短流程炼钢比重会加大,而基于废钢的短流程要比基于高炉的长流程更节能环保,并且具有成本优势。文章还说,不排除对优质废钢放开进口的可能。这等于是和生态部、商务部背向而行,目前有消息说,对于禁止进口废钢,中钢协正在想办法。
中共求和 态度放软向澳洲喊话
对于铁矿石的价格疯涨,以及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连锁效应,中共的态度究竟如何呢?
12月18日,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在一场视讯会议中一改其“战狼作风”,放软态度向澳洲喊话,称应该认真思考“中国到底是澳方的威胁还是伙伴?”并说希望中澳关系回到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中共开打了中澳贸易战,但是在铁矿石的威力下,战狼王毅却不得不服软了,但是这会表示铁矿石的价格因此下行吗?不会,这是中共不敢打,但又想把价格按下去。
澳洲的铁矿巨头背后,并不是澳洲政府,例如力拓,虽然控股方是澳洲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公司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但集团的总部在英国,并在伦敦、纽约等多地上市,其中或牵扯到华尔街的利益,这些矿商巨头是否会妥协,仍有待观察。而且,中共当局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有计划的收购这些矿商巨头的股权,所以王毅的话,也是在用商业利益收买这些商人。
最近大陆南方很多省市停电、停产,甚至“世界工厂”广东都漆黑一片。这让外界感觉很奇怪,中共这次选在年底天冷时,尤其是多个省份缺煤之际禁止进口煤炭,中共为何不选在明年开春时,而是在这大冷天的时候打贸易战呢?
现在看,很可能中共是选好了这个美国大选的关键点,这或许是中共的一个赌博,在赌明年1月20日谁会当总统,现在距离这个关键点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是特朗普继续当总统,按照特朗普的手法,一定是带着“五眼联盟”还击中共。所以中共得趁这个时候美国没有时间分身的情况下挑衅澳洲,可能背后的目的只是警告,它只敢敲打,不敢真打。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估计一个月之后,不管美国大选结局如何,中共当局一定是选择“和”,而不是“打”。
百姓寒冬颤抖 湖南电力进入“战时状态”
此外,由于中共在现在的用煤高峰期抵制澳洲煤炭,中国大陆多地都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一些受影响的出口企业不得不停产停工,或是不得不购买柴油发电机,用自主发电来暗地里开工。
江苏一家柴油发电机厂商对陆媒表示,最近几天已经卖出了13部柴油发电机,而且收到了大量来自义乌企业的询问电话。金华一家柴油发电机租赁企业也披露,目前已向义乌工厂租出了50台发电机,每台月租8,000元人民币,而在过去是每台租金6000元。
同时,网上还曝出消息,20日晚上11点多,广东多地出现大停电,包括广州、东莞、深圳、中山、佛山等地区,多地还发生了小规模混乱。
而就在几天前,中共国家电网已发布消息,近期多地电力供应形势严峻,并宣布国网湖南电力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从铁矿石价格飙升,再到供电紧张,一个“战略物资”,一个“战时状态”,在中共的对澳贸易战下,中共已是自乱阵脚、后院着火,而倒楣的却总是普通百姓。
年关将至,大陆多地也已经是天寒地冻,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大陆多个省份竟然陆续发出了限电通知,从政府机关、工厂、商场以及到居民取暖用电都受到限制。
寒冬中限电 路灯都不放过
12月14日,位于浙江省的多个工厂,像是义乌、金华、宁波、温州等多地都收到当地政府的紧急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到12月31日停止生产。
并具体要求,省级单位办公区域,气温达到3℃及以下时,才可以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并且设置的温度不能超过16℃。同时,允许省级各单位的餐厅在用餐时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设置温度不能超过18℃。但在用餐结束后要立即关闭。
有温州的网民说,“你知道5℃的温州有多冷吗?10℃以下只要下雨就冷得不行,上班全靠抖。”
还有浙江金华的朋友说:“单位卫生间3天没开灯了,工作区域光线很差,要求隔一盏空一盏,说好的3℃以下开空调,但是1℃的天依旧不许开,疫情期间大门直敞风呼啦呼啦吹,3天了,我人快冻没了。”
同时,浙江的大部分外贸工厂也都收到了“停电限产”的通知。温州钱库镇某供应商晒出的通知显示,根据全县限电要求,将在12月15日到12月31日期间对全镇企业实行限电,电力部门将24小时监控企业生产用电情况,如有发现不按规定开工生产的,将被强制断电停止生产20天。
这个停电限产通知一发布,让许多已深受中共新冠疫情影响的中小工厂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有在浙江义乌的打工者说,正值年关,义乌整个外贸行业都在为物流感到担忧,但因为停电不能及时出货,一些工厂的货物开始堆积,运输面临延误。
除了浙江之外,江西、湖南以及北方的内蒙古也都发布了限电通知,要求按时段用电,湖南还要求在用电时段内,关闭全省城市的景观照明,以及半关闭路灯等。
有市民说,天黑后没有路灯,漆黑一片,全城路灯都不开,会不会增加犯罪率?下班回家路上都害怕。还有长沙市民发布消息说,因写字楼停电,需要爬二三十层楼上班。
同时,限电令还禁止了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而大陆南方过冬没有暖气,几乎全靠空调和电暖器,这样一限制,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对于这一场多省市大规模的限电,各省在限电通知中都没有说明原因,虽然中共官方宣称是因为什么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煤电去产能的要求等,但有民众猜测,可能是因为俄罗斯电力公司interRAO今年冬季限制了对中国供电。俄罗斯interRAO在近日发布声明说,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大幅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对中国供应电力。而中共从俄罗斯进口的电力,主要用于电力比较缺乏的东部地区的工业用电。
此外,还有不少评论认为,这一场冬季大规模限电,和中共对澳洲进口煤炭实施抵制有直接关系,中共限制购买澳洲煤炭,导致发电用煤不足,从而造成了这种后果。
湖南浙江都限电 背后原因却不同
根据Wind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重点电厂的库存数字已连续一个月下降,12月16日浙电库存量是403万吨,日耗12.4万吨,可用32.5天;而11月29日的全国重点电厂库存电量是9,457万吨,日耗430万吨,可用22天。
有行业投资人士分析,湖南和浙江两地虽然都限电,但两地缺电的原因却有所不同,冬季是湖南的枯水期,水利发电量严重不足,只能靠火力发电。而浙江是出口省份,进入下半年,电力需求会增加,而浙江省本身并不产煤,只能依赖进口或者从中国北方地区采购。
大陆财新网报导说,因为今年冬季中国华中地区电力供应普遍紧张,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能力远低于夏季,让湖南省外送电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当前国内煤炭供应形势偏紧,截至11月30日,湖南省电煤库存同比下跌18.5%。而中国北方的煤炭供应紧张且运力受限,也对湖南火电企业发电带来了不良影响。
根据公开数据,虽然中国有多种电力供应,包括风电、水电、火电、核电等,但是其中火电仍是中国发电的主要来源,占发电结构的六成左右,而煤炭则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根据能源局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煤炭消费一直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65%以上,最高达到了76.2%。
根据报导出来的消息,今年冬季中国北方煤炭供应出现紧张,来自主要煤炭产区的产量出现下降,如主要煤炭产区内蒙古,因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另一个主要产煤区山西,受到安全检查及环保政策等限制,这些因素都导致煤矿减产,同时也造成了煤矿价格连续上涨。
从煤炭在发电中所占的重要作用来看,这次中国多省市的拉闸限电,确实很可能是因为发电用煤不足造成的。那从目前中国的产煤、用煤情况看,我们就要说到澳洲的煤炭了,中国企业对澳洲的主焦煤、发电煤需求量非常大,有36%的煤炭是从澳洲进口的。
虽然中国对澳洲煤炭有如此大的进口需求,但在近期中共发改委却发出消息,以稳定国内煤价为由,将战略性减少高价煤炭的购买,采购价格限制在每吨97.8美元以下,容许中国发电厂进口煤矿的采购不用限制通关,但澳洲除外。这项政策,意味着大陆发电厂将会减少进口价格偏高的澳洲煤矿,而选择从蒙古、印尼等地进口,这等于是变相制裁了澳洲煤矿。
12月7日,路透社发表文章说,“中国限制煤炭进口或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进入冬季需求旺季之际,中国境内煤价不断上扬。”文章说,海运市场进口煤炭的价格出现巨幅上升,显然很大程度与中国禁止进口澳洲煤炭相关,澳洲是炼钢用焦煤的最大出口国,而在发电的动力煤出口方面则排全球第二。
根据数据显示,上个月,中国从澳洲进口煤炭量仅为69.5万吨,远低于10月的进口量225万吨,而且和今年1月进口量949万吨相比,只占到1月时的7.3%。
而中国对澳洲煤炭进口的限制,也让替代品,包括进口自印尼及南非的煤炭价格出现上涨。同时,中国大陆动力煤的价格也出现了飙升,比如秦皇岛基准煤的价格,在12月4日达到了每吨648元人民币,与今年4月底的467元相比较,煤价已飙升近40%。
根据大陆的现有情况,有评论认为,中共禁止进口澳洲煤炭,让大陆的煤炭价格上涨,火电厂亏损加大,所以不愿多发电,老百姓也跟着受罪,这是中共常常做事损人不利己的特性所致。
从中共自己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些年中国大陆在煤电产能上一直是过剩的情况,算上今年,中共发改委已经连续3年发文要求化解煤电产能过剩,但是现在却突然开始拉闸限电了,所以,现在这种情况反应出的还不仅仅是中共限制澳洲煤炭,反过来却伤了自身的问题,也说明中共在经济调控方面出了问题。
中共一直在打着“保障民生”、“保障能源安全”的旗号不停的投资电力项目,但这些投资在关键时刻却不能用于保障民生,这也表明中共在这些项目上的投资效率非常低下。
我们在此前节目中曾分析过,中共当局是选择通过打击“五眼联盟”的薄弱环节——澳洲,以期突破“五眼联盟”,但中共在年底这个时刻,限制澳州煤炭的进口,显然选错了时间,首先殃及了自身。
中共没预料到的结果
说完澳洲煤炭,我们再来看澳洲铁矿石,此前我们也分析过,中共在开启了对澳贸易战后,对至关重要的澳洲铁矿石却一直不敢有所动作,而在近期,铁矿石价格的持续飙涨,让中国整个钢铁行业面临着亏损扩大的风险。
12月15日,中钢协再次连线澳洲铁矿石巨头“力拓”,讨论的内容就是关于近期铁矿石价格的快速上涨,这是中钢协一周内连线的第二家澳洲铁矿石巨头,之前曾与必和必拓(BHP)召开视像会议。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澳洲不但要求调查疫情的起源,还在新疆、香港等议题上明确谴责了中共,这些都让中共当局恼羞成怒。之后,中共当局陆续对进口来自澳洲的大麦、羊肉、牛肉,煤炭、龙虾和木材等商品,祭出关税制裁和进口禁令,进行报复。
但这些报复行为,也对中国大陆的市场造成了影响,根据中国农业部的市场监测数据,2020年12月第二周,全国羊肉价格为每公斤82.66元,连续8周上涨,同比上涨3.6%。
所以,中共开启了对澳贸易战后,受影响的还不只是煤炭、铁矿石,想必这样的局面,也是中共始料不及的。
中共惩罚“龙虾” 澳洲民众“因祸得福”
而反过来,澳洲龙虾因为出口中国受阻,价格暴跌,却让澳洲民众能够在圣诞节之际大饱口福。
日前,澳洲媒体报导,有澳洲超市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每人每次限购四只龙虾的规定,还有超市在圣诞节前,推出了半价龙虾的优惠活动。
一家超市的一名发言人说,看到这么多的顾客想要支持本地海鲜产业,真是太好了。他说:“我们很自豪能够从全国各地采购海鲜,尤其是在我们的供应商出口海鲜受到限制的时候。”
看来,中共的报复措施不仅没气炸澳洲,反而让澳洲民众“因祸得福”。
分化未果 “五眼联盟”考虑联手回击
对于中共开启对澳贸易战,曾有分析认为,中共或许想趁美国大选川普政府无暇分身之际,借机打击澳洲,来分化“五眼联盟”,但目前的趋势却似乎是让“五眼联盟”更加抱团。
几天前,澳洲新闻集团(News Corp)网站消息说,“五眼联盟”的一些政府官员,已开始商讨如何更好地应付中共对澳洲的经济胁迫。关于如何回击中共,一种策略是五个国家各自对中国商品和服务业进行制裁。另一种是澳洲对中国产品征收同等或额度更高的报复性关税,如果中共想在其它市场弥补损失,将会遭到四个盟国的联合抵制。
报导中说,虽然这些磋商还处于初步的商讨阶段,但已经在坎培拉和华盛顿得到了重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共发起的对澳贸易战,并没有按照中共预期的方向走,甚至是背道而驰,正如很多分析人士所说,中共每次这样搬起石头,都会砸到自己的脚,屡试不爽。
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之后,就进一步声称中国将会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不过,北京这个期待恐怕非常难过得了实际主导此协定的日本这一关。据《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稍早的报导,日本拒绝放宽加入的标准,其用意正是为了防范中国。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菅义伟在上周指出,目前CPTPP有11个会员国,如果没有经过它们批准,其他国家是不得加入成为会员国的。菅义伟表示,将会从战略方面来考虑新会员国的资格。
22日,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强调称,CPTPP的11个会员国为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和国有企业制定了高标准的法规。他说:“我们需要确保任何新的会员国,都有准备要符合这些标准。”
报导称,坚持CPTPP的这11个会员国所制定的现有标准,将考验着北京加入该交易的承诺。例如,此团体禁止对于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的待遇,以确保能够公平竞争,而这一部分针对中国国有制造商的进行巨额的资本投入,而导致全球钢铁及其他产品发生供应过剩的反应。且禁止强制公开“原始码”(Source Code),这亦将使中国难以承受。
日本关西国际大学的教授渡边頼纯认为,日本必须明确地表示,不会为中方放宽CPTPP现行的标准。若达不到其标准,日本就应立刻采取行动,直接拒绝中国。
同时中国想加入CPTPP,还必须面对与该国正在打关税战的澳洲。因为如果要加入CPTPP,就必须要获得11个现有会员国的一致批准才行,而其中一个即是澳大利亚。其他会员国有: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智利、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越南等。
日本希望美国能够重新加入CPTPP,且不愿在此之前让北京加入。
关西国际大学的渡边頼纯表示,美国不太可能会在2022年秋天期中选举之前来加入CPTPP。他说,日本为了替美国回归CPTPP铺路,将会先让英国与泰国等新成员加入。
自从澳大利亚呼吁国际社会调查武汉肺炎疫情源头之后,北京当局多次进行报复,中澳关系紧张。而澳大利亚也予以反击,让依赖澳洲铁矿石的中国钢铁企业向北京当局求助。
中国每年从海外进口10多亿吨铁矿石,铁矿石价格每吨波动1元,就是10亿多元的变动。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铁矿石价格已上涨250多元,按年计算就是2500亿元的差距,对钢铁企业利润影响巨大。
并且,煤炭的价格也持续上涨。港台时间12月11日早间,中国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开盘直接涨停,刷新纪录新高;同时,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创出新高;前一日,焦煤期货主力合约创出近4年新高……
现货市场上,5月以来,煤价持续波动上涨。Wind显示,动力煤方面,截至12月10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山西动力煤市场价报663元/吨,涨破650元/吨,创下近两年新高。炼焦煤方面,自9月中旬以来,山西、河北、河南等主产地焦煤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12月11日下午,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中国宝武、沙钢、鞍钢、首钢、河钢、建龙等大型钢铁企业召开铁矿石市场座谈会,就近期市场运行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企业认为,当前铁矿石价格上涨已偏离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钢铁企业预期。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失灵,钢铁企业一致呼吁中国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和证监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介入。
中钢协12月10日晚间发布消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与必和必拓铁矿全球营销副总裁Rod Dukino、铁矿全球营销高级经理Rohan Roberts、中国区总裁王跃奎等举行视频会议,就必和必拓铁矿石生产和销售情况、定价机制、近期矿价大幅上涨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骆铁军就上周五铁矿石价格单日上涨7.5美元/吨的情况进行了询问,必和必拓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并表示愿意与钢铁协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铁矿石市场的公开、透明。
必和必拓介绍,预计自7月份开始的新财年的生产将保持强劲,产量将达到指导产量(2.76亿-2.86亿吨)的上限水平。就近期市场比较关注西澳气候对发运的影响问题,必和必拓表示,对全月的发运量没有影响,将保持原计划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继续加速上涨。11月30日,铁矿石主力合约价格突破2013年铁矿石期货推出以来的最高点。
12月11日,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一度冲高人民币1042元/吨。如果以1042元/吨的价格计算涨幅,该主力合约从11月初的772.5元/吨暴涨34个百分点,如果对比年内最低谷的511元每吨的价格,其年内涨幅已经超过102个百分点,翻了一倍。
另一方面,不少媒体正在讨论目前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紧张是否会波及铁矿石。
铁矿石出口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之一。2019-2020财年(以7月起止),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收入1020亿美元,并且提供6.5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中国进口额度达到849亿美元。
澳大利亚也是全球第一大铁矿石出口国,2019-2020财年该国出口份额占到全球53%,巴西以21%名列第二,其后是南非的4%,加拿大的3%,以及印度的2%。
澳大利亚主要铁矿产地西澳大利亚州83%的铁矿石输入中国,占到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67%。
中国对澳大利亚煤炭、葡萄酒、木材和大麦等商品实施贸易报复之际,一些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无法在短期内摆脱对澳大利亚铁矿石行业的依赖。
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铁矿石研究分析师科奇利奇纳(Philip Kirchlechner)认为,中国应对武汉肺炎疫情的经济刺激计划已导致铁矿石需求激增,因为铁路、机场、桥梁和港口等项目都在中国新基建计划之列,这些都是钢铁密集型项目。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援引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Geoff Raby )的观点称,“一带一路”计划是中国的核心关切,这是一项为促进欧亚贸易建设硬件基础设施的宏伟计划,而钢铁是计划的核心。
中国官方近来不断吹风,对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从“持开放态度”到“积极考虑要加入”。不过,有美国前官员分析,CPTPP仍是高标准的国际贸易协定,中国在国营企业与数据流通规范上,不太可能达标,且有鉴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说多做少,成员国不全都是傻子,不会因为习近平的一句话,就对中国敞开大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5月两会期间的中外记者会上说,“对于参加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是中国官方今年首次对CPTPP表达正面态度。
习近平在11月底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时说,“中方也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在北京,从学术研讨会到官方学者不断释放类似的信号,商务部官员近来更透过外媒放风声,中国加入CPTPP对持续改革开放有好处。CPTPP前身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原本在北京眼中认定是美国要拉群排挤中国的贸易协定,在美国宣布退出、剩下的11个成员国冻结或删除22项TPP原有规则后,生效近2年的CPTPP,突然在中国变成香饽饽。
对北京来说,加入CPTPP的理想或许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华盛顿就有清醒的人,对北京说实话。
前白宫官员:CPTPP仍高标准中国想加入很难
“我认为,CPTPP现有的条款,对中国来说,在短期内想要达到能加入的标准,或是接受这些规范,非常、非常艰难。”华盛顿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经济项目的资深副总裁古德曼(Matthew Goodman)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古德曼在前总统奥巴马时代担任白宫国安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主任,对于美国当年是如何主导TPP成为一份高标准贸易协定的过程非常熟悉,尽管CPTPP冻结或删除原本TPP中22项条款,而且这些全是美国当年坚持的条款,他还是认为,这仍是当前最高标准的多边贸易协定。
包括在电子商务上,CPTPP要求数据自由流通,且禁止成员国要求数据当地化,对网际网络的自由化也有规范。
在关于国营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OE)的专章,CPTPP保留下TPP原有的规范,要求各缔约国要相互分享各自国有企业的信息,也明文禁止或限制对国有企业的优惠待遇。
古德曼就说,要中国接受这些规范,难如登天,尤其在习近平主政下,强调国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所扮演的角色。光是这一点,中国就很难达标。
中国改革说多做少 CPTPP成员国不全是傻子
“说中国在国营企业的规范与改革上,无法达到CPTPP的要求,这种说法,我觉得是没有根据的。”中国前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2号参加美国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与香港《南华早报》合办的中国论坛活动上,回应外界的质疑。
龙永图是当年主导中国入世的首席谈判代表。他还举例,CPTPP成员包括越南、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也都有国营企业,他们能加入,中国也办得到。“就像当年入世,中国有来自外部、‘健康的国际压力’,促成国营企业的改革。加入CPTPP,中国可在国营企业改革上得到新的想法。”龙永图说。
当年积极协助中国入世的华盛顿,尤其在总统川普主政下,这些年来积极反思中国对国际规范与承诺“说得多、做得少”,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对中国崛起这些年,动辄通过经贸手段威胁恐吓贸易伙伴,CPTPP成员国身在其中,还会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承诺?
古德曼就说,“也许有一些成员国会犯傻……但像日本、澳大利亚,或许还有新加坡,这些国家作为CPTPP里的一个群体,他们肯定会严格维持协定的效力的,不会掺水份,尤其,有个别国家还正遭逢中国的霸凌。”
他认为,现有成员国肯定会质疑中国的意图。在他看来,习近平的说法是想趁美国领导力在亚洲地区真空时表态,仅是战略与象征意义。
下阶段区域经贸规则制定美中各有难点
古德曼更极力建议,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明年入主白宫后,应该尽早释放美国愿意加入CPTPP的讯号。不过他认为,美国也不可能在2021年就成功加入,但区域国家期待美国领导力的重返,美国不能让区域盟友失望。
中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谈判后,想继续扮演在区域经贸规则制定方面的领导者的角色。古德曼说,区域国家在经贸上和中国紧密联系,但不会想遵守中国主导规则与秩序。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专研亚洲经济的学者沃尔特斯(Riley Walters)告诉,重点不是在美国应不应该重返TPP或加入CPTPP,关键在于美国愿意这么做吗?“任何多边贸易协定谈判都是旷日废时的,我是有点忧虑的。我觉得,在制定下一阶段的区域经贸规则上,中国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同样的,美国也没有。”
世界经济格局的三分天下局面
中国谈的当然都是经济上“互利共赢”,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整合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产业链,让各国对中国产生更深的经济依赖,延续并加强以往形成的政治控制。
1990年代初开始的这轮全球化以欧盟为模本,基本是消解国家主权的全球化。英国退欧、美国川普胜选,都是对这种全球化的否定。但世界各国对全球化唯一的净受益者中国却网开一面,尽管北京强调国家主义至上,还强调要各国尊重中国共产党长久执政的核心利益,但各国并不怎么针对中国,相反因为自身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而默认中国的国家主义至上,对美国批评有加。这次中国抓住机会窗口签署RCEP-15,不仅确保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领导地位,同时也否定西方世界以往对全球化过分简单的解读。这种简单解读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那本畅销书《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为代表,该书认为世界的地理距离已从本质上被消解,世界任何地方都以平等的方式相互联系,但中国却用自己打压澳大利亚、将台湾排除在外的行动证明这种“平等”子虚乌有。
RCEP-15的签署,达成了中国长期追求的目标: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三个大区域经济集团取代了纯粹的国家、集团。
第一个是以美国为轴心的北美经济区。美、墨、加的经济一体化以前是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现在是通过《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第二个是欧盟。第三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RCEP-15形式出现的亚太地区经济体。
面对以中国为轴心的RCEP-15,各国心态复杂
日本、澳大利亚等对中国轴心的 RCEP-15签订心有不甘,近两年备受中国经济政治双重打击的澳大利亚危机感最强。11月17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举行了面对面会谈,并就双边国防安全问题达成了《互惠协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协议将使两国的军队更加紧密地合作,加强这两个美国盟国之间的关系,以对抗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野心。对这个协议,中国深感恼火,采取分而治之方式,对日本不闻不问,但对澳大利亚步步紧逼,不断抽紧经济制裁的绳索,比如对该国红葡萄酒立刻加征24%的关税,中国驻澳大使馆官员还把中国对澳大利亚14条不满的概述发给了三家新闻机构,一位大使馆官员还向《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解释说,“如果你们把中国当敌人的话,中国就一定是你们的敌人”,目的是逼迫澳大利亚放弃国防。
欧洲则是另一副景象,三大国各有考虑。德国经济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已经担任五届总理的默克尔已经放话,不再考虑继续担任总理,这种状态下德国政府自然是看守状态。
正在脱欧的英国现在因疫情困扰,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复苏难题,失业严重,政府负债持续上升,还不得不采用持续性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但是,即使如此困难,英国最近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未来4年英国将增加241亿英镑国防开支,这是英国政府30年来最大幅度的军费上调,此前弃用华为5G技术,说明英国现政府有点危机意识。11月28日,英国和法国共同签署了一项旨在终止非法移民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协议,由英国提供费用,让法国帮助拦截那些企图偷渡英吉利海峡的非法移民。
法国从两方面开始考虑法国的复兴。一是经济上觉得应该自立了。今年8月31日,法国政府宣布确定5大产业实施“减少对外依赖,战略工业回流”计划,为了重振法国的“工业主权”,推出1000亿欧元振兴计划,从2021年1月1日起,企业生产各类税务减免的100亿欧元。法国政府还联手法国公共投资银行,向“所有提出战略工业回流的企业开放补助金申请通道”——这个计划刚出来时,人们戏称这是摹仿川普的“让法国重新伟大”计划。
二是开始考虑国内公共安全了。最近因几起密集的斩首恐怖事件,马克龙也终于忍无可忍,因应民众的安全要求,批评了“伊斯兰主义”,因为前面没有冠以“极端”二字,引发了不少伊斯兰国家的反对,但马克龙暂时没有屈服。
更重要的是,法国已经尝试将反伊斯兰主义这一主张推向欧盟内部。马克龙自2017年提出“唤醒欧洲”之后,得不到欧洲响应,现在总算等来了机会。11月10日,马克龙在巴黎跟奥地利总理库茨会面,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荷兰首相吕特、欧盟常任主席查尔斯·米歇尔及和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召开视像会议,讨论恐怖威胁问题。虽然这只是小型欧盟峰会,但意义重大,因为峰会非正式,欧盟首度正式将恐袭威胁指向移民,而且矛头直指伊斯兰主义。
全球秩序的深刻转型、欧美关系的日渐疏离、区域格局的微妙变化,法国对俄罗斯及法俄关系认知的变化,导致马克龙自上任以来积极调整对俄政策。在全球事务中,针对涉及俄罗斯的危机,法国在保持与西方阵营立场一致的同时,在区域层面,法国与俄罗斯进行选择性接触,避免直接冲撞。在双边关系上,法俄增进经贸关系,重建政治互信,加强社会、文化交流。
这些将导致欧洲两大国法德关系进一步疏离。
台湾被排除,又成政敌政治牌
中共在RCEP的建立过程中,采取拉拢大多数,打击澳大利亚、排除台湾的策略。打击澳大利亚的情况我在《美国大选触发国际关系提前重组》(澳大利亚广播网,2020年11月27日)一文中曾加以分析,本文只提中国对台湾的孤立政策。
从区域经济联系及贡献来看,台湾完全应该成为RCEP的重要成员。但因为对北京政治上的不服从,台湾近年面临北京的步步紧逼,国际公共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但由于台商的灵活,以及高科技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台湾的经济空间还算裕如。但中国主导的RCEP-15建立之后,台湾的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将双重受压。
台湾国民、民进两党对大陆政策不相同,国民党之失败在于其奉行经济上依赖大陆,政治允许大陆对台湾实行各种红色渗透。民进党希望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逐步减少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但形格势禁,这一策略实难如愿。据台湾当局财政主管部门日前发布的统计,2020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达668亿美元,同比增长9.8%,为台湾主要出口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对大陆出口占台湾总出口比重上升到42.3%,创近十年新高。
RCEP-15建立之后,北京明确表示拒绝台湾加入,这一姿态在台湾引发社会担忧。民进党政府尽力安抚台湾经济界,说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国民党不失时机地向民进党进攻,11月15日,国民党发言人公开表示,民进党的不当政策让台湾真正变成亚太或印太地区的“经济边缘人”,批评“民进党只想抓住美国”,呼吁蔡英文紧急召开跨高层会议,针对RCEP进行全方位评估,提出具体因应之道。明明是北京将台湾拒之门外,但国民党却指责说,民进党当局明知RCEP对台湾的重要性以及大陆在RCEP的影响力,民进党当局却无心维系两岸的政治对话基础,以致参与之路难上加难。
在这场洗牌行动中,美国由于大选内乱,既是国际政治大洗牌的原因,也因此暂时成为局外者。
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副主任邱达生表示,中国积极加入 RCEP 是为了应付美国 5 月以来筹组的「经济繁荣网络」(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及「可信任伙伴」联盟,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
在此前提下,他表示,中国的盘算是未来对美出口若受挫,可透过 RECP 将中国制的廉价商品,以更低关税争取东盟等国市占率。邱达生说,中国会是 RCEP 签署后的最大赢家,但包括中国等 RCEP 成员国为大多依赖出口的制造供应商,再怎么样都挑战不了美国的买家地位。
邱达生表示:「美国永远有一手好牌,为什么?因为是在需求端。需求端说话。美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大市场,大家都想要,包括美国自己都想要(保留给美商)。但美国现在说,我的市场不愿意再分给中国了,所以中国现在搞RCEP,那是你的事。最后美国会慎选供应商,就是慎选谁可以信任,不会偷技术,且供应的东西有品质,不会影响美国人的健康等等。」
邱达生说,美国现在策略是要遏止中国廉价品继续倾销到美国市场,并希望美国公司能将供应链从中国移出,甚至移回美国,以增加美国就业机会。当拜登明年1 月上任后,即便不再承袭川普留下的「经济繁荣网络」及「可信任伙伴」联盟,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路线,但应还会持续推动对美国最有利的「供应链去中国化」,届时失去美国大市场的中国,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协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也说,东协近几年来早就透过「东协加一」机制分别连结中、日、韩、纽西兰和澳洲五国市场。因此 RCEP 是由「东协加一」扩大至「东协加五」的贸易协定。原来东协十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汶莱、柬埔寨、寮国、缅甸和越南)再并入中国、日本、南韩、纽西兰和澳洲。
由于中国已和南韩、纽西兰、澳洲都签有自贸协定,因此 RCEP 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中日韩三国间首次互相开放市场,即东北亚市场整合。
徐遵慈表示:「这是第一次有贸易协定把中国、日本、南韩放进去。因中、日、韩三国多年来一直希望谈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就是所谓的CJK FTA(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但到现在都没法谈成。但RCEP 生效后,中国与日本第一次互相开放市场,日本和南韩也是第一次开放市场。RCEP 如果排除过去10~15 年来已有降税,当明年生效时,最重大的意义是东北亚整合。」
徐遵慈说,以地缘政治来说,RCEP 签署也代表15 个亚太国家放下过去政治和外交的摩擦,包括中澳、中越、中韩曾有的外交紧张关系,开始共同致力推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荣景,并一反川普推动的单边主义,朝多边自由化方向前进。
东盟于去年开始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第二,美国第三,日本第四,韩国第五,RCEP涵盖了东盟和日韩,在本区域内,中国现在只同日本尚未签署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受阻,日韩皆是美盟友,特别日本是美国制华亚洲支柱,中日韩自贸谈判就是受到美国的不时干扰无法推进,但在RCEP框架中,中日达成了关税减让协议,三国打破了彼此间的一些贸易壁垒。
RCEP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方面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大。在原产地规则方面,RCEP在本地区使用区域累积原则,使得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来自RCEP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会被考虑在内。这将显著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中国之前与日本之外的其他13个贸易伙伴虽然已有自贸安排,但不同的自贸安排间原产地标准不能累积计算。现在原产地增值累积计算,将可能被认定为RCEP区域原产,享受RCEP优惠关税。
最近几年,美国的去全球化行动对亚洲的供应链体系构成了一定挑战。RCEP使用区域累积原则,有助于跨国公司更加灵活地进行产业布局,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促进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强化东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在一家知名中美国际智库担任独立宏观经济研究员的Sally Guo表示,RCEP对日韩实际利好更显著。韩国和日本实际上是东盟国家主要的纺织原材料进口国。在签署RCEP之后,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一旦消除,预计也会进一步扩大中日韩三国向东盟三国出口纺织原材料,进而进一步强化目前低端成衣制造集中在东盟国家,而原材料出口集中在中日韩三国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多重阻力,印度在2019年退出了RCEP协定谈判,直到这次也没有返回并签署这项协定。尽管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整合东亚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内纺织和服装供应链的整合,但Sally Guo强调,印度缺席会削弱改善全球供应链的努力,而“印度是未来产业链最大的变量。”印度如今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纺织品价值链。2018年,印度成为继中国和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纺织和服装出口国。
中国认为即使拜登就任下一任总统,美国的态度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围绕香港问题等,中国与美国等的摩擦常态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希望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联系,以防在国际上处于孤立状态。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的会议上强调,“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
RCEP根本不是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有那么多附加条件,哪里有自由贸易?所以你们看看RCEP,日本保留了那么多农产品的特权,然后其他各个国家要跟中国贸易,有多少条件和过渡时间。你就会发现,中国为了打破西方的政治围堵,在签署RCEP的这个协定上面,是做了巨大让步的。
中国的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没有看到中国签署RCEP付出的让利的巨大代价,会加重中国国内和美国一样的就业的困难。你签了RCEP以后,实际上是鼓励中国的民营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好处就是这些民营企业可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可以维持和扩大自己的现金流;代价就是你把中国的就业输出到东南亚国家,将来还会输出到其他国家。政治上对中国是有好处,但是经济上中国的就业会越来越困难。即使现在我们宣传搞什么工业革命4.0,搞人工智能,我告诉大家,中国面临的挑战和美国是一样,社会的分化,维稳的任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针对东南亚国协等15国签署RCEP,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16日指出,RCEP用处不大,正如他不看好一带一路与亚投行,他也不看好RCEP。因为中共以出口为导向,与东南亚存在竞争关系,加上中共美元储备越来越不够用,正控制外汇支出,(中国)不能再像过去成为他国的出口市场。
吴嘉隆脸书发文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的签署没有台湾,也没有美国与加拿大,由中共主导的这个国际贸易协定,将把台湾进一步推向美国怀抱,与美国谈成贸易协定。
吴嘉隆分析RCEP观察重点指出,美国提供市场给其它国家,中共则以出口为导向,进口原材料再把制成品卖出去。他质疑,在RCEP当中,中国市场能像美国那样,吸收多少其它国家的出口呢?
“中国与东南亚其它国家之间,存在出口竞争关系。”吴嘉隆表示,1995至1997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早期阶段,中国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拼出口,结果挤压东南亚国家出口,使得泰国贸易由顺差转逆差、外来资金出逃,最后造成东南亚金融风暴。
吴嘉隆指出,一带一路推动基础建设缺乏足够的运量,于是成为当地国的财政黑洞与债务陷阱,一带一路其实是政治宣传,不是真正的经济合作。
台湾有自身的产业优势,吴嘉隆强调,杀价竞争对台湾已经没那么重要。台湾不是只有台积电,而是一整串产业链,从上游IC设计,到下游封装测试,再到半导体设备,是产业聚落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与创造力,让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业者追赶不上。且台湾还有其它产业竞争优势。
“台湾的经济策略,是前进新能源、医疗与生技、电动车的电池、人工智慧、设计,资讯安全与5G通讯的相关投资,来创造半导体产业的‘延伸效应’或红利,创造台湾的新优势,让别人来找上台湾。”吴嘉隆说。
吴嘉隆认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应该加入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组织与协定,会比较透明与公正。国际贸易协定没有美国在,没有台湾在,恐怕发展空间有限。
美国大选因舞弊悬而未决之际,中国等15国近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共党媒借机开足马力吹捧。但专家认为,RCEP貌似很大,但彼此间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低,更多是政治层面的考量,只有中共最热衷。
11月15日,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一协定覆盖的总人口、经济总量以及贸易额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落实后将建成一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但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并不被包括在内。
大陆媒体借机大肆宣传,称之为“多边主义的胜利”,“史上最大自贸协定”,“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向一些有保护主义倾向的国家发出强烈信号”等。然而专家和分析人士对于中共官媒所宣传的RCEP前景,并对这15个国家的合作提出质疑。
各有算盘 追求自由化程度不高
中华民国前财政部长、首位台湾驻WTO大使颜庆章说,RCEP成员国对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还是有相当的保留。而且一开始这个谈判过程,虽然参与的国家多,但是各有各自的算盘,所以追求自由化的程度不高。
“开头就一个大型的贸易协定的谈判,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最热衷的是中国。”
他进一步分析,因为可以帮中共实现所谓世界大国的梦想的方式之一;中共另一个方式,就是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基础建设融资跟输出,来展现它的国际影响力。
“还有就是中共在南中国海不断建人工岛屿且军事化,也对国际空域、水域范围形成了很大的干扰。”他说。
众所周知,RCEP的签署经历了漫长的谈判过程。自2012年东盟发起RCEP谈判之后的8年时间里,各方共计进行31轮正式谈判,直到最近才签署。
中共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日宣称,中国(中共)的贸易政策不再只追求顺差,而是按实际情况计算与不同国家的贸易状况,这就方便处理跟一些国家的经贸关系了。
中国问题专家李林一对此表示,黄奇帆的说法实际是说明中共在最后时刻,在RCEP上做出大让步。
政治层面考虑多
此外,颜庆章认为,这个属于贸易的协定,实际来自政治层面的考虑是很多的。虽然美国不是成员国,但是过去几年,RCEP若干个成员国跟美国已经建立了对抗中共的国际贸易方面的新秩序,对中共采取相当排斥的做法。
他表示,这个成员国之间可以看到彼此政治层面,关系也相当尖锐,“比如中国跟印度边界冲突、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引起日本、澳洲,还有印度、东盟这些国家的排斥。然后“一带一路”计划实施下来的绩效,RCEP有很多的成员国都有相当负面的意见。”
中国问题评论员李林一也表示,RCEP签署国既有“五眼联盟成员”的新西兰及澳洲,还有美国的盟国日本,在政治上与中共完全不同;日本对于香港和南海一直都在发声;另外,马来西亚9月份还拒绝遣返维吾尔难民,再加上中共与南海的越南和菲律宾存在主权冲突;所以,这15个国家政治上都是心和面不和。
颜庆章也持有类似看法,他认为,“所以这些因素加总起来,现在是勉强签署了”,这个RCEP实际的效用,不需要给它过度来评价。
11国组成的CTTP远比RCEP重要
颜庆章还表示,相比RCEP,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由日本来主导的11个国家所签署的超大型自由贸易协定CTTP。
“这个CTTP已经签署了两年,所形成的自由化的程度非常之高。所以RCEP实际上是可预见,对彼此会员国之间贸易自由化的这个增进不会太高。”他说。
颜庆章认为,美国后来虽然因为换总统而退出CTTP,但重回CTTP的可能性仍存在,“(美日在)政治利益上也是有高度的共同理念。这使得美国跟日本不因为美国退出而有不同。所以川普(特朗普)在若干场合表示说,这个他也会考虑,将来再重新加入CTTP。我觉得签署的协议,会不会将来带动美国加入CTTP,有待观察”。
中共屡屡违反游戏规则遭诟病
中共除了近年来在“一带一路”上倍受诟病,而其屡屡违反国际协议也让外界怀疑中共在最新协议方面的执行效果。
颜庆章说,说起过去中共遵守国际协议的情况,有太多太多例子可以来证明其不遵守协议。它所签订的这个白纸黑字的国际协议,在履行时它总是有不遵守的一些说法。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九八四年,中英就香港回归签署的共同声明,保障香港自治权五十年维持不变,这样一个白纸黑字的承诺,还送到联合国加以存续。但50年过不到一半,中国(中共)就完全否定这个中英共同声明,而且不但否定还非常不讲道理,说这个中英共同声明就是一张废纸。”他说。
他表示,同样,中共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所做的承诺在很多地方都违背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这次对中共采取那么强烈的贸易制裁,原因就是川普政府发现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完全在这方面看错中共。
不过,颜庆章也认为,最重要的还是RCEP里追求自由化程度不高,“所以表面上看,是一个世界最大的GDP的贸易协定,可是我觉得对彼此之间进一步贸易自由化的增进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东盟10国主导的亚太“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刚刚签署,除东盟10国外,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5个国家,印度因中共长期出口倾销政策,没有参加这一自由贸易协议。
东盟一直期望这个自由贸易协议,李克强也承认,在RCEP谈判过程中,东盟国家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此次RCEP协议的签订,对东盟国家应该是一大突破。对于相对弱小、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依靠廉价劳动力,通过自由贸易协议确实可以促进出口贸易。2001年中国加入WTO,就打开了进军美欧市场的大门。东盟此举,自然也希望进军其它5个国家的市场。
RCEP协议从2012年开始谈判,东盟各国一直极力推动,中共高层实际并不热衷。今年以来,中共政权忽然陷入国际孤立,习近平最终默许签署RCEP协议,并大力宣传,主要期望维系与周边国家某些程度的关系,实际的经贸效应十分有限。
RCEP解决不了美中贸易争端,也解决不了即将到来的欧中贸易争端。中共正在主动挑起与澳大利亚的贸易争端,自由贸易协议之下,还很可能引发与日本和其它国家的争端。
南海、东海情势紧张,签署RCEP应是中共高层暂时的缓兵之计,但实际解决不了中共目前的内外困境。
东盟、澳大利亚、韩国与中国已有自由贸易协议
中共党媒高调宣传RCEP协议,李克强参加协议视频签署时也高度称赞,但这个协议的经济意义对中国十分有限。15个签署国家中,除日本外,其余国家已经先后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RCEP对中国的真正意义,就是增加了日本,能否扩大向日本的出口,或许是唯一的经济看点。
2002年11月4日,东盟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框架协议,过去的18年里,各国都在按阶段调降互相的关税。按中共官方的说法,今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
2019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已增长到4.43万亿元人民币(约6414.6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够高。2019年,按中共官方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额为5412亿美元,下降14.6%。2019年,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额为5596亿欧元(约7051.1亿美元),增长5.6%。
中国与东盟的低关税已经实施,贸易额已经与欧美市场比肩,签署RCEP,是否还能有贸易增长空间,可以拭目以待。
2004年11月19日,新西兰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并在2019年更新。
2014年11月17日,澳大利亚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希望出口更多农产品、基础原料到中国。虽然有自由贸易协议,但中共试图胁迫澳大利亚的疫情追责,以非关税壁垒名义,不断禁止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木材等进口,自由贸易协议并不能真正解决贸易问题。
2015年6月1日,韩国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韩国急欲进军中国市场,但2017年中共发动了反韩运动,禁止中国大陆人去韩国旅游,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受阻。其后,韩国三星手机更在中国市场遭遇封杀,技术基本被窃取后,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三星企业全面撤离中国。如今,韩国仍然没有放弃对中国市场的希望,但在中共高层内循环的策略下,韩国的愿望恐继续破灭。
日本加入RCEP对中共或是双刃剑
签署RCEP的15国,日本是唯一加入与中国自由贸易协议的新成员,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或许是一个理论上新的增长点,其实并非如此。
能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产品,有些应该与美欧市场类似,如低值的服装、日用品类,但中国的中小型机械、电子产品质量较差,可能进入美欧,却难进入日本。日本已经在WTO内,中国产品能进入日本市场的,早已进入,进一步降低关税,对中国产品扩大日本市场的作用恐十分有限。
反过来,日本产品长期希望进入中国,中国的高关税确实成为障碍。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去日本,总要带回一些高质量的日本产品,价钱比中国大陆要低很多。假如双方真要降低关税,降低价格的高质量日本产品将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很可能蜂拥至中国,中共愿意接受吗?
很可能不会,中共或者以各种借口不执行关税减让,或者设置层层的非关税壁垒,阻止日本产品进入。中日之间的贸易纠纷恐怕很快到来,已经每况愈下的中日关系,不但难以缓和,还可能更加恶化。
中共当然也希望窃取更多的日本知识产权,以弥补美国技术封锁带来的困境,但日本也正在清理中国留学人员中的间谍,日本企业实际正在大规模撤离中国,中共偷窃日本技术的可能性也在降低。中共很可能在想方设法窃取、模仿日本技术,一旦形成规模,将是中日争端的又一大领域。
RCEP号称全面伙伴关系,但实际并不包括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因此被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称作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最差的贸易协议。不仅日本,包括韩国等都不得不小心应对,特别是高端芯片技术。
RCEP无法带来中共急需的外汇
中共高层称赞RCEP,实际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实质的经贸效应,中共的内循环并未因此发生改变,即使RCEP能增加一些出口额,却难以弥补美中贸易额的大幅下降。中共急需的美元已经捉襟见肘。
继德国、法国拟定印太战略后,荷兰也刚刚宣布了印太战略,与美中贸易谈判一样,欧中贸易谈判显然难以突破。2019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扩大到2003亿欧元,二次疫情令欧洲经济衰退雪上加霜,接下来的疫情追责也会纳入日程,欧中贸易争端迟早来临。
目前,美欧供应链离开中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东盟十国多少都是迁移后的受益者,这些供应链离开中国后,或许还有些基础原料和小部件,仍然从中国输往东盟,但却无法换回美元、欧元。中共或者可以通过大量出口补贴,获得更多日元、韩元,但并非国际货币的硬通货,基本只能用于购买日本、韩国商品。
中共或许也可以扩大人民币在东盟的使用范围,但同样换不回急需的美元、欧元外汇,这也是被迫内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赚取大量外汇,中共奉行的历来都是不平衡的贸易策略,采用进口补贴倾销,再设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止进口,限制外企独立经营,以达到贸易顺差最大化,持有更多外汇。中共政权从来都不愿意真正的自由贸易,也不会遵守所谓的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退出RCEP谈判,明言就是担忧中共的倾销政策,对中共政权根本不信任。澳大利亚与中共的争端已起,RCEP显然无能为力,未来日、韩两国与中共的贸易摩擦恐也会升温。
内外交困的中共高层一筹莫展
RCEP在各国的批准、逐步落实,还需要2年时间,中共可能指望暂时化解与东盟在南海的紧张,至少东盟各国不要太靠近美国,中共政权不至于陷入完全的周边国家孤立。
11月17日,习近平参加与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金砖5国视频会议,竟然称“风高浪急之时”,“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表明了中共面临被国际孤立时,胡乱拉拢、结盟的急迫心情。印度正在与美、日、澳结盟,不可能搭理中共;俄罗斯也明确表示不会与中共结盟;巴西正陷入中共问题疫苗的漩涡。中共高层病急乱投医,反映了内心的极度焦灼。
中共的内循环,并非中国经济恢复的真正出路。11月16日,李克强再次了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近期各种类似的经济座谈会频繁召开,显示中共政权始终没有经济恢复的解决之道。
这次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说了实话,“今年经济发展的困难特殊”,“当前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做好应对困难挑战的充分准备”,“促进经济运行恢复到合理区间”。
假如中共真按照RCEP实行零关税,中共的财政收入又将失去一部分,李克强就更需要“过紧日子”了。
中共高调宣传RCEP,根本于事无补,改变不了内外的困境,RCEP也救不了中共政权。
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纽西兰、澳洲和东盟十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分析认为,北京可能想以这个协议为基础,筹谋推动“亚元”概念,以对抗美元。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并没有实际的经贸意义,而是中共当局想在当前的经济颓势之下,营造出繁荣的假象。
RCEP范围及生效实施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简称就是RCEP,签署国包括东盟十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汶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洲以及纽西兰。可以说,这个协定涵盖的人口之多,贸易及经济总量之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协定中涉及的15个国家的人口,大约有36亿,占到了全世界78亿总人口的近一半,在这个协定最早谈判的时候是有印度的,但印度在一年前的时候宣度退出这个协定,不然的话,协定涉及的人口会更多。
参与协议的这15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大约有27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大约三分之一,贸易额也大约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这个协定,其实已策划了相当长的时间了,最早启动谈判是在2012年11月,内容包括消减关税以及贸易壁垒,还涉及到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个领域,但贸易界人士认为,谈判及协议并没有涵盖人权条件,这一点应该是中共高兴的。
这个协定虽然已在15日签署,但是投资界人士认为,距离协定真正的生效和实施可能还需要2年的时间。中共商务部副部长及首席谈判代表王受文说,协定生效需要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的批准,其中要包括至少6个东盟成员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洲和纽西兰中的至少3个国家。
中共当局隐藏其角色?
作为这15个成员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在这个协定签署时,日本共同社有一篇评论认为,由于中国不是美国曾经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在推动这个RCEP协定落实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日本媒体表示,对于这个协定的签署,中国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中国大陆媒体在近期的报导中,却一直强调这个协定是由东盟十国发起的,中国只是“应邀”参与。之前,中共商务部长助理李成钢也表示,这个协定的谈判是在东盟的主导下,各方积极推进的结果。
而在15日,出席RCEP协定各国领导人会议的李克强又再次强调,在协定谈判过程中,东盟国家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功不可没,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发挥中心作用等等。
然而去年,中共官媒还在表示,这个RCEP的谈判与中共当局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现在,虽然中共转了口风,对自身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重新表述,但是针对中国的前后表述,外界对此却是各有分析。
《彭博》的专栏作家费克林(David Fickling)认为,由中共主导下的这份贸易协议恐怕不是“自由贸易”的结晶,更像是彰显19世纪末新帝国主义“强权即公理”的理念。
费克林还举例分析说,中国与澳洲是早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两个国家,但中共为报复澳洲对中共疫情问题的追责和在香港问题上的表态,中共暗示中国贸易商停止从澳洲进口特定商品,导致数吨澳洲龙虾搁置在上海浦东机场,任其腐烂。
费克林在撰文中表示,由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提出的RCEP,已经失去“自由贸易”的实质,成了中共实现其“中国梦”的扩张工具。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博士认为,在2012年项目开始之初,中共当局对RCEP并无兴趣,因为RCEP是一个区域性的协议,范围仅覆盖亚太各国,在商贸经济层面对中共的意义和利益都不大。当时中共的目标是希望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TPP把中共排除了。
谢田教授分析说,经过30多轮谈判,2019年中共才决定加入RCEP,可以说中共作出了一些让步,而在中美贸易战中失去美国市场和机会之后,中共当局希望转向这些亚太国家来抗衡美国。虽然中共现在加入RCEP并希望可以主导,但是日本、澳州等国不会允许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目前中国也没有经济实力、以及市场吸引这些国家允许中国在多边贸易中占据主导。
他认为,日本、韩国及澳洲的加入对整个RCEP只有象征意义,而中共通过RCEP想表示还在积极活动、自身还具有国际影响力,并想以此突破美国的亚太战略包围圈,但这个影响力已在衰退之中。
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德赖斯代尔(Peter Drysdale)则认为,RCEP还是由东盟主导,中国只是应邀参与。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RCEP的重要性不在其规模大小或是从双边升级到多边贸易协定的意义。他认为,RCEP最重要的象征是这些亚太国家对多边主义的坚持。
也有分析认为,中共是玩弄规则的高手,虽然加入了很多协定但通常都不会守规则。加入WTO后处处钻规则的漏洞,好处占尽,各种承诺如同一纸空文。中共2016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很显然,也没人认为中共真会遵守;而中共搞的“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希望中共带去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基础设施,但最终发现是债务陷阱,大呼上当。中共现在签署RCEP,最主要的可能还是要给国内打鸡血,另一方面想借此抗衡美国,其它国家不要对中共兑现所有承诺抱太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印度退出谈判 台湾高关税产业或受冲击
我们可以看到,协议中的15个成员国,有两个重要地区不在其中。一个是印度,另一个是台湾。刚才我们谈到了,在RCEP谈判启动之初,印度原本也是谈判方之一,但是印度在2019年宣度退出了。
关于印度退出的原因,中国大陆媒体报导说,是因为担忧在RCEP框架下,将被要求逐步削减对其它成员国的关税,这将会使中国低价的商品,澳洲和纽西兰的农产品等,大量涌入印度,进而损害到印度企业的利益。另外,也有分析认为,不仅有可能损害到印度的企业利益,对印度的劳动力市场也会造成冲击。
据说,协定国虽然有意在短期内不接纳新的成员国,但将为印度的随时加入敞开大门。而一旦印度加入,将使这一庞大经济圈的人口总数和所占世界GDP的份额都将大幅增加。
印度的这种担忧,应该不是个案。谢田教授认为,事实上东盟十国和中国在经济上互补的关系都很弱,而更多是直接竞争的关系。他举例说,东盟中的越南和泰国,尤其越南,和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在中国经济衰退之际,国际供应链企业及中国厂家都迁往了越南,所以这是一个直接的竞争关系。
同时,东盟的这些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市场,能让中国可以通过出口累积足够的贸易顺差,赚取大量外汇。所以这些国家,并不会给中共当局带来特别的收益或科技技术。
我们再来看台湾,目前有分析认为,如果这个RCEP生效,对台湾的高关税产业,包括机械、石化、农产等,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台湾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RCEP中大部分成员国已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除了中国和日本、日本和韩国。而RCEP最重大的意义在于,生效后,三方将首次互降关税,东北亚与东南亚经济将面临整合。例如,台湾和日本的产品进入韩国,而日韩互降关税,这将让维持原关税的台湾产品失去竞争力,因此这部分会对台湾影响较大。
徐遵慈还分析,台湾的出口有五到七成属于半导体、电脑、电子电机零组件或高科技产品,原本就享有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下的零关税待遇,因此,不会受到RCEP的冲击,至于其他三成的产业厂商,则可以透过直接到东南亚国家设厂或度局,来规避掉这层关税。
另外,我们再来说两句澳洲。谢田教授认为,这个协议对中国与澳洲的贸易也难以起到作用,中共当局一旦发现澳洲和美国在情报、军事等领域合作,并联合对抗中共当局的时候,从国际政治角度看,中共会防范和报复。所以即使签署了RCEP,两国之间也不会有强大和牢固的顶层关系。
关于这一点,从近期曝出的消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共当局已经限制对澳洲多种产品的进口,在中国经济衰退之际,铁矿及其他原材料的需求都在降低,中国、澳洲的贸易额正在降低。
RCEP促中日韩三边谈判 日韩贸易战解决平台改变
再来看这个RCEP对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影响。
早前,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亚太研究科教授浦田秀次郎在接受中国大陆财经媒体专访时表示,如果RCEP成功签署,中、日、韩三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FTA)的障碍会小很多,因此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三边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是可行的。中日韩三国中,中韩已达成协议,所以只需要中韩两国分别再和日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就可以完成三边自由贸易协定。
财商天下的中国金融专家麦先生表示,在这些签约的国家中,日本可能是觉得最为遗憾的国家,为什么?因为日本一直希望美国可以重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从美国的反应看,并不看重这个协议。此外,RCEP签署之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贸易战解决平台也将发生改变。
对于中日韩的三边贸易,谢田教授认为,中共现在无法从美国得到技术,从欧洲可以获得的技术也有限,所以会寄望日本和韩国,希望成为它的技术进口来源地。
但是日本和韩国并不愚蠢,不会轻易让中共得逞。尤其美国已经向他们提供了中共当局不法行为的证据,两国应该会有所提防。并且,日韩都是美国重要的军事和经贸伙伴,他们知道美国对中共的立场,所以一定会对中共有所戒备。事实上,日本和韩国都没有足够的市场供中国出口,如果中共赚不到钱,相应的也就没有钱购买技术,中共想从日本和韩国实际技术进口的想法也将会落空。
中共或筹谋“亚元”概念 美国不会坐视不管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后,我们再来看中共是否有藉这个RCEP想推出“亚元”概念。
《财商天下》的金融专家麦先生认为,北京当局应该对亚洲的共同货币(亚元)有一定的筹划,虽然这个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日本希望通过亚元来整合东亚经济,成为实现亚洲共同货币的第一步。
并且,自从2001年开始,中、日、韩三国与东盟10国之间已签署了1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定。
2008年10月中旬,中、日、韩三国财政官员赴华盛顿出席会议,并协商设立800亿美元的“亚洲共同基金”。通过建立东亚货币基金,进而建立类似欧元的“亚元”,希望以此来制衡美元、欧元,平衡全球经济格局。
麦先生表示,中、日、韩三国的GDP已超过欧盟,可以复制欧盟的做法,但目前欧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仍存在很大问题。他还分析,北京对“亚元”可能会有一定的筹划,但未来是否成功的确存在很大变数,相信美国不会坐视不管。
中印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莫迪政府官员表示,不会加入中共极力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他也表示,不会加入中共参与的任何贸易协定。
RCEP是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十国发起,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与东盟有自由贸易协定的6国共同参加的、共计16个国家所构成的高级自由贸易协定,2019年11月4日谈判完成,中共积极推动这个协议,但印度去年宣布退出。
目前中印关系持续恶化,尤其中共对疫情的隐瞒、以及双方在边境僵局和恶斗之后,印度正在经济、外交、政治等各方面针对中共。
印度媒体ThePrint 7月4日报导,RCEP的15个成员国正在加紧年底前达成协议,但是莫迪政府表示不会“重新考虑”加入RCEP。几天前泰国宣布协议可能在明年年中生效,印度将可以选择在日后签字。
印度一名高级官员说,新德里已经决定不加入任何北京作为其成员的贸易协定。另一位官员说,莫迪已于5月推出“印度自给自足”(Admanirbar Bharat)的特别经济计划,希望强化印度制造业,使用本国产品,因此“毫无疑问,不会加入这一协定。”
印度与中国部队5月初在拉达克(Ladakh)对峙迄今,6月15日至16日,双方于加万谷(Galwan Valley)边境发生暴力冲突,导致20名印度士兵被杀。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员说,暴力冲突后,新德里“再次拒绝”了RCEP的邀请。
边境冲突事件还导致印度全国呼吁抵制中国商品,莫迪政府也禁止使用59款中国的移动应用程序,禁止中资参与道路和电力工程,同时印度还首次在联合国谴责中共推动的香港国安法。印度陆军高官5日对《印度斯坦时报》表示,已为长期对峙做好充分准备。
莫迪去年11月在曼谷出席东亚高峰会(East Asia Summit)及RCEP最后谈判时,因担心印度加入RCEP后会遭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最后宣布退出RCEP谈判。
ThePrint 引用印度官员的话说:“即使某些(经济)条件对印度有利,在政治角度上讲,政府也将无法加入RCEP。”
澳洲产业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问题近日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但熟识原物料产业人士指出,中国本地铁矿石产业正在萎缩,中国其实短期内无法摆脱依赖澳洲铁矿石。
“澳洲金融评论报”(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网站5日报导,随着全球铁矿石龙头巴西淡水河谷(Vale)2日宣布下修产出预测;澳洲矿业界认为,中国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澳洲铁矿石。
中国北京“芮捷锐及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资“兖煤澳大利亚”(Yancoal Australia)非执行董事、前澳洲驻中国大使芮捷锐(Geoff Raby)表示,“一带一路”涉及大量基建项目,需要大量钢铁,因此无法在短期内摆脱依赖澳洲铁矿石。
芮捷锐自身著作“新全球秩序下中国大战略及澳洲的未来”(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Australia's Future in the New Global Order)中提到,中国依赖进口原材料已构成中国战略和国防规画的“恶梦”。
报导提到,业界大约十年前开始讨论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Simandou)是否会威胁到澳洲铁矿的市场地位;不过,由于几内亚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贫穷,拖累了西芒杜铁矿的开发,导致至今仍未有任何产出。
CRU顾问公司高级铁矿分析师盖德(Andrew Gadd)指出,虽然中国近年增加进口回收废铁,但在未来好几年内,中国炼钢厂进口回收废铁规模,最多只能增加10%。
盖德还提到另一项因素,中国本地铁矿石产业正在萎缩。目前的中国铁矿石供应量仅可满足全中国钢铁厂所需的20%,到了2030年,估计将下跌至14%。显见中国将会持续依赖进口铁矿石。
盖德解释,中国既然依赖进口,作为铁矿石生产最大国的澳洲也就处于有利位置。他估计,在2030年之前,中国将难以摆脱依赖澳洲铁矿石。
盖德说,假设中国要在2030年之前找到全面取代澳洲的铁矿石来源,那么“即使中国能够将澳洲以外,把全世界─甚至连瑞典、加拿大、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不被注意的产地─所有其他地方的铁矿石通通运到中国,中国还是需要额外3亿公吨的供应量,才能满足需求。”
另外,澳洲矿业富商巴默(Clive Palmer)今年9月1日向天空新闻(Sky News)表示:“中国完全依赖澳洲的铁矿石和各种矿产资源;要是没有铁矿石,中国绝对会陷入经济崩溃。”
巴默甚至建议,澳洲政府应该针对澳洲销往至中国铁矿石开征出口关税,以反制北京对澳洲的经济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