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战略 / 2021:经济全球化坠入冰河

2021:经济全球化坠入冰河

作者:如松 — 已发布 2020-09-03 20:30, 上次修改时间: 2021-02-08 04:51
贡献者:淳真(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无论通过紧张局势或战争驱动资本回家,还是通过货币贬值来稀释债务,都是为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支付成本的方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差别仅在于支付成本的方式不同罢了。
2021:经济全球化坠入冰河

美澳日印等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对抗中共,区域局势骤然趋紧(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美澳日印等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对抗中共,区域局势骤然趋紧(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全球化退潮、美国撕裂、全球债务狂飙、各国刺激经济增长,似乎成了刚刚过去的2020年的标签。

为应对疫情,全球债务狂飙猛升,国际金融协会数据,到2020年底,全球债务将达到创纪录的27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65%。其中,美国总债务有望在2020年达到80万亿美元,高于2019年的71万亿美元。

疫情加速了债务积累,难道没有疫情就没有债务积累了吗?美国为何撕裂?难道只有美国陷入撕裂吗?政府债务为何狂飙?财政赤字还可能压缩吗?工业社会的经济已经增长远超农业社会,各国为何还要追求更加高速的经济增长?全球化为何屡屡退潮?、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1 根基缺失

全球化大繁荣离不开三个重要理论:

1)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论证了政府最少干预市场的好处,指出市场会发现资源有效的配置途径;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证了减少贸管制易的好处,推动了全球一体化;

3)大卫•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论证了最少干预货币政策的好处。国际收支失衡——贸易逆差——黄金外流——物价下跌——出口成本降低——出口增加——国际收支平衡。黄金作为货币资源的时代,贸易是国际收支的主要平衡力量,国际收支有自动平衡机制。

然而,全球化的发展却并没有一帆风顺,全球化总是在阶段性退潮。1930年代、1970年代、都曾有过全球化退潮。这显示理论并不完美。

全球化的理论支撑,目前来看至少还缺少两个重要因素:

1)道德扩展秩序。《索罗斯论全球化》一书中曾经明确指出全球化缺乏统一的道德基础。主权国家内的道德秩序可以由法律加以巩固,是统一的。道德是有成本的,换句话说,主权国家内道德成本是相对等同的。但跨主权的全球化缺乏统一的道德秩序基础。市场需要道德秩序做根基,但市场本身没有道德。相反,市场总在寻找最低价格,难免会一直试图将道德成本压至最低。如果道德基础不统一,在有限次博弈中,道德层级越低的主权国家越有价格竞争优势。但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道德层级低的主权国家却容易被排斥出去。

2)资源货币转变信用货币。大卫休谟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是资源货币。资源货币(黄金)自1971年开始被信用货币(美元脱锚黄金)取代。货币资源是有限的,它主要集中服务于贸易,很少被用于投机。但信用货币可以无限增长,目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货币投机力量,投机力量远超贸易,最大限度的放大了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会摧坏各国合作的基础。

至少两点理论基础的缺失,导致全球化(阶段性)退潮具有必然性。

2 社会撕裂的必然

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只有合作才可以创造1+1>2的超额收益,而撕裂与对抗,显然并不利于社会发展。

参与全球合作扩大了合作基础,当然会做大蛋糕。但蛋糕的分配却并不均匀,其中一部分人会多获利(多为资本拥有者和高级技术人员),但另一部分人会少获利甚至受害(多为普通劳动者)。在快速发展阶段,问题会被掩盖。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潜力耗尽,增量分配就会变成存量分配,一部分人多获利的同时必然是有部分人受害。

可想而知,弱势方会产生抵触动机。为降低弱势方抵触心理,国家可以对获利方征税,对弱势方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转移支付),从而让双方共同获利。但可惜的是,获利一方具有高流动性,一国如果对其提高税收,可能会刺激其(资本和高级技术人员)流走。反之,受害一方(普通民众)却极少具有有能力具有流动性(肉身出境)。为挽留具有高流动性的资本和高级技术人员,政府多会为其提供各种优待机制,但这种优待是以伤害弱势方为代价的。

这种制度下,强者恒强,弱者更弱。一个道德或伦理问题就是,难道因为某种原因恰好处于弱势的人,就理所应当承受所有的或最大份额的痛苦?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一体化加速,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程度大为减少,但国家之间的贫富程度大大加深,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撕裂。2020美国大选的两派撕裂已经极为明显。然而,贫富分化与社会撕裂,并不为美国所特有。

撕裂与对抗,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明显的普遍性。

3 为何追求高速增长?

二战后,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简史:

1)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占据全球一半,美国输出需求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代价是输出黄金(资产减少)。

2)1970年代,美国黄金储备下降逾半,难以继续负担火车头重任。1971年,美国最终退出金本位,强迫日德升值,试图让日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然而意外的是,美国退出金本位使得美元输出不再消耗黄金储备,美元输出的限制消失,导致美元大量输出。美元大幅贬值的同时输出需求,实际上美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已经是动力孱弱的火车头。整个70年代,经济增长疲弱,通胀却奇高。

3)1980年代,大量美国海外的“石油美元”形成投机的重要力量,贸易项逆差不再对美元汇率具有根本性影响,大量石油美元返流美国,导致美元汇率逆势(贸易)飙升。大量美元回流和强汇率,又为美国输出需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子弹。从80年代开始,美国贸易逆差迅速飙升,但美元并没有疲弱,反而因投机美元流入大幅升值。此后,只要仍有国家愿意对美元有饥渴,美元汇率稳定就有了支撑,美国拉动经济火车头的模式就可以延续,这段时间美元需求输出比70年代更加强势。中东“石油美元”之后,日本“制造业美元”、中国“制造业美元”交替接过美元返流接力棒。美国国债规模持续飙升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的对外输出需求,顺差国所赚取的美元返流美国,又为美元汇率提供支撑,形成一种不稳定均衡。

4)1985-1990,日本暴力加杠杆,分担美国火车头重任。

5)90年代,苏联解体后加入全球化、中国加入全球化、南美债务危机缓解、亚洲四小龙加杠杆等多重因素分担美国火车头重任。

6)2008-至今,中国暴力加杠杆,分担美国火车头重任。

二战后,世界经济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分工互换)模式,而是一种由美国输出美元(背后是输出需求),刺激各国轮流加杠杆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只有急速的经济增长才可以掩盖各国因全球化而导致的社会(贫富分化)撕裂矛盾。但火车头拉动经济模式的背后,是美元输出泛滥和各国加杠杆的持续深化,虽然1971年美元脱钩黄金让美元泛滥输出有了量级上的突破,但仍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随着美元的泛滥和各国杠杆率的持续深化,美国火车头的动力难以避免会越来越弱。只要市场对美元信用有所怀疑(美国新任财长耶伦上任后称“不主动寻求弱美元”,这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原因),或是美国试图改变贸易逆差模式,全球经济增长就将急速下降。

经济迅速增长越来越不可能,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速将越来越慢。没有高速发展来掩盖矛盾,社会撕裂矛盾难以避免的会逐渐暴露出来。

4 赤字增长的必然

参与全球化从宏观国家层面来说,的确是有利的。但对微观个体的弱势一方来说却并不一定是有利的,反而可能是有害的,尤其是存量分配阶段。

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无论弱势方还是强势方都可以从快速发展中受益,无非是多或少的问题,这种缺陷尚不明显。但如果红利消耗殆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阶段,增量分配阶段就进入了存量阶段,强势方与弱势方的撕裂与对抗随之加剧。不公平感会导致弱势方(以选票或按闹分配方式)进行顽固性抵抗。一旦撕裂形成全方位对抗,合作基础就会缺失,那存量也稳不住了,经济会进入急速下降阶段(中等收入陷阱)。为了保持住经济存量,政府所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安抚弱势方避免社会产生严重对抗?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获利一方征税,补贴受损一方,让全民从开放中共同受益,改变只有一部分人受益的现状。但全球化的高流动性使得国家很难对强势方(获利方)征税来补贴弱势方(受损方)。那么以国家负债(财政赤字)形式对弱势方进行转移支付就是仅有的一条路。

战后快速发展阶段结束之后,日欧转移支付(共同受益)是造成财政赤字的一大原因,这也导致日欧在债务危机问题上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

对美国来说,情况更加复杂一些。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对物价进行隐性补贴(也是民众福利的一种表现)。对物价的隐性补贴大大提升了美国居民消费能力,使得美国可以持续对外输出需求,刺激其他国家增加库存,形成倍数效应,从而拉动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对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国就可以征收更多的铸币税对本国居民消费进行补贴。

但一旦进程反转(对美元信用产生怀疑),美国就无法输出需求,对世界经济的拉动效果就会消失。抛售美元还会让美国陷入高通胀。1970年代有过一次市场对美元信用产生怀疑,结果导致西方世界陷入十年滞涨。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量分配)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贫富分化问题(社会撕裂),但这种快速发展背后也要付出债务上的代价。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为弥合贫富差距需要进行社会托底,参考美日欧来看,中国财政赤字缺口可预期的会越来越大。

目前来看,战后美国火车头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美国债务负担能力和利率已经逼近极限,美日欧中债务问题均已极为严重。但社会矛盾却只能以经济增长和转移支付来掩盖,继续扩大债务已经是唯一可用的手段。明知有毒,也只能饮鸩止渴。

任何一国如果试图停止债务扩张,债务危机就会爆破,进而传染其他国家爆破,没有哪国可以脱身。

印钞完全无法自动停止!只能等待通胀攀高,来戳破其中那个最不坚韧的泡沫……

然后,集中引爆所有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就是一条条的资本河流,联通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资本河流承载着信用,所以是信用将各国联系在一起。资本河流支撑了原材料和商品在国际间的正常流动,也将工业产能和农业产能输送到世界上有需求的国家。

在这样的时代,通胀几乎是无法成患的,源于全球的工业产能几乎可以无限扩张,可以满足世界各地的需求;农业产能也可以稳定上升,不至于出现短缺。

在资本河流有序流动的同时,又带来了全球的人员流动,而全球的人员流动又带来了文化与宗教的融合和撞击,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全球化看起来很美好,难道就没有成本吗?这是不可能的,只是很多人看不到而已。经济全球化可以长期维持下去吗?当然不会,就像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全球化一样,也都有谢幕的时候。

第一,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一些国家的灭亡。

前面论证过,美国大选本质是基督教精神与移民之间的矛盾。一旦川普(特朗普)败选,就意味着延续了200多年繁荣的、传统的、依靠基督教精神建立起来的美国消失了,美国再也不是小政府、大社会、自由经济模式的美国,当然更不再是灯塔,必然逐渐走向香蕉共和国(委内瑞拉是这类国家的典范),这就是典型的“亡国”。(经过1月6日之后,美国两党建制派已经公开联合,这和前面预计的一致,他们本质就是一伙的,目的都是为了窃取国家的征税权。美国的前途已经只剩下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让美国人民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国家)

不仅美国,支撑欧美发达国家的繁荣基石都是自身的信仰和民族精神,法律等都只是外在的表现。而移民的不断进入已经让欧洲国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这显然是经济全球化之后左倾意识不断侵入带来的恶果,这也是亡国危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法国,她正在逐渐演变成“法兰西斯坦”,走的是与美国一样的亡国模式。

在这一历史的关键转折关口,英国依旧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的国家,就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至于“灭亡”,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脱离了欧盟这个大泥坑,逐渐开始摆脱欧盟法律和一系列左倾思潮对自己的冲击。

国家由信仰和文化而定义,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体制,一旦整体的信仰和文化出现改变,国家就不复存在。一些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一直不愿意接收移民(当然更不接受难民),本质上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保护自己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对多数欧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对于东方文化体系来说,冲击一样严重。朝鲜为什么不加入全球化?一旦参与全球化,平等自由的文化就会进入朝鲜,就会颠覆现在等级鲜明的社会形态,当民众平等自由的要求成为社会潮流之后,金家摆在何处?传统的金家的朝鲜也会亡国。

虽然有些类似朝鲜模式的国家,或许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加入了全球化,但对传统的体质也会带来严重的冲击,最终一样会脱钩。这里的核心是文化脱钩,而文化脱钩之后就必然带来经济脱钩。

所以,经济全球化威胁的是世界各国传统的社会体制,这就是“亡国”危机,这是所有国家都不能承受的“成本”。

第二,主要国家的财政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是最主要的资本输出方,通过美元的资本输出(当然,欧元英镑日元等也有类似的作用,但与美国无法相比,基于经济模式的不同,它们输出资本的能力很有限),保证了信用在全球流动,支撑了物流在全球的有序流动,是全球化的支柱之一。

同时,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大兵遍布世界各地,压制各地的地缘政治矛盾,维持全球航线的稳定(维持全球航线稳定的成本是巨大的),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支柱之一。

由此可见,上述两点本身就是矛盾的,维护世界各地(主要是贸易航线)的稳定,需要维持很高的财政支出以维持庞大的军力,同时,资本不断输出又意味着产业不断外流,财政收入增长受到压制,这就导致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让政府的债务率不断攀升。当美国政府的债务率上升到100%以上的危险区域之后,就不足以支撑遍布全球的庞大军力,就只能进行军事收缩。随着政府债务率的不断上涨,财政危机就会逼近,美元购买力下滑的速度就会加快,就会面临美元危机。

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的债务率不断攀升,与之相伴的就是川普总统不断从欧洲、中东等地撤出军队,就是上述矛盾的具体反应。

经过疫情的打击之后,美国与发达经济体的债务率均出现了飙升,债务危机已经是一触即发的态势。各国都会在2021年开始严厉打击资本外流,挽救自己的财政,而美国也会加速从欧亚非等地撤出自己的军队(主要是陆军)。

2020年,美国正在遭受大选带来的宪政危机,这是典型的“亡国危机”,这是为经济全球化支付成本的范本。美国的问题已经演绎在全球所有国家面前,2021年所有发达国家很可能都会陆续收紧移民,避免走上“亡国”之路。而人员流动本身就是资本流动的一部分,人与资本是不可分割的,这给全球化踩下第一脚刹车。而财政危机必然让世界各国从2021年开始严控资本外流,国际间的信用流动就会被严重破坏,或者说全球的资本河流就会冰冻起来,这会给经济全球化踩下第二脚刹车。美国加速撤出欧亚非的军队,各国只能加速整军备战保证自己的国防,让财政问题继续恶化,这是第三脚刹车。

第三是能源供给体系的变化,这是全球化的第四脚刹车。

全球商品生产可以不断扩张的基石是什么?是能源供给体系可以维持稳定甚至过剩。

在全球变暖时期,太阳辐射强,再加上化石能源的充足供给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水力、化肥和农药,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上升,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甚至过剩的动植物能源(主要指的是肉食和谷物)。在化石能源供给稳定甚至过剩的时期,在资本全球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工业产能也几乎可以无限扩张。

所以,综合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太阳能)可以稳定供给甚至过剩的时候,工业品就可以稳定供给,农产品的供给也有保证,原材料和商品就可以实现全球有序流动,就实现了低通胀。所以,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欧美和中国都因此进入了相对的低通胀时代。

当综合能源供给下降的时候(主要指的是太阳辐射下降的时候),全球基础商品(主要是农产品、食品)的供给能力就受到制约甚至下降,而部分工业品也会因能源短缺而短缺,此时,各国为了维持自身的社会稳定就会限制出口,全球物流产业链就会绷断。当物流产业链绷断之后,经济全球化就结束了,这是第四脚刹车。

2020年因瘟疫的全球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主要国家的财政与债务状况;2020年也让多数国家通过观摩美国大选、深刻地认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需要支付“亡国”这一高昂的成本;全球物流也会因能源问题逐渐遭到破坏,让2021年成为彻底敲响全球化丧钟的年份(注:如果主要国家之间在2021年爆发战争,或者病毒变异过程中很不幸地出现致死率更高的情形,经济全球化就会“猝死”)。

人们对全球化的环境(主要是温和通胀的环境)恋恋不舍,根源在于人类自身具有先天的惰性,这种“恋恋不舍”最不靠谱!在综合因素的打击之下,全球化解体,全球产业链断裂就会让世界进入商品短缺的时代,再加上能源短缺(动植物能源短缺是核心),高通胀时代就会到来。

在这样的时期,供给短缺加上各国财政收支恶化,必然导致纸币的地位飞速下降(参考很多国家历史上纸币变纸张的故事),“物”的重要性会快速上升,无形财富(行政权力、个人独到的势等等)最终决定每个人的前途。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粮食贸易量(即在世界市场上用于商业交易的数量)是4.23亿吨,通过对一系列气象、瘟疫现象的观察和国际机构的估算数据,预计今年的全球粮食贸易量会低于4亿吨。

今年这种情形会不会在未来一些年继续持续下去?这应该是必然的:

第一,太阳辐射下降,这为病毒的流行提供了基础;但在促成病毒流行的同时,太阳辐射下降就会导致虫卵繁殖加速,影响农业生产;

第二,我们知道植物(农作物)果实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效率高低与太阳辐射强度紧密相关,当太阳辐射下降时,光合作用的效率下降,影响农业产量。

所以,历史上任何一个瘟疫大流行时期永远都伴随着饥荒,根源就在于此。

太阳辐射的变化是长期现象,因此农业产量下降或增长停滞将成为未来一些年的常态,这是第一个结论。

此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不断下滑,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挽救世界经济增速的是中国,可是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速也在下滑。

我们知道一个基础的原理,纸币从印刷厂中印出来的时候,它就是一张纸,和小学生作业本上的一张纸毫无差别。只有这张纸投入到经济生活中产生了经济增量(即增量财富)之后,才变成了货币,即有了对应的财富之后纸币就拥有了购买力,这张纸才转变为一张货币。瘟疫大流行之后,世界各国只能通过印钞来抗疫,同时对居民的活动进行限制,造成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国家、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债务率暴涨(这是十分明显的事,看看美国政府的债务率增长就很清楚),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是经济的需求端急剧下滑,这个结论也是十分明显的。当经济生活中的需求端急剧下滑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急剧下滑,甚至进入长期停滞不前的态势。世界历史上的很多时期之所以会形成经济低迷周期(即萧条时期、滞胀时期等),原因就在于此。

在当代纸本位货币体系之下,央行有无限的印钞权,瘟疫大流行之后经济进入低迷期,可为了解决一系列社会矛盾(包括抗疫的需要、对穷人加大补助等)就需要加印钞票支撑财政需求,这些超发出来的纸币在经济增长低迷期就没有对应的财富,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纸币加速贬值。

纸币贬值的速度加快是第二个结论。

农业产量下降、全球农产品贸易量下降,同时纸币贬值加速,当然就会共同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所以我们看到今年年中之后,无论是芝加哥农产品价格还是世界各国的食品价格都在加速上涨,这是触发全球通胀开始加速上升的第一步!

由食品推动的通胀就是刺向各国统治阶层的“刺刀”,因为人们开始饿肚子甚至饿死人的时候,就会造反。此时,大人物们怎么办?

对于农产品出口国来说,会通过提升关税、对出口实行配额或禁止出口的手段,稳定国内的食品价格。

可如此一来就会带来两个副产品:首先是出口国的国际收入减少,国际收支平衡被破坏,虽然减少农作物出口会在短期内压制国内食品价格,但从长期来说,本币贬值的压力加大,却很可能会酝酿更长期的通胀;其次,出口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国际贸易量就会下降,进口国的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就会加快。所以,出口国控制出口的最终效果是推动全球的通胀水平。

所以,下述现象也就成为必然。

在年中之时,媒体已经报道了越南、泰国、哈萨克等国开始限制农产品出口,最新的消息来自全球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俄罗斯——开始提高大豆的出口关税,相关报道是这么说的,“为了应对国内粮价飞涨的局势,在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把葵花籽和油菜籽出口关税税率从当前的6.5%提高至30%之后,12月19日,国际文传电讯社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称,俄罗斯海关和关税监管旗下委员会批准征收30%的大豆出口关税,上述关税措施将自明年2月1日起生效”。普京在早前曾表示,他对面包、葵花籽油等主要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感到惊讶,呼吁为食品价格通胀降温。这项措施就是响应普京的呼吁。

当俄罗斯限制出口之后,国际粮价的涨势就会加速,其它农产品出口国国内的食品价格就会加速上涨,民意就会愤怒,就会跟随俄罗斯的脚步。所以,俄罗斯的举动很可能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不断恶化全球食品通胀率。

当太阳辐射下降时,意味着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减少,农作物减产只是结果之一,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化石能源的需求增加,目的是尽量稳定农作物产量(化肥、农药、浇灌等),再有就是取暖需求增加等,再加上纸币的加速贬值的推动,所以,也就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看到了最近数月化石能源(石油煤炭为主)价格的上涨。

这里最根本的原理是:我们在地球上的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太阳辐射;第二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包括石油、煤炭、核能等。当太阳辐射下降的时候,当然就会导致地球上的能源短缺。而农产品也是能源的变相表现方式,所以,太阳辐射下降带来的就是地球上的能源(农产品、化石能源、电力等)的短缺,导致价格上涨。(请大家一定注意这段话)

我们知道能源是全球最基础的商品,以社会商品总成本为100%计,能源占社会商品总成本的40%左右,当原油煤炭等基础能源价格上涨之后,就会推动全社会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就会与农产品一起推动全面通胀的爆发!

不断有朋友来探讨,未来的通胀动力何在?

人们已经熟悉了需求拉动的通胀,这比较容易理解,缘于需求加速增长的时候,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就导致了通胀。但这种通胀一定是温和通胀,缘于两点:其一,价格上涨时,投资就会增长,就会放大供给,很快就可以压制价格;其二,央行加息,提高资金成本,就可以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让通胀可控。所以过去二、三十年间美国的通胀都是温和的,很少超过3%的水平。

只有需求萎缩、经济低迷导致的通胀才是恶性通胀。

在实行实物货币(金本位也是实物货币的一种方式),需求萎缩会导致通货紧缩,这是没有疑问的。但现在是纸本位时代,货币是可以无限印刷的,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论。

当需求萎缩时,财政收入下滑,财政收支恶化;纸币时代所形成的社会是贫富差距严重恶化的社会,当经济萎靡的时候穷人的日子就十分艰难,社会就会剧烈冲突,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就会让财政赤字失控。当财政赤字失控的时候,就只能求助央行加速印钞。而经济萎缩时期央行加速印钞就只能导致货币加速贬值(因为这些钞票没有对应的财富),这种通胀是恶性通胀。根源在于通胀不断发展会让社会需求进一步萎缩,真实的经济增长进一步低迷,财政赤字加速增长,形成新的货币贬值的压力,让通胀在恶性发展之路上越陷越深(参考上图:美国七十年代持续了十多年的滞胀,即爆发了恶性通胀。也可以参考近些年的阿根廷,阿根廷比索贬值的速度不断加快,恶性通胀不断深入)。

纸币加速贬值与农产品供需局势的逆转这两项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形成与过去三十年截然不同的恶性通胀时代。发达国家的超级通胀预计会持续十年左右,发展中国家会持续十年以上,也让贵金属、农产品、能源价格的牛市不可阻挡。

 

 

最近数月,风起云涌,亚洲动荡不断,最主要的事件包括:

——美中互相关闭对方的总领事馆,事件一出震动了整个世界——这是自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四十一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印边境发生自从1962年之后最严重的冲突,出现了军人死伤,这是五十八年之大变局;

——东海的局势进入高度紧张状态,日美协商在驻日美军基地部署核飞弹,日本再次购买105架F35隐形战机;

——台湾海峡暗流涌动;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公开选边站的策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行动,中国在南海部署战机,危局似有引爆的态势;

——美国国务卿彭培奥所作的必将载入历史的演讲;

——香港所发生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将极其深远;

……

为什么这些重大事件密集地同时发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以来,欧美资本不断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重点是流入了亚洲国家,带来了全球经济增长这个“好处”的同时,也将世界逼入了“绝境”,这个“绝境”由以下两方面内容来组成:

其一,随着资本不断外流,欧美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速度都在不断下滑,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就会被持续削弱,具体体现就是欧美政府的负债率不断攀升,一旦债务危机爆发,就意味着货币危机的到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价值就会暴跌,二战之后所建立起来的国际金融秩序就会彻底解体。当美元、欧元因货币危机出现巨幅贬值之后,国力就会剧烈下降(参考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就是货币巨幅贬值之后的具体表现),就无法支撑自己的军力和国际影响力,美国就会成为美洲的一个区域性大国,欧盟和欧元区就会走向分裂等等,这就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之后欧美社会必须要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世界甚至会从此告别由欧美主导的时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让欧美各国的政府负债率出现了暴涨,到今年底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将达到135-140%,美元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欧元区的处境甚至还不如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和欧洲国家已经进入危机关口,必须使用霹雳手段应对这种社会危机的快步到来!

其二,当欧美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之后,虽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随着欧美资本涌入的同时,也会引入欧美文化,最终就会冲击这些国家传统的社会形态,让这些国家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所以,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是与欧美一样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就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双方都必须面对并解决!

过去一直说,全球化之后将是逆全球化(也可以称呼为去全球化),但有些所谓“专家”却将逆全球化称呼为“去中国化”,对于他们的说法笔者并不认同。根源在于:欧美国家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财政危机和货币危机——并最终会引爆的全面的社会危机,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就是必须“强行”推动过去二、三十年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本国资本、尤其是产业资本立即回家(另一个必须的手段就是通过货币贬值对债务进行稀释,这是最近数月金价加速上涨的动力所在),推动本国经济恢复更高的增长速度。只有如此,才能推动财政收入实现更高的增长速度,进而摆脱本国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就决定未来绝不是“去中国化”,而是去全球化!

如果没有新冠状病毒,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这个驱赶资本回国的进程尚可逐渐进行,但随着疫情的爆发让欧美国家的负债率出现了飙涨,债务危机的阴影已经扑面而来,此时就必须以霹雳般的力度推动这一资本和产业回归的进程!什么样的行动可以起到爆炸性的效果哪?当然是冲击主要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恶化相关国家周边的军事局势!这就是上述重大事件在最近密集发生的深层次根源,当国际局势极度恶化之后,欧美资本就几乎处于“刺刀”的威逼之下,就只能放弃部分经济利益打包回家。

以往二十年,欧美资本最主要的流入地是哪里?当然是东亚和东南亚,这里沉淀了大量的欧美资本,所以互相关闭领事馆的事件发生了,亚洲周边的军事局势开始快速恶化。如果这种形势下欧美资本回归的脚步还是慢悠悠,就会擦枪走火引爆战争,战火将是对那些依旧留恋亚洲的欧美资本的雷霆一击,让它们百米加速……源于这是解决今天世界核心问题的唯一方式,没有丝毫的退路!

无论通过紧张局势或战争驱动资本回家,还是通过货币贬值来稀释债务,都是为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支付成本的方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差别仅在于支付成本的方式不同罢了。

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在这样的历史大潮面前,所有人都不过是一滴水……更合理的态度是面对现实。除了战争,谁还能让资本放弃眼前的经济利益加速回家哪?(这个世界也只有炮火才能抑制资本的贪婪)又怎么避免严重社会危机的前途哪?所以,战争又是必然的归宿——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出现就是人类的历史。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