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政治 / 中国2021“两会”的一些新论述

中国2021“两会”的一些新论述

作者:看中国记者苗薇综合报导 — 已发布 2021-03-07 03:30, 上次修改时间: 2021-03-11 00:15
贡献者:淳真(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中共两会召开之际,北京方面已经大肆展开舖陈及宣传,中共大外宣以肯定的标题,直指“习近平重提接班人”。习近平将于明年完成第二任期,明年也是其打破两届任期的关键时点,有关“接班人”、习近平“第三个执政期”的动向备受瞩目。 3月6日下午,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在会上,习近平说:“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各种迹象显示,中共高层内斗在经济领域激化。图为2019年习近平与江泽民在天安门阅兵。(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总体来看是例行公事,一以贯之地体现其“花瓶”一般的专制装饰品的角色。但如果我们仔细检视“两会”的一些文件和讲话,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也许具有分析价值的东西。这也是“两会”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笑话,但是每年还是引人关注的原因。

今年的“两会”,外界比较关注的当然是“十四五规划”和香港选举制度改变的议题。不过,我在相关报道中也注意到,中共“两会”的官方语言中,表达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论述。

第一个就是“新发展观”,这是最近一年来开始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出现的一个词,在这次“两会”上得到了更明显的突出地位。所谓“新发展观”,从内容上看,与“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等于是把一套陈腔滥调重新冠以一个新的名字。我认为,这反映出“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名称虽然已经写进党章,但习近平并不满意,因为虽然前面有“习近平”三个字的设定,但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980年代就提出的说法,了无新意。习近平需要一个更有个性、更有特色的名称来概括自己的所谓“思想”,“新发展观”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替代品。这也是习近平寻求自己“历史定位”的一个部分。

第二个就是“文化认同”,这是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的。他到内蒙古代表团去讲话,显然是要针对中共口中的“民族问题”发表自己的论述,“文化认同”就是这样的一个比较新的提法。“文化认同”,顾名思义,就是要从文化上加强民族地区对于汉族文化的认同。对此,习近平直言不讳地指出,建立“文化认同”的具体方式之一,就是要“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这从侧面证实了,去年开始在内蒙度自治区强行推动中小学教材改革并引起当地人民强烈反对的政策,就是来自于中共最高层的既定方针,也就是要在民族地区通过重新建立新的“文化认同”来消弭已经出现的离心倾向。从习近平的定调我们可以预测,这样针对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运动,未来还将会持续强化进行。

第三个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民主”。这当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但“两会”一开始,官方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就用社论的方式大篇幅宣讲这个概念,还引用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学者的观点,把“中国式民主”的概念用来对比西方式民主,这显然是宣传上刻意安排的结果。中共很久没有专门讲“民主”问题了,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中国式民主”的概念,应当与已经延续一年的全球性疫情有关。它反映出,当欧美国家至今还陷入疫情的困境中的时候,自认为已经成功解决和控制了疫情的中共,似乎有意要借此寻求对于“民主”这个概念的诠释权。《人民日报》的社论大言不惭地提出,中国式民主或许可以解决西方民主的弊端,也反映了中共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中试图扩张自己影响力的动向。他们力图说明,世界上有不同的民主形态,西方的民主和中国式民主,而现在的世界应当按照“中国式民主”的方式理解民主。这在未来,也会成为中共大外宣的一个重点。

上述的三个论述,说起来都不是最新的创造,但是重新提出来进行强调,就有其值得注意的地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很自信,3月6日,他在全国政协联组会议上说,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习近平在中国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议上称,“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国际社会,但凡一个强大富裕的国家,很少从领导人讲话中听到这类语言:不断地去和别国对比,去攀比,去暗中比试,计算着某年某月超过。从这点上看,习近平仍然承继了毛泽东当年大跃进在短短年头“赶英超美”的思路。习近平的“平视”说,因此也引来不少讥讽,有网民评论:“这句话露出自卑的一面,一般而言,很自卑的人总是想着‘平视’和‘俯视’等来提高自己地位。”

但习近平的自信是不可遏止的,近月来尤其如此。尤其是他提到“抗疫胜利”时更是劲头十足。两会上,习再一次谈到中国抗疫成功时称:“这不仅是一时之运,还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纽约时报载文评论,“多年来,习近平和其他中国官员有时会使用这些神气十足的语言来表述东方与西方之争。但近几个月来,中国官员使用这种语言的频率明显增加,突显了中国政府充满自信(用批评人士的话说叫傲慢)的样子。”

习近平数月以来讲话时喜欢使用的关键词包括“风险”“自信”“机遇”等等,综观其讲话,谈风险是为了警告全党事情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但只要念念不忘两个拥护,团结在习核心周围,没有战胜不了的风险,因此,谈风险其实是为了先垫底,从而进一步抬高英明领袖,但近来,习近平谈自信或者自信中国越来越强大的类似话语的频率越来越高,“平视世界”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在说中国人可以“平视世界”前一个多月的元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第一把手讲习班上讲话称,“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他称,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但他肯定地说:“机遇大于挑战”。

习近平的另外一段话是青海省祁连县委书记披露出来的,这位县委书记在学习习近平在五中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时说,习近平“在谈到国际形势时,作出‘西强东弱’是存量,是历史,‘东升西降’是增量、是未来的政治判断”,习近平在谈到中美战略博弈时,“作出‘当今世界最大的乱源在美国’、‘美国是我国发展和安全最大的威胁’等重大判断”。

“东升西降”此言一出,中共党内心领神会,以各种形式传播。1月15日,官媒刊出中共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传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文章题为“‘东升西降’是趋势,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有利”。

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晔1月7日在题为“心有所信方能远行”的文章中称:“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清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

习近平相信东升西降是趋势,形势有利于中国。他的这一判断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毛泽东早就说过,“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毛泽东还说过“东风压倒西风”之类的话语,尽管毛时代的中国是全球最穷困的国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的判断是出于中共的意识形态,由此产生了所谓四个自信。

但是,习时代毕竟与毛时代不同,习的底气还来自其他因素:陈一新依据习近平的讲话总结出四大奇迹:一,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三,抗击新冠疫情奇迹;四,全面实现脱贫奇迹。不过,分析人士指,四个奇迹中经济快速发展是真的,但现在也到了瓶颈,以往的快速没有了。至于社会长期稳定,隐含着专制制度的铁血镇压和维稳,不值得羡慕;抗疫胜利,中国是控制住了疫情,但不能说终结了疫情,而且也谈不上奇迹。中国在全球的形象就是因为抗疫不透明一步步败坏的,至今难以恢复。说道脱贫奇迹,自己制定的最低脱贫标准不说,连李克强总理都点出六亿人月收入平均千元人民币的困难现实,一点都不可以吹嘘脱贫奇迹。

无论如何,四大奇迹成为习近平东升西降的主要依据;另外,中共对西方民主社会一直有一个严重误区,就是乱,过几年选举一次,乱,游行示威抗议,乱,北京的官员们常以这次的抗疫作比,西方还没有收住疫情。但忽略了一个重大代价,学者指这是低人权代价。中国抗疫,封城封省,几千万人一夜被强关起来,专制,一刀切,谁也不敢违抗,西方国家,无法实施中国那样的管制,所以疫情不能一下管控。而且,一些专家指出,新冠疫情最终的控制,取决于全民免疫的程度,从西方大部分国家目前打疫苗的速度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远远不能乐观。

自信是一回事,中共领导人除了大放豪言之外,还是把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美国身上。从习近平谈话看出,他已认为无论谁担任美国总统,美国都决心要阻止中国的崛起。解读习近平的陈一新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崛起是一大变量,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东升西降”是趋势,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有利。美国遏制打压是一大威胁,既是遭遇战也是持久战。”从中可以看出,中共高层,一谈论到国际,就意识到“美国是一大危险”,而且形容美国在“遏制打压”中国。但是习近平在这一点上比他的下级陈一新看得清楚,他不认为美国仅仅是一大危险,“美国是我国发展和安全最大的威胁”。

 

 

总部在北京的中共大外宣《多维网》3月3日刊文表示,3月1日的中共党校干部培训班上,习近平指“年轻干部是(中共)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直接提到“接班人”字眼是极其罕见,且今年7月,中共将建党百年,此时习近平所谓“接班人”含义与以往完全不同。

文章指,习近平近3年来,已有4次对提到“接班人”的讲话,但本次习近平在共青团会议上谈“接班人”,是针对中共的后备梯队,作为“红后代”的习近平出于对中共“不变色”的考虑,也更多考虑到中共党内的存续问题。

文章说,过去,包括中共中央前领导人胡锦涛、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以及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中国最高法院院长周强、中国公安部部长赵克志、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等都曾是该培训班学员。

文章最后表示,2021年是中共建党百年。习近平新年贺词中已提及,中共宣传部门也筹备了一批“献礼”影视剧作为庆祝。此次,习近平在中共党校培训班上,再谈学党史、做中共忠实传人,可见对这一主题的呼应。

文中未表述接班人选,不过《多维》在另篇文章中,大书“肯定”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近日的作为,而陈敏尔在以往多次被中共政坛炒作成接班人。

有分析指,大外宣文章如何表述,字眼往往透露一些风向。

不过,美国华府智库机构“长期策略集团”主席兼执行官杰奎琳.迪尔(Jacqueline Deal)1月28日在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中共目前最不可控的变量是习近平。他还说:“如果习近平发生不测,中国共产党就有可能面临不稳定局面,因为他不太可能指定一个各派系都可以接受的接班人。”

2018年,习近平在中共人大会议上取消了《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为他意图长期执政铺平道路;2020年中共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没有按惯例推出中共“接班人”,但随着“五年规划”一起推出一项旨在未来15年的“2035年远景目标”。五中全会的种种迹象,都被认为是习近平加强个人权利,向其第三个任期执政的战略目标迈进。

 

 

2021年中共“两会”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型政治秀”,在李克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字相关表述出现次数多达64次,这也是习近平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因为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也需要“稳定”,尽管已经更换了11名省市(自治区)一把手,但对习近平来说,更为关键的人事调整和考验还在后面。

中共两会后地方大吏将有重大调整

目前,习近平为首的北京当局已经调整了10个省的党委书记,即地方省部级一把手,他们是湖北省委书记应勇(63岁)、福建省委书记尹力(58岁)、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58岁)、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64岁)、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63岁)、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57岁)、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56岁)、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58岁)、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61岁)和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60岁)。

为了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习近平可谓是煞费苦心,怎奈2019年底爆发的武汉肺炎(COVID19)疫情打乱了一切计划。前上海市长应勇是出于疫情需要接替蒋超良出任湖北省委书记,这次调整最为紧急。另外,也是迫于形势和时间的压力,在2020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不到半个月时间内,习近平以罕见的速度更换了吉林、湖南、贵州、云南、福建、海南等6个省委书记。

2020年,也是自2017年以来,中共省部级地方大吏调整最密集的一年。不过,习近平还是留下了一些给自己回旋的余地,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详述这些。

按照中共官场的惯例,65岁是正省部级官员退休年龄。我们看一下其余21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年龄和在任时间情况,如下: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65岁,2017年5月27日上任,在任时间3年多;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61岁,2017年10月29日上任,在任时间3年多;

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64岁,2016年9月13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4年;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60岁,2017年7月15日上任,在任时间3年多;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63岁,2017年10月28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3年;

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61岁,2019年11月30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1年;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59岁,2017年4月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4年;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64岁,2017年10月29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3年;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63岁,2016年8月29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4年;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63岁,2018年3月2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3年;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64岁,2017年4月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4年;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64岁,2018年3月2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3年;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64岁,2017年10月28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3年;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63岁,2018年3月2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3年;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64岁,2017年4月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4年;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62岁,2018年3月2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3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64岁,2019年10月25日上任,在任时间1年多;

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64岁,2018年3月21日上任,在任时间近3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64岁,2016年8月28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4年;

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63岁,2019年10月25日上任,在任时间1年多;

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65岁,2016年8月29日上任,在任时间超过4年。

如此看来,今年将会有至少7名地方大吏将到退休年龄,他们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届时这些省份必定会有一番人事调整。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与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他们虽然将满或是年满65岁,但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属于副国级官员,不适用于65岁退休的规则。

二十大人事调整一大看点

在习近平的人事布局中,目前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的去向。自从2017年7月15日上任以来,陈敏尔一直在滔滔不绝、持续不断痛批薄熙来、孙政才和王立军的“流毒”,一直在“肃毒”,也得到了习近平的支持和表彰。

然而,陈敏尔作为宣传系统出身的官员,主政直辖市重庆3年多,经济方面工作却没有什么亮眼的政绩,有点像付不起的阿斗。尽管习近平对他青睐有加,若是强力提拔并在二十大晋升政治局常委的话,陈敏尔最好的去处就是接替王沪宁接管宣传口;而王沪宁若是留任,全国政协主席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对习近平来说,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志在必得。由于可信任的人不多,迫使习近平不得不在非常时期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调整各部门和地方官员。例如:提拔工信部、水利部等这种技术性部门官员;省部级的地方政协主席也会晋升行政一把手;快速甚至火速提拔官员更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一年一度的中共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即“两会”)分别将于3月4日、3月5日召开,会期时间较以往压缩,至11日闭幕。今年“两会”正值中共建党百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始,有哪些关注的看点,引起外界关注。

一、中国经济的规划,会否恢复公布经济增长目标(GDP)

2020年中共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0年不设GDP增长目标,受武汉肺炎疫情影响,自1994年中共开始设置经济增长目标以来,去年首次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目标。

今年1月底,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可能不会设定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

不过,中共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近日接受陆媒采访时,认为GDP的增速目标应该在今年的两会复出。

另外,在去年5月的两会期间,习近平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所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分析人士观察今年两会将持续讨论“双循环”的落实。

预计两会期间,数千名来自中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将重点在于审议去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二、人口政策和养老、延迟退休等民生问题

中国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并行延迟退休的讨论可能是看点之一。

2月24日,中共最高法院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涵盖老年人财产权益纠纷、人身权益保护、家庭内部赡养问题、公权力介入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

中共官方1月26日公布数据称,“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劳动人口大幅减少3500万人。当局还同时再提出延后退休方案,引发外界关注。

中国面临人口出生率低和老龄化危机,两会前有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在东北地区推行试点,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不过,有专家表示,计划生育是中共的基本国策,官方只是说说而已。而且即使放开生育,也为时已晚。

三、香港选举制度改革

香港参与民主派初选的47人于2月28日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引起国际谴责,已经有一些香港媒体爆出,中共两会或将讨论改革香港的选举制度。

据《香港01》早前引述消息人士称,北京将在现行选举之中设下机制“评核”参选人是否符合“爱国者”要求,范围涵盖各级选举,包括负责选出特首的选委会,及两大直选战场立法会和区议会。传闻中的一个方案是改组选举管理委员会,例如加入大量政治委任成员,为各级选举的提名资格把关。

消息人士称,香港立法会五地区直选的“划区”可能会有变动。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有关香港问题,真正博弈并非在两会上,至多只是举手表决相关文件。

四、中共建党百年搞大内宣,习近平借力固权

今年7月1日是中共建党百年,“造神运动”和“毛式个人崇拜运动”重现。2月18日,中共央视播出与中宣部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等同步直播。

分析人士认为,中宣部大力宣扬习近平,就是大搞“个人崇拜的造神运动”,就是“要钳制、禁锢人们的思想,包括中共内部各阶层的思想,使全党、全国人民为当政者、中共当局所驱使”。今明两年是中共政治年,习近平此时搞个人崇拜,有习个人博取的因素,如为明年中共二十大做准备,更有维护中共摇摇欲坠统治的因素。

2月20日,习近平拉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序幕,他在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2月24日中共印发通知,要求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的讲话。有分析说,习近平是借此来确定自己在中共党内地位,清除所有不同意见和派系,将极权主义化。

五、脱贫宣传

习近平在十八大拟定了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在今年两会前夕,习近平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所谓的“全面胜利”,创造了所谓的“人间奇迹”。

但官方的全面脱贫一说,被中国民众质疑。许多人提到,李克强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就曾曝光,“中国六亿人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这如何能够达到脱贫。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2月26日表示,建议用每日5.50美元的更高标准(年收入约2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000元)来衡量中上收入经济体的贫困程度,若以此标准,中国仍有13%的人口处于此收入水平之下。

2月25日,有学者接受BBC采访称,“脱贫是习近平谈得最多的一件事”,亦是以中国大陆的贫困线标准最容易完成、最能彰显成效的政绩成果。中共对脱贫的庆祝,是“以生存权和发展权来代替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要求”。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银保监局局长田建华曾建议,将脱贫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机制常态化,“脱贫攻坚期后持续解决相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全面脱贫”之后的低收入人群怎么办、从前的贫困村县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等待两会给出具体规划。

六、中美和台湾问题。

近日中共海关总署片面宣布,3月1日开始禁止台湾凤梨进口,引发轩然大波,尤其声称凤梨中检验出病害虫,却没有具体说明。对此,台湾方面强调北京此举不符合国际贸易法规,是“非市场因素”,希望北京当局遵循WTO贸易规范,外界担心中共将农产品进口,当成政治操作工具,企图以农逼政。

按中共官方说法,今年“全国两会”的主轴应是审查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美之间关系和台湾问题,应该会被摆上两会的台面上讨论。

 

 

去年的中共全国两会上,曾首次没有设GDP目标。今年3月5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今年的GDP成长目标设定6%以上;财政赤字率3.2%左右,较去年略下调。

据陆媒报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约1.6万余字。3月5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目标是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兆斤(6500亿公斤)以上。

此外,李克强表示,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3.65万亿元人民币,去年分别为3.6%和3.75万亿;比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赤字率3.6%有所下调,并且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路透社分析认为,这个目标显然低于今年增速有望达到8-9%的普遍预期。设目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十四五的衔接、考虑中长期的计划,整体来看GDP的重要性还是在淡化,还是要专注于高质量增长。

稍早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报告称,2021年,中国经济宏观参数将全面反弹,全年GDP实际增速或可达到8.1%。

由于受疫情影响,李克强在2020年全国人大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中国将不设GDP增长目标,为1994年中共开始设置经济增长目标以来的首次。

在去年5月召开的两会上,习近平曾提出了所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分析人士观察今年两会将持续讨论“双循环”的落实。

预计今年两会期间,将重点在于审议去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被称为中共“花瓶”的中国政协年度会议周四(3月4日)在北京开幕。政协主席汪洋在开幕词中暗示,中共的港台政策已经出现重大变化。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四的汪洋在讲话中表示,北京将支持“爱国者治港”原则,只有那些全心全意忠于中共的人才可以当选港府官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3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周四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汪洋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这份报告在港台问题上着墨很少,用两句话就一带而过。汪洋说,北京“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就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开展调研协商。”

汪洋还表示,要“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促祖国统一大业、共襄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官媒新华社等就汪洋讲话所作的导读里面也没有对港台政策设立专题,进行介绍。

中国政协没有立法权,按照规定,它的功能是进行调查研究,为人大提供政策建议。今年的全国人大年会定于周五举行。观察人士都注意到,汪洋在这里除了强调“爱国者治港”这个提法之外,完全没有提及由邓小平当年制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十二字治港方针。

自从习近平上台以后,特别是香港发生反送中抗议示威以来,中共的治港方针就开始逐步发生变化。先是在“一国两制”中强调“一国”比“两制”重要,然后是略去“高度自治”,直至目前把“港人治港”替换成“爱国者治港”。经过这三个步骤,邓小平承诺的香港政策50年不变治港方针在习近平手上变成了香港事务北京操办的现实。

去年6月中共在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使香港局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港府和北京联手利用这项立法对香港民主派展开了全面打压,最近又推动爱国者治港,以图把民主派人士彻底排除在香港立法和行政决策程序之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是“一国两制”的彻底死亡。

 

 

在中共将大肆铺排庆祝所谓建党100周年的前夕,号称“定于一尊”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发起“党史学习教育”运动。这是中共历史上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美媒分析此举旨在进一步巩固习近平权威,为其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继续掌权铺路。有消息说,中共高层已下令禁止妄议二十大。而习近平最近还特别强调“斗争”。

二十大的任何问题都不能公开讨论

中共党媒新华社2月24日报道,中共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当天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通知》。美国之音3月4日引述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发起的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共建党100周年后还会继续下去,因为这是习近平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上继续维持最高领导人地位努力的一部分。

据美国之音报道,“汉和防务评论”创办人、海外军事评论人士平可夫在2月25日YouTube节目上讲述中印边境冲突的大的政治环境和背景时,提到中共二十大前的权力斗争和习近平的企图。

平可夫爆称,他的消息来源说,中共目前的政治局势非常诡异,高层去年就下令禁止任何人谈论二十大。

他说:“北京现在的政治气氛是非常诡异的。我获得的情报显示,在北京中央一级的官员下发了文件,不能讨论二十大的问题,就是不要妄议二十大。封口封到了内府外府、中央委员、部级干部。他习近平也是依靠党的组织的正规化、党纪的公开化而得益提拔的。”

平可夫还说,胡锦涛时代,关于中央的人事问题,各种各样政策的问题,只要不涉及反对的方面,是可以公开讨论的,在各级党委,甚至中央都可以进行公开的讨论,一般性的讨论。党内民主改革虽然走得很艰难,可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向前推进。但到了今年去年,二十大的任何问题都不能讨论了。开二十大包括之前之后就是要讨论问题的。你可以想像权力斗争之诡异。

据平可夫认为,中共高层被传禁止妄议二十大恰恰体现出,习近平缺乏自信,而且没有能力和办法完全掌控中共、中央委员会以及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纪委、组织部和国监委于1月份联合发布针对地方换届的十个“严禁”的通知,也被认为是习近平展开二十大权力布局的一个举动。包括:严禁结党营私、严禁拉票贿选、严禁买官卖官、严禁跑官要官、严禁个人说了算、严禁说情打招呼、严禁违规用人、严禁跑风漏气、严禁弄虚作假、严禁干扰换届。

习近平给后备官员训话 多次强调“斗争”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林和立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共自去年底以来就频频做出类似指示,但习近平仍然担心党内有些人批评他搞“个人化的人治”。为消弥党内政敌的反对杂音,在二十大召开前,习仍要严防反对声浪或势力集结。

掌控中共刀把子的中共政法委的秘书长、习近平亲信陈一新2月22日在政法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说,“要从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陈一新在去年7月8日就宣布,要在两年之内(到2022年第一季度)在全国政法队伍中展开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延安整风”。这个整风时间点正好是中共二十大之前。

今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反复强调了13个“斗争”,并称中共仍面临一些风险和考验等。今年中共两会前,中共最高权力机构,包括政治局委员、国务院等均被要求轮番向习近平汇报工作。这体现的应该就是这类“忠诚”。而围绕着所谓的“忠诚”,当然就是内斗,所以习给后备官员训话称,多次强调“斗争”。继续向反对派别释放强烈的“斗争”信号。

美国之音分析指出,中共党史实际上就是一次次党内你死我活、相互倾轧的斗争史。中共历史上的“十次路线斗争”,1949年前包括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李立三和瞿秋白的左倾盲动、罗章龙左倾冒险机会主义、张国焘分裂和王明的分裂主义及先左后右的机会主义等。党内整肃还有如AB团肃反、延安整风的审干反奸和抢救运动等,整死人无数。

中共建政后的路线斗争则包括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林彪反革命集团,其中高岗自杀、饶漱石死于狱中,彭刘被残酷迫害致死,林彪出逃苏联,飞机坠毁。

此外残酷的政治斗争和运动更是一直不断,从镇反、三反五反、胡风反革命集团、肃反、反右、四清、文革十年浩劫,以及文革期间的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一打三反、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抓捕江青“四人帮”及其揭批查运动等等。

 

 

今年“两会”恰逢中共建党百年及中共二十大前夜这两大敏感时间点,往往此时也是中共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13次提到“斗争”一词,此前又发起所谓的党史学习教育。有消息传闻,北京现在气氛诡异,高层已下令禁止任何人谈论二十大。

《美国之音》3月4日引述“汉和防务评论”创办人、海外军事评论人士平可夫披露的消息,在二十大召开前,中共内部权力斗争异常激烈。

平可夫在2月25日YouTube频道节目中说,“北京现在的政治气氛是非常诡异的。我获得的情报显示,在北京中央一级的官员下发了文件,不能讨论二十大的问题,就是不要妄议二十大。封口封到了内府外府、中央委员、部级干部。”

平可夫表示,在二十大召开前后就是要讨论问题的,现在却禁止谈论二十大,“你可以想像权力斗争之诡异。”

他认为,中共高层被传禁止妄议二十大恰恰体现出,习近平缺乏自信,而且没有能力和办法完全掌控中共、中央委员会以及中央政治局。

中共两会正在北京召开,香港《南华早报》报导称,今年的两会对习近平特别重要,给习提供了一次机会,在二十大之前展示当局的工作成绩,进一步巩固习的权位。

今年一开年,当局就发布“十禁”,严禁结党营私、严禁拉票贿选、严禁买官卖官、严禁跑官要官、严禁个人说了算、严禁说情打招呼、严禁违规用人、严禁跑风漏气、严禁弄虚作假、严禁干扰换届。“十禁”被认为是帮习“立威”,“消除杂音”,进一步巩固习近平的实力。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林和立对《美国之音》表示,这和习近平为2022年二十大权力布局有关。习担心有一些官员会批评他,“十禁”旨在巩固习核心的地位。

2月20日,习近平发起“党史学习教育”运动。旅居美国的政论家胡平对《美国之音》表示,当局此举旨在进一步巩固习近平“一尊”权威,将他提升至与毛邓同等的地位,为他在二十大继续掌权铺路,统一党内思想。

同一天,2月20日,中共当局罕见高规格纪念华国锋冥诞100周年,华国锋生前搞掉四人帮,最终他又被邓小平逼下台。时事评论人士周晓辉认为,北京突然高调纪念华国锋,不排除中南海出现了新的宫廷政变的信号。

中国问题学者薛驰表示,理论上2022年秋天中共政治局常委需要换届,党内斗争空前激烈,习近平要中共各个派系向华国锋学习,根本的目的是要压制中共的内斗,不要把中共这桌席都给掀翻了。

习近平在两会前反复强调“斗争”,引起舆论关注。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他连提13次“斗争”一词,并强调中共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比过去少。外界认为,习近平想在二十大连任,必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内斗。

评论人士钟原刊文说,习频提斗争,说明中共目前的内外形势的确不妙。围绕着所谓的“忠诚”,当然就是内斗,习这次给后备官员训话,其实是在继续向党内反对派别释放强烈的“斗争”信号。

有分析说,二十大是否能连任是习近平的一场生死战,要么终生连任,要么成为他的滑铁卢,因此中共内斗异常激烈,习也祭出一连串动作,为二十大布局。

 

标签: 新闻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