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15B是俄罗斯雅克-130改型

早在1990年,苏联就宣布启动新一代高教机研发项目,新高教机计划将会取代捷克的L-39“信天翁”教练机。苏联解体后,由于缺乏研发资金,俄罗斯最终同意雅科夫列夫和意大利的阿马基合作研发新的高教机。两家公司在教练机的研发上都具备较强的实力,所以很快合力推出来一架雅克-130D高教机的技术验证机,该机于1995年成功首飞,随后进行了大量飞行试验,取得了很多试验数据。
眼看整个雅克-130教练机项目正在进入关键的定型试飞阶段时,俄意双方却对雅克-130高教机的最终量产型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主要是俄罗斯要求雅克-130必须全部采用独联体国家制造的零件,全部排斥西方的零件产品,这自然让意大利方面完全无法接受。
由于协商未果,最终两国决定“和平分手”,雅科夫列夫和阿马基两家公司于1999年12月终止了合作关系。不过,两家公司都得到了雅克-130高教机的全套技术资料,俄罗斯推出来最终版的雅克-130高教机,而意大利则在雅克-130的基础上大量采用了西方设计制造的设备系统,特别是换装了F-124涡扇发动机,才推出来M-346高教机,所以这两款高教机才会看起来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几乎一模一样的高教机并没有形成竞争关系,因为雅克-130主要面向独联体、东南亚和非洲等市场进行供应。而意大利的M-346则主要面向北约成员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目前两者在各自市场上都可以说是风生水起,雅克-130高教机已经出口到了5个国家,而M-346高教机则已经出口到以色列、新加坡、波兰等国家。
中国的L-15高级教练机,同样也是在雅克-130基础上进行研发的,在雅科夫列夫的帮助下,洪都研发出了L-15高教机,首架L-15的原型机于2006年完成首飞。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对L-15高教机的任务、市场定位和雅克-130有较大的不同,所以L-15高教机在雅克-130基础上进行的改动是明显多于M-346高教机的。
L-15高教机要求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要求至少能够飞到1.4 倍音速。为此L-15高教机只能是装备具备加力型号的发动机。为了适应较长的乌克兰AI-222K-25F加力涡扇发动机,洪都对L-15的机身后部进行较大改进,重新设计了整个发动机舱段,把发动机舱段后移(从机身两侧移到后机身)。换装加力涡扇发动机后,无疑让L-15教练机具备成为战斗教练机的能力,可以进入低档战斗机市场和专门研发的轻型战斗机一较高低,这个能力是其他高教机都不具备的,所以L-15教练机的潜在市场就要更广一些。
但是,L-15的这个改动也是有风险的,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在装备了加力发动机后,L-15的油耗和维护耗时、费用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总体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也会上升,这会对其竞争高教机造成一定的影响。洪都公司很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L-15教练机区分为无加力的高教版和有加力的战斗教练机版,也明显降低了风险。
总的来说,雅克-130、M-346和L-15这三个兄弟可以说是各有特点。其中意大利的M-346高教机面向的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可以大量采用昂贵的先进机载设备系统,走的是高精尖的道路,价格也高达3500万美元/架。而俄罗斯的雅克-130高教机则追求便宜耐用,性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单价为1500万美元。而中国的L-15高教机则拥有雅克-130、M-346共同的优点,那就是追求拥有较高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较低的成本价格优势。
目前具备加力的L-15单价在1500万美元左右,而无加力的L-15单价仅有1000万美元,价格优势最为明显。目前来看,由于市场划分不同,M-346高教机和中国的L-15,俄罗斯的雅克-130基本不存在竞争关系,反倒是未来中国的L-15和俄罗斯的雅克-130的竞争可能会白热化,特别是中国的L-15基本较大的价格优势,雅克-130未来市场或将被L-15逐步挤压。
从2001年,“猎鹰”的前身“飞狮”概念模型亮相于新加坡航展,到2006年“猎鹰”01架首飞,再到2010年L-15B原型机首发,现如今,“猎鹰”的国内自用型已获得了“教练10”的军方编号,并获得了批量订单。L-15有2种构型,一种是L-15AJT高级教练型,即L-15A;一种是L-15LIFT战斗入门型,即刚刚公开的L-15B。L-15B不仅仅只是一种教练机,还是可以执行空中优势、对地精确攻击和反舰等多种作战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
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L-15总师张弘在接受《兵工科技》杂志专谈时曾透露,“猎鹰”的LIFT构型加大了机身的容积,在机头位置配装了高性能的机载相控阵雷达,还对航电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各种航电系统集成和综合起来。在设计时还考虑了系统结构的简化,改善了系统精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等,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配装机载战术训练模拟系统,模拟各种飞行状态下的实战科目。
L-15B配备了2台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技术源自乌克兰马达西奇AL-222-25F),单台加力推力可达4200千克。2台加力涡扇发动机,使得L-15B具备了超音速飞行能力,最大平飞速度接近1.5马赫。凭借高推重比,再加上出色的气动设计,结合国产综合全数字电传操纵系统,L-15B在综合飞行性能上(除了超音速性能之外)已经超过了所有二代轻型战斗机,达到了三代机的标准。
L-15B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加长、加宽了机头,以便换装无源相控阵雷达。L-15B机头可以安装直径不大于550毫米的雷达天线,这个指标已经接近三代作战飞机。L-15B目前配备了雷电院研发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对5平方米的目标仍然有75公里以上的探测距离,还拥有比较完整的对地工作模式,包括多普勒锐化、合成孔径成像等。这意味着L-15B已经具备了超视距空战和精确对地打击能力。
L-15B将挂架增加到9个,外挂能力达到3.5吨,已经超过了Q-5型强击机。由于L-15B采用了边条翼设计,机翼前缘后掠角较小,因此在外挂武器的时对于重心影响较小。即使是L-15B的外侧挂架,也具备较强的外挂能力。同样的位置,国外教练机只能挂载AIM-9L/M等轻型格斗空空导弹,而L-15B则可以挂载PL-9C这类重型格斗空空导弹。
实际使用中,这种具备9个外挂点、3吨带弹能力和高性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教练机”,更多地扮演着“战斗/攻击机”角色对于绝大多数的小国空军来说,即使只是采用SY-80A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L-15 AJT/AFT型,也是一款能兼顾从日常训练到空中拦截,乃至进行有限对地打击的“迷你多用途战斗机”。如果一些小国空军有了超视距空战、多目标拦截、反舰等进阶要求,那么更换相控阵雷达、增强多用途能力的L-15B型就是最好解决方案。
根据洪都集团在珠海航展上公开的数据,L-15B机长12.44米,翼展9.48米,机高4.71米。最大起飞重量11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2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260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超过300米/秒,最大飞行可控迎角大于30度,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26度/秒。最小起飞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小起飞距离约300米,正常起飞距离600米,正常降落速度小220千米/小时,正常降落距离750米,最小降落距离400米左右,使用寿命大于10000小时(30年)。利益于加力发动机推力的提升,L-15B外挂点由此前的7个增加到了9个,最大外挂能力增加到3.5吨,并能使用多款精确制导弹药。
L-15的首个海外用户赞比亚于2014年订购的L-15A是在AJ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FT型。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装备了一部由中航工业雷电院研发的SY-80A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天线直径为350毫米,平均发射功率80瓦,拥有多种对空对地探测模式。对RCS为2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最大探测距离30千米。装上这部雷达后,赞比亚订购的L-15A就从一款纯高级教练机,变成了既能进行日常训练,又能兼顾空中拦截、甚至进行有限对地打击的“迷你多用途战斗机”。该机的7个外挂点,外挂能力达3吨。这种机型虽然在大国空军里毫无生存空间,但对于赞比亚这种周边并无强敌,空军总规模才6000人,只有反暴乱需求的小国来说,却是够用了。
L-15的第二个海外客户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很僵,遭受禁运后,其空军原先装备的20余架F16A/B无法再使用,遂转向中俄寻求更新空军装备。2014年,委内瑞拉在考察了包括雅克-130在内的多种机型后,最终与中航工业洪都集团签订了购买24架L-15的合同,其中既包括L-15AJT构型,也包括数量不详的L-15B型。其性能满足了委内瑞拉空军的多目标拦截、反舰,乃至超视距空战的需要,具备较高的效费比。
2023年2月,阿联酋国防部迪拜航展发言人加维上校“官宣”确认,阿联酋将耗资4.4亿美元预算,采购12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阿联酋版L-15教练机,同时保留未来追加36架L-15教练机的意向。平均一架约3000万美元,这应该是L-15B而不是纯粹的教练机。阿联酋这种富裕国家不会购买L-15B这种低端战斗机作为空优战斗机,而可能会把L-15B当作便宜的对地攻击机,损失量大了也不心疼。
关于洪都公司研发双垂尾教练机的迹象早在2005年初就已经显现。当时一位关注中国军事装备的德国博主就注意到洪都公司获得一种边条翼双垂尾教练机的专利,并认为在L-15“猎鹰”教练机(教练-10教练机的外贸名称)基础上研制新型舰载教练机。而据称,该专利图早在2022年就申报了,从当前原型机已经制造出来这一情况看,当时这并不简单的专利,而是实实在在的新机研制计划。
这架“超级小黄蜂”飞机的真实外形目前还不太清晰,只能够从专利图中窥视一二。整体上机体尺寸与教练-10教练机相当,但气动布局有不小的改变。双垂尾是最大的变化。双垂尾与单垂尾在技术上没有本质区别,主要是在设计上的不同取向。单垂尾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阻力小,重量轻。而双垂尾避开了机身的阻碍,有效提升了垂尾的气动效率,特别是在大迎角状况下的气动效率。另外,向外倾斜的双垂尾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垂尾的雷达反射,也是隐身飞机的不二选择。
除了双垂尾外,这个专利的名称叫做“边条翼双垂尾布局飞机”,该机的边条翼相比教练-10也是不同的。教-10的边条结构非常圆滑和饱满,而“超级小黄蜂”的边条结构呈现出切边处理,更像F/A-18“大黄蜂”战斗机的外形。此外,垂尾尖也有切角设计。这些气动上的改进主要是为了满足舰载机机体结构加强带来的飞行品质变化,也是舰载机飞行性能提升的需求。
此前中国海军航空兵使用的教练-9教练机主要是进行岸基飞行训练,不具备上舰能力。而中国研制的两款舰载机——歼-15、歼-35来看,均采用了双垂尾设计,因此虽然国外也有诸如T-45这样的单垂尾舰载教练机,但从使用习惯和安全性来看,双垂尾的“超级小黄蜂”比单纯的教练-10教练机更适合上舰。
教-10是最新型高级教练机,而在其基础上不但研制了L-15A“猎鹰”外贸教练机,还发展出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L-15B轻型战斗攻击机,不但配备国产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加大的机鼻内还安装有有源相控阵雷达。L-15B的载弹量也有所增加,几乎可以携带4吨武器,分布在7个外挂点上:4个机翼外挂点、1个腹部挂架和2个翼尖挂架。
教员座椅可以由武器系统军官使用,以管理制导武器。一张照片显示,L-15可携带23毫米航炮、PL-5/9红外制导空空导弹、LT-2激光制导炸弹和LS-6 卫星制导炸弹。据报道,L-15B还可以携带更现代的PL-10和PL-12超视距雷达制导导弹以及其它空对地弹药。该机甚至可以携带干扰吊舱,用作电子战飞机。专门设计的“超级小黄蜂”会比L-15B外贸机性能更加优越。
当然,小型化无隐身的“超级小黄蜂”作战能力还无法与歼-15、歼-35等一线战斗机相比,但却能够完成特定环境下的作战任务。比如,在航母上,“超级小黄蜂”就主要履行好教练机的任务,在平时训练飞行员,减少对主力机型飞行寿命的影响。在两栖攻击舰上,可以凭借弹射起飞和短距降落能力实现上舰,为两栖登陆部队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此外,在该机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外贸型号,积极占领高端教练机军贸市场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