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以色列获得相控阵雷达技术
1998年,中国订购了首架A-50I载机平台(俄现役二手货),合同售价8000万美元。和原型A-50相比,外部主要特征是机尾处多了两片大型尾鳍,用以控制方向减少雷达置引发的扰流,机鼻处则是铝制蒙皮、翼根处有辅助动力系统(APU)充当临时电源。根据协议要求,俄方对飞机整体结构进行针对性修改,拆除原有雷达罩并进行局部结构强化。
1999年10月25日,首架被拆除“熊蜂”雷达系统,并完成基础改装的“红色44号”A-50(俄民航代号RA-78740)抵达以色列。抵过特拉维夫机场的A-50,很快就进入机场边上IAI厂区进行改装作业,与此同时1亿美元新雷达系统改装订金也打入IAI公司账户。
A-50I即将采用的是EL/M-2075有源相控阵雷达,这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领先产品,和传统机械式旋转空中预警雷达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采用六面共形阵列结构、实现全空域覆盖,能够有效消除机身各处的遮挡和干扰,而且采用固体相控雷达之后空中阻力小,还可以有效延长滞空时间(大于8小时)。
基于伊尔-76的大平台优势,A-50I最大起飞重量170吨,最大内油84.6吨,最大飞行速度8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76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1000米,持续滞空6-12小时(还能进行空中加油)。整个系统还配备先进电子情报和信号情报系统,可以使预警机摇身一变成为电子战飞机,空中搜索距离高达5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超过100个目标。性能上和美制E-3C“望楼”相当,不过由于配套了最新的航电设备以及电扫描雷达,整体信息处理速度高于E-3C十多倍。
1999年底,以色列就已完成“费尔康”雷达及电子战系统安装,并进行了前期试飞工作。正当以方准备将这架飞机交付客户时,2000年4月美国开始介入并施加压力,要求取消这款订单不予出售雷达系统,以方权衡考虑之后只能中止该项目停止提供改装后的A-50I。“费尔康”项目金额高达10亿美元,迫于压力以色列单方解除该合同,所有研制改装工作在当年7月停止。
但是,以色列仍然把所有的相关技术资料转移给了中国。同时,以色列的专家们把制作相控阵雷达的关键工艺手把手教给了中国的技术人员。
为此以色列向中国支付了3.5亿美元违约金,拆除“费尔康”雷达系统后该架返回俄罗斯,2002年中国将这架飞机买回成为762号验证机。在此基础上,结合整个项目研制过程的技术吸收,最终造出中国自己的预警机——空警-2000。空警2000性能类似“费尔康”系统,可以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包括低空目标以及巡航导弹等),并可以同进引导10架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