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经济危机:信仰丧失留下的影子

经济危机:信仰丧失留下的影子

作者:如松 — 已发布 2021-04-01 13:30, 上次修改时间: 2021-05-21 05:30
贡献者:淳真(责任编辑)
来源:看美西资讯网
3月18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75个点,最终达到2.75%,打响了全球央行加息的第一枪。当天晚上,土耳其央行也紧随其后,宣布关键利率上调200个基点,最终达到19%,成为全球第二个加息的国家。19 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加息25个点,上调关键利率0.25个百分点,最终达到4.5%。
经济危机:信仰丧失留下的影子

过去9年来国际大豆价格走势(网络图片)

过去9年来国际大豆价格走势(网络图片)

 

过去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未来两三年美国的通胀率可能会达到8-10%甚至以上。

但今天却发现有人更加悲观。沃顿商学院教授Jeremy Siegel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继续以目前这种速度供应货币,那么,20%的通胀率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里轻松达到……

他举例称,仅仅在今年,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就增加了将近30%。货币不会凭空消失,总要找地方去,它们会被花掉,把物价推向更高水平。史无前例的货币爆炸式增长,史无前例的财政支持,我认为它们有点过头了。它们首先选择的去处就是金融市场,是股市。此后,一旦经济重新开放,而我们正好就站在那个风口浪尖上,通胀就会爆表了。

Jeremy Siegel教授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的责任在美联储,他说鲍威尔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为鸽派的主席。

但本人的观点却不一样,鲍威尔本质是鹰派的,这从次贷危机之后他的一系列观点可以佐证,当时他并不支持第二、第三轮量化宽松,只支持第一轮然后就应该停止量化宽松。现在他之所以“鹰”不起来,主要还是宏观局势以及美国政府的债务大局所逼迫。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美国的通胀率走势和失业率走势。

新冠疫情大爆发之后,随着企业大量停摆以应对疫情,美国的失业率快速上升到14%以上,同时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惨跌,美联储立即开动印钞机救市,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从4万亿以下飙涨至7.5万亿以上。

从失业率的数字来看,最近四个月分别是6.3%、6.2%、6.0%、6.1%,下行的速度已经明显减缓,目前的失业率在6%附近的位置,仅从失业率的数字来看,美国经济并未过热,还处于正常甚至还偏冷的区间。

同时,最近四个月的通胀率却分别是1.4%、1.7%、2.6%、4.2%,说明随着失业率的下降、消费开始恢复,这立即导致了物价的飙升。背后的因素之前说过,是因为产业链被破坏之后导致供给端出现了问题。

此时,一旦就业市场继续恢复推动消费市场继续复苏,当然就会导致通胀率继续飙涨。当通胀率继续飙涨的时候,基于消费能力与价格成反比,就会抑制人们的消费能力。而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占比6成以上,当物价上涨开始抑制消费之后,经济复苏的进程就会遇到阻力,失业率就很难再继续下降,这就是美国失业率到了6%附近之后下降趋势趋缓的主要原因。

次贷危机后,之所以美联储印钞推动了经济的长期复苏,根源就在于当时的印钞并未导致明显的通胀(源于中国吸收了大部分的通胀压力,这就是房地产泡沫)。现在这样的条件已经并不具备,美联储大印钞票的结果是通胀快速发展,让通胀成为制约失业率下降和经济继续复苏的拦路虎,这就是滞涨。让今天的局势与次贷危机之后根本不同。

此时,美联储敢加息吗?当然不敢。一旦美联储采取鹰派政策,在通胀被打压之前,经济肯定会快速冷却、失业率快速上升,财政收入就会下滑。现在的失业率尚在6%的位置,一旦失业率再次进入上升的轨道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今天美国政府的高债务率下,拜登政府马上就要破产。

所以,美联储在今天只有放嘴炮的资格,没有加息的能力,既然美联储没有加息的空间,就只能“纵容”通胀继续发展。

这是预计通胀在两三年内会严重恶化的根源,无论是8-10%还是Jeremy Siegel教授预计的20%以上,都是出于上述原因。

要注意的是,推动通胀的因素还在持续累积与发展:

第一,拜登政府已经抛出了数万亿的财政投资刺激计划,要保证这些刺激计划得到执行,就只能加税或继续增加负债(美联储加印钞票)筹集资金。之前介绍过,加税会推动通胀,这与通过加印钞票(征收铸币税,也是加税的一种方式)推动通胀是一样的道理。总而言之,只要落实财政投资刺激计划,就需要以各种方式加税,都会继续推高通胀。

第二,种种迹象来看,今年一季度以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主要重心是在欧美、南美等地,但随着欧美的疫苗注射率不断上升,部分欧美国家的疫情开始初步得到控制。二季度开始之后,基于优质疫苗短缺以及病毒加速变种等诸多因素,亚洲、南美的疫情继续恶化。此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台湾的疫情,如果疫情继续恶化进入封城状态,芯片企业的生产就很可能受到影响,考虑到台湾的高端芯片生产占全球的90%以上,芯片短缺会继续加剧,导致全球包括汽车、电子等很多行业的开工率下降,供给下滑。

其次是必须关注南美、北美。以巴西为代表的的南美国家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经持续了一年,再加上干旱,同时再考虑阿根廷的恶性通胀很可能已经开始打击工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南美的谷物生产十分不乐观。事实上,今年北美的农业产量也不乐观,主要源于持续的低温和局部地区的干旱。全球农产品的供给在面临更严峻的威胁。

再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疫情还在蔓延,也会打击工农业活动,紧缩全球的供给,不利于物价稳定。

欧美疫情趋缓,全球经济主要消费端就会逐渐恢复,但全球经济的主要供给端在亚洲,当亚洲的台湾、印度、东南亚国家的疫情不断恶化时就会打击供给端,而南美国家的疫情、北美的气候条件又会打击农产品的供给端,很容易造成全球供需局势的失衡,这会进一步推动通胀。

第三,产业链遭到持续的破坏,是最严重的的威胁。

中美对抗愈演愈烈,亚洲地缘局势不断紧张,这必然导致产业链不断断裂。制裁与反制裁(比如新疆棉花事件、科技制裁等)也会导致产业链加速断裂。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最大的成就就是建成了世界工厂,而世界工厂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包括城镇化),这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但这种经济模式也是需要必备条件支撑的,那就是具备稳定的能源与原材料供给(当然还需要稳定的劳动力供给,但不考虑这些因素)。能源与其他原材料的进口还相对比较分散,断供的威胁不大,但作为最基础材料之一的铁矿石供给却高度集中(铁矿石不仅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还支撑着世界工厂的运行,这是必须高度注意的,源于任何工厂都离不开铁件配套),来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占中国总需求的差不多一半,一旦亚太地区的地缘局势继续恶化导致中澳进入战争状态,铁矿石贸易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世界工厂的开工率就会剧烈下降,造成产业链集中断裂的结果就是全球供给猛烈地收缩,恶性通胀会飞速到来。

全球产业链在地缘政治甚至战争的影响下的加速断裂,现在和未来都是推动通胀不断发展的核心因素。

所以未来两三年,推动全球通胀的燃点还有很多(特别提醒:还要考虑中东的乱局),这些因素在未来会持续发挥作用,推动通胀不断深入。

这种通胀是会“吃人的通胀”。

以往我们熟悉的是经济过热导致通胀上升(最典型的是2005-2007年),经济过热就意味着人们的就业在上升,工薪收入在加速增长,人们抵御通胀的能力在增强;同时,经济过热意味着产能在不断投放到市场,让这种通胀一般都是相对比较温和通胀,可称之为“微笑的通胀”,源于它是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

但滞涨时期的通胀则不同,经济低迷导致失业率处于高水平上,甚至有时还会继续上升,工薪上涨的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高意味着人们的收入没有保证,抵御通胀的能力很弱。同时,滞涨时期的通胀并不是由经济过热所驱动,主要由货币因素和供给端因素所形成,必然是高通胀甚至是恶性通胀,这是“吃人的通胀”。

这会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其一,过去几个月是大宗价格上涨,唯独金银不涨。原因在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眼中盯着消费的增长,而消费的增长就带动大宗价格。

但从4月的数据来看,美国的失业率小幅上升了0.1个百分点,物价同比却高速上升了4.2%,意味着物价开始压制经济复苏,失业率的改善将越来越难。当复苏的动力减弱、需求受限时,大宗尤其是工业类大宗商品的需求在短期就会受到压制,价格涨势就会开始受到抑制;经济复苏的进程趋缓而通胀却进一步深入,意味着滞涨局势越来越明朗,贵金属的涨势在未来就很容易超过大宗商品。

如果未来一两个月失业率的数字继续得不到明显改善,而通胀继续在高位发展,意味着滞涨在加速深入,贵金属价格会大幅跑赢大宗价格。

其二,过去一年切身感受到了房价的上涨,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延续,可当通胀上升到10%以上的时候,房贷利率也应该会达到10%以上(否则银行就是实际亏损的),到那时,加杠杆买房同时财务又比较脆弱的人群将如何面对失业率和房贷利率同步上升的局面?这应该就是新的次贷危机。杠杆断裂的人群将再次回归赤贫——这就是滞涨的根本含义——滞涨就是让社会整体性返贫的绞肉机。

锁定房贷利率、珍惜工作或许是唯一的应对之策。

其三,股市将受到两个趋势所拉动。经济复苏进程受限将导致消费股低迷,通胀上升推动资金利率上涨又会打压高市盈率的科技股,而大宗价格上涨又提振周期股,在未来的数月内,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很可能依旧是继续分化的局面(一季度就曾经提示过这一点)。

不一而足……

 

 

三个国家加息的原因都是通胀:今年1月、2月,俄罗斯的通胀率是5.2%、5.7%;巴西是4.56%、5.2%;土耳其是14.97%、15.61%。

三个国家通胀的主要推动力都是食品价格:

今年1月,土耳其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8%;巴西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仅仅去年1-11月间,巴西食品价格上涨了16%,作为主食的大米和黑豆价格涨幅分别达到70%和40%;2020年俄食品价格平均上涨5.2%,砂糖涨幅最大,达64%,葵花籽油上涨26.2%,米、豆上涨20.8%,鸡蛋上涨18%,水果和蔬菜上涨16.3%,通心粉上涨12.9%。今年1月俄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打破近五年纪录。

2020年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的GDP增长率分别是-3.1%、-4.1%、1.9%,虽然2021年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期向好,但疫情随时可能反复,国际产业链加速脱钩,很容易再次诱发债务问题,即随时可能打破这种向好的预期,在经济增长尚有巨大不确定性的今天被迫加息,都是食品和农产品惹的祸!

有一个不变的历史规律是,大瘟疫之后必有大饥荒,背后的逻辑就是瘟疫大流行的背后反应的是太阳光照强度的变化,让农牧业生产的条件趋于恶化,同时瘟疫又会导致生产链中断,这对于十分脆弱的农牧业产业链影响最大,等等。去年疫情刚刚爆发时,笔者就曾经谈论过这个问题,当然更多人认为是一派胡言,现在,随着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已经绷紧了整个世界的神经。

疫情爆发之后,标准普尔全球农业指数在过去的9个月连续上涨,达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去年中就有哈萨克斯坦(禁止部分谷物和油脂出口)、乌克兰(实施出口配额制度)、俄罗斯(对出口谷物加税)等农作物出口国限制农作物出口的报道。而越南是传统的大米出口国,今年却到印度去购买大米。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谷物的国际交易量下降、推动价格上涨,所以,国际谷物价格在过去6-9个月中都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高粱涨幅最为明显,涨幅超过八成,下图是大豆价格走势,过去几个月也可以用飙涨来形容。

现在就遇到了一个完全可以推断的问题,当国际农产品价格经过一段时间段的上涨之后,就会刺激更多国家的食品价格加速上涨,那些农产品出口国为了避免本国陷入动荡(食品价格加速上涨会让穷人陷入绝境,永远是社会动荡的主要源头),就会加入到限制农产品出口国的行列中。

俄罗斯在今年进一步加大了限制农产品出口的力度,根据报道,从3月1日起,俄罗斯小麦出口税从25欧元提高到50欧元,玉米(25欧元)和大麦(10欧元)的出口关税将于3月15日生效。国际交易量下降,是俄罗斯可以提高出口关税的基础,这进一步推动价格。

阿根廷也是国际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过去一年,阿根廷水果涨价228%,土豆涨价114%,肉类涨价103%,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阿根廷未来很可能会加入限制农产品出口的行列,细微的差异是采取加关税的措施还是实施配额制度。阿根廷为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国,在全球豆粕贸易中占了40%以上的份额,中国已经开始调整豆粕在猪饲料中的比重,预示着阿根廷限制谷物出口的预期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一旦阿根廷对豆粕出口实施配额,将推动全球肉类价格。

巴西几乎就是个大号的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随着食品价格的上涨,特别是阿根廷开始限制谷物出口后,巴西内部的食品价格压力就会加大,大概率会紧跟阿根廷。

巴西阿根廷在世界谷物、肉类市场的影响力极大,一旦它们有所动作的时候很可能诱发恐慌,这是必须注意的事情。

当越来越多的谷物出口国为了避免本国陷入社会动荡、加入到管制出口的行列中之后,就会不断消耗全球谷物价格的基石——美国的库存,下图为美国玉米、小麦、大豆库存的变化情况,已经下降到多年来的低水平: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出口国,不是之一,美国加拿大是全球最重要的种植区和谷物出口地,美加的肉类价格也在快速上涨,一旦出现限制农产品、肉类出口的风声,市场的所有“信心”都会崩溃。

这意味着什么哪?意味着过去三十年的思维逻辑彻底转变了。

在以前说过,为何过去三十年人们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根源在于苏联解体之后,世界进入了低利率的国际环境,无论出现经济问题还是资产价格面临危机的时候,央行就可以通过放水拯救经济和资产价格,也就让央行显得战无不胜,也让所有人有了央行依赖症。当央行战无不胜的时候,人们的投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到今天,不谈论投资的基本上都已经称不上是地球人了。

当谷物开始出现紧平衡甚至出现短缺之后,以食品推动的通胀就会不断发展,此时,经济低迷或资产价格面临危机的时候,央行还拿什么拯救?这就是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加息给人们的启示,虽然疫情还可能会反复,虽然产业链断裂随时在世界上诱发各种债务危机,但基于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威胁到社会稳定,就只能进入加息的节奏,这意味着他们正式进入了滞胀的轨道。

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食品推动的通胀还未成患,还未威胁到社会稳定,就让美联储还在信誓旦旦地向市场保证货币政策还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宽松,实际上也在等待滞胀的到来。他们希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期待经济复苏的速度快于通胀发展的速度,就可以实现高增速高通胀,这对于解决美国政府的高债务率问题是最有利的,也是唯一的路径。

为什么大家只能期待滞胀?

货币是什么?它反应了一国整体的信仰。

从某种含义说,当今世界还保留信仰的国家可能只剩下瑞士了。

前些年,瑞士反对党曾经提出给所有居民发钱的提案,这明显是政客用财政收买选票的把戏,是从选民身上拔毛(征税)然后用于收买选民,但这种做法会得到无数希望不劳而获的人的支持(话很难听,但本质如此)。但通过全民公投之后,瑞士人拒绝了这个提案,意味着瑞士人在整体上不接受不劳而获,更不接受政客的把戏,他们愿意坚守自己传统的价值。

对于瑞士这样的信仰明确的国家,就会保持传统的淳朴理念,居民一般都会十分警惕在经济活动中加杠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代社会的经济危机基本都是杠杆带来的,所以瑞士这样的国家也很少出现经济危机、资产价格危机。

坚守传统价值既可以减少经济危机的风险,政客又难以通过财政手段收买选民,国家财政就是极为健康的,货币的价值就十分稳定,所以瑞士的通胀率长期为零。这让仅有八百万人口的瑞士的综合竞争力在很多年份超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一。

结论是,一个国家的信仰明确,货币价值就稳定,就不会有通胀和滞胀。

相反,当代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一旦遇到社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资产价格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或许还是唯一的想法)就是透支财政,所以我们现在最熟悉的一个词汇就是“财政刺激”,也就看到疫情爆发之后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很多国家对财政进行大幅透支,造成政府债务率暴涨,美国三轮的纾困法案已经增加了5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务!

这实际是信仰丧失的结果,当信仰丧失之后,解决各种问题都只能依赖财政支出(在2020年大选中,民主党、共和党都提出对居民进行补助的法案,目的都是收买选民,选民也接受这种收买,与瑞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形成对货币信用的透支。在世界环境稳定、经济稳定的时期,这种透支或许还不会带来通胀恶化的后果,苏联解体之后的三十年就是这样的国际环境。但客观环境变化之后,就会陷入滞胀。这种滞胀的成因在本质上是居民整体信仰丧失导致货币信用丧失的结果,现在谷物价格的上涨、再加上长期的滥发货币(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就是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推入滞胀的推手。

国家有信仰,货币信用就稳定,通胀就可以长期稳定在零附近,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固,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国家失去信仰,货币信用就会持续流失,最终就只能进入滞胀的轨道!

这就是今天,多数新兴国家已经钻进了滞胀的大门,发达国家正排队等待。

只有长期的恶性通胀对社会造成残酷的打击,导致重大灾难之后,人类才会从整体上认识信仰的宝贵并回归信仰,推动整个社会建立价值稳定的货币,这永远是不变的规律。一战二战之后德国遭遇了超级通胀,最终德国人建立了二战之后异常坚挺的德国马克,今天的德国依旧是对透支财政(制造通胀)异常反感的国家。巴西、阿根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超级通胀,让整个国家陷入贫困,最终在九十年代中期建立了与美元汇率绑定为1:1 的雷亚尔、比索货币体系(但这些货币体系稳定了五年左右就再次崩溃)等等。世界和各国都处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之中。

货币贬值、通胀、滞胀、杠杆集中断裂导致的经济危机等等,他们本质上都是信仰不断丧失所留下的影子。

当今时代,是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理直气壮”地、变本加厉地进行财政透支(财政刺激)的时代,旗号都很高大上,不是为了刺激经济就是为了保护民生,期待通过透支财政来解决所有社会问题,本质都是信仰加速下滑之后的遮羞布,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有什么样的结果?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