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疫情汹涌 武汉长江存储芯片生产不停工

疫情汹涌 武汉长江存储芯片生产不停工

作者: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 — 已发布 2020-03-19 19:10, 上次修改时间: 2020-03-19 19:20
贡献者:天涯(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严格的“封城、封路”至今未解禁,但武汉长江存储的内存芯片制造却一直未停工。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芯片产业面临困境。
疫情汹涌 武汉长江存储芯片生产不停工

武汉长江存储芯片生产不停工。(图片来源: Fotolia)

武汉长江存储芯片生产不停工。(图片来源: Fotolia)

日媒曝武汉长江存储“封城”也未歇

自从武汉“封城”后,列车便不再停此地,不过消息人士向《日经新闻》披露,从2月开始,有一些“专列”开始停靠武汉,下车的人不是前往医院,而是去一家叫做“长江存储”的公司;据公开信息显示,这间公司是有中国紫光集团和官方合资,是中国目前技术最先进的内存芯片公司之一。

报导引述消息人士表示,这些人都是从各地招来的工人,他们被要求上工后不许离开公司范围,大部份人每天要工作10到12小时,并且政府特批,中国法律禁止加班超过36小时的规定,在这里并不适用。北京当局冒着传染的巨大风险也要让这间工厂运作。

报导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学者卡普里(Alex Capri)指出,依赖外国技术,不能技术自主,是北京扩张地缘政治野心的“严峻阻碍”。

《每日经济新闻》引述CINNO Research半导体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文得指,据行业数据,若月产量十万片的存储器制造厂停工,会造成月收入减少1.5∼2亿美元左右,同时,停工也会给上游设备厂商与材料供应商造成损失。

疫情之下 要“芯”不要命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长江存储把2020年视为最关键之年,因为今年,该公司既想要在技术上突破96层3D NAND闪存,也想要推动64层3D NAND快闪存储器的大规模量产。

报导引述长江存储1月的说法,“停工停产不在其计划之内”。

由此可见,疫情汹涌危及生命,这家企业也不愿停下生产线和产线上的工人。

目前该公司正在加紧生产的产品,64层堆栈3D NAND快闪存储器,正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中心等,特点是可以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存储,并且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大容量的快闪存储器。

由于目前该技术和产品被广泛应用,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利润,所以各个科技大厂都在积极研发3D NAND。

据报导指,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约达2,000亿美元,而NAND快闪存储器占存储芯片约1/3的比例。目前,三星、东芝、西部数据、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尔掌控了99%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厂商在技术上和市场上仍不具备和这些大厂竞争的能力。

巨额利益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

北京将半导体作为其所谓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关键支柱,斥资数十亿美元钜资,计划在2025年,可以生产70%的半导体。但是,在过去两年,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以及因中国盗窃知识产权行为,美国逐渐收紧对华技术出口,中国的芯片产业面临自给自足的困境。

2019年12月彭博社的一篇报导援引官方统计数据说,过去三年来,中国从美国进口半导体、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设备在急剧增加。在中美贸易战期间,2019年8月从美国进口了价值约17亿美元的芯片和相关设备,10月份的进口额也逼近这个水平。

除了大量进口,北京当局也同时加大对国内芯片产业的投资。2019年10月,北京当局成立了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和扶植以清华紫光为龙头的半导体存储产业。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每日经济新闻》指出,采用新技术并不一定能规避所有竞争对手设计好的专利门槛。

在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曾起诉一间中国国企及一间台湾公司,指控其涉嫌窃取美国内存芯片制造企业美光科技的商业机密。

科技杂志《尖端技术》(Extreme Tech)曾于2019年6月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芯片设计若无美国技术将无法达标”。该文作者杰尔‧赫鲁斯卡指出,只要中国有购买美国半导体的途径,他们就会购买美国产品,除非这些通道完全切断,那就别无选择,只能依靠中国自己的半导体设计专业知识,那样,中国无疑会落后很多很多。

 

 

随着贸易战日趋激烈,中美之间、韩日之间的纷争,使半导体产业链又添了几分动荡,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企业开始懊恼:为什么不早早地做上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芯片,不至于现在腹背受敌。特别是中国的珠江三角洲,他们曾经是电子产品的集散地,能搞到琳琅满目的芯片和电子零部件,含MP3、复读机以及山寨手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也没有走出一家重量级的芯片企业,成为贸易战的筹码。或许,每个人都知道“长远规划”的好处,但在快餐生态中,很少有人能忍受孤独、守住初心,同样地,也很少有人能扛得住摧枯拉朽的产业革命,以至于,一个iPhone几乎就颠覆了整个珠江三角洲。

现在,回头看看珠江三角洲的芯片历史,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创业激情、生存弹性、浓浓的草根江湖气息,恰逢电子产品百花齐放,如MP3、游戏机、照相机、复读机都是单一的专业设备,那些先试先做者,所获得的利润,远远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只是由作坊成长为企业,再成长为全球领袖的蜕变,总需要一些旷世奇才,有经天纬地之雄心,如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但显然,找遍整个珠江三角洲,尚没有这样的英雄。

耀眼的虚火,珠江三角洲赢在灵活多变

珠江三角洲做芯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把虚火,单从销量和利润率来看,是非常耀眼的,特别是谈到超高性价比的时候,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正是因为此类芯片的存在,才有后来大批的山寨玩家以及低端供应商。背靠强大而廉价的芯片产业链,一些有闲钱的人:深谙电子行业的老兵连同科研、煤老板、娱乐明星、相声演员等,纷纷入局。

其实,珠江三角洲的发迹源于台湾IC产业,比如自九十年代开始,很多台湾企业为了隔绝设计和消费市场,纷纷把IC设计公司安排在大陆,彼时的MP3、复读机等电子产品只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台湾地区流行,于中国大陆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正是看中了这个潜力,一些嗅觉灵敏的创业者纷纷从台湾IC企业离职,创办独具特色的个人企业,他们紧跟主流,通过高浓度的模仿技能,使得MP3快速走俏。事实上,80后上大学的时候,手机仅仅用来通话、短信、玩贪吃蛇,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会在手机之外标配一台MP3,挂到脖子上,显得非常时尚耀眼,彼时最大的感觉就是:MP3越来越小,越做越精美,存储量却越来越大,从256M到512M,到后来的“1个G”的狂妄。如此情怀背后,正是草根芯片创业者的努力,当然,他们也从这把“虚火”中轻松赚到上千万的利润。

此外,复读机在21世纪初期也是非常时髦的产品,最耳熟能详的品牌就是步步高复读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的正常供应渠道面临产能不足、缺货,危急存亡的时刻,又是珠江三角洲站了出来,某IC企业仅仅有13位员工,就保证了单年400万芯片的出货,净利润是千万级别的,利率高达60%.或许,从那时候起,芯片业就已经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高利润产业,不仅三星、台积电们能够赚大钱,作坊企业只要认真做、抓住机会同样可以赚大钱。珠江三角洲虽然没有走出全球知名的企业,但也涌现出不少的“芯片匠人”,在小小的作坊企业中,却有着世界级的品质要求,如“99% OK的芯片也是不合格的”、“模棱两可的区域一定是有问题的”,从这些标语来看,珠江三角洲在具体的战术上是正确且成功的,他们也因如此“持续”的小努力,而收获了自己的小确幸。

当然,珠江三角洲最辉煌的时代,还是山寨手机时代,有人调侃说:华强北的发迹是源于两位匠人的“公车邂逅”,自此,联发科源源不断地向大陆提供“交钥匙”芯片,而在珠江三角洲,一款手机从立项到试产,再到出货,仅仅需要两周的时间,客户脑袋里的概念机型,可以快速地转化成现实产品。相比之下,诺基亚、摩托罗拉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交出来的东西也不够惊艳,消费者常常抱怨:新产品仅仅是换了一个壳而已。如此动荡的年代,算是给了珠江三角洲最大的机会,现在看来,也是最后的机会。

疲于奔命,珠江三角洲为何没能基业长青?

速度、弹性、灵活是珠江三角洲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正在于专注“跟随和模仿”,省去了创新的风险和投入。但显然,如此“聪明”的做法并不能保证其基业长青,否则,谁还去创新呢?

作为业界的翘楚和电子业界的创新先锋,苹果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非常棒的创新,这些创新给予珠江三角洲一个又一个的效仿模板,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尴尬的是,苹果作为革新者,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蜂拥而至的模仿者,只能在一片红海中惨烈厮杀。如果在技术、品质领域做竞争,大家尚可以保持底线,但价格战是无休止、无底线的战争,有些人总妄想着“把对手熬死”之后,再把价钱涨回来。悲剧的是,珠江三角洲的芯片企业,特别是那些追随者,只能如厕所里的蛆虫一样挤在低端市场,涨不回去了。

况且,很多企业在赚到千万的利润之后,往住失去了“扩张”的勇气,死守现有的产品,但世界始终充满变化,谁又能以不变应万变呢?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MP3、复读机、照相机、游戏机等行业的没落。紧接着,珠江三角洲的芯片企业也被逐一干掉了,而且是被一个跨界竞争者顺便干掉的。相比之下,那些剑走偏锋的芯片企业,如主打安防的IPTV芯片,或者背靠大树走出国门的企业,却得以摆脱红海。

 

 

中国三大芯片基地之一的福建晋华公司的失败命运,是观察中国高科技赶超战略成败的一个窗口,也可透视中美之间知识产权“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真相。在高科技立国的竞争中,中国采用的诡道战略踢到了川普(特朗普)政府这块“铁板”。

一、举国体制解决不了商用芯片国产化?

中美贸易战聚焦于一方侵犯知识产权,一方试图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诸多相关案例中,芯片之战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场战斗。中国研发芯片的历史已长达半个世纪,但直到今天,“芯片之痛”依旧,而这个痛的根源恰恰是中国在高科技研发上引以自豪的举国体制。这种体制倾全国的技术科研力量,由政府出面牵头组织,下达任务,提供资金,务求突破。不计工本之后取得的成果,往往优先应用于军工领域,因为军工部门只求有产品可用,成本再高也是政府买单;而在民用领域,用国产研发的高成本技术还不如购买外国技术合算、可靠。

中国的芯片研发起步于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4所),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后从欧美引进技术,依靠精英科学家和军事化研发体制,为“两弹一星”等军工项目提供了所需要的芯片。但这样的研发体制技术升级缓慢,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更无法满足民用市场的巨大需求;一句话,军事化的研发体制严重缺乏产业化和持续更新“造血”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芯”在科研、技术水平上与世界水平有15年左右的差距,在工业生产上则有20年以上的差距。

1990年国家计委和机电部决定,面向民用市场,实施“908芯片工程”,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与电子部第24所合并成立的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即华晶电子集团)为基础,采用经科研人员与企业家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的方案,由政府投资20亿元,希望一举缩小中国芯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这个工程在举国体制下归于失败,从立项到投产历时7年之久(经费审批花去2年,从美国朗讯引进生产线又花了3年,建厂再用去2年),1997年投产时其技术水平已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达4~5代,投产当年就亏损2.4亿元,成为“投产即落后”的经典反面案例。中国的商用芯片仍然依赖大量进口,而进口价格中高昂的专利费用着实令中国政府和企业肉痛。

“908芯片工程”失败后,为了实现商用芯片国产化,中国又开始了以国家为后盾的“909芯片工程”;结果再次遇到老问题——“找不准芯片产业的突破口”,有人用形象的比喻说,这就像是要算准时间、角度、速度,一跃而起,攀入高速行驶的火车车厢,谈何容易。这种民用领域里的国家芯片工程往往会复制军用芯片研发的毛病,即研发跟不上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难以扩大,因此成本巨大、单价昂贵,这样的商用芯片自然不受用户欢迎。实施“909芯片工程”后,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数额仍然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进口了889亿美元的存储芯片,比上一年增长四成。此时中国的芯片开发已经转向一个新方向,即通过并购国外高科技公司,把专利、技术、生产线一举拿下;或者,挖走外企的技术人员,以利相诱,让他们“带枪投靠”。

二、“能买就买,不得已就偷”——福建晋华公司因此消失

美国国会为观察分析中美双边关系,20年前设立了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中国外宣官媒今年8月1日的报导引用了该委员会现任委员Michael R.Wessel的话,“中国掀起了一股收购国际半导体公司的狂潮……对无法自主研发的技术,他们能买的就买,不得已时就偷”。此路畅通吗?最近中国三大新芯片基地之一的福建晋华公司的失败,留下了一个“花圈”(美国的一些年轻人违章开车时车毁人亡,家人会在现场留下一个花圈,既悼念亡故者,也警醒路人)。

商用芯片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产品,即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而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所以中国政府把DRAM的研发和量产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为此,2016~202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确定了三大存储器项目,即福建晋华公司、合肥长鑫、以清华大学紫光集团为大股东的长江存储。于是,围绕着美国的芯片主力厂家之一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发生了一系列与中国芯片企业有关的故事。首先,清华紫光集团得到政府芯片基金的支持,2015年准备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公司,但并购未成功;2016年清华紫光集团从台湾一家与美光公司有业务往来的DRAM代工企业华亚科技高薪挖走5名高级工程师及经理,这5人把公司机密传给了紫光集团,全案2017年9月由台湾桃园地检署侦结并依法对这5人以商业间谍罪提起公诉;最近,清华紫光又准备以26亿美元的价格,从卢森堡私募股权公司CVC资本合伙公司手中收购法国芯片制造商Linxens公司,这起收购仍在等待法国的监管部门批准。

与清华紫光的故事相比,福建晋华公司的故事在各国媒体上引起的轰动更大,而结局则是晋华公司尚未“庆生”就夭亡了,晋华造成的新闻轰动还是与美光公司的技术有关。《大纪元时报》对晋华公司的故事多有报导,这里仅概要略述。晋华公司本身是白手起家成立的,但因为有台湾联华电子公司的技术支援,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用地600亩,仅一期工程总投资就达370亿元人民币,准备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成为生产随机存储器(DRAM)的大厂家,据说,该厂投产后中国的随机存储器生产技术距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就缩短为5年了。但就在开张大吉即将到来之际,可望摘下中国第一家量产DRAM存储器桂冠的晋华公司突然停止运转,其官网上只剩下一片空白,仿佛这个政府花了几百亿投资的项目突然“蒸发”了。

晋华夭亡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司法部本月初宣布,对福建晋华、其合作伙伴台湾联华电子以及联华的3名员工提起诉讼,指控这两家公司涉嫌窃取美光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估计价值达87.5亿美元,所有被告都被指控共谋经济间谍罪,若罪名成立,被告企业将面临最高逾200亿美元罚款;同时,美国商务部宣布,对福建晋华实施禁售令,禁止美国企业向晋华出售技术和产品。此刻,晋华的部分从美国和台湾购买的设备已经到货,正处于装机验机阶段,美国商务部的禁令下达后,美国的相关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和软件供应商立即停止了一切技术支持,甚至不再接听晋华公司的电话,也不回复其电邮。晋华的台湾合作者联华电子则接到了台湾国贸局的函令,也停止了与晋华公司的合作。现在看来,晋华公司除了有政府给的投资,其它则一无所有,一旦上游的技术来源被卡断,它就成了个“烂尾工程”。

而被美国司法部起诉的三个台湾人中,一人案发时任福建晋华公司总经理,2015年从美光公司一家分公司总裁的位置上辞职,改到联华电子工作,成为联华和晋华之间的牵线人;另一人则是原美光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辞职到联华公司,他从美光公司离职前下载了大量美光的技术文件,据台湾《天下》杂志最近报导,2017年底台中地检署搜查联华公司时发现了他窃密的证据,该人为换取减刑,已充当“污点证人”,让联华电子成了被告。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三、从进口替代到争夺全球高端市场:触发中美贸易战的要害问题

中国从2016年开始的三大存储器项目,表面上与以前的“908芯片工程”“909芯片工程”一样,都是发展芯片产业的努力;然而,新存储器项目的目标和手法与以前截然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诱发了中美之间的芯片战。简单来说,老的芯片工程是模仿西方企业过去的技术,而新的芯片工程则试图夺走西方企业的未来。

“908芯片工程”“909芯片工程”的目标基本上是芯片国产化,也就是“进口替代”,其办法是从国外购买二流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内市场提供产品,但不具备出口竞争力;新存储器项目的目标不只是将产品用于国内市场,还试图在全球市场上挤占美国公司的份额,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不能靠引进国外的二流技术,而必须瞄准高端技术,因此,其手法就只能是“能买就买,不得已就偷”。对美国而言,中国在芯片战当中所谋取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技术,而是要进一步侵占这些高端技术背后的知识产权及其收益。由此触发了中美贸易战,而中美芯片战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战役。

11月2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针对中国的最新301调查报告,这是今年3月份的301调查报告的更新版。11月的这份新报告实际上点出了美国在中美贸易战当中关注的焦点所在:3月份的报告发布后,中美双方虽然进行了多次高级别对话,但中国方面“并未就美国关注的问题做出调整或承诺”,其中的重点就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国的外宣官媒说,该报告列举了中国的主要“四大罪状”,其中的第1条提到,中国继续入侵美国公司的商业网络、非法获取商业机密、知识产权、技术数据,第4条涉及的是,中国政府通过不公平的方式促进中国企业和资本对美国公司进行收购,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这两点在中美芯片战当中都充分展现出来了。

在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的特征是,知识产权在经济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当中四成与知识产权有关。可以说,21世纪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关键是知识经济方面的竞争;而知识经济领域的竞争需要巨额的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收益既包括成功的研发投资产生的收益,也包括失败的研发投资的开支。所有研发投资中,失败的比例通常达到七成以上,没有经常性的失败,就没有难得的成功;如果失败的研发投资不能通过成功项目的商业化得到补偿,那就扼杀了未来支持研发的风险投资。

中国政府和企业经常抱怨,西方的知识产权收费超过该技术的直接研发成本,那种看法产生于中国式视界的局限性。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多少由市场化风险投资支撑的高端研发,这类研发往往被政府视为国家利益,由财政或国有银行资助,研发失败的企业不会因此破产倒闭。国家为高科技研发买单的好处,一是钱多“人懒”(研发人员不必赌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便没有那种专业研究人员的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如痴如狂);二是“打了水漂”没事。国家买单的坏处也同样一目了然,其一,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行政官僚不会为了高科技研发可能的失败而赌上自己的仕途,所以必然小心谨慎,拖拉办事;其二,负决策角色的行政或科研官僚不可能具备一线研发人员的眼光,看不准技术发展的方向,基本上是常态。由此便可明确回答本文第一节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举国体制解决不了商用芯片国产化?毫无疑问,举国体制如果能解决商用领域的先进技术全面赶超问题,苏联就不会垮台了,中国也不用改革开放了。

中美芯片战说明,美国政府很清楚地知道,中国要通吃的,不仅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收益,而且希望花少量的钱“拿”走技术,再反过头来挤垮美国企业,掏空美国的知识经济基础。这就是中美贸易战当中美国政府紧紧盯着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中国政府之所以在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上咬牙坚持不松口,只作泛泛的表态,绝不就具体案件谈判,则可能是因为此类活动颇多,正处于“现在进行时”,在这些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尚抱有最后的希望。或许,等到晋华之类的案例多了,并购或盗窃都难以得手之时,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才会进入实质性阶段。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