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将如何大换血?

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将如何大换血?

作者:家傲 — 已发布 2020-05-20 02:55, 上次修改时间: 2021-02-24 19:29
贡献者:天涯(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版权所有自由亚洲电台
一家美国公司近日的民调显示,四成美国人不愿再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这从某种层面上反映出新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助长了美国民众的排华情绪。与此同时,有一些中国业内人士近日表示,中国制造如果想在后疫情时代浴火重生,提升自身“免疫力”至关重要。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邀请了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展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俞伟雄,就中国制造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将如何大换血?(图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2月24日,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公布的央企信息,令人质疑北京当局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升级版。

中国国资委表示,今年国资委在重组整合上将从4方面发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加大对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骨干网络(Backbone Network)、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记者会上表示,正在编制中央企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来确定中央企业未来成长的指标,发挥央企带头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及国企改革。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解决部分央企之间的产品相似、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

国资委主任郝鹏还提到,“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对此,集中中央企业的优势资源,集中中央企业的优势力量,把中央企业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同时,受国资委表态加大对军工领域投入的消息影响,2月24日中国股市国防军工类股强力拉升。

今年是北京当局所谓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关键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只字未提,讳莫如深。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2015年5月8日由中国国务院公布,5月19日正式印发。通过三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49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从官方文件可以看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高度吻合。因此,北京当局仍在继续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

海外研究机构指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个特点:做不出来就买,买不到就偷。其军民融合、两用技术是“中国制造 2025”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北京当局通过政府补助与政策保护等方式来补贴制造业的厂商以各种方式控制产业链的技术,美国政府认为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2018年4月,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一些名单上的产品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关。同年5月29日,川普再次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其公告则直接指明针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技术。

欧盟中国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曾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会将国外竞争者挤出中国市场,这项计划的机制很简单:国有投资基金和发展银行将提供大量低息贷款;协助收购国外竞争者;提供大量的研究补贴,目的都是让受政府扶持的企业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

华为在海外的扩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业内人士透露,华为用负合同,就是不收或少收客户的钱,也要把市场先占领,而这背后就是有中共政府在提供各种便利,支持华为去抢占市场。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SINDOPACOM)主办的《亚太防务论坛》杂志去年3月23日发布文章指出,中共在公开场合低调处理“中国制造 2025”,避免在官方演讲、出版物和宣传中提及该计划。但是,中共将继续执行(即便不是加速)这项五年计划。“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中共以牺牲其它国家的利益为代价,采用综合性、全政府方法让中国变成一个全球科技大国。

文章解析中共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包括,知识产权盗窃、国家支持的商业间谍、以强制性技术转让换取市场准入、对国家领先企业的补贴、保护主义和进口替代政策、收购和外国人才招聘方案。中国还利用发达经济体开放的教育制度培养科技产业人才。而其在于实现两大核心目标:维护中共在国内外的合法性,加强军队的军事能力。

 

 

记者: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制造要提升“免疫力”。他说,疫情虽然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但很可能会推动全球产业链结构的进一步重组,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苏展教授,您认为疫情会怎样倒逼中国制造的升级呢?

苏展: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现在中国有着相对不错的国内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过去的40多年来,中国制造形成了一条比较有优势的产业链。但总体来说,中国制造是大而不强的。

中国政府此前提出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产业政策,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能让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记者:俞伟雄教授,您对此又怎么看呢?

俞伟雄:中国最引以为傲的科技产品之一可能就是华为公司的了。过去一两年,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并不是很顺利,因为美国在阻拦,甚至禁止对其出口某些芯片,这直接影响到了华为产品的销售。这意味着,即使中国在5G等技术上已经有所领先,但由于全球市场的制约,它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疫情爆发后,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不但美国(不信任中国),其他国家也意识到中国并不是他们想像中的那样,尤其是北京当局的表态是否可以被信任,已经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记者:苏展教授,一家美国商务咨询公司上周进行的民调显示,高达四成美国人表示他们不会再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远远高于他们对其他地区制造的进口商品的抵制。您认为这样的民调结果有何深层含义?

苏展:在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最近的一份民调也显示,当地的大部分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这背后当然有大环境问题,尤其是这场疫情给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正面临一大挑战,那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而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对世界的影响也都非常大。这些年来,尽管有几百家西方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了利益,中国制造的竞争性也很强,但这其中有些的确是中国的强势带来的竞争力,有些却是因为国家的保护主义、市场的畸形发展等因素造成的。

当前全球的大环境中,至少在西方世界,应该说对中国的负面看法的确比较重,而这样的大环境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记者:俞伟雄教授,您对这份民调结果又怎么看呢?

俞伟雄:不只是西方政府,目前西方民众都对中国持负面看法。但我觉得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这些看法针对的并不是中国人民,而是中国政府。毕竟从去年的香港“反送中”运动到今年的中共病毒疫情,北京当局近期的种种做法与西方自由民主的观念产生了冲突。

最近一直有人问,美中脱钩是否会发生。我认为脱钩是会发生的,但不会那么快。其实在高科技领域,脱钩已经在发生了,未来可能还会更明显。但这是不是代表一切中国制造的产品都不能再出口美国了呢?我觉得这还有待观察。基于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美国总统川普要作出一个决定,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知道一些结果,但这可能还要等到11月(美国总统大选)。

因此,美中并不会达到全面脱钩,但在高科技领域,考虑到国家安全、医疗和民生等问题,双方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少。

记者:刚才两位都提到,中国制造毕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苏展教授,在您看来,尽管疫情势必会重组产业链结构的升级,中国制造是否也有一些环节是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的呢?

苏展:相对来说,中国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如说,在传统制造业上,这些年中国其实也想放手,包括一些中企也已经走出去了,到越南、印度等国家去生产了。

目前中国在消费品或者中底层工业产品上,它的优势就在于其产业链已经比较完整了。这些年来,中国在很多地区都打造了非常健全的产业链,这是越南、印度等地中短期内做不到的。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尽管平均工资可能比越南高出六成左右,但中国的效率还是不错的。

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试图支持一些国企和个别民企的发展,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套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如果你制造的东西只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话,这很难行得通。西方企业会进行抵制,还会对本国政府施压,迫使它对中国采取措施,这就是中国政府正面临的一大问题。

 

标签: 新闻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