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中国经济真正的定时炸弹要爆

中国经济真正的定时炸弹要爆

作者: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 已发布 2019-09-11 20:35, 上次修改时间: 2023-02-01 05:41
贡献者:淳真(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目前中国各地方政府基本提前完成全年债券发行总额,有消息指中央计划提前下达2020年的地方债额度。而将有3.8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到期,这被指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定时炸弹。
中国经济真正的定时炸弹要爆

有消息指中央计划提前下达2020年的地方债额度。(图片来源:pixabay)

 

11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这是有记录可查的第三家金融机构破产,个人的存款怎么办?

包商银行被接管到期 进入破产程序

今年5月,中国央行称,因疫情影响,包商银行后续处置工作进度需适当延后,接管期限延长六个月,自2020年5月24日起至2020年11月23日止。

11月23日接管到期,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破产的批复》称,原则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

11月14日,包商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称,该行拟于11月13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总计:585,639,344.13元)不再支付,包商银行已于11月12日通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授权其在减记执行日进行债权注销登记操作。

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为增加二级资本公开发行的债券。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资本由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甚至三级资本构成。二级资本亦称附属资本或补充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基础中扣除核心资本之外的其它资本成份,是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指标。

债务减记指债务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偿还,并且确定无能力偿还时,将债务作为不良债务进行核销,通俗点来说,就是债务一笔勾销。

对于全额减记二级资本债的原因,包商银行表示,11月11日收到了中国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认定包商银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的通知》。

包商银行65亿元人民币二级资本债因“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全额减记,这是中国金融史上首例事件。

中国官媒《证券时报》8月3日报道称,“明天系”209家空壳公司套取1,560亿元,全部成为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的惨痛教训。

截至目前,金融大鳄肖建华经营20多年、资产规模达3万亿的“明天系”基本被瓦解。在鼎盛时期,“明天系”控股23家、参股21家金融机构。

据悉,肖建华只是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家族的马前卒。并且,肖建华也替多个中共高官家族工作。

此前已经有两家金融机构破产

其实中国的银行破产倒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记录可查的一次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海南发展银行因为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信誉差等原因,在耗尽了准备金和政府34亿元的救助金之后仍未能摆脱困局,最终宣布破产。

另一次是2012年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进入破产司法程序,成为中国首家被批准破产的农村信用社。

除这两家之外,其实,还有一家金融机构差一点倒闭。汕头商业银行由于经营问题,产生了很多坏账,而无法向个人储户兑现。2001年,中国央行勒令其停业整顿。但汕头商业银行规模较小,总负债在50亿元左右。所以,最终度过危机。

金融机构破产后,个人的存款怎么办?

中国《存款保险条例》中明确规定,一旦银行破产,对于个人存款最高赔偿为50万元。

但是要注意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并不属于存款,所以也不适用于存款保险制度,不会按照50万的上限给予赔偿。因此中国民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要小心了,一旦出现意外就是血本无归。

 

 

永煤债违约、华晨光速破产,背后的地方保护主义隐约可见。

后果是大批债券被迫取消发行,庞氏债务滚动资金链瞬间绷紧。11月21日,金融委发声严打“逃废债”。

1990年代初期,中国也曾发生过有地方保护主义“逃废债”现象——历史总是最好的老师!

1990年代初的“三角债”、“逃废债”现象是如何产生并解决的呢?

自1949之后,中国社会的工农剪刀差长期存在,利用工农剪刀差剥夺农村剩余劳动产品将其投入工业,是中国实现快速工业化的主要驱动。但长期的工农剪刀差造成了供需的严重失衡,众多农村居民劳动剩余产品被剥夺,几乎没有消费能力,大量投资的工业产能无法找到有效需求,严重供过于求,进而造成债务上的困扰。债务上的困扰可以用货币超发将问题延后,但问题的积累却会越来越深!

1988年,为解决长达几十年积累的供需失衡问题,中国进行了价格闯关。然而,物价的快速上涨形成了恐慌心理,刺激居民大量囤货。物价随之失控,社会动荡加剧,价格闯关随之失败。

1988年的价格闯关留下了一个难题,深层次的矛盾尚没有得到解决,物价失控现象反而浮出水面。为抑制物价,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收紧。

随着货币收紧,长期以货币超发掩盖的债务问题无法继续进行庞氏滚动,1990年初,“逃废债”和“三角债”现象随之急速增多。其中多有地方政府暗地里以各种手段支持地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根据有关方面测算:“1989年全国工业企业不正常的拖欠大体在四五百亿元左右,至1990年初猛增至2000亿元,而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000多亿元”。

1991年,朱镕基从上海调任中央。1991年6月1日,时任总理李鹏召开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研究清理三角债问题,朱镕基开始主持清欠“三角债”,打击“逃废债”!

朱镕基研究后认为,“三角债”、“逃废债”是由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形成的,出现了前清后欠、边清边欠、越欠越多现象,并提出几点意见:1)清理固定资产拖欠。全面铺开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非常严重,大量拖欠资金,是三角债的源头。要压降项目投资。2)治理流动资金,清理库存,缓解资金流动性,效益不佳的企业要压降产能。3)反对和克服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克服和纠正“拖欠有理”、“拖欠有利”、“拖欠出效益”的错误思想。金融没有纪律,结算没有秩序,还能搞经济、搞生产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哪有不还钱的道理!(摘自——《朱镕基讲话实录》)

第三点就是特别针对地方保护之下的“逃废债”提出警告。

朱镕基清欠“三角债”成果卓著,但从历史发展来看,90年代初“三角债”、“逃废债”现象的最终解决源自:

1)货币放松。1989年的一些事件冲击让中国经济问题恶化,1989年下半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以图缓解问题,货币放松让债务庞氏滚动难度下降。

2)盈利能力提升。1991年以来中国产能得到一定程度消减(朱镕基清理三角债时压降),1991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加快改开进程,中国过剩产能对外输出渠道拓宽,产能(实现压降)与内需(以外需补充)的矛盾得到相当程度缓解,从而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经济管制的大幅放松也让经济效率明显提高,这都提高了企业偿债能力,从而在根本上缓解了“三角债“、“逃废债”现象。但仍制造了大量坏账,1998年四大国有银行不良率31.38%。

小结:

从90年代的经验来看,“三角债”、“逃废债”现象的的集中爆发(90年翻了4倍,占当时GDP的1/9),源于货币收紧和企业盈利不足(深层原因是长期投资过剩,需求不足)的共同作用。

人穷志短,企业穷了也一样,但凡能借到钱让债务继续滚动,没到最后一刻谁会想去“逃废债”?

金融委打击“逃废债”固然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但从根上解决“逃废债”问题只能是提高企业盈利和放宽货币政策。

1)放宽货币。目前,汇率是放宽货币政策的拦路虎。

2)提高企业盈利。90年代提高企业盈利的驱动因素,无非两点,改革——市场化提升效率,开放——对外输出内需无法消耗的产能。

那么今时今日,这两点是否还有发力空间?……

 

 

最开始看到了华晨汽车破产的消息,哪知消息出了没多久,华晨集团副总裁齐凯向媒体回复说:“没有的事,一切正常”。他说了这话之后,又发现官方的新华社已经刊发了华晨集团破产重组的消息……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事情都到了这种地步,还鸭子死了嘴硬。

如果放在去年,说华晨这种巨头会破产,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放在今年这个庚子年,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一件一件在发生了。截止今年,华晨的总资产依然超过1900亿,而今年还被称为汽车元年。在汽车行业迎来第二春之际,在这样的情况下,华晨就这么申请破产了。

这对于中国企业巨头来说,绝对是划时代意义的大事!65亿债务,压垮一个大型汽车集团!习惯就好,这样的事以后越来越多。

1

国内很多人现在都讲目光聚焦到了国内电器销售巨头苏宁的身上,这可是总资产高达4000多亿的巨无霸。为什么苏宁会被盯上呢?

第一件事就是最近永煤带动全国信用债市场暴跌,而国内的多只债券也是跌幅巨大,说白了就是市场不信任这些公司的还债能力,导致国美自己掏10亿元出来回购债券。

第二个让苏宁被盯上的就是恒大许家印对深圳市政府写的那封软硬兼施的求救信,说恒大倒闭会给中国带来系统金融风险,会导致331万人失业,204万业主面临工程烂尾等等。结果,许家印用了120个小时,让恒大惊天大逆转。其中最关键的是许家印引入了1300亿战略投资者,基本是他的朋友圈。其中投资了200亿的是苏宁张近东,苏商大佬。正是因为这1300亿战略投资资金到期,如果不能债转股,就要还钱了。而苏宁借给恒大的这200个亿,是所有战投里面资金额度最大的一笔。

2017年9月,张近东与许家印的“交杯酒照”开始在网络上疯转,一时间,外界猜测之声不绝于耳:难道恒大苏宁就要成为一家人了?果不其然,正如大家所料,2017年11月6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苏宁电器集团之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将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在恒大地产增资扩股完成后,南京润恒将持有其4.7%的股份,恒大与苏宁的联姻成为了现实。

但是一晃3年过去了,恒大借壳深深房上市的消息遥遥无期。恒大逼宫的求救信发出后,恒大危机正式被引爆。中国政府层面也不得不协调。随之,恒大紧急组织所有战略投资方开了一个会,包括苏宁张近东在内的近900亿的战投方,再次对恒大伸出援手。

许家印、张近东一同现身《恒大地产集团增资协议》补充协议的签字仪式。危难关头,苏宁再次伸出援手,张近东等战略投资者在恒大关于战略投资转为普通股权长期持有的补充协议书上签字。这意味着恒大1300亿的债务危机基本上被解除了。恒大度过危机,但是苏宁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恒大许家印还不起钱之后,债主苏宁张近东要被压垮!

2

这几天,某知名财经人士针对最近国内债务雷爆的消息,发了一条简单的推文,内容很简单,就是五个字:“下一个,苏宁”。文字表面可以说是语焉不详,但意思很明白,苏宁的资金链崩盘在即。

上半年被抓的博信股份董事长罗静,引发的34亿元爆雷合同,与其关联的基金公司,牵扯出京东、苏宁合同造假。这也是一件棘手的事。

最近,国内信用债纷纷雷爆,苏宁系列债券价格大跌,传言苏宁被市场做空。网络流传了多则关于苏宁陷入债务危机的消息,指苏宁目前债务规模庞大,目前苏宁一年内要偿还的债务1368亿,而手里现金只有248亿,还债是个大问题。且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很多,现金流不足,资金流面临较大压力,可能即将违约雷爆。

很多时候,预言和流言都有自我实现的功能。如果再联想到最近南京前首富杨宗义被抓,可以说苏宁目前的处境确实就显得有些诡异。面对市场上刮起的这股做空苏宁的妖风,苏宁居然也出来辟谣了。

日前,苏宁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公告称,近日,我司发现个别不良主体和个人通过海外社交平台策划发布针对我司的不实言论,诋毁我司声誉,造成恶劣影响。我司对利用境外社交平台恶意攻击国内企业、试图影响舆论环境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对相关当事主体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按照辟谣定律,苏宁不辟谣不澄清还好,这一澄清,反而说明真有问题了。很多网友和媒体开始挖苏宁的老底,盘查苏宁的战略发展和盈利情况,挖苏宁的财务数据了,算资本负债率等基本财务指标。

3

苏宁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家电零售商,早期占据了中国电器零售行业的半壁江山,也为苏宁积累了丰厚的“家底”。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习惯的迅速改变,苏宁迫不得已着力向电商转型,名字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再到苏宁易购,确立了打造“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模式,提供全场景消费服务。

但船大难掉头,苏宁易购押注新零售、打好新零售这场仗所要面对的挑战难度不小,全员线上转型并不顺利。面对阿里、京东等平台冲击以及3C、家电行业的变局,苏宁渐渐力不从心。

自2014年以来,苏宁易购就已经陷入了主业亏损的状态。表面上看,苏宁的营收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净利润水平却开始大幅下降,主业亏损也越来越大。所以苏宁就像贾府,看起来家大业大,其实里面都是空架子。

最近7年,苏宁易购累计税前利润总额看似达到了356.6亿元,但其中包括了累计高达513.9亿元的投资业务等巨额“副业”所带来的利润。剔除这一数字之后,苏宁易购最近七年的业务性亏损额可能高达157.3亿元,如果再将其他的一次性损益剔除,苏宁易购的主业七年间实际亏损额将更大。

苏宁易购占苏宁集团总营收的九成以上比例,主业持续大额亏损,导致苏宁处于连续“失血”状态。好在副业的投资和资产甩卖,贴补了主业的巨亏。最典型的就是2019年,苏宁易购曾通过减持阿里巴巴股票和出售苏宁小店业务在内的一连串大手笔取得的合计217.9亿元的巨额投资收益力挽狂澜,实现其当期利润表数字的“转正”。

到了2019年,把苏宁小店、苏宁金服等亏损板块踢出合并报表范围。靠着出售所持有股票、旗下资产,辅以高超的财务技巧,苏宁易购在报表上顽强的维持了几年的辉煌。这里说的是苏宁主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差,这是出问题的一个征兆。

4

现在企业巨头出事,很多就是因为过度扩张,杠杆过高导致高负债,最终被债务压垮的。苏宁也不例外。

张近东将苏宁的资产划分到两个上层持股母体:苏宁电器和苏宁控股。苏宁电器并表苏宁易购、苏宁置业,拥有苏宁的零售、地产、物流等核心业务,也是张近东在上市公司之外的主要发债融资渠道。苏宁控股则持有苏宁体育、苏宁文创、苏宁金融以及投资等非核心产业。

苏宁的地产和金融业务这几年膨胀迅速,在二、三线不断开发苏宁广场、酒店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项目。苏宁同时涉足文化、体育、投资等多元化产业,连续大手笔“买买买”,先后收购PPTV、龙珠直播、国际米兰等,组建了文创、体育集团。

苏宁信奉“宁可买错,不可错过”,可能张近东认可“规模压倒一切,速度决定命运”、以及近来流行的说法“大而不倒”。但是,这样疯狂扩张的表象,是用大举借债和收购换来的。准确地说,是靠持续扩大有息负债规模的方式来实现的,本质上属于借钱投资。但投资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而且借的钱是要还的。

2016年,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达成战略合作,苏宁易购则出资140亿元认购了阿里巴巴1.05%股权。2017年和2018年,苏宁易购分三次出售了上述阿里巴巴股权,盈利约140亿元,两年给上市公司贡献利润分别为32亿、110亿元,占利润的绝大部分。可以说,这是苏宁这几年最好的一笔投资了,而其余的投资则一言难尽。光见着花不少钱,没见到赚很多钱。

2017年底,苏宁电器通过旗下南京润恒出资200亿元,成为恒大地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持股恒大地产4.7%股权。彼时,恒大地产谋求在2020年回A股上市,假设成功,苏宁系将继“炒股”阿里巴巴之后再次获得丰厚回报,美化苏宁电器的业绩。可惜天不遂人愿,恒大地产回A股之图在最近终告失败,苏宁的投资也“泡妞泡成老公,炒股炒成股东。”这200亿的资金算是搭进去了,恒大也没钱还给他。

2019年,苏宁易购又分别以48亿元、27亿元收购了家乐福中国和万达百货,商业项目投资回报期较长,资金压力较大。万达百货也不是省油的灯,持续的亏损在一年半载之内恐怕也难于盈利。

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影响,苏宁置业的业绩也是后继乏力。今年上半年,苏宁置业营收12.46亿元,净利1.01亿元。这也是毛毛雨,起不到作用。目前,苏宁置地也在2019年停止了拿地,但还有太原、南昌、绍兴、西安等地的13个苏宁广场在建,已投资200多亿之外,剩余投资规模仍需300多亿元,接下来的资金链绷紧,千亿短债缺口求破局。苏宁不断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的方式加大举债,由此导致的代价必然是有息负债规模的骤增。毕竟借钱,那是要还的。

苏宁电器是苏宁系的核心资产平台,也是主要的发债融资平台。苏宁电器2020年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苏宁电器总负债规模达到3000亿元,其中有息债务规模接近1800亿元。可苏宁的净资产只有1000多亿。

最近,包括“18苏宁01”、“18苏宁02”、“18苏宁03”、“18苏宁04”、“18苏宁05”在内的多只苏宁易购债券出现连续阴跌。这表明了市场的担忧,担心苏宁电器在没有收回给恒大的200亿战投款后,苏宁系的偿债能力存在压力。目前苏宁一年内要偿还的债务1368亿,而手里现金只有248亿,这样明显恶化的还债能力数据,是个债主都会担心苏宁的还债情况,担心苏宁违约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苏宁易购主营业务低迷,有息债务持续攀升,各项偿债指标持续下滑。多方面业绩表现可以断定,苏宁易购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已出现恶化。现在苏宁信用债在纷纷下跌,整个债券市场融资利率都很高,连国债收益率都被带动上涨了,说明包括苏宁在内的中国这些企业巨头要想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已经越来越难,债券市场如此,银行抽贷断贷也会进一步跟进,破窗理论谁都懂,借新还旧只能是做梦了。

苏宁救了恒大,现在苏宁要被拖下水了,谁来救苏宁呢?我看张近东找不到这样的好兄弟来帮自己了。剩下的就只有交给市场,也许苏宁将会步华晨的后尘。这个可能性现在看是越来越大了。

5

从蚂蚁集团、腾讯、万达被打压,到最近恒大、孙大午、杨宗义、李怀庆等人事件,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之艰难。最近看到一个刘强东的视频,说京东每年交2个多亿的工会会费,但是员工出事却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我在推特上给出的评语是:杰克马嘲讽金融监管刚刚出事了,你是嫌他们打土豪的理由不够多,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现在不光是民企,国企雷爆也是纷纷不断,永煤、华晨等就不说了。11月19日,中国国企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负债371亿,进入破产重整司法程序。不管是直接融资的,还是紧接融资的,这些企业的破产重组,必将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1600亿的华晨破产重组,震动资本圈!如重组成功,金融机构可保留部分债权或转为股权,如果不成功就进入破产清算,但受偿率一般不高于30%。此前东北特钢破产重组后,金融机构受偿率约为20%。目前华晨重组方案清偿率是个位数,将拖垮一批金融企业。

虚高评级的企业债务出清,就像大象到底,压死的是着地点的一片小动物!希望大家不要成为这样的小动物……

 

 

国际金融协会(IIF)18日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中国债务累计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5%,即GDP的3.35倍;有报导称,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增长最快,增到了GDP的1.65倍。

《华尔街日报》指出,跟以往不同,今年中国债务的最大推动力来自非金融企业债务,而不是政府债务。截至第三季,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165%,亦即GDP的1.65倍,占了总债务半数;去年同期是GDP的150%。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2019年中国GDP总值为99万亿人民币,约14.3万亿美元。

报导中提到,中共政府愈来愈准许企业提高债券发行规模,而不是向银行贷款融资。不过,近日接连传出大型国企债务违约,引起市场关注,如宝马(BMW)合作伙伴华晨汽车集团、国企永城煤电控股、记忆体大厂紫光集团等。

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发表报告写道,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流动性疲弱,以及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强而抛售中国债券,中国企业违约潮将在境内境外蔓延。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赞迪(Mark Zandi)曾警告,中国企业债对全球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并且增长非常迅速。

彭博社报导,2020年中国有3.65万亿人民币企业债券到期;《纽约时报》则估计,中国企业今明两年约有1.4万亿美元国内债券、二千多亿美元国外借贷到期。

今年上半年,由于中共当局要求银行业提供再融资、允许延迟还款、更新债券使其还款期限更长等,使得企业违约率趋缓,可是当前经济状况已不可能提出更多的金融支持。

安德思资产管理公司(Adamas Asset Management)投资长陆修泉(Brock Silvers)就认为,中共政府既无弹药,也无心阻止企业违约。

另外,中共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本月稍早也发表报告,称今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前三季度已上升了27.7个百分点,杠杆率超过270%。“杠杆”在金融界即指借钱融资。换句话说,这份报告称中国债务规模是GDP的2.7倍,较IIF计算的为保守。

该研究所所长张晓晶17日还表示,预计中国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上升30个百分点左右。

他强调,对于高杠杆率的风险须特别关注中小银行的坏帐率上升,其次是杠杆率高,每年利息支付也很高。今年预估利息支付达GDP增量的1.5至2倍。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显示,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债务是GDP的2.7倍,国企债券不断违约甚至破产,被媒体称为芯片产业“国家队”的紫光集团也违约,芯片国产化进程因此出现警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例会上称,今年中国杠杆率上升得非常快,前三季度已经上升27.7个百分点达到270.1%,也即是说债务是GDP的2.7倍,今年全年估算下杠杆率增幅大概在30个百分点左右。

张晓晶认为,现在债务风险方面主要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中小银行坏账率肯定会上升,会在总量中有所体现;二是杠杆率高的时候,每年支付利息也很高,最高年份时候支付利息一度达到增量GDP的两倍,今年也会是很高的水平,基本是在1.5倍至2倍。

自今年2月,北大方正集团爆出2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债务违约以来,华晨汽车、河南永煤等多家国企接连出现违约。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中经院)统计,总违约金额近160亿元。

不过,这尚未加计其它还在确认中的债务,例如,据《澎湃新闻网》报道,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方正集团截至10月底申报的总债权金额就超过2300亿人民币。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汽车企业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法院的裁定称,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

华晨集团作为辽宁省属国企,直接或间接控股、参股四家上市公司,并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与宝马合资成立华晨宝马公司。有中华、金杯、华颂这三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而北京当局重点扶植的半导体公司清华紫光集团(Tsinghua Unigroup)也惊爆债务违约,算起来是第十起国企违约,此一违约事件可能只是中国整体债务危机所浮现的冰山一角。

紫光集团11月16日一款价值13亿元的私募债违约后,债券信用评级立即遭断崖式下调,又因存在交叉违约风险,导致旗下多个债券的交易价格接连两日暴跌。其它尚未到期、总规模约24.5亿美元的4款债券于11月18日起在香港交易所暂停交易。

另据紫光集团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还有高达1567亿元的有息债务要还。其中,近820亿人民币的债券将于明年上半年陆续到期。

目前,紫光集团是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与英特尔等全球IT巨头都有合作。作为中国芯片产业排名前列的紫光集团若无力还债,很可能步方正集团的后尘,被迫宣布破产。这使得不少媒体纷纷以“中国科技泡沫再度被戳破”、或“中国半导体梦碎”来形容此次债务违约事件。

据《美国之音》11月20日报道,台湾中经院副研究员吴明泽认为,“像紫光集团这么大、又是国企,我认为,(官方)不至于真的会出手把它救起来,而是可能做一些(融资)安排,让紫光集团可以提出一些还款计划,让投资人或者银行接受,但如果真的不能接受的话,可能就是政府去整个收归国有。”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也认为,官方应该会注资救紫光,但他以“喂毒”字眼形容这种纾困:因为经营不善的中国国企本来就获利能力差,在经济下行的情势下,更难发挥销售力,此时,官方给再多钱也只是越帮越糟。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则说,紫光集团用这种财务困境“绑架”官方,官方应该会被迫从税收和资金等面向,争取让紫光集团有被重组的余地。不过,他也质疑,中国一些地方公务员的薪资都给拖欠着,到底还有多少财力可以救紫光集团。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债规模快速攀升。虽然北京当局于2017年采取了去杠杆化的措施,以减缓其年增幅度。但随着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再加上今年武汉肺炎疫情的负面冲击,中国企业近两年不得不再度透过发债,来维持营运。

 

 

中国经济不断下滑以及受到贸易战的冲击,北京当局重新走回刺激经济的老路,靠央行不断释放流动性和地方政府发债来救经济。

9月6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财政部“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作用下,1-8月新增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1%,较去年同期降低44个基点。截至2019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4,139亿元。

中国官媒《证券日报》报导,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今年地方债发行速度加快,为增加财政投资、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财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方政府今年前8个月地方债发行总额,基本上已提前完成了2019全年地方债发行额度。据路透统计,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5,695亿元(人民币,下同),略高于上月的5,559亿元,至此今年前八个月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

  国金证券周岳等人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地方债发行体量上,山东、湖南、安徽位列前三,合计占8月总规模的31.29%;从发行期限结构的角度分析,8月地方债发行期限以五年为主。

路透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今年中国地方债发行总量已达39,626.08亿元;去年全年则累计发行地方债41,651.67亿元。

对于今年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周岳等认为,若不考虑往年留存额度,年内新增地方债发行额度仅剩1,847.8亿元,另外加上借新还旧及置换债发行金额,9-12月地方债仍需发行6,672.16亿元。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导称,监管部门已下发文件,要求地方报送2020年重大专项债项目资金需求情况。报导并援引文件称,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今年将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在内外不确性因素之下,财政调节压力大。而今年新增额度已经接近完成,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债务限额,大概率也会提前实施。地方债提前下发额度理论可达1.85万亿元,实际提前发行规模有待观察。

往年新增地方债务额度,有在3月中共政府“两会”后下发的惯例,再经过层层下达命令,正式开始发债一般在5月之后。如今,已经着手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债务限额,各级政府寅吃卯粮。

标准普尔预估,未来两年各地方政府将有3.8万亿元债务到期,恐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风险。

近期,中国有多个省级审计单位对地方政府要偿还的债务规模,发出令人忧心的报告,其中山西省政府审计单位表述,未来五年该省将面临沉重偿债压力,今年底前必须偿还34%的隐性负债;但未公布实际金额。

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还从未被官方公布过具体数据,隐性债务通常是指不直接属于地方政府预算的债务,但仍被归类为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s)和省市政府经营的企业,是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

  标准普尔指出:“最迫切问题在于,债务缠身的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对已经陷入麻烦的LGFVs进行纾困;如果一些大型LGFVs违约或破产问题蔓延,将会腐蚀市场信心,伤害政府信誉,波及金融体系稳定。”

今年3月7日,在中共政府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到2018年末,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8.39万亿元,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刘昆坦言,确实有一些个别地方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法定限额外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也就是所谓的政府隐性债务。

地方债务风险其实已经集聚,只不过地方政府大量的、不断的“借新还旧”,让问题看起来表面很平静。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018年5月19日在北京参加某论坛时透露,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利息都还不起。

《财富中文网》曾发文认为,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披着企业法人的外衣,但它们一直以来却更像是变相的地方政府分支机构。如果说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靠近金融危机的深渊,那么债市将是第一个爆发的定时炸弹。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