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上海帮“造芯”记

上海帮“造芯”记

作者:记者张顿报导 — 已发布 2020-06-17 04:20, 上次修改时间: 2020-06-19 04:05
贡献者:淳真(责任编辑)
来源:大纪元新闻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共计划“造芯”,即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汇集一批高科技企业,包括芯片制造企业。正好2000年时,美籍台湾人张汝京想到大陆开办芯片加工企业,双方一拍即合,上海帮将中芯国际引进到了张江,并获得大量原始股。由于种种原因,中芯国际此后近20年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与台积电的官司更是令其元气大伤,使得目前其与台积电在营收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上海帮“造芯”记

日本《日经》中文网5月25日报导,中芯的制程技术落后台积电至少两个世代以上。 (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日经》中文网5月25日报导,中芯的制程技术落后台积电至少两个世代以上。 (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中芯7纳米芯片研发滞缓

5月15日,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公告,中芯控股与中共达成协议,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将分别注资15亿美元及7.5亿美元予中芯南方注册资本,中芯南方注册资本将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

但据《IT时报》近期报导,中芯国际作为大陆唯一能够提供14纳米制程的晶圆代工企业,虽然研发7纳米工艺多时,但高端光刻机缺位,使其研发进展滞缓。

据路透社今年1月6日披露,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劝说荷兰政府不要向中共出口高端光刻机。随后,荷兰政府决定不再续签阿斯麦公司的出口许可证,向中国企业出售的一台价值1.5亿美元的EUV(极紫外光刻机)设备未能发货。

荷兰的光刻机技术领先全球。半导体业是高科技产业,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共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

上海帮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中芯国际最初落户上海的时候,正好是江泽民任中共总书记的时期。

在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等的推动下,上海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浦东。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任内成立。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帮的招牌之一,与陆家嘴、金桥和孙桥同为浦东最早的4个重点开发区域。该科技园也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中的“第一园”。

1999年8月,在书记黄菊任内,上海当局颁布了“聚焦张江”方针,明确该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

2000年,美籍台湾人张汝京想在中国大陆投资、建造芯片厂,并到北京、深圳等地考察。据时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下称:张江高科)总经理的戴海波称,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在香港听说了“中芯国际”要在大陆设厂的消息,他立即与当时“中芯国际”的联络人联系,邀请他们一定要到上海张江看一看。

陆媒对此并不讳言。

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来说,“中芯国际”可以说是一块从来没见过的“大肥肉”。按照戴海波的说法:“过去在张江投资的最大的项目最多是三千万美元左右,中芯国际一进来就是十几亿美元,这在张江是从来没有过的。”

戴海波被认为是江绵恒的马仔,2015年被抓,2017年被判刑9年。

2001年1月18日,“张江高科”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向中芯国际投资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议案。

中芯国际的首批投资预计14.76亿美元,最后增加到近20亿美元。投资人包括大陆的上海实业、北大青鸟及美国的高盛、华登国际和台湾的汉鼎亚太等,其中上海实业是大股东,持股12%左右。

中芯国际2000年8月开始在上海动工,2001年9月25日上海第一个8英寸厂正式建成投产。之后,中芯国际在上海一下建了3座8英寸芯片厂。

2004年3月,“张江高科”获得5.1亿股中芯国际股票。当时陆媒报导称,由于招股价在2.41港元/股~2.69港元/股间,仅新股市值就大约有12.3亿~13.7亿港元,而其原始持股成本只有4.8亿港元,盈利异常可观。

报导指,中芯国际上市定位在3港元~3.5港元之间,照此估算“张江高科”的账面利润在10.5亿~13亿港元之间,折合每股收益超过0.8元人民币。

同时,中芯国际到2003年成了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

2008年11月,中共央企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并取代上海实业成为第一大股东。对于这次股权的变动,海外报导将大唐电信与一名现任政治局常委的家族成员联系起来。

从2013年开始,中共国家大基金及地方性基金对中芯国际重点扶植。截至2017年6月末,大基金已经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91%。

除了“张江高科”投资中芯国际外,上海帮在张江还有其它芯片制造领域的公司。台媒2000年披露,江泽民长子江绵恒与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合作组建宏力微电子公司,在上海建设半导体王国,总投资高达64亿美元。

王文洋的巨资从何而来?海外的报导指,王文洋透露他自己其实没出一分钱。几十亿资金都是江绵恒单方面出资,江绵恒才是真正的大老板。

中芯国际官司缠身 屡遭打击

但是,此后中芯国际的发展远没有当初中共所预料和吹嘘的那么好。

中芯国际从2000年成立到2009年的十年间,除2004年外,其它年份其净利润都是亏损的,而且是巨亏。而且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之间宿怨不断,引发一系列的官司。

1977年,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已经成为美国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而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这一年刚入职德州仪器,成为张忠谋的部下,两人共事近十年。

1987年,张忠谋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1997年,张汝京辞去德州仪器的工作,也回到台湾,在华邦电和中华开发资金的支持下创办了“世大半导体”(简称“世大”)。

三年后,2000年元旦刚过,张忠谋出资50亿美元收购世大,世大的股东们绕过身为总经理的张汝京,敲定了这起收购。之后,张汝京离开世大。

2000年4月,张汝京在英国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国际。公司一成立,张汝京就开始四处打电话、发邮件、找熟人,不断从台积电和台联电挖墙脚。

台积电从2002年起对中芯国际发动诉讼战,并指控中芯国际通过各种不当的方式取得台积电商业秘密及侵犯台积电专利,比如已延揽超过100名台积电员工,且要求部分人员为其提供台积电商业秘密。这已经严重侵害台积电的合法权益。

2005年2月,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赔偿,与其达成和解。

2006年,中芯国际未经允许使用了台积电90nm技术,由此再次遭台积电起诉。这次起诉战一打又是三年。

2009年11月3日,美国加州联邦地方法院传来消息,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官司成立,中芯国际被判败诉。

2009年11月10日,中芯国际宣布与台积电签订和解协议,向台积电分四年支付2亿美元现金,同时向台积电发行新股及授予认股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持有中芯国际10%的股份。但中芯2019年5月宣布从美国退市后,台积电立即出售持有的中芯股份,仅剩0.2%。

历经近二十年发展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在营收上的差距扩大

芯片生产大致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产业。

在芯片制造上,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厂商是台积电。台积电现在已经实现5纳米工艺制式的量产,而号称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才刚刚完成14纳米的量产。

业内评估,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的水平存在二至三代的差距,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十年左右。

2004年,台积电总营收76.5亿美元,而中芯国际营收9.75亿美元,双方差距在7.8倍。

2019年,台积电总营收2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而中芯国际营收22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3%。台积电去年的总营收是中芯国际的11.2倍。

换句话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在营收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上海是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的发迹地,江泽民的两个儿子一直在上海捞钱。江绵恒在1999年成为中科院副院长后,一方面以国家之名推广“自主芯片”,一方面在上海靠“造芯”捞钱。

华虹集团半导体制造大幅落后于台积电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芯片代工厂核心竞争力的指标是半导体内电路间距,业界用纳米(nm)级别区分。

当前实力最强的是台积电,已经量产7纳米的芯片,5纳米进入试产阶段,3纳米、2纳米的研发正在推进中。

在中国大陆,芯片制造第一位的是中芯国际。中芯在2015年、2019年分别生产28纳米、14纳米芯片,与台积电差距在两代左右。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华虹集团(属下有华力微电子、华虹宏力等晶圆代工厂)。但华虹集团现在量产的最先进制程还是55纳米,也远远落后于中芯。

华虹集团今年1月披露,集团14纳米FinFET工艺全线贯通。但其良品率仅有25%左右,远未达到超过90%的量产要求。

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的总营收、净利润与台积电差距较大。2019年,台积电总营收是中芯国际的11.2倍,净利润是67.8倍。而华虹集团2019年总营收,仅有中芯国际的一半。

华虹集团的股东被指有江泽民家族的身影

西方国家1996年签署的“瓦森纳协议”对中共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半导体作为高科技产业也被包含其中。

无奈之下,中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投巨资设立了“908”及“909”工程,先后建立了华虹、华晶两大国有企业,试图自力更生生产芯片。

1997年7月,华虹集团和日本NEC合资成立了华虹NEC。

2003年,华虹集团全面收回华虹NEC的经营权,日方退出,华虹NEC也正式从半导体加工厂转型升级为中共第一家晶圆代工厂。

华虹集团的三大股东分别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国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国有独资的综合性投资公司上海久事,以及以投资经营为主的国有独资资产经营公司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属于“典型的国企”。

上海著名律师郑恩宠曾表示,上海仪电实际由江泽民的长子江绵恒控制,而江绵恒也透过上海仪电成立不少子公司,例如上海科技网通。

2000年底,在上海张江中芯国际一路之隔的地方,有一家叫做宏力的晶圆代工厂也开始动工。

2010年1月,华虹集团和宏力半导体组建了华力微电子。

2011年12月,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合并,将名字改为华虹宏力。这样,华虹集团有了两家晶圆代工厂,华虹宏力和华力。

2014年6月,中共政府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就是俗称的“大基金”。大基金一期3年的时间,累计募集并投资了约1400亿元人民币,约70家半导体公司得到资金的补充。

江泽民家族在上海张江“造芯”的布局

江绵恒在1999年11月出任中科院副院长之后,江以手中权力,一方面以国家之名推广“自主芯片”,一方面在上海打造个人的电信和芯片王国。

在2010年与华虹合并的宏力晶圆代工厂,从成立一开始,江绵恒就参与捞钱。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2000年透露,江绵恒与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合作成立了上海宏力微电子公司,在上海建设半导体王国,总投资高达64亿美元。

这起涉及大陆和台湾政商界的“太子”合作的项目,当时备受外界瞩目。王文洋对台媒说,他自己其实没出一分钱,资金都是江绵恒单方面出资,江绵恒才是真正的大老板。

上海宏力的股权结构复杂。由于创始人王文洋所在的宏仁集团是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先进制造业受到台湾当局相关法令的限制,因此自企业成立之初,关于企业的股权架构便一直神秘地隐藏于公众视线之外。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超捷半导体曾先后两次对上海宏力进行股权投资,投资总金额为8300万美元。此外,日本三洋电机、上海联合投资也拥有宏力半导体的部分股权。上海联合投资(下称:上联投)是上海市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披露,当时上海宏力董事长系上联投副总裁。多方报导指,上联投等于是江绵恒的私企。

《江泽民其人》一书揭露,上联投是由一位名姓黄的上海市经委副主任在1993年8月创办,但运作几个月后,黄突然被调回经委,然后江绵恒被“空降”到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表面看上联投是国企,但实际等于江绵恒私产。由于江绵恒是江泽民的儿子,所以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做生意包赚不赔,海外华裔和西方商人包括雅虎掌门人杨致远等纷纷上门拜访或投靠,几年时间江绵恒已建立起他的庞大电信王国,2001年上联投和上联投控股的公司已有十余家。

多个上海帮相关公司盘踞在张江

另外,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专业从事高端医疗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被指是由江绵恒掌控。

上海联影医疗,筹建于2010年并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并在上海帮的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园等地建立了基地。

2000年时担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总经理的戴海波,被认为是江绵恒的马仔。

2015年3月,戴海波因贪腐落马。郑恩宠曾对大纪元表示,浦东新区有三个要害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区及陆家嘴金融区。在张江高科技区,戴海波做了五个企业的法人代表。

根据浦东新区税务局200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A类企业名单查证,这五大企业是:上海致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八六三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郑恩宠表示,戴海波管理的领域跟江绵恒的高度重叠,其中两家企业上海致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八六三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因涉及国家安全,需要特许经营,这可能与从事电信、军工的江绵恒有关联。

郑恩宠还指,戴海波一度升为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都说明他和江绵恒的关系不一般。

戴海波曾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市南汇区区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等职,2012年升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2013年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并兼任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

上海帮“造芯”——后记

2003年2月26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盛大发布会,多名上海帮高官悉数到场,包括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信息产业部司长闻库、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张鳌、上海交大党委书记王宗光、校长谢绳武、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焦扬等。会上,上海官方宣布“汉芯一号”——中共第一片“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研制成功。

对比国外同类产品的开发,英特尔用了40年,而“汉芯一号”的研发,只用了16个月。

“汉芯一号”的发明者陈进教授,也被称为“国产芯片的新教父”。同时,也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等各种头衔。

除了上海地方对陈进热捧,上海帮中还有贾庆林、李岚清等高层都曾专程视察“汉芯一号”。“汉芯一号”的评审专家是中科院院士组成的鉴定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是中国晶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3年后,陈进被曝出“将摩托罗拉芯片上的Logo用砂纸磨掉,重新打上‘汉芯’字样”的丑闻。

诡异的是,最后汉芯造假事件不仅没有任何相关部门与人员出面负责,主事者陈进还不知去向,相关科研资金也未追回。

有网文引用2011年业内披露的股权资料显示,陈进仍在幕后领导两家公司:上海新奥通讯和上海硅智晶片有限公司。

有海外评论认为,陈进显然不是技术高超,而是和江派高官关系非同一般。或许这是当年“非核心”的胡锦涛即使震怒促查,还是未能将汉芯造假门办到底的原因。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