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中国粮食危机凸显

中国粮食危机凸显

作者: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 — 已发布 2020-01-05 21:40, 上次修改时间: 2021-04-11 07:14
贡献者:天涯(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粮食出现危机!近日有消息传出杭州市余杭区政府部门号召全民屯粮,引发外界关注。近些年,大量农耕地被用于建商品房,导致粮食产量下跌,此次习近平到河南考察,必以粮食有关。她说:“近几年,粮食危机已经出现了,整个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是小麦完全依赖于河南和东北,粮食的增收就能显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是丰盈,还是亏空。而地方政府弄虚作假,其实河南基本农田根本没有那么多。”
中国粮食危机凸显

网传杭州市余杭区政府部门号召全民屯粮的消息(网络图片)

江西鑫粮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发布的调价通知(网络图片)

 

4月8日,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宣布,经过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将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令人关注的是,在新修订的条例中,“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是: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这个新规定的实质是要求各地的一把手,也就是到党委书记,直接负责粮食安全问题,希望以此提高各地政府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这使得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中国粮食问题的凸显,最早是2020年习近平到东北考察玉米田,让外界关注中国是否陷入粮食危机。2020年7月,粮食安全问题正式摆上台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召开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动员部署视讯会议。那次会议提出,要组织考核工作,全面促进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出现任何闪失。这也再次说明,中国确实存在严重的粮食危机。今年4月8日修订的《粮食流通条例》,在省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要求各地党的系统也要承担确保粮食安全的责任,显示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否则不会由中央政府出面,通过制定法规条例的方式,向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施加压力。

粮食安全对各国来说都是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尤其重要。如果中国长期依赖粮食进口,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这几年,中共一再强调要“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但从中美贸易战中,中方依旧大量进口美国玉米可以看出,事情没有这么容易。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中国的农业凋敝,生产资源不断加少,在各地积极投资工业开发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耕地流失严重,永久基本农田的控制线越来越难以守住,而现有耕地也存在严重的“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在可耕种农田减少,但国内消费不断升级,对粮食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要确保国务院提出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的目标,注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今年年初,中国肉品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7.1%;玉米价格的上涨,被媒体用“脱缰”来形容。此外,鸡蛋、小麦、大麦与稻米的价格都在上涨,就从侧面展示出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之严重。

另一个严峻挑战是,中国的国际环境的改变。随着中美两国的竞争加剧,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农产品进口一定会受到冲击。中共近几年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在为逐渐摆脱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做准备。但要做到粮食的充分自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去年年底,印度媒体披露,中国30年来首次从印度进口稻米,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稻米进口国泰国、缅甸、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供应商稻米每吨报价,都比印度高出30美元。一边是与印度进行边境争端,一边还要仰仗印度的廉价稻米进口,充分暴露出中国内循环不足,只能依赖进口的粮食安全窘境。总之,虽然官方一再制造中国粮食安全无虞的舆论,但粮食安全的问题实际上始终是中国的隐忧。

 

 

据《自由亚洲》电台3月9日报道,台湾南华大学荣誉教授陈世雄,曾在台湾中兴大学推广有机农业及有机校园十余年。陈世雄说:“我曾经有一年在首尔参加世界粮食会议,当时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演讲时曾说,我们中国只有世界8%的耕地,却要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所以必须吃基因改造的食物。很多科学家在反对基改的东西,但是没有用,因为他们活命要紧。”

《水果政治学》作者、策略顾问执行长焦钧表示,中国玉米跟大豆看起来是有被控制的可能性。“玉米、大豆的影响在于畜牧业,就是猪跟鸡没有东西吃,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会出现严重问题,如果把所有事情极大化,用推演的方式,把种源锁起来,中国一夕之间买不到,第一个影响的不是人,而是家畜跟家禽。”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报告指出,在2025年前,中国粮食将出现 1.3 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且三大主粮缺口将达 2,500 万吨。

为了表示对农业的重视,中共中央每年初发布第一份文件都是针对农业的,尤其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粮食种子和耕地问题更为重要。21世纪以来第18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1日由官媒《新华社》受权发布。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方面。

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比往年更加强调粮食安全问题,这份文件着重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求中国各省在2021-2025年期间提高粮食产量。

2月22日,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的粮食一直是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未来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消费的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同时,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本次中央一号文件同时提出,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等。

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不过,种子研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从种子研发到种子的商业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研发育种、田间制种、种子加工,这个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并且,高额成本投入后,产出还存在不确定性。

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对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则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农业“芯片”的粮食和蔬菜种子如果遭到断供,则对农产品产量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加剧了粮食危机。

 

 

今天,我们从目前全球极寒的气候角度,对全球粮食走势进行分析,同时也对未来人类的危机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判断,算是给大家作一个拓展思维的另类角度参考。

1
今年,极寒天气可以说席卷全球,在中国的朋友们应该有很深的感受。今年中国冬天的气温比往年低很多,之前南方很多不结冰的地方都结冰了。其实这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迎来了一个新的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开始下降导致的。那么这个小冰河时期和目前全球粮食产量减产以及目前横行全球的瘟疫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知道,太阳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来源,也是地球上一些生物生存的基础。太阳将能量辐射到地球上,植物(农作物)作为能量收集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收集起来,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基础(食物),还是大千世界各种生物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太阳光照,没有太阳对地球的辐射,地球上应该什么生物都不会存在。

关心天文的朋友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太阳黑子。太阳活动是有周期性波动的,即分为极大期和极小期,约11年一个完整的周期。在太阳极大期,太阳表面布满了太阳黑子,经常有闪焰喷发,并且将数十亿吨的带电气体云抛入太空中,这就形成强辐射,对地球的辐射就强。太阳极小期就相反,此时,太阳黑子和闪焰的活动少,经常好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会发生,太阳辐射就弱,对地球的辐射也弱。

离我们最近的太阳两次休眠时期,一个是在明清小冰河时期17世纪上半期的时候,明朝灭亡时达到了顶点。那是一个寒冷、饥荒、瘟疫等很多灾难并存的时代,因为寒冷粮食减产,因为饥荒裁员出了李自成,同时还有鼠疫,大家看看《大明劫》这部电影其实有很好的体现,主要是讲鼠疫的,这些都和太阳辐射减小有关。而清军正是在这个时候南下,最终清朝取代了明朝。

而另外一个寒冷的时期就是1794年之后的几十年,太阳黑子处于极小延长期。太阳处于休眠状态,这一时期主要就是从印度爆发的霍乱,在全球蔓延。

而现在,也是处于太阳对地球辐射很弱的一个时期,部分科学家就认为新一轮太阳黑子极小延长期从2007年已经开始了(也有科学家认为从1996年就已经开始了),即太阳黑子数将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太阳将进入数十年的休眠期。这个冬天的寒冷可能只是小冰河时期的低谷的开始。

有一位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在2015年发表论文,认为从2020至2053年,即下三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磁场将会变得很弱,这意味着生成的磁场将会戏剧性地降至接近零,造成类似小冰河时期的现象。虽然这个理论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变难的理论是冲突的,遭到很多人怀疑,但是现在看来正在被验证。

2019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表正式文章说,未来的太阳第25周期的活跃水平将会是过去200年中最弱的一个周期,这支持了这位教授的理论。就我个人观点看,2020年的瘟疫大流行是对这位教授最坚实的支持,源于太阳黑子在极小延长期内,太阳辐射长时间处于十分低迷的状态,为病毒大流行提供了基础性条件,这是每次太阳黑子极小延长期内都会爆发鼠疫、霍乱等瘟疫大流行的根源。

既然太阳辐射减弱是瘟疫全球大流行的原因,当太阳辐射减弱之后,光合作用的效率就会下降,动植物能源的供给就会下降,粮食、肉类的生产就会下降,食品供需矛盾就会逐渐凸显出来,这个供需矛盾是怎么显示的呢?

在太阳辐射弱的时期,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农业的病虫害加剧,导致农业产量受损;太阳辐射弱的时期,在禽畜间传播的病毒也很容易流行开来,导致农产品损耗加剧和肉、禽蛋的产量下降等等,这就让动植物能源的产量下降,在国际市场上就会体现出供给下降和需求上升的现象,当出口国的粮食、肉类价格上涨过快的时候,就会导致本国的基本矛盾激化。此时,这些国家就会采取行动。

2

2020年,全球农业生产本身就很艰难,疫情、蝗灾、洪灾、旱灾、冰冻灾害不断,全球很多国家粮食都在减产。所以从去年年初开始,很多传统的粮食出口国比如越南、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印度等都在纷纷限制粮食出口。一时间,粮食问题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问题,粮价上涨也贯穿去年全年。

而到了去年下半年,粮食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紧张。去年三季度,俄罗斯民众的收入同比平均下降了4.8%,但11月俄罗斯粮食平均上涨了5.8%,面包、面粉、葵花油的涨幅分别为6.3%、12.9%、23.8%,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显然与国际供需失衡有关。为了压制国内矛盾,普京开始限制谷物出口。

从今年2月1日,俄罗斯开始对出口大豆征收30%的关税。2月中旬至6月底,俄罗斯将对小麦征收每吨25欧元(约合200元人民币)的出口关税。俄罗斯农业部计划从2021年2月15日至6月30日实施可出口小麦、黑麦、玉米、大麦总量不超过1500万吨的配额限制(这比同期正常出口数字低很多),以此来遏制俄罗斯国内的粮食价格涨幅。俄罗斯是全球小麦出口第一大国,占全球贸易量大约20%,俄罗斯控制出口的举措不仅会推动国际市场上的小麦、大豆价格,还会严重恶化国际上的供需局势。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小麦期货的涨势,非常凶猛。

美国、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等是世界上粮食和肉类最重要的供应商,除了俄罗斯在行动,阿根廷也开始动手。阿根廷农业部宣布,在2021年3月1日之前将暂停玉米出口。阿根廷农业部说的很清楚,突然做出此决定主要是为了确保本国的粮食充足。换句话说,他们的存粮也不多,要先照顾自己。阿根廷也是全球第三大玉米供应国,但自2021年1月1日起,阿根廷已经恢复对大豆征收33%的出口税。

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由于其国内大米供应不足,竟开始从其竞争对手印度进口大米了,这可是数十年来的首次。中国消费的很多大米都是从越南、泰国进口的,现在越南都要从印度进口大米了,可以想象中国的情况。而去年开始,中国也过去数十年来首次从印度进口大米。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肉类价格也在快速上涨,过去半年加拿大的涨幅约30-40%。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就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许未来加拿大控制粮食和肉类出口也不远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目前还看不到限制粮食出口的苗头。一旦美国加入限制粮食出口的队伍,那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的中国该怎么办?怕到时不是美国求中国买大豆,而是中国求美国卖大豆了。

当出口国不断限制出口时,国际市场上谷物、肉类价格最终就会进入加速上涨阶段;当有钱也买不到谷物和肉类的时候,饥荒就爆发了。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20年4月21日发出警告,因瘟疫会触发“圣经规模的粮食危机”,当时很多人只是当普通新闻一笑而过,但是现在呢?

2020年的世界已经很乱了,但2021年似乎还嫌2020年不够乱。2021年很可能是通胀开始失控的年份,摩根大通已经预计2021年美国的通胀率将上升到3%以上,远超现在的市场预期,看看下一步会不会有更多的机构跟进,也看看2021、2022年的目标通胀率会不会被快速提高。

一旦美联储被迫启动加息、缩表,2021年就更加精彩了!

 

 

2020一整年,粮食问题的热度就没下去过。

年初,世界粮食计划署就提醒大家警惕可能存在的粮食危机,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人口可能会多出来1.3个亿,确实很夸张。年中,中国又开始了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好不容易捱到了年底,种子和耕地又被放在了明年的重点工作清单里面。

在早先结束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种子问题的重要程度被拔得很高——“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这两句话背后的信息量可挺大的。

为啥这个事这么重要呢?看一下这几年的进出口数据就知道了: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进口的农作物种子有7.2万吨,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金额虽然不大,但是这个事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绝对的战略大问题。每年从国外进口这么多种子,等于自家饭碗被别人端在手里,这实在是有点让人放心不下。

国家重视,最先有反应的是股市,所以最近这半个月,种子股的涨势都很猛。除了隆平高科、万向德农这些搞育种研发的,不少名字里带“种”字的公司都表现不错,农发种业、登海种业,丰乐种业的股价更是嗖嗖地从10元涨到了18元,俨然成了这波炒作的龙头。这个场景太常见了,最后大概率会成为又一场匆忙落幕的短暂狂欢。

但种子、种猪问题,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先不说育种工作耗时久、见效慢,就算是国内公司全力以赴下场搏杀,外面也还有不少虎视眈眈的国际巨头,美国的杜邦、被拜耳收购的孟山都等等,跟他们比起来,中国总是要落后一些。

种子的问题有点复杂。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打从几千年前驯服野生水稻开始,老祖宗就把农业生产给摸透了。虽说因为错过了工业革命渐落下风,但托袁隆平老爷子的福,中国最终是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

近几十年,中国在主粮自主这一块做的不错,但在水稻、小麦之外,就没什么优势了。以玉米为例,美国杜邦旗下先锋公司的“先玉”系列凭借优良的性状、地毯式的推广宣传,已成了东北华北各产区的主要品种——这可是04年在中国本土培育出的种子,如今却成了别人的摇钱树。

说起大豆就更惹人唏嘘了。中国一直出产大豆,质量优良,1949年之前,美国人就不断从东北这些地方采集大豆材料。到了1974年9月,美国派了一支庞大的植物代表团访问中国,这个代表团从吉林、辽宁、南京、上海等地采集到了大量的野生大豆植株。中国把这看成野草,在他们那成了宝,后来就成了生物技术公司作为转基因研究和商业化利用的重要试材。

美国一方面给予大豆农场主各种补贴,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品种改良,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生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到了2000年,孟山都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了一项有关高产大豆检测的专利权,这项专利就源于中国上海郊区的一个野生大豆材料作亲本,还提出了64项专利保护请求。

这时候,中国的育种公司才反应过来——用中国自己的大豆植株育种,原来是侵权的。就通过这么几招,美国从中上游掌握了大豆的话语权。

抛开过去的是是非非不论,如今的国产大豆品种在市场上确实是日渐式微,人家的大豆运到中国都比自产的质优价廉,所以中国的大豆需求不得不长期处于依赖进口的窘迫状况之中。而在著名的“蔬菜重镇”山东寿光,国外种子的占比之高也令人乍舌。

虽说近年来国内种子公司不断闷头追赶,但在很多种类里国产种子的占比还是有点低,像以色列的圆椒、韩国的白萝卜,虽然售价不低但产量高、品相好,菜农们实在是不得不用啊。

关键是买来的种子也不能连着播种,杂交种的优良性状不能多代种植、外源基因又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最后只能不断从种子公司那买新种子来用。等到进口种子抢下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之后,涨价那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除了种子,畜牧业的问题也有点严重。

以猪为例,整个2019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10094万吨,中国自己就解决了4486万吨。旺盛的需求催生出了温氏、牧原等市值破千亿的养猪巨头,但本土猪种的繁育却远远落后于人。

农业部曾经做过统计,中国“土猪”一共有90个地方品种,但横泾猪、虹桥猪等8个品种的猪已经灭绝,岔路黑猪等5个品种濒临灭绝,还有25个品种面临濒危,个别猪种的存栏量甚至比大熊猫还少。

面对进口更多的产仔数、更高的料肉比合更快的生长速率,本土猪只能在无奈中日渐式微,猪种的不断更迭,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文艺作品中经典角色的形象——在1960年上海制片厂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跟六龄童老爷子演对手戏的猪八戒还是一只黑猪;可到了1987年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里,猪八戒则干脆成了一只白猪。

这样的窘迫状况,可不仅仅困扰着养猪行业自己。以占国人肉类消耗第二位的家禽为例,生长速度最快、产肉产蛋最多的白羽鸡祖代大部分依赖进口,就连北京烤鸭选用的肉鸭也是英国樱桃谷公司重新繁育得来,这实在是有点让人唏嘘。

考虑到畜牧业的繁育特点,大部分商业公司早就放弃了只依靠纯种的培育方法,转而采用在不同种间杂交的现代化繁育体系——

说的直白一点,长肉快的品种背后有着至少三代以上的完整繁育体系。人家出口的只是其中的子代和孙代,基因里的优良性状早都掺乱了,繁育个一两代就铁定开始退化、再不堪用了。

这就是赤裸裸的技术壁垒,单靠一腔热血实难轻松跨越。今年年初的时候,新希望的董事长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人说,养种猪就是做猪的芯片,而现在“猪芯片”必须要冲上去。

但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有点难度的。,跟芯片一样,种子也是个创新科研项目,中国需要补的课还不少。

就像一个提问中谈到的:“中国有5000年的农业历史,为什么却不如只发展了200年农业的美国?”

像在种业里,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占了全球过半市场的八大种业集团里,杜邦是美国的、孟山都被德国拜耳买了,只有先正达是中国公司,还是2017年才收购的。

其次,以目前的数据来看,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仍然偏低。2017年的时候,中国前50强种业企业年研发投入为15亿元人民币,仅接近孟山都公司的1/7,而在几家被热炒的“种子概念股”里,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隆平高科一家。

技术壁垒不是轻易就能越过的,这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当然了,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

这就涉及到一个有点年头的老词了——产学研结合。以中国国内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和丰富的物种资源来看,对原创性种质的保护和研究肯定是不能落下的,最起码类似当年大豆的悲剧不能再重演。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一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每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的,尤其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粮食种子和耕地问题更为重要。不过,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中国被“卡脖子”情况更突出。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7个年重点放在“三农”方面,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2020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重点任务,其中之一的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会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2020年12月28日-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其中农业部分相比于2019年,更加强调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同时强调了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并首次提及种业,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根据往年惯例,2021年一号文件将出现此前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

种子为什么这样重要?

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种子进口量6.60万吨,花费金额4.35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几亿美元的金额虽然不大,但是种子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国家战略的大问题。每年从国外进口这么多种子,等于自家饭碗被别人端在手里。

1月3日,中国新任农业部部长唐仁建接受官媒《新华社》专访时表示,种子和耕地是粮食安全两大要害,要确保中国人饭碗里装的主要是中国粮食,而中国粮食的生产应该主要使用中国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基础上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但是,种子研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从种子研发到种子的商业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研发育种、田间制种、种子加工,这个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并且,高额成本投入后,产出还存在不确定性。

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对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则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农业“芯片”的粮食和蔬菜种子如果遭到断供,则对农产品产量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加剧了粮食危机。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

中国官媒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2020年第38期发文称,在走访了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粮食大省后,不少农业官员、农民和行业专家反映,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存较大风险。

黑龙江省克山县素有“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已有百年种植历史。不过官媒发现,该县种的马铃薯种子多是洋种子,品种名称是“大西洋”--来自美国的进口种子。

近年来,包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子公司进入中国。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十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在部分地区已成第一大品种。甚至有的育种工作者自嘲:“我们不用搞育种了,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而蔬菜种子对国外的依赖更显严重,辣椒、洋葱、胡萝卜、茄子、番茄、马铃薯、西兰花……这些中国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不少都是外国种子长成的,甚至有的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

中国粮食商人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粮食进口问题可能是一个全世界的大问题。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必会成倍增加,对其它国家地区安全,物价稳定有巨大冲击。

 

 

外资撤离,看似是大话题,好像和自己无关。但是影响到的都是普通人的工作岗位,会导致直接或近接大量的人失业。比如最近,全球五百强制造业企业之一的深圳百得精密撤离中国,就将导致1000多个个人失业,至少影响5000多人。

其实,现在的问题不仅是失业,物价也开始上涨,特别是最近的粮食涨价非常快。我一直担心的缺粮问题,越来越近了……

这两天,中国湖南、江西及湖北产粮大省的米业公司却传出粮食减产导致价格上涨的通知,在网络上热传。

江西、湖南及湖北三个米业和粮油公司给客户的书面通知,提醒粮食价格处于上升期,即将调价。江西一家粮食公司给客户发出的通知说,因今年受疫情及自然灾害影响,全国几大产粮区临近收割季节时又连下两个月雨,所有稻谷均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总体大米产量对比往年约锐减百分之三十。该通知预计,未来每吨大米最少涨幅在200-500元之间。

湖南一家米业公司称,今年粮食收成全国性减产,现在稻谷市场竞争恶劣,因此大米价格按照当天稻谷收购价格,一车一定价。而湖北一家粮食公司的“调价通知”称,由于粮食减产,原粮价格大幅上涨,新谷收购困难,从即日起大米和相关产品价格上调,价格以当日报价为准。

今年因为全国几十个省份洪涝灾害,加上虫灾、旱灾、冰雹灾害等,中国粮食大面积减产,很多农民囤粮惜售,导致国有粮库收上来的粮食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造成收购困难。很多粮库收不到粮,一些面粉厂收购不到小麦供应,官方的央视称往年农户出去卖粮,今年粮商上门收粮。

玉米每天收购量比往常减少1/2。而且玉米等粮食收购价格却出现每吨上涨1000元人民币,每吨最高超过2600元,创4年来新高。

粮商为收粮多次上调玉米价格。玉米价格上涨带动下游产品淀粉、酒精价格大幅上涨,玉米酒精9月同比上升超过22%。玉米淀粉上涨超过30%。饲料价格每吨上涨400元。中国每年玉米需求量约2.8亿吨,此前国家储备的玉米几乎全部抛向市场应急,但是也没用。外汇枯竭再加上疫情,国际市场粮食减少,产粮国纷纷惜售,玉米价格暴涨只是粮价暴涨的开始。

面对今年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中国决定向邻国缅甸进口粮食。据中国农产品期货网消息,数个月前,缅甸43家大米出口公司获得中国海关总署认可,获准向中国出口大米。

之所以找缅甸买大米,主要是因为印度、越南、泰国等中国大米的主要进口国要么是惜售、限制粮食出口,要么是涨价,导致中国开始找缅甸进口大米。

即便如此,中国官方还在吹今年粮食丰收,吹嘘玉米单产创新高,说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我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数据,哪里来的底气这样吹。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大涨和民间出现的缺粮恐慌心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打脸!

所以说,现在中国面临的粮食危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去年到今年的通胀主要是猪肉、食品等价格的上涨,粮食总体还算稳定。而现在,如果连小麦、大米、玉米价格都大涨了,可能粮食上涨的大周期真的要启动了。

现在外资撤离让越来越多的人没了工作,而粮食涨价让越来越多的人吃饭都要掂量。中共这样战狼对外疯狂撕咬叫嚣,对内大肆印刷货币,通货膨胀,苦的还是老百姓。

自疫情以来,富人的财富占比迅速上升,而普通人的收入,绝大部分是减少的。问一下身边人,今年收入能赶上往年的很少。再看市场物价,无论菜价、肉价、粮价还是衣服鞋帽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并没随大众收入的减少而降低,反而是上涨。这充分说明,国家放出来的天量货币,普通民众没有得到好处,好处都被富人抢走了。而留给老百姓的只是失业和通胀,苦难看不到头……

 

 

中国9月玉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大增近7倍,至四年半高位。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星期三(10月28日)报导说,基于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计算,中国上月玉米进口量激增至108万吨,较上年同期高出675%,较8月份的339%增幅又有所加快。

9月份的玉米进口达到2016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16年,中国政府停止以固定的低价为国家储备购买玉米,一度供过于求的国内市场变得更加紧张。

统计数据显示,从美国的进口增长更快,同比增长1244%,而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也大幅增长。中国甚至从邻国老挝购买了1万3973吨玉米。

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的数量激增引发关注。不少人担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冠状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进口。但实际数字表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阶段性贸易协议仍在维持。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和美国农业部(USDA)10月23日发表联合声明称,中国今年迄今已经购买了超过23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完成了根据该贸易协议设定的购买目标的71%。

导致中国玉米进口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国东北部的玉米产地9月遭受了台风和暴雨的袭击,市场对该地区粮食减产的预期明显加强。有关方面预计东北玉米减产幅度在300-1000万吨之间。

粮食减产推动价格上涨。东北地区粮食报价与去年相比玉米最高涨了400元每吨,相当于每斤涨了2毛钱。大豆最高涨了1300元每吨,相当于每斤上涨6毛5分钱。玉米和大豆在中国是主要的猪饲料。

美国农业部预测,在本月开始的销售年度中国玉米供应缺口为2700万吨。美国农业部10月初表示,中国可能依赖玉米进口以及陈稻和小麦库存来满足即将到来的销售年度的饲料需求。”

南华早报引述中国一家期货公司驻哈尔滨的一位玉米分析师表示,“我们预测国内玉米价格将在中长期内继续上涨,因为国内供需存在缺口。”

 

 

中国农业农村部虽然上周称,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但湖南、江西及湖北产粮大省的米业公司却传出粮食减产导致价格大涨的情况。有消息指,近期中国官方向缅甸43家公司进口的大米即将抵达,但粮荒问题恐仍无法解决。

中国今年不仅受疫情、蝗虫灾害、猪瘟、鼠疫侵袭,更遭遇特大洪灾,经济损失惨重。但央视却于22日引述中国农业农村部的公告称,今年前3季度,夏粮、早稻双双增产,产量达到3402亿斤,比去年增加44.8亿斤;秋粮收获更接近8成,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目前,中国各地相继传出玉米等粮食收购价格每吨上涨1000元人民币,每吨最高超过2600元,创4年来新高。

根据网友“默默”上周六(24日)在推特上传的截图显示,江西、湖南及湖北三个米业和粮油公司给客户发出书面通知,提醒粮食价格处于上升期。江西一家粮食公司的通知称,因受疫情及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几大产粮区收成锐减,总体大米产量对比往年约锐减30%。未来每吨大米最少涨幅在200至500元之间。

湖南一家米业公司称,今年粮食收成全国性减产,现在稻谷市场竞争恶劣。因此大米价格按照当天稻谷收购价格,一车一定价;湖北一家粮食公司的“调价通知”也称,因原粮价格增幅较大,新谷收购困难,从即日起大米和相关产品价格上调,价格以当日报价为准。

此外,各地饲料公司也纷纷发布调涨通知,例如茂名市饲料协会:饲料价格上调每吨50至125元;贵阳正大饲料公司:饲料价格上调每吨25至75元;贵阳海大饲料公司:饲料价格上调每吨50至100元;贵州唐人神集团:饲料价格上调每吨50至100元;贵阳富源泉饲料公司:饲料价格上调每吨50至100元;四川眉山市华港饲料公司:所有饲料价格全部上调每吨100元。

随后各地再传出购粮进入哄抢模式。对此,江西独立学者潘恩科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主要是因为中国武肺疫情严重,再加上全国几十个省份洪涝灾害,“包括后期连东北的大粮仓都受天气的影响,还有一些面粉厂找不到小麦供应,所以说,现在中国面临的粮食危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面对今年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中共官方决定向邻国缅甸进口粮食。

据中国农产品期货网消息,今年7月中国向缅甸43家公司进口了大米;缅甸大米总协会负责人也表示,缅甸获得中国海关总署认可的大米公司数量开始增加。

居住在中缅边境城市瑞丽的商人杨先生透露,近期已有粮商从缅甸进口大米等农产品。 “我这边与缅甸是边境,据说最近几天,第一批从缅甸进口的第一批粮食就要过关了,好像量不大。可能以后缅甸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导,10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在会议上声称,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官方却没解释为何各地民众出现缺粮恐慌心理。

 

 

10月23日消息,中国可能发放更多玉米进口配额,而中国农业农村部却称,粮食产量预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多迹象表明粮食危机日益逼近,而玉米还涉及养殖、工业等多行业的需求难题。

中国每年大约需要2.8亿吨玉米,虽然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储备,但现在几乎已经见底,促使买家转向购买大米和小麦等替代品,同时增加玉米进口。中国过去四年的玉米消费量超过产量,从而刺激进口增加。随着中国囤积更多粮食,全球粮价势必会上涨。

中国目前对玉米进口实行每年720万吨的低关税配额制度,配额之外的进口要面临高达购买价65%的关税。

据《路透社》10月23日独家报道,北京当局将发放更多较低关税进口配额,在新的作物销售年度额外购买数百万吨玉米。据三位消息人士称,根据已批准额度,北京当局2020/21销售年度从美国订购了约1,200万吨玉米,从乌克兰等其它地区订购了约500万吨玉米。

据芝加哥经纪公司Futures International的资深分析师Terry Reilly称,“未来1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玉米进口大国,从而改变全球玉米市场的格局。”

中国今年迄今预定的船货供应远超过官方年度玉米配额,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此前中粮集团获得并使用至少500万吨低关税配额订购的船货以美国玉米为主,交货日期一直到2021年4月。“首先是我们确实需要玉米。其次我们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也要履行。”

这位消息人士指的是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而在10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官员称,“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针对官方的言论,中国民众质疑:“那玉米为何涨价,为何还用外汇从国外进口?”

目前,中国玉米价格由于供应担忧涨至纪录新高,而今年稍早美国玉米价格则跌至10多年低点。这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现货玉米的均价最高已超过2600元人民币/吨,期货价格也一度突破2600元(人民币,下同)大关,创下了2004年9月期货合约上市以来新高。虽然10月份中国东北地区新季玉米陆续收获上市,但新季玉米仍然维持高开高走,整体的价格还是一路上扬。

玉米在下游饲料加工中被广泛使用,其用量比例占据整个饲料产量的50%以上。今年在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当中,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也因此不断被压缩,客观上也使得未来生猪养殖对于高价玉米的接受度大幅下降。其它下游都呈现出阶段性的亏损状态,部分深加工行业更是长期亏损,被迫降低设备开机率。

玉米也是工业方面的原料,主要是酒精、燃料乙醇,以及淀粉用的玉米,特别是酒精、燃料乙醇方面的需求陡增,也推高了玉米价格。

并且玉米还涉及玉米油、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生物天然气、纤维素乙醇产业链等。

今年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发了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近期共同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给出了具体的信息,“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为了确保本国供应,武汉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8月表态,“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近日,网络流传中国多地粮食公司发给客户的调价通知,指全国稻谷大幅减产,导致所有相关粮食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粮食公司也相应对粮食价格进行调整,随行就市。

10月24日,署名“默默”的网友在推文中贴出多个粮食公司给客户发出的通知。江西鑫粮粮油实业有限公司10月19日发的一份调价通知显示,疫情和自然灾害导致所有谷物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大米产量比往年锐减30%。由于产量减产严重,农民收入减少,造成各大产区农民对稻谷惜售造成原粮短缺哄抢。目前各地米厂都进入疯狂抢粮模式,甚至造成有现金也买不到稻谷的现象。因此,该公司决定从即日起,对所有大米单品陆续调价。涨价幅度按当日市场价格定价,每吨大米最少涨幅200-500元。

湖北金银丰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10月21日也发出了类似的通知,称因原粮价格增幅较大,以及新谷收购困难,导致该公司大米成本上涨过快。该公司决定调整全系大米价格,每日价格随行就市。

湖南省益阳市五洲米业有限公司发出的调价通知表示,今年粮食收成全国性减产,稻谷市场竞争恶劣,形式严峻。目前稻谷每日价格波动都很大,该公司只能面对市场行情收谷。该公司决定,大米价格按当天稻谷收购价格一车一定价。

湖北长江绿地实业有限公司发给经销商的信函也表示由于粮食减产,原粮价格大幅上涨,新谷收购困难,该公司从信函发布之日起对大米和相关产品价格进行上调,价格以当日报价为准。

此外,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中国玉米的价格也出现暴涨,现货玉米收购最高达2600元/吨,达到近4年来最高水平。与17年低位比较,涨幅超过62%,足足上涨了1000元/吨。

路透社23日发布的报道引述多位消息人士表示,中共政府已经从美国为2020至2021年销售年度订购了约1,200万吨玉米,从乌克兰等其它地区订购了约500万吨玉米。报道称,中国国内原先库存储备的大量玉米,现在几乎已经拍卖售罄。

 

 

传杭州政府要求全民储粮

近日,一份杭州市余杭区粮食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倡议书”疑似曝光,内容显示,杭州市余杭区商务局(余杭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呼吁余杭市民要积极参与屯粮行动。

文件称,余杭是粮食销区,产不足需,而粮食市场易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影响发生波动。因此“广大城镇居民家庭争取存粮10天以上(人均约7斤以上);农户存粮20天以上,稻谷等原粮3个月以上”。

与此同时,全区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学校和粮食企业都要参与社会储粮。 “粮食企业要执行必要库存量制度,伙食单位保持10天以上消费量库存。”

消息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才全民小康,又要储粮。这是什么信号?”“粮食丰收还储备啊,CCP(共产党)你他妈有句实话吗?”“这是要干啥?要打仗了?”“社会真有粮荒,CCP是不会告诉你的。”

目前,对于相关消息官方未作出回应。

不过,翻查杭州市政府公开的信息,杭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2019年7月已成立“社会化储粮”项目,杭粮为〔2019〕147号。而2018年初,浙江温州已是全省社会化储粮唯一试点地市。

粮食产量减少 天灾人祸不断

事实上,中国粮食问题早已出现危机迹象。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在河南郑州视察当地煤矿机械产业,随后,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同时强调粮食生产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2月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减少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减少2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

而全年粮食产量为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全年谷物产量61019万吨,比上年减产0.8%。

此外,2019年中国官方还表示,“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已入侵中国大陆并定殖,2020年恐进入爆发阶段,目前包括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周年繁殖区严阵以待。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几乎没有天敌,几十年来从美洲出发跨越各大洲,经历过数十个国家的几十种农药的打击,对很多农药已经有了抗性,非常不容易防治。

而中国官方证实,2019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中国国务院曾发布将大清查全国存粮命令,但随即网络流传,黑龙江林甸、河南焦作、江西贵溪、吉林洮南大通粮库发生火灾,引发外界遐想。虽然当局否认与躲避清查存粮有关,但有网友反讽表示,“不要再查了,再查,储粮都烧完了,百姓真的要饿死了。”

 

 

美中贸易战持续,中国可能出现比经济下行更棘手的粮食危机。据中共农业部预测,2020年粮食缺口近2亿吨。对此,有学者认为,将威胁中共政权。

23年来首发粮食安全白皮书

香港《南华早报》日前引述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研究员乐伯得(David Laborde)的话表示,气候变迁带来的压力代表农业需要技术革新,但贸易战提高不确定性,影响相关领域的投资,“食物价格变高对富国影响少,但对穷国而言是大问题,可能引发政治动荡。”

此前,中共国务院10月发布了一份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该文件声称尽管美中贸易战和气候变迁造成“不稳定性增加”,不过中国粮食供应“十分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共23年来首次发布有关确保粮食议题的报告,有专家指出,“不稳定”的措词不只代表中共担忧,更代表恐慌。

耕地面积破18亿亩红线至15.50亿亩

中国的种植面积在日益大幅减少,2011年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当时的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这是一个不可打破的数字,也就是说少于18亿亩,中国人就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但是到2018年6月25日,官方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耕地面积是15.50亿亩。短短的7年时间,从18.26亿亩减少到了15.5亿亩,平均每天减少108亩耕地,相当于11个足球场的面积。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业化和房地产。大批的工厂,住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本就不多的耕地。另一方面,由于化肥、农药、收割机价格等不断上升,农民种地的成本费用很贵,不得已只能是放弃耕种。长此下去,中国的粮食危机将越发严重。

中国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面积仅0.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严重依赖进口,将丧失粮食自主权,必然会引发粮食危机。

明年中国粮食缺口近2亿吨

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下降了0.6%为65,789万吨,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

今年的粮食总产量还没有官方数据,不过,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暴雨、台风如“车轮战”般袭击中国多地,造成粮食主产地东北地区损失惨重。

“我种了二十多年地,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在中国最北的粮食产区,黑河市农民习树东对财新网表示,今年7月下旬到8月下旬,低洼地都“泡”在了水里,“玉米被淹死了”。吉林省松原市一名玉米种植户无奈地说,春天经历了干旱,夏末又逢几十年难遇的内涝……

据中共农业部预测,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应为5.54亿吨,而实际需求量则是7亿吨,缺口近2亿吨。

目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不足80%。国际上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不足90%,社会可能不安;如不足70%,就可能引发动乱。所以,仅从保持社会稳定这一点,中国的粮食就不得不依赖进口。有学者认为,一旦出现粮食严重短缺,中共体制将马上面临崩塌。

中国为世界进口粮食之最 严重依赖美国

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而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粮食达到1085亿吨,为世界进口粮食的最大国,其进口粮食主要来自美国。

对于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粮食危机,湖北作家熊先生曾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因为中国的主要粮食进口来自美国,美国的粮食出口是最便宜的,如果中美贸易战真的打响,那么粮食进口面临很大的危机。仓库里也没有多少储备粮,而粮食进口又不容易,未来中国面临粮荒的危险。”

但另一方面,动物饲料却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大豆自给率只有15%,占中国粮食进口的70%。

也因此当美中贸易战爆发,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的作法,曾招致主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外交官龙永图反对,称中国“亟需”大豆,封杀美国大豆“很不明智”。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刘开明曾撰文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战升级为全面政治和军事冲突,特别是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中国就很有可能发生粮荒。因为进口粮食中有六成多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等。

 

 

2019年9月16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周一及周二在河南考察调研,周二(17日),习近平在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察看当地产业脱贫工作成效,又去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新华网报道,习近平高度重视河南“三农”工作,又突出强调了粮食生产问题。据当地人称,习近平此行重点是要确保粮食安全。

习近平16日开始在河南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堂。随后,他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并看望了当地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代表。

17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察看当地产业脱贫工作成效。中国央视播放的新闻中,习近平对农民说:“种油茶绿色生态环保,一亩百斤油,娶媳妇盖房子都在这个油茶,所以这个路子找到了,但是还得有人去做,这不是一家一户,要市场化,组织起来,通过土地流转,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这样搞起来。”

17日下午,习近平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说,现在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在相当一部分领域产量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自力更生是中国的基础,要把中国的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

中国恢复进口美国粮食压抑粮价

在美中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去年就已停止了从美国进口大豆、猪肉等。直到最近才恢复从美国购入大豆等农产品。美国农业部17日表示,民间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26万吨大豆。政府已连续第三天确认与全球最大的油籽买家达成出口交易。自上周五以来,美国农业部已宣布与中国达成总计72万吨大豆的出口协议。

河南是中国农业大省,小麦产量居全国之首。河南的粮食产量直接影响到中国全年的粮食收成。郑州的学校教师焦婷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中共历任领导人考察河南,均强调确保粮食生产,但近些年,大量农耕地被用于建商品房,导致粮食产量下跌,此次习近平到河南考察,必以粮食有关。她说:“近几年,粮食危机已经出现了,整个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是小麦完全依赖于河南和东北,粮食的增收就能显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是丰盈,还是亏空。而地方政府弄虚作假,其实河南基本农田根本没有那么多。”

焦婷说,河南大片的农耕地被地方政府用来建商品房,再以劣质地充当耕地欺骗中央政府:“习近平主席来河南,也是因为对粮食的关注,领导人到这里来都是因为关注粮食产量。再加上中国这几年粮食危机。我感觉跟粮食的产量有关系。习近平说得也没有错,他说要把河南的粮食搞上去,小麦抓在手里,就能解除中国的粮食危机。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是第二,小麦是第一,占全国小麦面积1/4,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这是河南的贡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也是奉献。

河南学者赵常峰对本台说,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超过一亿:“河南的粮食也供应全国,如果没有粮食的充足供应,首先是人心不稳,粮食供应不足会导致物价飞涨。另外一个方面,因为贸易战,经济下行,导致传统的工业区的企业大面积倒闭,农民工返乡,一旦没有粮食吃,这一些人不会像过去那样老实,等死。一旦没有粮食,都是压制不住的。”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夏粮总产量14174万吨,比2018年增加293万吨。其中,夏收谷物产量13248万吨,比2018年增加261万吨;小麦产量13106万吨,比2018年增加267万吨,增长2.1%。2019年,中国夏粮播种面积2635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349千公顷。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连续两天考察中国农业大省河南。大陆学者说,此事凸显中国大陆最近几年出现的粮食危机。

9月16至18日,习近平到河南考察。17日上午,习近平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陪同下,考察了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当天下午,考察了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河博物馆等。

河南省是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小麦产量居全国首位;河南也是人口大省,全省人口9,600多万(2018年常住人口),排第三名,仅次于广东和山东。

郑州教师焦婷9月18日对自由亚洲电台(RFA)表示,中共历任领导人考察河南,均强调确保“粮食生产”,但近些年,大量农耕地被用于建商品房,导致粮食产量下跌。习近平这次考察河南,必与粮食有关。

她说:“近几年,粮食危机已经出现了,整个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是小麦完全依赖于河南和东北,粮食的增收就能显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是丰盈,还是亏空。而地方政府弄虚作假,其实河南基本农田根本没有那么多。”

中美两国自爆发贸易战后,中国去年已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猪肉,直到最近才恢复从美国购入大豆等农产品。美国农业部9月17日表示,民间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26万吨大豆,而自13日以来,美国农业部宣布已与中国达成总计72万吨大豆的出口协议。

河南学者赵常峰说,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超过一亿,“河南的粮食也供应全国,如果没有粮食的充足供应,首先是人心不稳,粮食供应不足会导致物价飞涨”。

另一方面,他表示,“因为贸易战,经济下行,导致传统的工业区的企业大面积倒闭,农民工返乡,一旦没有粮食吃,这一些人不会像过去那样老实,等死。一旦没有粮食,都是压制不住的”。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刘开明也曾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尤其大米和小麦等主粮主要依赖进口。他担心,一旦中美贸易战升级,这个人口大国有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下发有关“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官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大陆“第一财经”当时刊文称,多年来,中共中央三令五申18亿亩耕地红线要严守,能否守得住?

有港媒当时分析说,大陆粮食危机比外界想像的更严重,已成为中共一大软肋与社会动乱之源。

今年5月,中共在北京召开全国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电视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担当大清查责任,不隐瞒、不回避、不护短,确保摸清“家底”,交上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

湖北作家熊先生对美媒表示,中国粮食供应和需求正面临很大的危机:“首先,中国的粮食问题面临很大的危机;第二,中美贸易战可能避免不了,因为中国的主要粮食进口来自美国,美国的粮食出口是最便宜的,如果中美贸易战真的打响,那么粮食进口面临很大的危机。仓库里也没有多少储备粮,而粮食进口又不容易,未来中国面临粮荒的危险。”

 

 

最近大陆媒体报导,中国今年三大主粮全部减产,粮食危机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但有专家认为只要修睦外邦,互通有无,进口粮食不会威胁国家安全。

夏粮减产 粮食缺口逐年加大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门户网站数据,截至9月2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813.9万吨,同比减少2,240.6万吨,下降46.5%;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768.9万吨,同比减少115.5万吨,下降15%;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110.4万吨,同比减少13.7万吨,下降12.4%。

中国三大主要粮油产量逐年下滑,进口量逐年攀升。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上年增加13.9%,创历史新高。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2017年进口粮食总量超过自己生产量的五分之一。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说,预计2020年中国的粮食总需求会达到6.7亿吨,2030年达7亿吨。即便中国能保持历史最高峰的产量6.2亿吨,缺口也还是很大。

多家媒体称粮食危机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其中《世界日报》10月3日报导称,中国的粮食自给和供应早已跨越自给自足的红线,危及国家安全。习近平考察“中国粮仓”东北,或已警惕粮食危机可能成未来中国的最大威胁。

粮食危机会威胁国家安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农业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国家安全跟粮食没有直接关系。“当年我们缺粮,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很多国家都主动要求送粮食给我们。连前苏联都说暂缓债务。问题是当时的执政者,那几个死要面子的人,让人民受罪,才出现饿死人的问题。”

他说:“其实那个时候,只要把国库的粮食放开,赶紧缓解,解决吃的问题,也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那是人祸,不是天灾。”

他表示,世界上有些国家没有农业也能活下去。他举例说,日本和韩国不仅进口粮食还进口肉食,但他们出口很多海产品,而且这些国家的工业发达,跟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又很好,因此进口粮食不是问题。

“核心就是要跟外部搞好关系,要有正常的贸易。”他说:“世界整体粮食供应不是问题,这是中共的问题。中共如果不跟美国打贸易战,从美国进口粮食不是问题,美国才3亿人,他的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得多。”

这位研究员表示,人没有万能的,国家也没有万能的。中国土地状况就是一个缺陷,这个缺陷只有通过贸易来弥补。

“如今交通运输都极其方便,国际总的粮食供应平衡,没有大问题,不存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除非一条,你铁了心跟那些粮食供应国家过不去,然后人家跟你搞不定,不卖给你,那就是被制裁了。这是另一个概念。”

他认为,中共把粮食问题上升为国家安全,是因为它知道当老百姓没的吃的时候,它的安全系数就下降了。

“现在还有许多人记得那时没有饭吃的日子,大家都知道饿肚子不能忍受,别的事儿好商量,比如你不让我看外国节目、不让上网,这问题不大。但是不让吃饭能行吗?不行呀,这个是生存问题了。”

他表示,如果中共硬要自给自足,就得降低生活质量,大家把地都拿来种粮食,可能勉强够人吃,但不能用饲料去喂猪、羊、鸡,要少吃蛋、奶。那又会回到过去凭票供应的年代。

“中国现行制度就是为了某些人的权力,而牺牲全民的利益。现在跟美国打贸易战,是非常典型的。”“如今到了民权觉醒的时代,必须改变,不改变就是矛盾冲突,最后乃至发生战争。”

他认为改革开放、体制更新是中国的必由之路,没有选择,这是潮流不可阻挡,谁企图阻挡,谁不过就是小丑的表演。

“如果一个村庄里的所有人都能友好相处,这个村庄还会有什么问题吗?自然灾害也不怕。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球都是这样,如果所有国家都能和平共处的话,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太大的难题。”

 

 

早在今年4月中共宣布将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时,中国的粮食危机就引起人们忧虑。而一场“巧合”的粮库之火,则烧穿了粮食泡沫的一角黑幕。记者根据中共官方公布的数据推算,中国粮食产量至少有上亿吨的虚报。

粮库大火撕开粮食危机黑幕

揭开粮食危机黑幕的,既不是餐桌上价格高涨的米、面、油、蛋、肉,也不是今年夏粮(小麦)收购骤降三分之一的冰冷数据,而是充满了“巧合”的一场熊熊大火。

7月29日吉林省大通粮库发生火灾,过火粮食约40吨。就在7月23日,中共刚刚发布全国粮库大清查的通知。

中共的储备粮库并不总是赶在清查前才会巧合起火,河南省焦作粮库今年3月就爆发火灾。负责中共粮库的中储粮集团已经否认粮库火灾与清查有关。

粮食储备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在饥荒和战争状态中就是保命粮。

不过,中共的储备粮可能很难保住命。虽然几场大火烧不光粮仓,但火灾可能烧掉的秘密却真会要人命,例如陈粮换新粮的猫腻。

粮库储存的陈粮只能作为饲料或工业用途,新粮才能作为口粮食用。然而在贪腐治国的中共体制下,粮库在以陈代新的(价差)暴利诱惑下能守住多少新粮,实在令人生疑。

2015年中共粮库“以陈代新”案件被曝光后,英国《金融时报》当时就指出,中国粮食储备的真实品质甚至会影响全球,如果库存有大量无法使用的粮食,中国可能会被迫大幅增加进口,造成价格飙升。

当年的警言,在中、美贸易战的当下,不禁有跨越时空的巧合感。

更巧的是,在对最主要的进口粮食——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后,中共突然决定清查全国粮库(上一次粮库大清查是2009年3月)。

中共粮食储备中,玉米库存约2亿吨,去年底稻米库存1.4亿吨,今年7月小麦库存0.7亿吨;存粮大概是全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是去年进口粮食总量的三倍。

如果中共粮库水分太大,例如二分之一储备粮被“大火烧掉”,或变成无法食用的陈粮,那将对国内和国际的粮食价格造成巨大冲击,粮价将恐慌性暴涨。

只是,这些储备粮到底能有多少可以吃?

中国粮食水分多大?虚增亿吨

中国是最大的大豆和稻米进口国,2014年起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

去年进口粮食1.3亿吨,其中大豆进口9,553万吨,稻米和小麦分别进口403万吨、442万吨。

而中国粮食产量,据中共公布数据,已经连续增长了10多年,2013年突破6亿吨,去年6.18亿吨。

中国粮食自给率,按照中共说法,一直都在95%以上,粮食基本自给。当然,中共的这个粮食自给率,并未计算对中国食品至关重要的大豆。

只是,“连年丰收”的中国为何还要进口逾产量五分之一的粮食?

先来看看中国人每年吃掉的粮食有多少?

中国近年每年消费稻米约1.9亿吨,去年小麦消费量1亿吨,玉米消费量2.2亿吨,大豆消费量1.1亿吨。

也就是说,中国人去年消耗了6.2亿吨粮食,人均消耗450公斤/年。中国人的粮食消费量与官方产量数据基本持平。

那么,再进口产量五分之一的粮食,就显得颇为蹊跷,绝非中共的“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说辞所能解释的了。

多位中国学者曾指出,中共粮食产量数据存疑。

中共统计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单位粮食产量由统计局抽查,但播种面积是由各地政府上报。尤其是中央对粮食耕种有补贴之后,播种面积被地方虚报的动机和严重程度就更高。

按照部分中国学者的估计,中国在2008年以后,真实的粮食产量大约维持在5亿吨。

其实,静态数据可能不容易露出端倪,动态变化最易显出破绽。

如果从中国人口变化带来的消费量的改变,以及粮食产量和进口量的变化来估算,或许就一目了然:

以2011~2017年为例。期间中国人口增加了约4,500万,按照2017年人均消费450公斤计算,消费量约增加2,000万吨。

期间粮食进口量,从2011年的0.64亿吨,到去年1.3亿吨,增加了6,600万吨。

期间官方粮食产量增加5,000万吨。

考虑到中国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在7年内不至于出现巨大变化,那么对比消费增量、进口增量与官方产量增量,就可以估算出:

2017年中共粮食产量的水分=(进口粮食增量-消费需求增量)+官方产量增量,大约有9,600万吨水分。

当然,理论上当年粮食供应总量超过需求的部分,会进入储备粮库存。但从动态增量角度看,储备粮库存应当是稳定波动,增量变化可不纳入对比。

下文还会单独分析中共储备粮的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挤出中国粮食产量中的水分。

挤挤储备粮大泡沫 亿吨余粮藏哪里?

储备粮作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和供需调节器,理论上,市场上粮食总供应量中、没有消耗掉的部分会进入粮食储备库存。

即,储备粮当年增量=官方粮食产量+粮食净进口量-当年消费量。

由于中共的粮食储备库存数量秘而不宣,目前从党媒只言片语中可知:

储备粮库存2011年约2.5亿吨,2017年约4.1亿吨。

从大纪元制表《2011年~2017年 中国粮食数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如果中共发布的粮食产量数据是真实的,那么2017年的储备粮库存就不会是4.1亿吨,而应该翻一倍,高达8.2亿吨了。

尤其是最近三年来,每年中国粮食市场上总供应超过需求的理论数量,都超过亿吨,这些没消耗掉的粮食藏哪里了呢?中共粮仓挤破了都装不下。

年份
(万吨)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官方粮食产量(A) 57121 58958 60194 60710 62144 61624 61790
进口粮食总量(B) 6390 8025 8645 10042 12477 11468 13062
出口粮食数量(C) 288 277 243 211 164 190 280
官方粮食总供应量(D)=A+B-C 63233 66706 68596 70541 74457 72902 74572
国民粮食消费总量(E):按2017年水平估算 60800 61040 61300 61600 61900 62300 62800
储备粮增量理论值 2433 5666 7296 8941 12577 10602 11772
中共储备粮库存数量(估值) 25000 未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41000
(大纪元制表:2011年-2017年中国粮食数量分析)

如果不是中共用魔法把理论上4.1亿吨的余粮变没了的话,那么储备粮库存中挤出来的4.1亿吨粮食泡沫,就只能是2011~2017年期间粮食产量中的水分。

从2011年到2017年间,每年中国粮食产量中,大约掺了7千万~1亿吨的水分。这种估算值,与从进口、消费增量变化推导的数值基本一致。

挤出这些水分,中国每年真实的粮食产量,大概在5亿~5.2亿吨左右。

中国粮食危机 危及的不仅是中国

以上的估算,还是最保守的推断,尤其是假定中共储备粮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中共粮库中的粮食很多都不翼而飞,或被“火灾”,那么中国粮食产量中的水分会更大。

即使如此,中国所面临的粮食情形都不容乐观,绝非中共宣称的主要粮食自给率稳超95%。

中国粮食真实自给率应该不足75%,对进口粮食的依存度已经高达25%。

作为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统治者的中共,以给本国民众进口的粮食为弹药,向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美国开火。

现在,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全面升级,中共用粮食作为武器的手段,不一定打得疼美国,但肯定会将中国的粮食价格打得飞涨。

目前仅仅是进口美国大豆的关税成本,被中共转嫁给中国人,就已经令各类食品价格以两位数的增幅上涨。

而已被粮库大火烧破的中国粮食危机,很可能不仅在未来加速推涨国内食品价格,甚至会极大幅度的拉高国际粮食价格,诱发世界粮食危机,进而动荡全球经济,增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下行的风险。

 

 

中共在农村工作会上再次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专家认为,粮食问题从根源上讲,是因为中共没有真正关乎农民的生计,盘剥农民,歧视农民工,剥削农民的土地。

粮食面临高进口和高库存压力

中国人口多,吃饭历来是头等大事。但在中共体制下,大量良田被占用和污染,地下水被滥采,江河断流,湖泊干涸,水污染触目惊心,严重破坏粮食生产的基础。致使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大国逐步沦落为粮食进口大国,而且进口量在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高。最近,中共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反映出粮食问题严重。

据大陆媒体报导,近年来,国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比大陆地区低很多,价格明显倒挂,大陆粮食面临高进口和高库存压力。业内人士说,“粮食进口量过多,且在粮食进口中缺失话语权问题也很突出。”

在2015年2月17日,香港《太阳报》就发表评论文章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将粮食安全放在比能源安全更优先的位置上,折射出粮食问题比外界想像的更严重。

文章称,假如其他国家发生灾荒无法向中国出口粮食,13亿人的吃饭问题恐怕就成为巨大的政治问题。可以说,国际粮价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中共领导人胆颤心惊,也让中共当局在外交方面极为被动。同时,大陆特质极其脆弱,随时可能被他国抓住软肋,一击就溃。

2014年8月,据称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写的“中国最大的劫难已无法避免”一文指,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目前粮食自给率只有80%出头,大大低于中共曾在1996年制定的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的政策“红线”。中国最大的劫难——粮食危机,随时都可以发生,并且已经不可避免。

种粮效益低 耕地出现撂荒现象

近年,大陆不光良田在房地产开发中被大量占用,面积减少,而且由于种粮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据大陆媒体报导,目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已成为农村种地的主力。但粮价走低、土地转租费看涨,种粮大户遭遇困境。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出现了种粮大户撂荒和退耕的现象。

“没效益,农民哪儿来的积极性。”河南延津县僧固乡东史固村的陈学中说,他租了1,500亩土地,去年的产量并未减少,但价格卖不上去,没赚什么钱。

现在大陆农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河南司寨乡平陵村村官称:“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土地转租,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储备粮保管不善或被盗卖

储备粮保管不善或被盗卖问题一直都存在。2015年央视披露辽宁、吉林两省有粮库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等弊病。报导中曝光的陈粮已发芽、变色甚至发霉。

陆媒还披露,在河南曾有万吨小麦,价值3000多万元中央储备粮,在耗费了数百万元巨额保管费后变成了等外品,“连猪都不能吃”

2013年5月31日,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78个储粮囤过火,4.7万吨粮食被焚毁,损失近亿元人民币。

此外,粮食消费结构不均衡同样威胁粮食安全。虽然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在增加,但由于结构不合理,有些品种比较充足,而真正需要的品种短缺更严重。

大陆微信号“生活洞察”2017年10月发文披露,专家预测,到2020年大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而粮食产量只有5.54亿吨,将有近2亿吨缺口。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表示,中共对农民、农业没有去做细致的、合理的战略规划。大陆现在粮食比较依赖进口,而中共却不在意这一点,只在乎如何对老百姓进行维稳、如何保住它的政权。“一旦世界粮食供应出现短缺,大陆将陷入粮食安全危险中。中国人也将遇到最麻烦的事”。

谢田说,从根源上讲,是因为中共没有关乎农民的生计:既没有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协会存在,也不允许农民对进口粮食造成的国内粮食市场压力进行抗议;还盘剥农民、歧视农民工、剥削农民的土地。

 

 

今年头5个月,中国农产品的进口端与生产端均出现萎缩趋势,而在代表需求的食品终端消费领域,却出现了显着的价格涨幅。这一反常的经济现象引发外界关注。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离滞胀已经很近了,食品通胀领域受到冲击。如果贸易战继续打下去,外汇储备一旦耗尽,中国将面临粮食危机。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购买了736.2万吨大豆,这是自2015年以来5月份最低的进口水平。而2019年1~5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3175万吨,同比下降12.2%。

日前,微博用户“数据总站”撰文《大国农业,诡异莫明》,分析上述数据指出,大豆是中国进口规模最大的农作物,其进口量显着下跌,表面上看来,是今年以来国内的食品需求呈现显着的萎缩趋势,与大豆有关的各种原料产品(如豆粕)的价格也丧失了增长性。严重的是,中国自身的农业生产也继续维持萎缩趋势,土地抛荒现象还在继续。

据中商情报网报导,2019年1~5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86.6万吨,而2018年1~5月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110.9万吨,降幅达21.9%。

分析认为,中国农民普遍滥用农药,农药产量的剧烈下降,只能是农业耕种面积缩小的缘故。另外,小型拖拉机(主要用于农业)今年1~5月份的产量13.4万台,同比去年同期的20.2万台,降幅33.7%。这意味着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全面停滞。

食品价格上涨7.7%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的进口端与生产端出现萎缩趋势的同时,在食品终端消费领域,却出现了显着的价格提升迹象。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7.7%(一般4%的涨幅已经可以算通胀了),非食品价格上涨1.6%。

涨幅最大的四类食品依次分别是:鲜果价格上涨26.7%;鲜菜价格上涨13.3%;畜肉类价格上涨12.5%(猪肉价格上涨18.2%,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上涨8.7%。禽肉类价格上涨6.4%;粮食价格上涨0.5%……餐桌上的常用食品,全都处于剧烈的价格上涨之中。

文章认为,如果是食品需求端萎缩带来的食品进口与生产同时萎缩,那么,食品价格是绝对不应该上涨的。现在一方面食品供应在萎缩,而另一方面,消费端却陷入了明显的通胀,不符合市场规律。目前中国经济局面诡异,城乡老百姓都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

作者担忧,这种涨价维持利润的自杀式玩法,一般发生在惨烈的危机前期。

中国离滞胀已经很近

华裔独立经济学者冷山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通胀已经开始加速上行,经济增速也在快速下降,还不能说是滞胀(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但是离这个词内涵的定义已经很近了。

冷山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农资使用量和农田面积都在持续下降,说明整个农业在萎缩,加上进口粮食的减少,导致整个粮食食品的上游供给减少,加上各种运输、储存、加工成本上升,最终导致的就是零售端的食品、水果、肉类涨价,这是主因。

其次,在金融去杠杆和打击影子银行资金流入房产的大趋势下,房子正在失去投资和投机价值,超发的货币加上正在放水的货币,开始涌入粮食、食品市场,从而推升了水果蔬菜和食品价格的上涨,这是物价上涨的货币原因。

冷山表示,近十年来,楼市和股市一直充当货币蓄水池的功能。以流入的外资和债券抵押为保证,央行发行了大量的货币,这些货币绝大部分被这两个池子吸收了,特别是楼市,没有楼市吸水,中国的通胀已经是洪水滔天了。

他说,“目前来看,股市这个池子被玩坏过几次,楼市这个池子一直运行良好,容量更大,但是目前也不好使了。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楼市投资性和投机性丧失后,资本出逃产生垮坝效应。如果这波水出来,中国的汇市和食品通胀领域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中国面临粮食危机

自2008年以来,中国就成为粮食净进口大国。据陆媒报导,因中国14亿人口的刚性需要,2018年中国累计进口粮食为1.08亿吨。据中共农业农村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

今年是三年“自然灾害”60周年,粮食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网民表示,好多地都荒废了,因为种地成本太高了,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有的只种冬季了”,“种地根本不挣钱,除去化肥、农药、种子、人工,还赔钱呢!”

网友“@琴心三叠_yy”说:“湖北照说水量丰沛,汉江平原沃野千里,这么好的自然地理条件,都没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大量的土地都被抛荒。”

“@陆先森pro”透露:“我年初回湖南,看到到处都是荒地。看不到未来在哪里啊?”

“@羊的门1981”解释说:“中国的农业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一是流转成本高,二是流转时间短(我们这正规发包只能三年),没有稳定的预期,谁敢投入?”

对此,冷山表示,目前中国20%左右的粮食需要进口。之所以国内粮食价格还能稳得住,主要是得益于充足的粮食进口,而要维持粮食进口,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外汇充足。所以,一旦外储耗尽之时,就是中国粮食危机之时。

“如果和美国(的贸易战)继续这样打下去,(中方)贸易的顺差会急剧减少,各种天量外债加上外资出逃,中国的外储将迅速耗尽,粮食出问题也是迟早的事。”他说。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如房产泡沫、人民币贬值等。但是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其实从2002-2015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 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依赖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城市的扩张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越来越多的进口粮涌入中国,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农民到城市务工,承受着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却没能享受到市民该有的福利。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农村居民到城市来就业和生活,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的粮食将会增加20%。一正一反,加剧了粮食供需的不平衡。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使得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的价格持续下跌,跌幅甚至达到“腰斩”的地步。但在众多大宗商品中,粮食却是个异类。 从2000年开始,粮食价格开始缓慢增长,15年时间上涨了50%。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和2010年,粮食价格迎来两波高峰,而从2011年开始,粮食价格有所下跌,并从2016年开始再次呈现涨势。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粮食的需求将增长50%以上,而到2025年将有36个国家的14亿人将陷入缺少食物的危机中(中国目前尚有1.3亿左右的饥饿人口)。世界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则指出,未来10年农产品价格保持较高的态势将成为市场非常明显的特点,农产品和水产品的价格将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1、中国的粮食供需关系

虽然从2003-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提升,使得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与总需求出现缺口,2010年需求高于产量352万吨,而到了2015年这一缺口达到了2000万吨。产量不足也导致中国粮食进口量的大幅增长,2014年首次突破1亿吨,从2002-2015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

而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与此同时,中国的粮食价格也在不断增长,2009年至今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分别上涨59%和69%,粮价的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价格。

越来越多的进口粮涌入中国,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在经济学人最新公布的《2016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在42位,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2、城镇化加速粮食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从1978年至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人口从1.72亿人增加至7.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6.1%。与此相对的是,乡村人口已减少到6亿人。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而到2015年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达15个。

城市的扩张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2003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开始大幅增长,这一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是巧合还是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1981年的6720平方公里扩增至2014年的4.99万平方公里,增长了6.44倍,年均增长率达6.27%,呈现明显扩张态势。其中,2000年以来年均净增长高达1940平方公里。

同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也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人均建设面积为129.57平方米,大大超出国家标准的85.1至105平方米/人,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4.4平方米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快速下降。

中国的耕地面积从1991年开始便逐步减少,年均减少433万亩,至2013年下降至1.3亿公顷,占土地面积11%。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减少到0.08公顷,即人均1.2亩。对于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到美国1/6、不到俄罗斯1/10的国家来说,这种下降更值得警惕。

4、房地产过热是诱因

尤其是房地产的狂热发展,导致大量的可耕地被占用。从2006-2010年,房产开发用地从6万公顷左右增至15万公顷左右,可见此时的房产市场火热,而占用耕地面积也有增无减。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每年国家及省份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均在20万公顷左右,直到2015年才下降到16万公顷。

耕地被侵占,房子占的土地多了,种粮食的土地少了,因此就造成了粮食供应量减少,粮食进口数量增加,粮食价格上涨。在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大幅下降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土地却无人耕种,“撂荒”的现象在农村也越来越普遍。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撂荒耕地近3000万亩,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而言,无异于背后插刀。

而造成撂荒这一现象,依然要从城镇化说起。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成为“市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数量也一直飙升不下。

5、务农人员减少是本质

2004-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呈直线上升,10年来增长48%,再加上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中国农民工总数维持在2.7亿人左右。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留给家中的妇女或者老人耕种,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和农村破产化,也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再加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田水利基建滞后,使得种地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无利可图。

而在脱离农业的人口中有近1/4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过多时间,一代农村居民在脱离土地,他们的子女(尤以80后、90后为主)读过大学后留在城市,更成为普遍现象,家乡的土地逐渐被遗忘。

但是,这并不能责怪于农民!农民也是投资者,他们可能对收益率没有概念,但对务工和务农的收入有着直观的对比,在城市务工每月可拿3000-4000元的工资,收益远大于务农,这也是他们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合理行为。

 

 

美中贸易谈判无果,中共首当其冲的面临粮食危机!

近段时间多家媒体忽然密集报导中国的粮食危机问题,而今天北京也突然发布《粮油供应和价格波动应急调控预案》,可见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根据公开的统计数字来分析中共面临的可怕局面。

一、中国的粮食现状

根据海关公开的信息,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约6.58亿吨。全国耕地面积17.56亿亩,平均亩产375公斤。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547.5公斤。减去一定数量的出口,2018年,人均粮食全年不足500公斤。

按照大陆农业专家的说法,年人均的粮食需求量不能少于400公斤。也就是说2018年,中国粮食的人均产品已经踩线了。

而作为种植面积,按中国人口计算,不得少于18亿亩,这是个红线。但实际情况是,到2017年就已经不足17亿亩了。

据中共农业部预测,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应为5.54亿吨,而实际需求量则是7亿顿,缺口近2亿吨。

根据去年的统计,中国人消耗了6.2亿吨粮食,人均消耗450公斤。产销基本持平,那为何中国还要进口1/5的粮食呢?这只能说明中共公佈的粮食产量有很大水分。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看出,目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不足80%。国际上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不足90%,社会可能不安;如不足70%,就可能引发动乱。所以,仅从保持社会稳定这一点,中国的粮食就不得不依赖进口。而且一旦出现粮食严重短缺,中共体制将马上崩塌。

二、中国粮食短缺的原因:

关于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大陆资深媒体人余胜海2018年4月发文做了一个总结。归纳为七大原因:

1.城镇化加速粮食危机:随著大批农民,青壮年,进入城市,大批农田被佔用,大片良田被蚕食。以2017年为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83亿亩,比2016年减少1222万亩,下降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3.93亿亩,比2016年减少2196万亩,下降1.6%。

2.粮食缺口日趋严重:2019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近2亿吨。粮价不断上涨。从2009年至今,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分别上涨59%和69%,粮价的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价格。

此外,中国人平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严重依赖进口,将丧失粮食自主权,必然会引发粮食危机,到那时恐怕外国会卡中国的脖子,有钱人家也不会卖给我们,我们不得不防啊!

这裡笔者需要补充一点,就是50%省份粮食不能自给。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自足率只有12%-56%,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150%-375%。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自给率102%-107%),几乎无粮可调。这个基本事实也是与中共宣传的中国粮食连续十二年丰收相矛盾,那么多省份粮食不够吃,粮食是从哪里来?唯一的解释就是靠进口。

3.粮食市场被外国控制: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是国际四大粮食跨国公司,前三个都在美国。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只有他们可以定价。

目前,全球前10位的谷物出口国中,四大粮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有9个。它们从种子、饲料、化肥这些最初环节直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在市场几乎每一个层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4.粮油定价权:中国大豆百分之80几来自美国。外资企业在中国大豆农业领域得手之后,反过来开始操控食用油定价权。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

5.粮食种子受制于人:中国农民手中已经很少有可以自然留种的种子了。以前种子都是在各家各户的农民手中,农民年年留种,这家没有那家有,是安全的。

现在不是了,都是年年去种子公司购买,种子公司购买的种子只能够种一季,是不能够留种的,否则长出来的是草。这都是推广种植转基因食品造成的恶果。中国的种业公司一半以上都被控制在外资手里。

3、4、5这三点直接受受到贸易战的影响。

6.务农人员不断减少,耕地荒废严重:2004-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呈直线上升,10年来增长48%,再加上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中国农民工总数维持在2.7亿人左右。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留给家中的妇女或者老人耕种,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和农村破产化,也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再加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田水利基建滞后,使得种地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无利可图。

而在脱离农业的人口中有近1/4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过多时间,一代农村居民在脱离土地,他们的子女(尤以80后、90后为主)读过大学后留在城市,更成为普遍现象,家乡的土地逐渐被遗忘。

笔者认为,这与江泽民时期大搞“闷声发大财”有直接关係。整个中国人的心态都是急功近利/虽然粮食出现了较大缺口,但人们却盲目乐观的认为,我们有钱了,就可以买粮食。

7.污染危害加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长三角地区至少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东北地区存在著严重的化工污染。

西部地区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其中以云南,四川,甘肃白银市市、内蒙古河套地区污染较严重。

最为可怕的是,这种污染几乎是不可逆的。

三、粮库造假问题严重。

中国粮库虚假问题早在2013年就已经浮出水面。201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80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5万吨储粮,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就曾质疑,很多粮仓虚报空置根本没有粮。就算有粮,又有多少收储的是新粮好粮,多少是陈粮坏粮?

而去年7月23日,中共刚刚发布全国粮库大清查的通知。7月29日,吉林省大通粮库发生火灾,过火粮食约40吨。人们再次质疑中国的粮库到底有多少粮食。按照官方的数字,每年的粮食产品的40%用作储备,但可能很多只是账面数字,包括从没进过仓库和从仓库进入黑市的,即便有粮,也可能是无法供人食用的陈粮。而早在2015年,就曝光过粮库「以陈代新」案件。

所以按照实际情况推算,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粮食缺口应该超过30%。

四、结论

那麽中国到底能不能通过进口粮食解决自给率不足的危机呢?如果这个问题以前问,也许还是yes,但现在几乎可以说是no。

仅以大豆为例。中国的大豆80%以上依赖进口,每年进口9553万吨,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而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用途是榨油。如果美国断了中国大豆的来源,中国的榨油业就完了。

除了大豆,中国还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高粱、棉花等农产品。而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粮食出口大国。前面我们提到的四大粮商巨头,前三甲都是美国。

如果中共和美国达不成贸易协定,甚至採用极端手段反击、很可能导致川普联手其他国家对中国实行粮食禁运。因为川普已经说了,要拿增加的1亿美元的关税购买本国农场主的粮食,去救济世界其他国家的穷人。言外之意,这些粮食不卖给中国了。

即便是其他国家还愿意高价卖粮给中国,那中共很可能动用全部可流动的外汇购买粮食。也就是说中共买了粮食就没钱买其他东西了。真不知道中共怎麽打这个贸易战。

除了人为因素,另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很可能导致今年粮食严重减产或绝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自今年1月入侵中国后,已快速蔓延至11省。专家预测,害虫将继续蔓延形成虫灾。

起源于非洲、美洲的害虫具有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暴食危害和几乎无法根治的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8年8月发出全球预警的重要的农业害虫。

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为害八十余种植物,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黑麦草和苏丹草等杂草。轻则造成减产,重则导致绝收。

也许没等美国制裁开始,听到风声的中国老百姓就开始抢购和囤积粮食了和油盐酱醋等农副食品了。那中共怎麽办?今天,北京突然发布了《粮油供应和价格波动应急调控预案》,以防物价失控,民心骚动。然而,今天的中国百姓,对中共的宣传都是反著看。中共越控制,老百姓越觉得事态严重,越会多买辆屯粮。那时候,不是粮荒也是粮荒了,这将导致社会更大动盪,如果此时中共出手打压,必将出现全民反共浪潮。不出半年,中共政权就会在粮食危机中土崩瓦解。

届时,国际社会会立即送粮给中国百姓。终结的是中共,解救的是中国人民。

还有另一种可能,中共为了保命,不得不认怂,祈求美国。只要卖给我们粮食,什麽条件都答应。那是,中共即使不倒台,也不得不开放网禁、停止独裁统治。那时中国将是另一番景象。

近两年发生的事情,特别是美中贸易战发生后,对习近平而言,像极了当年的《出埃及记》。当年,上天为逼埃及的法老让摩西带著犹太人离开埃及,採用各种天灾人祸逼他,他都不干。最后不得不杀了他的长子,法老这才被迫放了犹太人。

不知道粮食危机是不是上天给习近平的最后警告。当年的法老还是一个人说了算,但今天的习近平则受制于中共内部各派势力,就看习近平能否有魄力迈出关键的一步了。

 

 

中共如今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其中粮食危机正在袭来。

中国的粮食四分之一都得靠进口,而进口粮食就需要有外汇去买。外汇一个是靠外来投资、再一个就是靠对外出口,现在美中之间发生了贸易战,而且贸易战越打越大,牵扯的面越来越广,中共对外出口就会越来越少,相应的外来投资也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中共的外汇就越来越少。

在中国大陆的人都知道,没有多少人愿意种粮食,一些农村的劳动力都愿意出去打工,在外打工多挣、少挣一年也能挣到好几万,而在家务农种粮食,一年下来挣个万来元都很难,所以中国大陆的农村好多的田地都抛荒了,基本无人耕种,特别是临近大城市的农村几乎无人种地了。

在过去的这几十年,中国搞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大量的资金进入中国,大量的产业进入中国,特别是需要大量人工劳动的加工业进入了中国,加上中国人勤劳能干,学什么都快,做什么像什么,动手能力也强,结果没用多少时间中国就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在全世界到处都是中国制造。

由于突如其来的产业扩张,带来了极快的经济增长,很快中国就成了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各行各业都在极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人,特别是需要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这样就带来中国劳动力的紧缺,也就带来劳动力工资的上涨。相比在农村务农、种地来说,农村的人一般都愿意远走他乡,到城里来打工。于是农村的土地就被大量的荒置。

中共一看,原来改革开放能引来这么多的资金,原来中国人的劳动能带来这么的财富,甚至很多人都一夜暴富了。可是这个富中共可不愿意让中国人富。中共要自己富要中国人穷。

中共用各种办法敲诈勒索中国人民的钱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房地产。

所有的土地全被中共控制了,无论是谁只要是需要土地就得找中共买。建开发区也好,建厂房也好,开发房地产也好,全都得花钱找中共买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共的要价是越来越高,土地是越卖越贵,几乎所有人的钱,全被中共的土地给吸走了。

中共为了挣钱,大量的毁坏农田,大量的毁坏庄稼,大量的建开发区,大量的开发房地产,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周围全都开发建成了房子,到处都是房子,到处都是混凝土建筑。

走到今天这一步,能够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进一步引进外来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出口。

因为中国大陆农村劳动力,这么多人不种地,那么粮食从哪里来呢?人是要吃要喝的,自己不种就得靠别人种,要别人的粮食就得花钱去买,要买就需要外汇,要外汇就得靠出口去挣外汇。

可是美国这次要扩大对中共的贸易战,已经加了2500亿美元的关税不说,而且还要再加3000亿美元的关税,就是说要把所有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全都要加增关税。

国际商品贸易的利润能有多少?就算是15%的利润那已经就算是不得了的利润了。增加25%关税,不仅利润没有了,就是本钱也亏了。这样谁还会在中国大陆采购商品了呢?还有谁会在中国大陆加工制造商品了呢?这些商人们自然就会撤出中国。

刚才说了,外商都走了,对外贸易没有了,那哪来的外汇呢?没有外汇拿什么去买粮食呢?

有人可能会说,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关税问题,让人民币贬值,美国增加多少关税就让人民币贬值多少,这样就抵销了美国增加关税的影响,这样就能留住外商还在中国。

可是,人民币一旦贬值,出口竟争力是增加了,但是进口的成本也增加了。如果中国只是一个出口国,不需要进口,那么将人民币贬值就不是问题,就能解决美国提高关税的问题。

但是,中国进口依赖不仅不小于出口,反而大于出口,尽管中国每年的进口额小于出口,但是进口的需要程度却越来越大于出口。

例如中国需要能源,需要石油,中国的石油主要是靠进口,如果没有石油了,不说出口创汇,就算是维持中国社会现有的正常运转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中国社会很快就会瘫痪。

再如,中国需要芯片,一旦买不来芯片,那么中国的所谓的高科技生产就全都得停止。

更主要的就是本文中所说的,中国的粮食靠进口,如果粮食进不来了,如果买不进粮食了,那中国社会会出现什么,可能谁都知道。

人民币大幅度的贬值,不光是会影响进口,而且会使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也大幅度的贬值,就是说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不值钱了,例如在中国大陆所有的房地产或者不动产全都会贬值,而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资产就是这些房地产和不动产。那么投资这些资产的外资就会逃离,这样同样会带来外汇的减少。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让人民币稳定还是让人民币贬值,中共的外汇都会减少,中共的经济都会大幅度的下滑,带来的后果就是没有足够的外汇买粮食了。

所以中共的粮食危机迫在眉睫。

 

 

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25年过去,中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18%的人口,但是布朗提出的问题,依旧值得我们警惕。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时隔23年再次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明确: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

2015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亿吨,再加上每年进口的1.2亿吨粮食,合计消费7.7亿吨。如果按照重量折算,1.2亿吨的进口量仅相当于6.6亿吨国内总产量的1/6,看似问题不大,其实不然。把这1.2亿吨进口粮食折算成耕地,相当于6亿亩的耕地。如果再加上进口的棉花、白糖、水果、肉类、奶粉等,则超过7亿亩。按照全国20亿亩耕地面积计算,我们的耕地“对外依存度”达到35%。粮食生产需要消耗耕地、化肥、农药和淡水,进口粮食本质上就是在进口资源。

就国土面积而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排在世界第3,但是很多地方或是干旱少雨的沙漠戈壁,或是常年低温的高原寒地,我们的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仅有14%。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远低于俄罗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农业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让14亿人吃饱,就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然而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控制病虫害,农田里大量喷洒农药,严重污染水土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晚霞中蜻蜓飞舞,夏夜里蛙声一片。今天再去看看,这种画面已经成为回忆。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使用了全世界1/3的化肥。中国化肥用量自1984 年已经连续30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然而我们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8%,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粮食作物的化肥用量占农作物(还包括蔬菜、水果、棉花等)总量的1/2,今天平均每100斤粮食就需要施肥6斤。过量施肥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过剩的化肥又随着雨水流入江湖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疯长,水体发臭。大量藻类覆盖水面,遮光耗氧,影响水底生物生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太湖蓝藻爆发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之一。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黑土地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插根筷子也发芽”。东北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是中国重要的粮仓。这些年,在粮食增产的同时,黑土地也被过度开发利用,土壤明显退化,疲惫不堪。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60-70厘米,下降到今天的20-30厘米——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过去黑土层丰厚,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现在土层变薄,营养不足,不得不多施化肥。化肥越用越多,又导致土壤板结,踩上去甚至看不到脚印。“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为2050立方米,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消耗了中国60%的可利用水资源,用水效率却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在北方旱区,由于水资源短缺,有些地方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华北井灌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由于过去30几年的开采,这里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甚至超过20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放眼未来,中国的人口峰值预计将出现在2028 年前后,总人口约为14.2 亿。虽然此后的人口数量开始下降,但2050 年前仍不会少于12 亿。也就是说,未来30年中国将依然面对粮食安全压力。放眼世界,今天地球上已经有76亿人,其中10%处于饥饿状态,包括1.5亿发育不良的儿童。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会增加到95亿,2100年会达到110亿。让地球养活这样多的人口,很不轻松。

“牺牲”大豆,确保“饭碗”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5000年前,华夏先民开启大豆种植,从此“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豆腐里有华夏民族千年陪伴的芳香,有“煮豆燃豆萁”的诗句。公元8世纪的唐朝,鉴真东渡,将大豆传到日本。到了18世纪的清朝,大豆又从中国传入欧美。今天,大豆在地球上的种植面积达到1.2亿公顷,约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8%,可以说,大豆是中国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

在上个世纪中期,是中国大豆的辉煌时期。大豆和茶、丝是中国出口的三大名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当时,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40%,然而在80年代下降到20%,现在只有7%。1995年,中国开始变成大豆进口国,进口量一路飙升到2018年的9000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的2/3。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大豆?很多公众对此并不理解。此间有行业沦陷的悲情,有粮食安全的忧虑,有转基因的争论,有贸易战的爱国情怀。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

大豆是富含蛋白质的谷物,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宿命——不可或缺的饲料配料。我们餐桌上的肉、蛋、奶都是饲料转化而来。在饲料中,玉米占65%,榨油后的豆粕占20%。猪每吃2.7斤饲料可以长出1斤肉,而鸡每吃2斤饲料就能长出1斤肉或产出1斤蛋。进入90年代,百姓生活从“吃饱”进入“吃好”,肉蛋奶消费量迅速上升,肉类产量从1990年的2800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8500万吨,提高了整整3倍。作为饲料核心配料的豆粕需求量也同比增加。今天,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500万吨,进口量达到9000万吨。换言之,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超过80%。

曾有公众质疑:为什么不扩大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重于泰山。一面是持续增长的人口和肉蛋奶消费,一面是捉襟见肘的20亿亩耕地面积。为了保障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国只能选择“牺牲”大豆,优先保障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用进口大豆节约出来的耕地来种植相对高产的主粮作物,当然是最合理的选择。

其实农民也缺少种植大豆的愿意。大豆产量低,种植收益只有玉米和小麦的1/2。东北是大豆主产区,在歌曲《家在东北》中有一段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今天,你若真的去东北看看,大面积的大豆、高粱早已被玉米取而代之。也有公众提出:为什么要进口美国大豆?全球大豆年产量约为3.5亿吨,几个主产国扣除本土消费,能够拿出来进行国际贸易的只有1.5亿吨,其中美国为6000万吨。中国进口9000万吨大豆,如果全面封杀美国大豆,则意味着我们要买光美国以外的全球的贸易大豆,这是不现实的。

2018年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美国以芯片为矛,中国用大豆做盾。楚河汉界,互不相让,最终坐收渔利的是巴西。此话怎讲?巴西和美国是全球大豆的两大出口国。2017年,中国的进口大豆中,巴西和美国的份额分别是53%和34%。而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变为75%和19%。在激增的巴西大豆出口量中,有多少是将美国大豆通过转口贸易穿上巴西的马甲再卖给中国?不得而知。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而60%的亚马逊在巴西境内。保护雨林是负担,发展农业则是效益。面对经济萎靡和贫富差距,巴西近年来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用来种植大豆和放牧肉牛。

还有公众质疑: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什么不从俄罗斯等国家寻求替代进口?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的大豆贸易量就占到全球90%的比重,其他国家(乌拉圭、俄罗斯、印度等)出口的基数只有100万吨的数量级,相对于中国9000万吨的庞大进口需求,只是杯水车薪。然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转基因种植比例都达到95%。如果中国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势必面临饲料短缺,造成肉蛋奶数量减少、价格飙升,老百姓只能清汤寡水的天天吃素——这相当于要轰轰烈烈的搞一场全民减肥运动,公众能否吃得消?

美国是转基因作物全球第一种植和消费者大国。在2亿公顷的耕地总面积中,40%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其中玉米、大豆、油菜的转基因种植比例均超过90%。以大豆为例:美国总产量1.2亿吨,出口量则是0.6亿吨。也就是说,美国一半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本土消费。关于转基因的安全问题,这里不做探讨。但网络上有一种传言: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这不符合事实!

国际贸易,价格是王道。美洲(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地价格是2600元/吨,从地球另一端漂洋过海运到中国,加上25%的运费和关税,到岸价3300元/吨,比国产大豆(3700元/吨)还便宜15%。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农业“生产力”落后于别人。中国大豆每公顷的平均产量不到2000公斤,只相当于美国的3300公斤的60%。巨大的产量差距一方面是土壤和田间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品种优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需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以应对新一代育种国际竞争。

尽管中国大豆采购量占全球大豆贸易的2/3,但大豆定价权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究其原因,这牵涉到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WTO规则和全球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复杂问题。而在国内市场,外资、国资和民资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盘根错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天的贸易战背后是一场国际秩序的博弈,而大豆则是这场博弈中的一颗关键棋子。

或许有朋友会问:大豆困局难道就无解了吗?既然国内耕地资源有限,我们就必须学会整合全球的农业资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这句话道出了博弈关键所在,也给出了解局的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豆有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事关能源安全的石油。和大豆一样,石油也是资源型产品。1993年以前,中国石油也是自给自足,此后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进口量逐年攀升,漂洋过海的进口原油成本也低于国内生产的原油。今天,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于局势不稳定的中东地区,海路运输还要通过容易受到遏制的马六甲海峡。怎么样,石油和大豆的发展轨迹是不是很像孪生兄弟?

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石油进口已经渐渐“突围”。今天,中国可以从约50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原油,遍布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构建了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格局。其中俄罗斯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占比达到15%,而中东的供油比例则控制在45%左右。与此同时,中国油企也在世界各地入股新油田、建设陆路石油管道、签署运输协议、采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在国内大力提升原油储备和炼油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从战略上,中国的大豆采购完全可以借鉴石油战略,进行全球化布局,建立多元化进口格局,不能吊在美洲(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一棵树上。俄罗斯、乌克兰等中亚和东欧地区有大面积未开垦的肥沃土地,这也是“一路一带”战略合作的题中之义。如果这一地区每年能够为提供中国2000万吨的大豆,其“杠杆效应”将对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同样借鉴能源安全的经验,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产量上,提升粮食库存、物流和全球贸易能力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收购农业用地非常“敏感”,需要借助生产机械、仓储、运输等柔性方式控制粮食资源。最终的生产成本可能会高于美洲大豆,然而放眼今天的世界格局,我们要算经济账,更要考虑战略空间。追根溯源,这粒圆圆的大豆所蕴含的是全球农业资源的一场再配制和再平衡。

世界末日和种子库

1954年,孢囊线虫病使美国大豆种植遭遇毁灭性打击,育种学家从3000多份种质资源中“翻箱倒柜”,最终找到了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从中国收集的独特地方品种——北京小黑豆。利用这一品种中发现了特有的抗病基因,最终培育出的新的大豆品种,使得美国大豆产业得以复苏。当时,这份来自中国的种质资源,已在美国保存了47年。

以前的米饭煮熟后,会有一层油光;一滴芝麻香油滴出,能让整个屋子里飘香。今天的谷物品种产量越来越高,口感却少了曾经的醇厚和香气。其实损失的不只是口感,还有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种质资源。对于作物育种而言,种质资源库相当于庞大的“基因银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然而,今天的高产作物一旦推而广之,就开始“赢者通吃”,侵占小众谷物品系的种植空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方谷物品种的数目,已经从1956年的11590个下降到2014年的3271个,丧失比例高达71.8%。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资料,在过去的100年里,90%以上的农作物品种已经从农田中消失。

今天,干旱、高温、病虫害对全球谷物生产正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地球环境会走向何方?将来会不会有一天,当人类开始去寻找能抗旱、抗病的性状时,却忽然发现具备这些基因的植物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人类不能只有对自己的“私心”,也需要有对大自然的“公心”。时至今日,很少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2000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现实社会中,的确有人在为“世界末日”未雨绸缪。2008年,挪威在距离北极圈极点1000多公里的山体中建成了一座总长120米的“全球种子库”。挪威人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末日穹顶”。洞内面积约1千平米,每个样本保存约5百粒种子。2018年,“全球种子库”储存的种子样本已超过100万份。种子库位于极寒之地,可以抵御热浪冲击。洞穴高于海平面130米,可以抵御冰川融化导致的海面升高。如果人类在遇到核战争、小行星撞击、气候剧变、海平面上升等末日危机,在没有其他种子可用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末日穹顶”,在地球上重新建立谷物生产系统。

今天,很多朋友感受的是岁月静好、衣食无忧,伤脑筋的是营养过剩和肥胖症。其实中国能吃饱饭,不过是最近30年的事情。今天,我们面临着人多地少、化学农业污染、耕地质量退化、地下水位下降、谷物品种多样性丧失等复杂问题,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平衡,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议题。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