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位于: 首页 / 咨讯分类 / 经济 / 中国真实人口只有8亿?

中国真实人口只有8亿?

作者: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 已发布 2020-07-21 04:15, 上次修改时间: 2021-10-14 15:33
贡献者:淳真(责任编辑)
来源:看中国新闻网
世界人口日是在7月11日,这几天一些人口变化的数据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和讨论,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是出生高峰,1980年出生人口是1776万,随后出生人口一路上涨,1987年,涨到了2500万人,然后开始逐渐减少,1990、2000和2010年代出生人数持续下降。根据出生人口统计,90后比80后少2000万人,00后比90后少4600万人。10后,由于有二孩政策,所以略微有所反弹,但基本跟00后差不多。

中国人口危机进一步显现,二手房要卖给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经济多处风险显现,但是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却可以动摇国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港台时间10月13日晚间,官媒《新华社》报道称,习近平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据报道,习近平强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

习近平还称,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

中共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并对人口老龄化政策进行调整,“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正在双螺旋共振。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允许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也是中共政府变相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民众的生育权仍然被钳制。

经济学界认为,在1962年-1976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轮婴儿潮,在1962年-1976年出生的这一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主要走向,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就是这一轮婴儿潮创造出来的。到了70年代末,中共政府实施了反人类的计划生育政策。未来,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

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老龄化社会,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或预期寿命延长导致年龄中位数增加的现象。一般来说,社会老龄化率按照65岁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计算。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代表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还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等特征。

9月7日,中国官方媒体称,中国人口老化在加速,不同区域和城市的情况差异大。从区域分布来看,149个城市中,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共41个,占27.5%;东北地区有36个,占24.2%;中西部地区有72个,占48.3%。

从省分来看,149市分布在22个省,其中有7个省的深度老龄化城市达到或超过10个。

事关9亿中国城镇居民的养老金情况更糟糕,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国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后,各省份养老金的上缴和拨付情况也逐渐成为舆论的一大关注点。

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所带来的地区间抚养比差距扩大、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平衡等问题。

从中央调剂基金的缴拨差额(上缴与下拨的差额)来看,共有广东、北京、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7个省市为正数,即净贡献省份。

辽宁等2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负数,即受益省份。

这也可以看出当地经济情况,人口总量较大或者人口流入多、老龄化程度低的经济发达地区,其社会平均工资较高且参保人数多,上缴养老金偏高;而人口流出较多、老龄化程度高的地方,需要中央下拨养老金的额度也就更高。

中国内地媒体曾在名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引用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数据。文中说,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章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从诸多信息来看,养老金的耗尽问题将提前到来。

 

 

中国人口问题愈趋明显,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亦为人口问题敲响警钟。日前中国人口专家董玉整表示,依照目前趋势,中国出生人口在2021至2025年期间可能跌破1000万大关。专家呼吁当局应全面开放生育,否则未来人口数可能会出现负成长。并罕见就现在生育率低的现象说出大实话:“与其说不想生,实际上是不敢生。”

陆媒《第一财经》18日刊登了就人口问题对中国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董玉整的专访报导。董玉整坦言,按照目前趋势,“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的年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1,000万大关,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可能用不了几年,中国的总人口数量就可能出现负增长。

报导指,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仅为1987年(近40年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的58%左右。截至目前,2020年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但受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多个城市发布的数据下滑幅度均达到1至2成。

不过,虽然2020出生人口尚未公布,但今年稍早前中共官方曾公布了2020年出生且到公安部登记的新生儿共计1003.5万人。由于去年爆发COVID-19疫情,令许多育龄女性放弃生育的念头,即使加上还未来得及在2020年登记的新生儿人数,预计也会比2019年的1465万人少很多。

对于近年来中共当局呼吁开放三胎及全面放开生育的呼声,董玉整认为,“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再像‘挤牙膏’一样,今年搞放开三胎,明年再搞放开四胎,这就没必要了。就是要直接实行自主生育,越快放开越好。现在形势已经很严峻了,而且人口发展一旦出现大的趋势性问题后,就很难逆转了。早一点放开,就有早一点的优势。”

另外,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不想生的状况,董玉整也罕见了说了大实话:“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生育、养育、教育、托育成本太高,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都顾不过来。”他更直言:“与其说不想生,实际上是不敢生”。

董玉整指出,政府更要关心关注生育政策的配套完善,这才是关键。

另外,中国除了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非常严重。据中共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1%,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比重。

而出生人口锐减、老龄人口不断攀升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也显而易见。在美资深经济媒体人王剑早在今年2月份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就提到人口对经济的重要性:“人口是经济的基础,所有消费都来自人口,所有产业、发展也是基于人口。没有劳动力,你啥都干不了。人口意味着机会,只有有年轻人的地区,才会有经济机会,好像有人会在这里盖房子,开餐厅。大家知道老人是不消费,所以没有机会,那你经济怎么会有活力呢?”

王剑还补充说,有鉴于人口反映出一个国家的运势,已经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丶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的中国开始在走下坡路。

近年来,中共官方数十年前倡导的晚婚晚育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不婚不育”。除了结婚率、出生率双双下降外,离婚率又上升,因此当局不断出招来控制离婚率,如所谓的“离婚冷静期”;另外,为了鼓励适婚人群结婚生育,还出来个什么“整治天价彩礼”等政策,但却被老百姓痛批。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系研究人员,人口学专家易富贤也感叹中共官方的各种刺激生育“补救”措施为时已晚,他认为计划生育早在1991年就应该停止。此外,他还强调,中国去年的实际出生率比官方公布的还要低约20%,是清朝中期以来最低。

 

 

最近新浪微博上关于延迟退休的一个贴文超级火爆,被阅读了两亿一千万次。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严重问题,也反映出人们的极大担忧和焦虑。著名时政分析评论家、历史学者、自媒体人士章天亮教授对此做出了深入分析。

延迟退休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出现了不足,预示未来将面临大困境

“延迟退休”,从字面上看就是人要多工作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出现了不足。养老通常都是年轻人工作,把他们所创造的财富拿出一部分来,让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但是现在中国要延迟退休了,说明年轻人是不够的,预示著中国未来将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困境。

这次在“十四五规划”的纲要里,中共就提出要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就是说,这不是在谈一个政策问题,而是在谈一个具体实施问题,就是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每隔几个月把退休年龄往后延一个月。这个政策的出台,其实跟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

人口老龄化将拖累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永远也超不过美国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资深研究员易富贤,他在2007年时出版了一本书《大国空巢》。他就警告说: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老龄人口的增加将拖累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中国经济会跟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永远也超不过美国。

很多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有一种线性思维,比如说现在发展速度是6%或者是7%,那么按这个速度发展,再发展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达到什么程度;美国呢,比如说是每年2%或3%,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美国的经济再过20年会是什么程度;然后把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一比,就可能会得出一些让中国人非常兴奋的结果。比如2028年或203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就超过美国。

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就跟开车一样,咱们知道开车的时候,像一些比较好的车奔驰、宝马等,你可以在五秒钟时间里,把车的速度从零提高到60英里,大概相当于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但是这种推动是不可持续的,你达到了一定速度之后,你再加油,它那个发动机转速跟不上,你就难以再迅速提高车的速度。

所以说其实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在跟美国比的过程中,易富贤先生他有一个比喻,说中国经济发展,像短跑冲刺,美国是相当于长跑,那么你在短期冲刺的时候,你速度比对方快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长久看来,你是赶不过人家的。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跟人的道德都是有关系的

人口问题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面临着人口问题。其实日本在老龄化、欧洲在老龄化,美国现在的老龄化速度虽然比中国慢,但是他也是面临逐步的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我觉得跟人的道德败坏是有很大关系的。有的人可能一听我这样讲就觉得,你又扯到道德上去了。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问题,跟道德都是有关系的。

复活节的时候我们在互联网站上做了一个节目,谈到美国如此优越的制度,却面临今天的困境,归根到底是因为人对神的信仰衰落,当然信仰衰落的时候人的道德也就不行了。于是,很多为了应对人性之恶建立的各种制度就一溃千里。

当初国父们在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他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相信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是好人,至少在“三权分立”的那些关键部门是。所以当人性之恶开始放大之后,那个制度根本就是挡不住。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跟人的道德败坏是有很大关系的。

大家知道有一个爱德华·吉本,这个人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罗马帝国衰亡史》。在这本书里,爱德华·吉本就提到一个观点,他说罗马的衰落,跟家庭和婚姻的衰落是有关系的。罗马当时为什么衰落?就是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直接导致了家庭和婚姻的解体,或者是家庭婚姻的极度不牢靠,于是造成了罗马的衰落。

80年代中国靠“人口红利”得到发展,2012年进入人口拐点

易富贤博士在《大国空巢》里面就提到中国将来面临的人口问题,他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一些数据,他说,其实中国最近的崛起,靠的就是人口。

咱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名字叫“人口红利”,如果你的人口年轻人很多,这个社会就生机蓬勃,经济发展就会比较快。当人口步入老年的时候,或者说这个社会中位数的人口不断升高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不可避免地走向下滑。

易富贤当时就对中国人口做了一个计算。他说:1979年“改革开放”到1980年的时候,当时中国人口的中位年龄只有22岁,也就是22岁以上的人和22岁以下的人的人数是相等的。而当时美国中位数年龄是30岁。中国远远要比美国年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中国的经济就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他说中国经济只要稍微顺应规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就,因为年轻人有活力。

但是这个情况从2000年到2012年,慢慢地就发生了变化。易博士根据当时中国人口的增长,他又预测说,2012年将是中国人口的一个拐点,就是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回落。当然中共现在可能还不太承认这一点,因为人口有很多注水和造假的现象,中国现在人口不像中共官方说的那么多。2012年可能就是中国人口的拐点,也成为经济的拐点,也就是中国的经济开始放缓。这是易富贤2000年时的预测。

果然到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从2011年的GDP年增长9.6%,开始回落,一直下滑到2019年的6.1%。到2020年中共自己宣称是2.9%的增长,但是它说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总而言之,我们会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

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凸显中国走向老龄化“势不可挡”

根据易富贤的推算,中国的劳动力在2014年开始下降,到2018年,中国人的年龄中位数已经超过美国,现在中国的中位年龄是42岁,美国是38岁。

所以中国现在总的来说已经比美国更老龄化了。如果中国现在稳住在1.2的生育率,即平均一对夫妇生1.2个孩子,人口还会继续下降,到2035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就会达到49岁,而美国是42岁。到2050年,中国人的中位数年龄将达到56岁,而美国是44岁。

总体看来,美国的中位数年龄也在增加,但是,中国的中位数年龄增长更快,到2050年,一半以上的中国人都是56岁以上,放眼望去,满眼都是银发族,人口老年化会变得非常明显。

“人口红利”消失,GDP下降;预计中国未来5年每年减少1000万劳动力

当人口开始老龄化,人均GDP也开始下降。易富贤又给了一组数据,他说1995年,日本人均GDP经济曾经达到过美国的1.5倍,我上高中的时候,印象中日本比美国有钱,就是日本人均GDP创造出来的东西比美国还好,是美国的1.5倍。到2020年,日本人均GDP已经下调了61%,这跟日本的老龄化有很大关系,易先生认为有可能会低于美国的40%。

日本、韩国和台湾基本上都是,就定格在美国人均GDP的42%和50%不动了。欧盟原来曾经达到美国的76%,现在也降到了53%。总而言之,各个国家的人均GDP相对美国都在下降,都是跟老龄化有关系。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建,在3月29号接受搜狐智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在未来5年里,预计中国每年将减少1000万的劳动力。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每年减少1000万,10年就意味着少了一亿劳动人口。日本是一亿人,相当于经过10年时间,中国少了整整一个日本的劳动人口,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2035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基金将枯竭

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的养老当然就出了问题,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估计,中国城镇职工养老基金,将在2035年就用完了,就是说到那时老人就没工资可领。当然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没关系,反正中国人的命特别硬,而且中国人的韧性特别强,实在不行,可能就拼命而死就算了。通过这样一种非常残酷的方法来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那也可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结局。

所以现在李克强就想法儿把劳动人口退休年龄后推,现在男的是60岁,女的如果是蓝领工人是50岁,一般的上班族是55岁。如果你要从事蓝领工作,相当于是一种比较重的体力劳动,过了50岁之后干不动了。

中国未来发展不仅面临人口问题,人口素质与整体制度也将凸显出问题

其实人口是一个问题,人口素质又是一个问题。科技越往前发展,它对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要求就越高,而且对社会制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就是科学越往前发展,越需要人和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对独立司法的要求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连带在一起的。

那么中共这个体制就决定这些方面是难有发展的,所以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不光是人口本身会出问题,整个制度它也不是能够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越来越适应,反而是越来越不适应。

今年3月7号开“两会”的时候,那个工信部部长苗伟,他就讲一句话,就是全球制造业分成四个梯队,相当于四个级别,中国是处在第三级;整个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制造强国。他的讲法不是有意说的,给大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他是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套数据来换算,看你这个制造业到底在全球排到什么程度。国际机构对于制造业能力的推算,它有一些参数,大概分成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规模,大家知道规模越大,成本会变得越低,就会有成本优势。所以中国在规模这一块是占有极大优势的,但规模在整个制造业排名中只占20%,它的权重只占20%,其它别的参数,像质量效应、结构的优化和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占了80%,就是把一个制造业做强占了80%。

这样综合排名,美国是处在第一阵列,是属于遥遥领先。然后像德国、日本之类的处在第二阵列。中国是处在第三阵列。所以说,中国它是一个制造大国,并不是一个制造强国,跟它的制度和它的人口素质是很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口的数量下降,人口素质又难以提高,这就注定了中共这种经济模式它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超过两亿人看那个延迟退休的贴文,其实就是一种担心了,会隐隐地感到,中共制造业要推迟退休,一定是劳动力出了问题,从这些数据来看,就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说明。

以上数据,都是一些人口学家、科学家,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定量做的一些分析。

人口下降与道德败坏有很大关系

我们提到人口下降和个人的道德败坏是有很大关系的。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书中提到,罗马在灭亡之前,社会风气非常淫荡,同性恋盛行,还有娼妓非常盛行。同性恋肯定会对人口结构造成冲击,其实中国大陆现在可能就这样了。

我是2000年离开中国大陆的,那时候可能已经有一些娼妓了,但我相信不会有现在的什么一夜情、包二奶之类的这么普遍,现在应该比那个时候要恶化很多了。

有位历史学家叫威尔杜兰,他就说罗马帝国在被灭掉之前,每一个小康家庭的女人,就是家庭环境稍微好一点的女人,至少有过一次离婚的记录,如果去找同性恋,当然就不管男女了,同性恋也就不能生育了,男人去找娼妓,那是非常普遍的。找娼妓,当然也不是为了生小孩,女人出轨她也不是为了生小孩,这样就造成整个罗马人口急剧地减少。社会生育率降低之后,人口就变少,而罗马帝国内部有些日耳曼人和周边的日耳曼人,他们的生育率就很高,慢慢就形成了罗马帝国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以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淫荡之风盛行是有很大关系的。

传统的美国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为当今的美国

我们再看美国,如果人们道德都比较高尚,婚姻就会比较稳定,婚姻比较稳定,人们都愿意生儿育女,一个稳定的家庭对于子女的性格成长,是很有意义的,他会把子女培养成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但现在美国搞福利政策的单亲家庭,越搞福利政策,很多人越觉得,反正我怀孕也没关系,政府帮我养著,结果造成很多的单亲家庭,比例急剧增加,70%的黑人是在没有父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就会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人越没有社会责任感,可能就越不愿意生小孩,不愿意生小孩,人口就进一步减少。加上现在社会对各种变态性行为的保护甚至提倡,这样下去,美国等于是在步罗马的后尘。

我们看到美国传统的基督教家庭,通常都生的孩子比较多,传统基督教家庭可能就是男人工作,女人在家教育小孩,抚养孩子。如果女人在家,可以养很多的小孩。其实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你觉得我想去解决这个问题,从那个表面现象去解决,单亲家庭的生活有困难,我就给你发福利,表面上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你会造成很多后续的问题。

美国妇女大量开始做全职,到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大概是在60年代。60年代是美国非常动荡的时代,各种各样败坏的行为,包括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和传播,都是在60年代。很多人女人不愿在家里养孩子,出来之后就造成美国的生育率开始下降,就是到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女人增加。

所以这些东西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就有各种各样左派的东西支撑的“女权主义”。当然包括同性恋,就是类似的东西,其实它都是造成社会衰落的原因。我们只是从表面的常识理解。我们也知道这样的事情会造成美国的衰落。不光是美国的衰落,全世界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就是,当人的信仰开始败坏的时候,这个社会几乎是无可挽回了。

政策不是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人心才是最关键原因

有些国家他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就是移民,引入一些劳动人口。比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口比较缺的地方,他希望能够引进一些移民。因为你来的时候年龄小,所以你可能就能劳动,然后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也就等于养活那些已经退休的人。

但我觉得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移民是相当不现实的。我觉得一个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想解决,光看表面,一个“计划生育”政策或者什么政策,它可能都不是关键的原因。人心败坏了,可能才是最最关键的原因。

 

 

东北人口负增长 进入深度老龄化

东北的人口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十年来,东北劳动力人口负增长情况严重,老龄化程度全国最高。而出生率过低和人口流失,是导致东北人口危机的两大原因。

东北的生育率长期过低,几乎是全中国垫底,在2019年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0.48‰,而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出生率只有5.73‰、6.05‰、6.45‰,在全国排名倒数一、二、三。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是现在就开始的。

早在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就显示,黑、吉、辽三省的总和生育率,差不多相当于是8个成年男女只生育3个孩子,仅高于北京和上海两城市,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东北的低生育率有其历史原因,东北地区以国有经济为主,当年在执行计划生育时也比较狠,所以东北的独生子女比例在中国是比较高的,而这种现象也带来了延续性的结果,就是现在的低出生率。

低生育率导致东北的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2019年,黑、吉、辽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呈现负增长。

此外,人口流失也是造成人口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曾经拥有中国最好的基础设施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量投入,不过,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东北资源逐渐枯竭,加上产业升级转型,东北地区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使得东北由以前的人口流入地逐渐变成了人口流出地。

从2013年到2019年,东北地区常住人口连续七年净流出,人数总计高达164万人。而且2017年的研究还发现,东北地区流失的是高质素的、年轻的劳动力,流入的则是年龄偏大、教育水准偏低的人口。流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流入人口高出近两年。

出生率下降,和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也加剧了东北地区老龄化的趋势。

去年底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也显示,东三省劳动力平均年龄位居中国前三名,第一名的黑龙江达到40.19岁,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省份。辽宁和吉林两省也都超过了39.7岁,位居第二、三位。

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就表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2019年时,黑龙江、辽宁两省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了13%以上,而吉林则是16%以上。

人口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人口多的地区往往拥有更多的劳动力、更大的市场、更具活力的社会等等,所以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往往会迎来“人口红利期”。

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同时也将面对养老金、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支出不断加大,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等问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东北之外,中国的其它省份存在着和东北一样的人口问题。

东北的人口危机是全国的缩影

据中共官方统计资料,中国出生率连续4年出现衰退,2020年新生儿数量为1,003.5万,这个数字是1949年以来新低,比当年中共一手造成的三年大饥荒时期的出生人口还要少,比2019年下降近15%。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不断下降,这个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是反映人口发展趋势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个妇女在15岁到49岁的育龄期间生育的子女数量。

学界普遍认为,要达到正常人口更替水准、保持上下两代之间人口的基本平稳,总和生育率一般要达到2.1的世代更替水准;而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以下,就被称为“生育陷阱”,因为生育率一旦掉入陷阱,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会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而在2010年时,中国的平均总和生育率就已经只有1.18,跌入了“生育陷阱”,到2015年时更降低到1.047,还不到“世代更替水准”的一半。

那么,中国的生育率为何持续下降呢?

中国的生育率为何持续下降?

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共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共在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中国平均育龄妇女人数在2010年接近3,800万,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逐年下滑,到2018年下降为2,800多万人,总共减少了接近1,000万人。

目前15至49岁的育龄妇女人群自身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代,受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这一人群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生育旺盛期,20至29岁的育龄女性,就是“90后”群体,人数也明显减少。

其次,不孕不育的人群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中共官方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的人数超过5,000万,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这个数据比八十年代翻了5倍,而且,受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中国的不孕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但是,生育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却来自于主观因素,是生育意愿低下。

在2017年的调查中,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十大原因中,“经济负担重”是首要原因,占比超过六成;其次是“年龄太大”,占比超过二成;而“没人带孩子”名列第三,占比为5.4%。

一般认为,经济压力太大,是因为大陆物价、房价太高,买房和租房掏空了年轻人大部分收入。养育小孩的开支又过高,年轻人养不起孩子。

有资料显示,在1998年时,中国城镇居民收支结余中,有大约五分之一用在了买房上;到了2008年时,这一比例是将近五分之三;而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竟然高达110.8%。

有人开玩笑地说,大陆房地产商最大的贡献,是让中国提前三十年进入了老龄化,让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了一种自愿行为,对于生二胎成了奢望。而中国人大教授陈卫的研究也发现,收入50万元以上的群体,比10万元以下的,生育二胎的可能性要高出40%。住房面积100到200平米的家庭和200平米及以上的家庭,分别比50平米以下的家庭生育二胎的可能性高出31%和40%。简而言之,就是经济情况越好,越可能生二胎。

此外,网上还流传着一个“十大城市养孩子成本排行榜”:排在榜首的是北京,生养成本是276万元;其次是上海、深圳、广州,生养成本都在200万元以上;而普通的二三线城市,成本也要达到130多万元。

这个排行榜还把城市家庭工资和生养成本进行对比,发现北京家庭不吃不喝,需要工作23年才能攒够生养成本;上海则需要20.58年;像是东北的长春,则需要10.96年。

中国的人口危机即将引爆?

为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在2016年正式废止“一胎化”,全面实行二胎政策。但中国的出生率并没有就此改善。在二胎政策生效的2016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增长了7.9%,但此后逐年下降。而过去三年,相反的,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每年都有5%以上的增长。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将经历从增长到下降的重大转折,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从人口总量来看,预计2027年将达到峰值14.17亿,此后将开始下降。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森分校研究员,也是《大国空巢》一书的作者易富贤认为,中国人口危机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他说:“中国的生育率在1991年就开始低于(世界)整体水准。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生育率比日本还要低。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今后的老龄化问题比日本还要严峻。”

其实,就像《大国空巢》这本书中所说的,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是通过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在工业化时代则是通过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来调控人口。

 

 

日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称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就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进行探索。而持续走低的出生率和结婚率,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东北三省的人口持续出现负增长, 2020年中共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议案,请求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2021年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答复称,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2月20日,《新浪财经》专栏作家付一夫发表文章说,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和养娃成本太高,高房价和高教育投入等,都让人们对生娃望而却步。但这些并非东北人口问题的全部原因,最深层次的根源,还是在于东北经济的转型乏力,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持续外流。

现在的东北,完全陷入了“经济活力不足→适龄劳动力与高素质人口外流→出生率下滑→老龄化程度加剧→经济活力不足→适龄劳动力与高素质人口进一步外流”的怪圈。

事实上,中国面临的人口负增长问题并非只有东北三省。

日前,中国公安部发布2020年新生儿数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这个数据比之前预期的要低很多。预计2021年出生率数据会继续下滑。

即便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还有多少人有生育第三胎的愿望?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任泽平等撰文表示,2020年10月的2万人生育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支持放开三孩,24%反对,16%中立。

文章称,调查组先后四次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发起调查,共20.5万人参与生育意愿投票。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四次调查中有约15%-30%的人选择一个不生,愿意生育二孩的分别只有33.9%、37.1%、30.5%、33.5%,愿意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的人只有23.0%、22.6%、11.3%、14.5%。

也就是说,假设未来全面放开生育背景下,意愿总和生育率也只在1.30-1.75之间,大致相当于1.0~1.4的实际生育水平。

70后因为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想生不能生,80后、90后作为生育主力,面临着赡养4位老人的压力,在生育问题上因经济成本(教育、医疗等)、时间精力成本等想生不敢生。

对调查显示的有60%的人支持放开三孩,网友表示,这样的调查没有实际意义:“支持啊,别说三胎,十胎都行。关我啥事?” “ 支持是一回事,生不生是另一件事。”

结婚率和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以新生儿为根基的婴儿配方奶粉行业首当其冲。

《蓝鲸财经》报导称,受到出生率下降及中国消费者跨境采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近年持续萧条。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奶粉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小企业基本上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仅仅是寒冬的开始,2021年日子会更加艰难。

 

 

中国人口断崖下跌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今天和大家简单分析一下,中国官方为什么在推迟和掩盖人口数据,中国人口问题到底严峻到了什么严重的程度,这对未来中国经济和楼市有什么重要影响。

前不久曾谈过有关中国人口数量的真实情况,从多方引用权威数据以及各民间人口学家的观点并进行推断,中国真实的人口可能只有12亿人左右,不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接近14亿人口。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迟迟不发出来,主要原因可能也是因为真实的人口数据太难看了,需要修饰美化之后,才能对外发布。

最近,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推迟公布202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可以说着是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一个很可能的解释就是,推迟发布去年人口数据是为了让2020年的人口数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契合起来。尽管官方一再推迟发布,但是人口数据还是可以从很多渠道看到一些真实的信息。

根据一些地方政府公布的出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正在下滑,甚至有的地区下滑幅度超过20%。可以说中国人口的坍塌已经到来。

中国携程网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近日在财新网撰文,列出部分地方政府公布的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其中,广州出生人口大约19.55万,比2019年同期减少9%;温州大约73,230人,同比减少19.01%;安徽合肥市出生人口比2019年减少23%;浙江台州市同比减少32.6%。广州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是近10年来最低水平,温州创近6年来新低。连一向喜欢生孩子的浙江、广东都出现了人口这么大幅度的下滑,可以想象得到,其它地方也只会更惨。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它省份的情况。河南省下降17%,山东下降30%,连宁夏都下降了16%!河南、山东都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他们都降低这么多,其它地方估计都崩了!去年年初疫情,居家隔离,按理说新出生人口应该上涨啊!很多人不相信山东出生率下降。其实近十年以来,除了二胎初放开那两年,山东的出生率基本进不了国内前10。东北人口就更加惨淡了,人口大量外流,出生率也是断崖下降。

中国人口研究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员易富贤近日发布了一组东北的数据,很重要。他说,以大陆东北三省为例表示,“东北的今日就是全中国的明日”,东北经济占全国比例从1980年的13.1%,降至2010年9.1%、2020年5.0%,其中原因之一即是老龄化。中共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东北三省的出生率仅为0.61%,而2019年中国全国的人口出生率是1.2%左右。而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大家对比下就知道东北人口情况有多糟糕。

所以,不管从哪个维度来看,中国人口塌陷已经到来,如果无法大幅提升生育率,这种下滑将不会见底。中国1955年提出实行节制生育的政策,1979年开始施行“一胎化政策”。但从2013年开始,中共称“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两个孩子”,2016年完全开放了“二胎政策”。

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人口呈减少趋势——2016年的新出生人口是1,786万人,此后截至2020年的新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723万、1,523万、1,465万、1,380万人。一年一个大台阶下降。

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过往人口结构观察可以看出,25岁至29岁的年龄段人口与30岁至34岁之间的人口有极大落差,前者是大陆女性生育的黄金年龄,足足比下一个年龄区段少了1%左右,少了大约1,400万人。

有能力生育、或在其生育黄金年龄的女性人数,在大幅度减少。如果未来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压力将更加严重,不仅经济将面临影响,也会衍生老年人口照料等社会问题;即便政府有意挽救生育率,但目前仍无济于事。

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已快速攀升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6%。这样说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那我们来拿几个国家对比就知道。

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而中国很可能将在22年之内,也就是2023年就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4%,而2019年中国就已经达到了12.6%。关键是别人都是发达国家,而中国刚刚迈入中等收入就深度老年化。

预计在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会突破3亿人,中国也将成为超老龄化国家。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推测,中国总人口在2027年后开始进入负增长。在人口方面,我们正在日本化,甚至是超日本化。

想想未来的养老、经济、房产,基本都和人口出生率和老年化高度相关。中国人口状况有多惨,未来中国的经济和房价就有多惨。

因为老龄化社会中,首先未来的劳动力就是挑战,如果缺人,缺少劳动力,经济怎么发展呢?据盖茨基金会预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会翻番,预计达到40亿人口。现在中国大力引进非洲留学生,很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在中国当网红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了,是不是就是中国利用外国人口补充劳动力的一个措施呢?

同时人口出生率不足和老年化严重,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需要领钱养老的人多了,交税交社保的人少了,这对于社会就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两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越往后很多人可能要工作到70、80岁都是有可能的,否则经济无法运转,财政无法保证。人口红利用尽之后就是这种结局。

未富先老的代价,80后将不幸成为第一代承受这一代价的第一批人,而90后、00后则将遭到更剧烈的冲击。

而与人口相关度更高的是房价。任泽平说房价长期看人口,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大家看看这几年,但凡是人口下降的地方,比如东北、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北方城市,房价出现下跌的就比较多;而反观南方的深圳、上海、杭州等人口还在增长的地方,房价就比较坚挺。所以说,人口和房价确实是成正比的。

也就是,这两年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人口往一二线城市、沿海城市及重点城市流入,人口是支撑房价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石。以前有闯关东,现在就有闯深圳,闯杭州,闯广州,长三角和珠三角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甚至形成了外溢的辐射效应。

但是,这种北方人口和资金流入南方城市的趋势又能持续多久呢?如果未来中国的出生率持续锐减,新生儿少,比如说像前面提到的,河南省下降17%,山东下降30%,广州下降9%,安徽下降23%,那么可以说,这样的出生率下降速度就超出了正常的预期,是非常恐怖的下跌,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冲击和资产价格的冲击将是十分巨大的。

人口断崖,老龄化严重,经济增长和财政可能将崩塌,需求下降,没有接盘侠了,未来房价不要说腰斩,更大的跌幅都是有可能的。现在是北方的人口和资金在支撑南方,未来南方可能也会面临着现在北方一样的人口和经济坍塌,这才是致命的,中国经济和楼市的至暗时刻可能就真的到了……

 

 

中国大陆出生人口进入“塌陷”阶段。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生儿连续4年衰退,2020年新生儿更比2019年下降15%,这意味着北京当局2016年取缔数十年强制计划生育政策后,“二孩政策”几乎没有丝毫奏效。

中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月8日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透露,中国2020年登记出生新生儿仅仅1,003.5万,比2019年下降超过170万。同时,男孩多于女孩的趋势继续,在2020年出生人口中,男孩529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2018年为1,523万人;2017年1,723万人;2016年为1,786万人。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开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但从一些地方政府公布的出生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严重下滑,有些地方诸如台州、贵阳,人口下降高达30%以上。

事实上,中共当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一胎化”政策后,便造成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劳动力人口也逐年下降。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00后的出生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1.63亿,降幅明显。

面对中国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2016年开始北京当局开放“二孩”政策,但4年来中国新生儿出生率却逐年下降,2020年出生率甚至跌至中共1949年建政以来最低水平。

有分析认为,中国“出生人口塌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住房成本和教育成本过于高昂,导致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普遍低迷。

人口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员易富贤近日在社交平台推特发出警告,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东北三省出生率仅仅只有0.61%,低于老龄化程度全球最高的日本,日本为0.68%。

法新社也报导,对中国公安部公布的新生儿数据,中国社交平台讨论热烈,有人在微博写道,“登记出生的数字低于每年考大学的考生数字,人口老化将越来越严重”。也有人说,“一个社会把生孩子看作是件痛苦的事情,这个社会恐怕出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问题显现,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去年10月就建议北京在“十四五”(2021至2025年)时期尽快放开“三孩”,同时还提到一些具体的政策性建议。

例如,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至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加快推进国资划转社保补充缺口,推动社保全国统筹;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企业留用和雇佣年长劳动力,适时适当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

但相关消息引发不小争议。不少民众都对经济压力、就业问题、公共教育等问题表示担忧,也有一些人干脆说,“我连婚都不想结,还开放三胎”。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彭希哲教授也坦言“开放三孩”政策意义不大,因为他认为“你即使放开三孩,不想生的还是不想生。”

 

 

最近,关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以及中国人口危机的话题,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有些数据和中国官方公布的出入非常大,可以说让人震惊,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说下这个话题。
1

最近,有一个研究人口问题的网友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早就出来了,因为它太惨,以至于不敢轻易公布,要等修改后才敢对社会公布。

笔者个人预计政府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总人口14.4亿左右,但是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目前中国真实的人口总量为12.7亿,并且会继续减少,持续十年以上。

除了人口总量的极速下降,还有两个指标是绝对不敢公布的数据,一个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增加的数据,另外一个是新生儿出生率极速下降的数据。这一老一小两个数据,几乎决定了未来中国至少20年的经济基本面。简单说,负担急剧加重,劳动力极速下降,新生儿带来的人口红利和刚性消费消失殆尽。以上海为例:1990年1月1日上海出生2784人;2000年1月1日上海出生1148人;2010年1月1日上海出生380人;2020年1月1日上海出生156人。以东北为例: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据已经披露的数字测算,全东北目前只有沈阳、大连、盘锦三个市人口比2010年时略有增加,其余所有预披露的城市都在减少,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整整少了900多万人口!

可以说他公布的这组数据在海内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确实让人很震惊。从这些数据和信息来看,很明显是有一定的数据来源的,不是完全编造得出来的,。

对此,著有《大国空巢》的知名民间人口学家易富贤对这个信息给予了分析,他说,最近有人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早就出来了,因为它太惊悚,以至于中共中央不敢轻易公布”。这种说法应该是想象。普查在12月中旬才完成原始数据,也就是说现在中央获得的是原始数据,这个数据不会惊悚,因为有很多重复数据。下一步是需要根据身份证查重,2月底能获得人口总数就不错了。

他还说,就算这次普查查重后也仍然有水分。因为由于与户籍挂钩的权利有20多项,人们有获取多户口的强大动力,公安身份证的人口水分比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还多,比如2000-2018年户籍增加了16768万人,比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795万还多。统计局公布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实际应该负增长了),但户籍却增加了924万。

虽然在人口普查结果是否出来上二者有分歧,但是在中国人口造假,实际人口数可能大大低于14亿人上,二者观点还是非常一致的。两个人都估计中国可能只有12亿多人,不到十三亿人。我相信这个数据可能会惊掉很多人的下巴。

中国的人口数据一直是个谜。中国倒底有多少人,是一个谁也说不清楚的事。官方的数据漏洞百出,自相矛盾,统计局的人口数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教育数据、医院分娩数据、户口数据,均完全对等不上。

著名人口学家易富贤在国研中心《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0期发表的文章就指出,使用官方数据推算,中国人口数据有上亿水份,中国实际人口只有12.8亿。中国人口数据出现天量水份,是由于计生系统人口数据作假的原因。

人口数据,从原始数据开始,经历了三次注水,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三次注水的过程。

第一次注水就是虚报原始数据

对于虚报原始数据,网络有很多报道,为什么要原始数据作假呢?除了计生利益集团为了团伙利益的拖延战术外,地方政府也有较强的作假动机。例如,如果人口规模达不到,有的县市或面临撤并危险,且中国许多转移支付也和人口高度相关联。

网上有视频详细介绍基层村干部反应的虚报数据情况,政府在人口普查时下达数字任务,制定最低人口数据目标,将人口数据层层分解到村,如果不够就只好作假。否则,你这个村的一些经费和补贴可能就会减少,同时人口少的村会合并,学校会取消,这都是各个村造假的动机。

《大国危途》一书的作者刘忠良曾在网络上发贴揭露人口数据造假。他说:与网友交流得知,地方计生部门的人口数据造假十分严重。甚至有计生人员宣称国家汇总的人口数据全是假的,因为国家的数据是他们地方报上的,而各地方的数据又几乎全部造假……对于误导国家的造假形式,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最常见的是新生儿性别比的造假。由于中国的生育限制和国民要男孩的愿望相矛盾,导致性别比失衡十分严重,新生儿男女性别比超过了120:100。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控制性别比失衡的任务,各地便在新生儿性别上造假:有的是把男孩修改成女孩,有的是通过虚增女孩降低数据的失衡。而虚增的女孩,有的是分散加在各户上,而更多的则是放在难以核查的没有影子的流动人口上。

其次是虚报新出生人口。为什么虚报新出生人口,也许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理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的生育率下滑十分剧烈。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2,2005人口抽查统计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33。如果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中国在2300年将只有2800万人。这么低的生育率,就失去了继续计划生育的理由。

为了保住饭碗,他们就虚报孩子,给人造成中国人依旧很爱生孩子和中国依旧需要计划生育的错觉。否则,他们就没有饭碗了。这些虚报的孩子,有的是分散加在个户上,有的是加在并不存在的父母上,更多的是加在难以核查的流动人口上。

第三是拉死人充数。由于出生率低下,加上人口外流,不少地方尤其是偏远农村人口减少十分严重。这样人口不断下滑的形势,他们计划生育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保住饭碗,就要虚报人口,不能让人口减少的太厉害。除了多报孩子,就是让死人不死或复活,重新加在总人口数目上。

这基本是他们造假的三招。

第二次注水就是人口数据重报

超生人口有漏报的倾向,但是合法生育的人口却有重报倾向。……比如农民工进城之后,如果能够想办法重报,既可以让孩子进城优惠读书,又可以保留在农村的土地利益。在很多地方,由于生源不足导致学校撤并,既让教师失业,又使得家长增加教育成本,暗中掀起“保校运动”,努力让进城的孩子在农村继续保留学籍。

知名人口专家易富贤比较了历次人口普查,发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8-55岁人群净重报2000多万,这个年龄段不可能有超生隐瞒的。他们的孩子也当然会重报。2000年五普的12.426亿人口中有两千多万重报,实际人口可能只有12.2亿。另外有报道也认为,2000年人口普查的实际人口可能只有12.2亿。

重报在普查过程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人口普查的工作重心是防漏报,而一旦过度强调,则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重报。

有些地方的官方在人口普查中对人口指标进行硬性规定,要确保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不低于公安的户籍人口,出生人口不低于相关部门的并集数据,尤其是疾控中心台账记录,死亡人口不低于民政部门的行政记录,外来、暂住人口不低于公安部门的行政记录。”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普查什么?直接采用预定数据就是了。所以这也说明中国的人口普查中,人口普查重报率相当大,一些流动人口将被重报很多次。而且中国官媒还报道过人口统计造假的案例,地方将68000人虚增到20万人,官方也作了回应。

第三次注水:按计生委喜好编造数据,五普甚至虚增50%

由于原始人口数据不符合计生委利益,计生委就对原始数据进行肆无忌惮的修正。对原始数据的人工修正,理由似乎很充分,就是“漏报”。但是,以漏报为理由进行人工修正,修正力度之大,脸皮之厚,让人不寒而栗。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学会通过这种修正,居然将原始数据上调了50%。将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22上调到1.8。

人工修正是以计生委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按计生委领导满意度为准绳修改的,其修正幅度之大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以第五次人口普查为例,2000年的人口数据,最终对外公布数据,比原始数据虚增了47.5%。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数据注水,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塬是这样解释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和前几次普查比较数据质量差一些,比如生育率,这是必须拿的东西,全国是1.22,我们可以理解,近似于一对夫妇生1.22个孩子,真实不真实呢?不真实。学术界不承认,政界也不承认,普查办本身认为也不对,数据拿上来就是这个,怎么办呢?因此我们就做了一些调整。”

然后他就讲调整的过程:因为2000年发达国家是1.39,比人家低那么多显然不对,于是他们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得出来2000年全国城镇生育率是1.35,农村是2.06,全国是1.73,国家一公布就是1.8左右。

大家看清楚没有,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被上调了47.5%!花了几十亿的人口普查数据,就这样豪无依据地被计生委领导随便乱调。而理由则极为荒唐,就是计生委领导不相信人口这么少,不相信生育率这么低。这种数据不符合计生委利益,承认这个数据,计生委就得解散,计划生育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此,计生委和人口学会就大笔一挥,将数字上调50%,为计生组织的继续存在找理由。

我们以人口普查为例,提示从原始数据到最终公布,人口数据三次注水的过程。实际上在非人口普查的其他年份,也同样存在严重人口数据注水的问题。

2

中国的人口造假,也引发了俄罗斯的注意。2019年,俄罗斯媒体热议中国人口数据造假问题,称中国实际人口并非近15亿。只有15亿人口的二分之一,8亿人口。

俄罗斯一家著名网站发表了题为“中国进行人口数据欺骗”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俄罗斯人口专家的评论称,对中国的粮食产量和进出口数据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中国的人口不可能是官方对外宣布的将近15亿的人口。

还有俄媒体报道说,在把中国城市人口的公开数字加到一起之后,才得出了2.8亿人口。即使中国情况特殊,农村人口占比例更多,人口也不应该超过8亿。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推断是有些夸张和失实的。他们认为,巨大人口数量的威慑力量相对于枪炮的威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故意夸大本国人口数量是有战略意义的。当然,也有俄罗斯专家驳斥这种观点,认为夸大人口数量对中国没有好处。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人口数据造假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互联网上随便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评论。中国媒体引述专家评论也承认,目前中国人口基础数据混乱,甚至无从找到21世纪以来出生人口的真实数量。原因是由于人口数据与各种利益捆绑,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所以各级政府数据造假曾出不穷,到最终,统计数据就同实际情况相差万里。

据“搜狐”网在2017年12月2日报道的题目为“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的文章中,引述了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的报告,分别引用1991-2000年、2001-2016年分阶段、可获得的公开资料总结说,即使根据官方提供数据,到2016年中国只有12.8亿人,这比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字少了1亿多人。

3

所以,从多维度可以基本证实,中国的人口造假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现象。就像病毒一样,全世界都想知道真相。那么,中国人口造假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这种注水的目的,豪无疑问,是为了计生利益集团的部门利益。计生利益集团则包括三部分人:一是计生系统工作人员,包括几十万计生系统直属工作人员,范围扩大可以涉及几百万人,每年上约千亿的计生经费,就是他们的部门利益;二是计生委圈养的人口学者如翟振武、田学塬、蔡坊之流,计生是他们的人生理想、抱负与经费的依托;三是计生政绩利益集团,就是踩着婴儿的冰凉尸体上爬的人,如宋建(以独生子女为政绩升为副国级领导)、曾昭起(山东百日无孩运动)、李斌(把计生吹成甜蜜的事业,阻挡开放全面二胎)、钱信忠(1年将35%育龄妇女送上手术台)等等。他们的理想、人生、抱负都寄托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当然不能接受计划生育的结束,更不能接受他们的政绩变成罪证。

计生利益集团,已经成功地将放开二胎分为三个慢动作进行,即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全面二胎。虽然历史洪流无法阻挡,但他们要为计生利益集团奋斗到最后一刻,例如,2014年翟振武大师在《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恐吓开面放开二胎出生高峰会达到一年4995万,这种言论文盲都看得出是胡说八道,显然不能阻挡历史的洪流。但是,翟振武虽失败了,他却为计生利益集团奋斗到了最后一刻,连脸都不要了,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将记住中国这些人口数据造假的“大师”,也将记住中国这个邪恶的计生部门及相关利益者,还要记住这些让中国断子绝孙的国家顶层决策者。

现在,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开始集中爆发了,生育率断崖下降,老年化加速上升,东北和北方经济萧条、楼市下跌就是人口出问题的表现。各种人口问题出现,韭菜不够用了,于是开始催着老百姓生二胎三胎了,但显然已经晚了。

没有足够的韭菜,看他们的统治能维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中国的近邻,人口重度老龄化的日本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创历史最低,而中国情况同样不乐观,30年间少出生1.5亿人,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正在冲击中国经济。

12月28日,日本《东方新报》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约为84.8万人,与2019年相比减少约1.7万人,降至1899年有该项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

报道称,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2020年日本的怀孕人数与2019年相比也有所减少,预计2021年日本的出生人口将跌破80万人,再次创下新低。

日本的出生人口自20世纪70年代前期的第二次“婴儿潮”之后,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年出生人口在2016年首次跌破100万人,2018年跌破90万人。

报道称,日本新生儿减少的速度已超过日本政府的预测,少子化问题日益严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讲来自于人的经济活动,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宏观经济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变量。

日本的近邻--中国的情况同样不乐观。

12月27日,在清华大学第40届“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研究员冯煦明指出,中国存在着“人口世代断崖”的问题。

冯煦明表示,目前中国“90后”人口总数相比“80后”减少了1172万人,“00后”总人口相比“90后”又减少了4736万人。以30年划分世代,“90-10后世代”总人口相比“60-80后世代”减少了1.5亿人,这意味着,中国在三十年间少出生了1.5亿人。

80后指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90后指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以此类推。

冯煦明表示,未来中国以二十年计的世代人口数量落差仍将超过一亿人,这种剧烈的“人口世代断崖”将带来广泛影响。“地球上人口总量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15个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9年德国人口为8313万人,英国为6683万人,法国为6706万人。而未来中国以二十年计的世代人口数量落差就超过了一亿人。”

冯煦明指出,未来中国一些区域和城市的住房需求明显收缩,尤其是在微观层面体现为“421”家庭结构的地区,将出现住房供需结构性失衡。

“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进入婚育年龄,这种家庭模式开始呈现出主流倾向。 而这种“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也衍生出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来。例如,如何养老,如何教育孩子,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到底承受着压力。

中国社科院研究认为,中国未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基金账户面临压力,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可持续性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此外,汽车、能源、电子产品等行业,以及教育、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等行业未来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世代间人口数量剧烈变化的影响。

北京当局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称:“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然而,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是中国经济难以逾越的障碍,并且危机产生共振。这些都意味着,北京当局的目标难以达成。

12月1日,中国民政部长李纪恒撰写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显示,目前,受多方影响,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中国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不久前表示,根据相关预测, 2021至2025年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对于北京当局来说,各类危机正在中国社会逐渐显现,但是,有两个危机却可动摇中国国力:人口危机与老龄化/养老危机。

中国内地媒体去年在名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引用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数据。文中说,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章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日前,有网友在推特发文爆料指,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早已出炉,但是由于数据太惊骇,以致当局不敢轻易公开。该网友还称,目前中国真实的人口数量为12.7亿,并仍持续减少。事实上,近日中共社科院也发表2021《社会蓝皮书》,呼吁进一步开放生育限制。结合网友爆料,中国人口问题除了少子老龄化等问题外,人口总数量也确实值得怀疑,真的有14亿吗?

12月23日,有名为Mr.Key的网友在海外社交平台推特上发文爆料,指目前中国真实的人口数量为12.7亿,并非14亿。而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早就出来了,因为数据结果太惊骇,所以中共当局不敢轻易公布,需要等“一把手”修改后才敢对社会公布。他表示,中国人口会继续减少,将持续十年以上。

Mr.Key还指出,“除了人口数量的极速下降,还有两个指标是政府绝对不敢公布的数据,一个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增加的数据,另外一个是新生儿出生率极速下降的数据。这一老一小两个数据,几乎决定了未来中国至少20年的经济基本面。简单说,负担急剧加重,劳动力极速下降,新生儿带来的人口红利和刚性消费消失殆尽。”

他以上海為例说明,1990年1月1日上海出生2784人;2000年1月1日上海出生1148人;2010年1月1日上海出生380人;2020年1月1日上海出生人数只有156人。

再例如东北,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据已经揭示的数字测算,全东北目前只有沈阳、大连、盘锦三个城市的人口比2010年时略有增加,而其余所有城市都在减少,相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整整少了900多万人口。

另外,对中国人口问题有很多年深度研究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易富贤,在他著作的《大国空巢》中提到:“根据医疗、教育、婚姻等各项社会指标重新评估了中国的生育率和出生人数,认为2020年的实际人口很可能只有12.6亿,不可能超过12.8亿,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老龄化危机。人口数据是不可能被长期隐瞒的。

文中还提到,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失真,因当局为了与公布的人口数据保持连续,所以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大幅修改,因而误导了各项决策。

易富贤还在推特发文指,他著作的《中国2020人口普查仿真研究》被点名全网封杀。“如此小的声音,本来是有利于这次普查的。但如果普查人数少上亿人,大家一下子怎么能接受?既然要封杀此文,意味着这次普查压根就不想获得真实数据。”他还指,负责此次普查的依然是统计局和计生委的官员。如若要做参考,也只能使用外网链接。

中国人口问题严重,中共当局出台各种政策催生

近年来,中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等问题日益显见,并处愈趋严重之势。

中共当局为了亡羊补牢,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催生。拿最近的来说,12月21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202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中,《社会蓝皮书》就呼吁:“十四五”期间,要加大人口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开放生育限制,制定有效鼓励和激励生育的相关政策来鼓励民众多生。但该话题却依然遭到大量网友吐槽:“滚!想生多少自己去生去、生不起,更养不起、社会各种毒打年轻人,还想让他们生小韭菜来割,欺负傻子呢?”、“谁提出的,谁去生!可以研究一下无土栽培技术了!”

今年10月26日,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最新发布的人口研究报告中称,生育政策已被人为延误太久,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建议先放开三胎。

随后于10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对“时代财经”表示,全面开放生育是大势所趋。他说:“没必要讨论开放三胎,要鼓励生育就直接全面开放。”

但事实上,中共当局为了缓和人口问题,早于2016年1月1日起就正式实施二胎政策。虽然中国各地鼓励民众生育,但生育率不增反减。中共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在今年11月14日的“第11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全面开放二胎后,并没有引发生育高峰。如2019年新生儿的出生率降至10.48‰,出生婴儿1465万人,他预计未来至2030年将降至不到1100万人。

对于上述催生政策,网友们表示:“‘四脚吞金兽’,谁敢生?高房价、教育、医疗...这些问题谁来解决,一个孩子压力都山大,谁有勇气和经济能力再生?年轻人已经对延迟退休感到无比绝望了,你还让他们要扛起生育大旗?”

有分析指,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低生育率从而导致劳动力负增长,无法支撑已经铺得很大的内政、外交等。中共当局想必也早已料到这一严重性,因此不断的想尽一切办法来试图挽救。但,还来得及吗?

 

 

房地产,中国北方城市的寂静,南方城市的火热,在这时显得异常魔幻。而这一切,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

我们都知道,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离不开的是人才!大学生的去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这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吸引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所以,不止二线城市人才大战如火如荼,三、四线、甚至一线城市也加入了人才大战,比如近期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

经过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有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2016年以后整体常住人口增速保持在1.3%,2019年更是达到1.7%。

先来看一下2020年一季度大学生期望就业一、二线城市分布。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庆,郑州。在这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有5个。而排名最后的长春、呼和浩特、大连等城市没有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增速比较慢,吸引不了年轻人。

再来看高校毕业生粘度城市:高毕业生粘度也就是常住人口的增量大于毕业生数量,深圳、杭州、广州、宁波、长沙、重庆和厦门7个城市是比较高的。

不管是抢人还是留人,高效毕业生们的选择更倾向于南方城市。趁着这波偏爱,南方城市更是疯狂抢人,特别是杭州,深圳,广州,宁波等这些城市,2019年人口规模增量在全国前四,特别是宁波,2019年的人口增量高达34万,体现在房地产方面就是2020年前10个月的商品住宅成交约1400万平方,等于去年一年的成交规模,创下历史记录。在这波抢人中,北方城市也失去了主角光环,面对南方城市拳拳重击,北方再次退败!

总而言之,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如果中国的人口数量跟不上,现在衰落是北方的经济,是北方的楼市,将来南方的经济和楼市也会不可避免走上北方同样的道路。现在的南方看北方,就像当年的北方看东北,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楼市来说,长期看的还是人口。

最近,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发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已经破了警戒线,要把握人口发展重大趋势变化,制定长期规划,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要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政策面临历史性的转折。有三个数字可以概括目前中国人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第一,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出生人口跌破了1500万,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下近20年来最低的人口出生率。

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已经陷入了“低生育陷阱”,这个数字不仅仅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是比较低的数字。二孩政策并没有改变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态势,二孩政策的效应在递减。同时,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9,也低于公认的替代率2.1。另外,中国的育龄妇女人数在过去10年减少了超过4000万。

第二,自2012年起到2019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连续8年下降,不出意外,今年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了接近3000万。

第三,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迅速从1980年的8%提高到1990年的9.7%、2000年的11.2%和2010年的13.5%,到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到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中国将成为全球最老的国家之一。

这三组数字,基本确定了“十四五”中国人口的基本格局:

第一、人口将历史性的进入下降周期;

第二、未富先老,中国要进入发达国家水平,至少还需要15年时间,而到“十四五”末,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更进一步加深。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经济未来30年最严峻的考验;

第三、人口下降、生育率下滑加上未富先老,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养老等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

首先必须明白,人口的逆转,经常会引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逆转。

在2010年中国GDP总规模超过日本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明显的减速周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提前到来,在缺乏创新等其他竞争要素的情况下,导致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全面丧失,如果不调整人口政策,延缓劳动力人口下滑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减速将超乎想象。

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口问题。日本在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从而导致日本加速进入老龄化,经济停滞。但比日本更严峻的是,日本人口红利转折点出现后,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完成城镇化的高收入国家,中国未来面临的人口困境比日本要严峻很多。

其次,人口逆转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哈瑞•丹特在其《人口峭壁》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口会在2025年下降,人口下降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产泡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中国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人口,在于改变人口全面下滑的趋势,认识不到这一点,将非常可怕。

所以,如果中国的人口问题不解决,最终不仅经济会加速下滑,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楼市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出生人口下降还是劳动力下降以及老年化,都是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根本因素。

就算现在放开生育,可能已经晚了,更别说现在还没有放开!

因此,不管是中国的楼市,还是中国的经济,终极杀手还是中国的人口断崖!这个结果我们很快就能看到。

 

 

实行了残酷的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后,中国开始尝到了恶果。不堪重负的养老体系、消失的人口红利,都让整个社会陷入老龄化的危机中失去经济活力。目前,中国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已经从32.2岁上升到了38.4岁。有专家建议尽快开放三胎,以缓解人口危机。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报告显示,1985-2018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了38.4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三个省份是黑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打工人”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40岁。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位居全国后三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数,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省份。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说,出生率低有历史原因,东北的一大特点是国企占比较高,很多就业人员都在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独生子女占的比例相当高。

数据显示,黑龙江0~14岁年龄段的占比为9.97%,在31个省份中位列倒数第一;辽宁这一占比为10.2%,位列倒数第三;吉林这一占比为11.76%,位列倒数第六。 尽管东北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但近几年整体人口数量在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三省人口共减少了42.73万人。

而人口流出也加剧了东北本就趋于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东北多大型国企,这些僵尸企业犹如庞然大物,严重拖累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就业人员2015年平均工资》,2015年东北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19元,低于全国62029元的平均水平。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176元,低于全国39589元的平均水平,位列东部、西部、中部等地区之后。

收入水平差距使得很多青年人和技术人才选择了“孔雀东南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近日有专家建议放开三胎,引发网友热议。

放开二胎生育已5年有余,但收效并不大。关键是“后顾之忧”太多,年轻人不敢生,生不起。连官媒《新华社》也就放开三胎评论称,鼓励生育,要先解决后顾之忧。

评论说,由于计划生育长期推行,少子、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之一。中国既面临人口总量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也面临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结构性危机。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人口总量在“十四五”时期将不可避免进入负增长。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按照当前趋势,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彻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进等,未来总和生育率将从2019年的1.5下滑至1.0-1.2左右。

以总和生育率1.0估计,到2050、2100年总人口将分别为12.1、5.2亿,老人比重分别为31.2%、53.4%。即使以总和生育率1.4稍乐观估计,到2050、2100年总人口将分别为12.7、7.3亿,老人比重分别为29.6%、40.7%。

 

 

中国人口问题愈趋严重,据中国人口报告2020显示,中国不仅面临人口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还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的结构性危机,外加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中共专家也于近期就人口问题先后表态,指出生育率过低应开放三孩。12月9日,关于开放三胎的相关话题再度冲上微博热搜,引起巨大争议。

综合陆媒报导,中国人口报告2020显示,中国既面临人口总量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也面临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结构性危机。

而关于人口危机问题,中共官方近来也不断表态。

10月26日,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最新发布的人口研究报告中称,生育政策已被人为延误太久,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建议先放开三胎。有分析指,按照这个思路,也许未来全面放开人口限制的政策就会出现。

10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对时代财经表示,全面开放生育是大势所趋。他说:“没必要讨论开放三胎,要鼓励生育就直接全面开放。”

11月14日,中共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在“第11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全面开放二胎后,并没有引发生育高峰,生育率不增反减。他还指出2019年新生儿的出生率降至10.48‰,出生婴儿1465万人。他并预估未来至2030年,出生婴儿将降至不到1100万人。

12月1日,中国人口生育率总和跌破警戒线的相关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微博中提到,中共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于近日撰文表示,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人口发展已经步入了关键转折期,新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

12月9日,关于专家建议开放三胎的相关话题,再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超过4亿,讨论超过5.6万条。

网友们愤怒表示:“以前计划生育,多生一个就罚款,交不起罚款就抄家,甚至把人家的家具等各种东西砸的稀巴烂。现在都不想生娃了,人口危机来了,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倒叫人生三胎,什么狗屁专家?”

“现在离婚也难,就鼓励生,谁来养?不想着提高保障,还三胎,真是搞笑!”

“一天天整这些没用的建议,真是闲的。”

“老一辈的韭菜割不动了,就想重新种新的韭菜。谁知道老韭菜留下来的种太过于理性,现在不想任人宰割了,你说气不气?”

“建议专家老婆生十胎。”

“之前少生优生,咋?现在不管质量了?”

“别到头来,又学计划生育那一套,生不够三个,罚款,抄家。”

“计划生育强制打胎是你,开放三胎也是你,俺们平头老百姓还没从‘只生一个好’中出来呢。”

“狗屁政策,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三观不正的狗屁专家”

“啥都没有还让生三胎?想想你们之前的计划生育有多可恶!恶心的专家!”

“专家专家,专管别人家。”

“专家别出来恶心人了,拿人当猪呢!”

“把子宫装到专家身上,专家想生多少生多少。”

有网友说:“婚都结不起,还生三胎?”、“真以为我们都是年薪百万吗?”还有网友调侃称:“生一个国家发套房,生两个发两套,生三个发三套,教育全免,国家养老,此条有效,我立马生。”

根据多个研究报导显示,目前低生育率现象在中国已呈普遍化、趋势化。而面对日益下降的生育率,虽然中共当局早就开放了二胎政策,甚至多个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几年过去了,中国生育率低下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中共正在为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自尝恶果。

 

 

人口危机和养老危机是中国经济难以逾越的障碍,并且危机产生共振。诸多信息表明,离危机爆发的时间越来越近,北京当局正在从延迟退休和放开生育这两方面着手应对危机。

12月1日消息,中国民政部长李纪恒撰写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显示,目前,受多方影响,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2018年下降0.46个千分点。

从历史数据看,10.48‰的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2002年下降到1647万人。此后,在2003年到2013年间,中国出生人口在1600万上下波动。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议公报显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15年之前的几十年里,中国频频发生强制堕胎、强制结扎绝育等侵犯妇女人权的事件,给中共政府的人权纪录和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人口专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际还是变相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政府控制人们的生育情况,仍然是侵犯人权的政策。

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回升到1786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但此后的2017年和2018年又出现了连续下降,分别为1723万和1523万。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19年。

中国官媒《中国日报》英文版近日援引专家的话表示,计划生育政策可望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期内进一步放宽,以因应诸如人口日益老龄化和劳动力逐年递减等社会问题。

同时,中国官媒《法制日报》也关注了这个话题。接受该报采访的一位中国社科院专家甚至呼吁:改革中国的生育政策,放开生育。

在北京的独立学者荣剑曾在推特发文评论中国过去实行的计划生育制度,当时忽悠老百姓的口号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那时谁不计划生育,就强行结扎上环,甚至强行堕胎,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如今口号变了:“一胎穷,二胎富,全面小康党带路”。他说,现在老百姓不是不想要二胎,而是养不起。

2018年9月10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表称:“单独依靠政府来全面承担养老是不现实的,还是应该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政府、社会和家庭来一起解决养老问题。”

中国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一个月前表示,根据相关预测, 2021至2025年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对于北京当局来说,各类危机正在中国社会逐渐显现,但是,有两个危机却可动摇中国国力:人口危机与老龄化/养老危机。

6月19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称,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国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国随着三次生育高峰的出生人口相继进入高龄期,未来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中“高龄化”现象将逐渐凸显。

中国老龄化呈现出一个独特之处,即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过程相互叠加。少子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0-14岁人口逐渐下降的现象。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人口出生数量不断降低。如果在未来几年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中国年出生人口不可避免会降至一千万以下。

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老龄人口数量剧增,劳动力日益不足,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诸多信息表明,离危机爆发的时间越来越近。

11月20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缺口,并且会进一步扩大。

今年8月份的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的就业人员达到7.76亿人,实际参加社保的才不过3.01亿人,占比只有38%。即便是3.01亿人,还有20%的人处于停保状态,也就是说真正缴费的人才2.4亿人。

面对步步逼近的危机,北京当局先前不断放出要把可领养老金的退休年龄提高的风声。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公布,这份《建议》带来了有关延迟退休的最新信息,那就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实施”二字,标志着延迟退休,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单身不再是‘个人问题’,单身已成为最小的‘家庭单元’。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从2012年开始,第一批90后男生步入法定结婚年龄,到2020年90后开始迈入“而立之年”,90后的婚姻问题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从2013年起,中国的结婚率就开始出现持续下滑,结婚人数从2013年的1327.45万对降至2019年的926.01万对。

而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另一端,则是选择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中国未婚人口总数为2.15亿,再加上2300万离婚人数,中国单身人口规模达到2.4亿,已经超过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

早在2011年,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就曾在《一个人的经济》一书中预言,随着世界各国单身人口越来越多,无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做好准备,这个群体将让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的家庭结构产生质的变化,全球将迎来“一个人的经济”时代。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也曾在《单身社会》一书中写到:单身社会正在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做出改变,让未来的社会和城市规划适应这种变化。

如今,大前研一的预测已成为现实,不仅是少子化严重的日本、韩国,中国的“单身大军”也日益壮大。

在一些媒体和分析师看来,当今的单身人士虽然拥有更强的购买力和更强的消费意愿,却未必能够转化成积极的经济贡献,反而在无形之中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造成损害。

支持这一观点的专家认为,单身群体没有家庭方面的负担,生活中所面临的责任小于同龄的已婚人士,便很容易形成一种较为闲散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从而导致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

此前有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核心家庭的购买力和平均支出远高于一个人的家庭。已婚群体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稳定性更具信心,因为他们不是家庭中的唯一收入来源。而单身群体常常面临着需要为自己规划未来的压力,这令他们倾向于不愿购买高价值的物品,而是会更多的选择投资于保险和金融产品。同时,在子女教育、房屋购置等等方面投入也较少。

另一方面,已婚养娃的父母可能会花费相当数量的金钱购买婴儿护理产品,并且更愿意在犒劳另一半方面花钱,进而推动国内消费。所以,房子卖不动要怪单身汪?儿童产品滞销要怪单身汪?才艺培训班生意冷清也要怪单身汪?

本来没对象饱受社会各界异样的眼光就已经够委屈了,现在还要背这么大个锅?用“损坏经济”的名义给单身汪强行贴上标签,是否真的合情合理?

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35岁及以下的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比同等收入的上一代消费者平均多花费40%的钱,用于购买各种类别的产品。事实上,相比已婚群体,单身群体只不过是消费的重心有所不同罢了。不管你的钱花在哪里,钱总是在那里。

与其养家糊口不如犒劳自己,把钱都用在自己身上“更香”,由此也引出了这些年崛起的一个社会热词——单身经济。

“讨好自己,让生活尽量轻松、开心点”成为当今单身群体的普遍生活调性。“一人家庭”市场正在带动旅游、时尚、潮玩、健身、萌宠、游戏、外卖餐饮、小型家电、娱乐影视等等中国的各经济领域,跃升成为全新的蓝海市场。

看到这儿,有人不禁感慨到:“想到还有其他2.4亿单身汪陪我一起成就蓝海市场,就不感觉孤单了呢……”

当前,中国正迎来有史以来最大一波“单身潮”。“单身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细分市场,完全可以和女性经济、婴童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市场同日而语,形成一股强劲的消费新势力。

以近些年的旅游行业数据为例,一个人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注重品质、舍得花钱住星级酒店、预定接送机、贵宾厅等服务。与多人出游相比,一人行的花费至少要高出50%以上。

“我一个人(条狗)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这句经典的歌词可谓是当代单身青年的真实生活写照了。本着较强的“为自己而活”的意识,哪怕单身容易感到孤单,依然可以花钱买寄托、买陪伴。孤单是缺乏情感的寄托,但孤独是一种自我选择。你可以说我alone,但你不能说我lonely。

不少“单身主义者”坦言:“单身也许只有这一个麻烦,但改变单身会带来无数的麻烦。” 想要对抗孤单、排解寂寞,结婚和恋爱都不行,但养宠物可以。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宠物已成为了“孩子”、“亲人”般的存在。

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单身经济的崛起,既是一种尊重与包容,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未来,单身人群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还会有更多人选择主动单身。

受到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影响,适龄劳动力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减,继而给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带来压力,加重政府相对应的财政负担。与此同时,被贴上标签的单身人群普遍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焦虑带来的压力,从而给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可一概而论,但仍须引起一定的警惕。

当然了,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没有优劣之分。寻找让自己感到开心、舒适的生活方式,是新时代赋予的自由。而勇敢承担你的所作所为,便是你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

 

 

非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建成的房屋可容纳34亿人居住,这还不包括农村自建房、小产权房等房源。而目前中国楼市房屋租赁人数已超2亿人,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扭曲状态。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统计,目前中国房屋租赁人数已超2亿人。在这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需求尤为旺盛。

中国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王子成对媒体表示,目前举家外出也已经成为劳动力迁徙的一种重要形式,公租房拆套显然无法满足外出务工者家庭的居住需要。未来的政策方向,也应该推出面向农民工群体长期居住需求的小户型公共租房。

官方公布的住房租赁条例明确提出,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出租用于居住,违规者最高将处以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一边是超过2亿人还需要租房居住在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地方,另一边是大量的房屋处在空置状态当中。

楼市 租赁 房地产

一项非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建成的房屋可容纳34亿人居住,这还不包括农村自建房、小产权房等房源。而目前中国只有14亿人口,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是供大于求。同时,各大中城市房子的空置率也居高不下,多数在20-30%之间。中国房地产的空置率已经远超10%的国际警戒线。

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保守估算,中国每个家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由于房地产超强的造富能力,投机炒房盛行,在2017年空置房已经高达6500万套。

按照区域分析,中国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更高,远远超过一线城市住房空置率,报告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达到了16.8%,而二线城市则是22.2%,三线城市住房空置达到21.8%。

自从1998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开始市场化发展,每年商品房竣工总面积不断的增加。由于是在近几年2012年~2016年之间,每年商品房竣工总面积已经达到8亿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可想而知,按照这种增长速度,中国的住房已经可以居住多少人?

中国官媒《新华社》11月3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

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建议》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自从北京当局在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后,“房住不炒”开始成为中国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个政策主基调,此后中央层面的多次重大会议中都曾提及“房住不炒”。

这意味着,中国楼市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期都将被行政命令“冰封”。

财经分析人士张平撰文指出,中国人口目前进入到老龄化,大量人口集中在50后、60后、70后,而从80后开始,到90后、00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数量是越来越少。甚至于2016年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后,到2017年出生人口达1723万,而到2019年底出生人口只有1100万,不到二年的时间内出生人口就降了600万。这意味着,将来国内的年轻人群体数量越来越少。那些囤积再多房产的人,恐怕将来会遇到手握房产而卖不出去,只能烂在手里的情况。

 

 

近日一则关于“呼吁开放三胎”的建议引发外界关注。此建议来自《中国人口报告2020》,当中提到,之前开放二孩政策,生育效果不及预期,为缓解少子化、老龄化加快,建议尽快放开“三孩”政策。

经济学家吁尽快开放三胎

中国国家卫健委于28日公布去年中国“二孩”及以上数据,去年中国大陆出生率为1.048%,显示即便开放二孩4年,出生率仍创新低。针对这样的人口趋势,近日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参与撰写的《中国人口报告2020》表示,中国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少子化、高龄社会问题日趋严峻,建议北京在“十四五”(2021至2025年)时期可尽快放开“三孩”。

任泽平提出该建议的理由包括,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2030年将降至不到1100万;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2022年将进入65岁以上的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突破14亿,但即将陷入负增长;之前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但生育效果均不及预期;人口红利消失,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等。

在呼吁尽快全面放开三孩并鼓励生育的同时,报告也提到一些具体的政策性建议。

例如,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至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加快推进国资划转社保补充缺口,推动社保全国统筹;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企业留用和雇佣年长劳动力,适时适当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

民间炸锅:生得起、养不起

相关消息传出后,引发民间热议,大多数民众对经济压力、就业问题、公共教育等问题表示担忧。

有网友留言,“这不是开不开放的问题,养不养得起啊”、“你就是开放10胎都没有用,我们知道自己生不起”、“然后就变成了一对双独生子女夫妻,需要赡养四个老人,扶养3个孩子”。

也有网友说,“还有女性职场问题”、“怀二胎领导们都气的眼珠子发绿,怀孕7个月安排值班24小时,事业单位还好辞不了我,但是也明白白的说了,我不能有晋升空间了...在要三胎,呵呵,我得开批斗大会”、“既要生产,又要让女性做女强人,还要女性回归家庭...说好的顶天立地男子汉呢”。

还有网友写道,“1,公共教育不完善,家长无法放心讬管孩子,接孩子和上班冲突。2,母亲压力大,根本无法兼顾工作和带娃。3父亲参与少,并且不体谅。4 ,经济压力大,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房价增长。”“首先经济上,现在孩子的花销实在大,尤其是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其次,时间上孩子要有人带,完全交给自己的父母带不行,最好自己带;再次,停职在家的女性,孩子上学后再就业,公司会有很多顾虑,挺难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

另有一些人干脆表示,“我连婚都不想结,还开放三胎...自己都养不活。”

人口学专家:放开三孩意义不大

对于《中国人口报告2020》建议推行“开放三孩”的政策,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彭希哲教授也坦言意义不大,因为“你即使放开三孩,不想生的还是不想生。”

他还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是有共识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0.714%;人口自然成长率为0.334% 。2018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 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952年以来最低,不料2019年再度触底。

亦有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中共建政后的20世纪50年代,中共首次推出《婚姻法》,引发全国离婚潮;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下放农村的知识青年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第二次单身潮;20世纪90年代后,“改革开放”导致传统家庭观念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出现;到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亿,第四次单身浪潮再次显现。

中共官方曾透露,2012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为1.9亿,占总人口的14%;201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 2013年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计,在未来20年里,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只有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感慨表示,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

 

 

中共民政部周五(2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披露,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21至2025年间将突破三亿,社会老龄化问题正在快速加剧。

大陆恒大研究院本月发表的“中国生育报告2020”估算:2021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2022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15%以上,将步入高龄化社会。2033年这一比例更将高达20%以上,成为超高龄化社会。大约2050年开始,中国总人口将急剧萎缩。

报告指出,当年美、日、韩等国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2.6%时,人均GDP已经超过2.4万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仅有约一万美元,中国社会正在面临严重的“未富先老”窘境。

中国问题学者薛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分析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背后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中共政府大搞计划生育政策,扭曲了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使中国人口进入高度畸形的状态。正常社会不可能出现中国这么严重的老龄化情况。

第二,中共破坏传统文化,把传统家庭的功能破坏掉,使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优势不再存在,所以必然会产生政府养老、社会养老的危机问题。

第三,政府财政没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一个非常扭曲的、为既得利益者阶层服务的财政,在社会养老、福利方面的支出偏少,且重点偏向于官僚阶层。

薛驰指出,这三个深层次的因素,就导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不仅造成社会危机,而且已经进入危局,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摇摇欲坠的危楼。

2016年,眼看适龄劳动力锐减、人口红利消失,中共当局迫不得已宣布全面开放二胎,试图借此刺激生育,但因为普通老百姓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压力过大,很多人担心“生得起,养不起”,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2019年中国大陆的出生率甚至只有10.48‰,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出生率新低。

 

 

最近,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旧城改造将全面提速,要在2025年底之前,力争完成2000年底之前建造的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其中分为改造和提升两部分,改造方面主要包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外立面修复,还有停车,无障碍设施,体育健身和物业服务,而提升则包括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教育,养老,保洁,便利店,便民市场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一看就需要花不少的钱,这个钱到底由谁来出?基本原则就是政府,居民与社会共同负担,举个例子,就拿加装电梯这个事,可以是政府先垫付,也可以动用转项维修资金,最终是居民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按次收费。再归还垫资。有的地方,政策暂时没有覆盖到,而居民又需求急迫,也可能是居民集资来完成改造。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当地的具体政策,和专项维修基金的多少。也看居民自身的意愿状况。

但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当时棚改,让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暴涨,那么旧改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首先,棚改和旧改,听起来差不多,但其实不一样,棚改是以拆了再建为基础,旧改是改造和提升为基础,所以棚改居民要搬家,而旧改大多数人是不动地方的。所以老旧小区改造只涉及民生问题,你该怎么住还怎么住。

其次,上次房价暴涨,问题也不在棚改身上,而在于货币化。也就是说拆了房子直接给钱,这就让一拨人瞬间造富,造成了一个区域内的资金集中投放,然后这些拿到巨额拆迁款的人,又都去买房,形成了房价暴涨。说白了还是货币惹得祸,但是旧改完全不涉及货币的问题,不但不会给你钱,甚至还会让你也出点钱。所以没有货币投放,也就不会暴涨。

第三,老旧小区改造,由于居住环境改善,所以部分小区价格会有所提升,比如原来没有电梯的老破小,现在有电梯了,原来老停电的房子,现在扩容了,这样居住体验提升了,租金售价也会相应提高,但是有的地方提高就会有的地方降低,位置好的老楼价格提升了,位置不好的新房,价格就会下降。所以老旧小区改造,对于城市周边次新房的价格会形成较大影响。

第四,价格提升可能只是暂时的,现在这种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较多,这些人有退休金,居住稳定,几乎不出房,所以小区价格反而坚挺,但是再过5-10年,这些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而集中出房,到时候改造再好的老破小,也终究是老破小,比如户型,社区等天然的劣势没办法修复,所以最终会被下一代继承的年轻人所抛弃。也就是说,这种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会先涨后跌。等集中出房后,反而是最不保值的。当然我说的只是绝大部分,学区房或者特殊地理位置除外。

所以,综合来看,老旧小区改造,只是民生问题,也顺便可以拉动经济,对一些产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属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启动旧改有助于推动经济复苏,也确实对老百姓有好处,比如那种没电梯的老楼,现在至少有一半的老年人出行困难,所以如果能尽快加装电梯,甚至能起到救命的效果。

但是这个工作也着实不好干,毕竟一栋楼里的多个住户利益不同,有人渴望电梯,也有人会觉得电梯没用,甚至挡光。有人因为电梯而多付费,有人甚至还想通过电梯得到补偿。这种协调上的问题,往往比工程本身还麻烦。另外就是车位和活动区域之争,老旧小区一共就那么大地方,停车就没有广场舞区域了,所以这也将是个矛盾。这种小区说实话老年人更容易抱团,对年轻人不太友好,所以除非是租房,为了上班离家近,或者是学区房的,一般年轻人是不愿意在这里居住的。即便改造好了也一样,所以大家在选择房产的时候要多多留神。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房龄超过20年的房子,你去银行做抵押试试,银行都不太乐意要了,即便给你钱,也比例非常低,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你要买一套20年以上的房子,银行也不怎么给你办理贷款,所以未来这种老破小流动性就会越来越差,没钱的贷不了款,就买不起,有钱的看不上,即便改造好了,金融属性也已经逐渐消失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除了特殊的区位或者是学位之外,绝大多数老破小是不能碰的。别看他现在坚挺,那是因为时间未到,时间一到,就会完全失去流动性。反过来说,如果你手上还有老破小,现在不住,也用不着了,趁着值钱,有旧改预期,尽快脱手变现。没特殊福利的老房子是不能留的。

 

 

人口问题其实是一个国家经济最大的基本面,目前00后也已经20岁了,马上就将成为社会主力,无论是买车买房,就业消费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90后已经开始步入中年,再过5年即将面临中年危机, 80后也是现在是最为艰难的一代,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已经中年危机,一旦失业,这日子就没办法过下去了。

于是有人就说了,00后一下比90后少了4600万人,而且一直维持较低的生育率水平,那以后二手房该卖给谁去?现在手上这些房子谁来接盘,问题在于00后还需不需要房子。要知道90后的父母都是60后和70后,当年还并没有特别根深蒂固的买房观念,但是00后的父母基本都是70后和80后,正是房地产这一波牛市的主力军,几乎已经是人人有房。

而且还有两点,1是他们父辈多是独生子女,2是这些80后也大多为子女准备了住房。有个段子,老师告诉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以后可以赚大钱,买房子,但孩子听了之后却满不在乎,他说我为什么要买房子?现在我们家有两套房子,爷爷奶奶有两套房子,姥姥姥爷家也有两套房子,他们说,未来这些房子都是我的!以后这样手上有6套房子的小朋友,将比比皆是。更可怕的是,如果两个这样的小朋友结婚,手上就有12套房子。基本等同于两家上市公司重组。

肯定有人说,你这个案例太极端了,确实是如此,但是父母和四老手上有3套房这个不过分吧,这基本是刚需水平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小朋友,未来至少应该能继承3套房子。这还不算,父母已经为孩子准备的房子。

所以这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婴儿潮一共2代,一代是50后,一代是80后,而这两代人形成了独特的421人口结构,4个老年人,2个中年人,1个孩子,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绝大多数家庭都是这样,很少家庭有422结构,两个孩子,那么现在的生活负担也会更重一些。而这种人口结构之下,再过几年必然发生一个结果,那就是房子过剩。

有人说,老破小的房子谁要啊?年轻人肯定不住,确实如此,祖辈传下来的房子,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不住的,基本都会卖了换新房,所以未来的趋势就是老破小的价格会大幅下跌。这可能与现在的状况截然相反,目前还没有到这一时刻,这些老人也大多没有换房的想法,都还安心的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所以老破小出房不多,没有卖的自然也就价格坚挺,现如今老破小甚至比新房次新房还抗跌。就是因为流动性低的缘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衡会逐渐打破。

你可以去看看,现在一些老破小的小区,基本都是老年人居住了,也是广场舞聚集地,这其实已经说明问题。再过5-10年,老破小大面积出房,已经不可避免。当然优质学区房除外。

这种老房子是不可能拆迁的,因为人多地少,开发商无利可图,虽然大部分老破小地段不错,但是根本拆不起。也没办法建新式小区,所以最后只能自生自灭,特别倒霉的就是那种高层塔楼,几乎没有小区的房子。以后这种楼房,将成为贫民窟。所以一旦人口结构逆转,当小朋友长大了,要处理他手上的6套房子的时候,这些是肯定要卖掉的。然后去买更新更舒适的房子。

所以我们的结论很清楚:

第一,除了有学区加持,否则老破小千万别买,别看老房子现在坚挺,是因为老年人身体现在还硬朗,再过几年这些小区会快速出房。到时候价格暴跌肯定会从老破小开始。

第二,二手房流动性会越来越低,新房越来越多,存量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00后和10后,未来光靠继承就有无数套房子。再加上结婚等因素,没房家庭会越来越少。

第三,人口因素已经不可逆转,房产总量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就是结构问题,有人手上房子太多,所以未来肯定会在持有环节,调节房屋分配。所以现在的70后80后,别给孩子留太多房子,你觉得是资产,但几年后没准就变成了负债。你给孩子留了6套房,到时候他得交多少房产税?

第四,人口的地域分配,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流入2线城市,未来人口增长的地方,还会造成局部的房子供不应求,但也就是那么20几个城市了,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会在3-5年内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到时候就不是降价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卖不出去。曾经很值钱,最终却空欢喜一场。

 

 

中国人口危机近年凸显,本世纪前20年比上世纪最后20年出生人数减少10,375万人,一些城市人口死亡率接近出生率,这些都影响经济及养老危机。
2010-2020年,中共政府先后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允许中国民众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变相计划生育)政策。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首年即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达1,786万人,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新高。2017年,出生人口达到1,723万人。

但到了2018年,效应明显减弱,当年出生人口仅为1,523万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这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从人口出生率看,2019年为10.48‰,创历史新低。

从更长的时间段看,这二十年来共出生32,564万人,而1980-1999年出生42,393万人。如此算来,本世纪前20年,比上世纪最后20年少出生了10,375万人,减少幅度约四分之一。

数据显示,1980年,中国出生人口1,776万人,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唯一出生人口低于2,000万人的年份。随后,1987年达到最高峰的2,508万人,1988年出生人口也多达2,445万人。1988年以后,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到1998年,出生人口降至1,933.5万人,也是1981年以来首次降至2,000万人以下,此后,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再也未能重回2,000万大关。

根据中国2019年统计公报的数据,15个新一线城市中,除成都和青岛尚未公布生育率之外,其余城市均公布了2019年的相关数据。

2019年,有4个城市的人口出生率不足10‰,分别为天津、沈阳、南京和苏州。从出生率上看,天津以6.73‰的数据垫底。但人口自然增长上看,压力最大的是沈阳,这是由于该市的老龄化严重。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要真正解决人们“生不起、养不起”等问题。当前在大都市,受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等因素影响,生育率就低了很多。因此,解决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对提高生育率十分关键。

对于北京当局来说,各类危机正在中国社会逐渐显现,但是,有两个危机却可动摇中国国力:老龄化/养老危机与人口危机。

6月19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称,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国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国随着三次生育高峰的出生人口相继进入高龄期,未来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中“高龄化”现象将逐渐凸显。

中国老龄化呈现出一个独特之处,即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过程相互叠加。少子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0-14岁人口逐渐下降的现象。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人口出生数量不断降低。如果在未来几年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中国年出生人口不可避免会降至一千万以下。

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老龄人口数量剧增,劳动力日益不足,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标签: 新闻, 编辑推荐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